第264章 第308 309章 楚國內部的奸細

孫武在一路押解慶封返回幹溪的路上,想要結果慶封的人可不在少數。

這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預料得到的。

畢竟慶封的身後,乃是一個龐大的暗勢力,這幫人爲了不讓慶封落入李然的手中,爲了不讓他們的身份曝光,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慶封活着抵達幹溪。

可李然畢竟是李然,他又如何會不早作安排?孫武在押解慶封返回的路上,特意設下伏兵,再加上孫武本身的機警和身手,所以他們的每次襲擊,孫武都能化險爲夷。

非但如此,而且孫武還能從這些歹徒的口音當中獲取到一條極爲關鍵的信息:

楚國內部,居然也有他們的人!

在得到了這個消息後,李然自是也不再急着去審問慶封。

人,就鎖在左軍大營之中。

既然楚國內部有他們的人,那這左軍大營又如何能夠這般平靜?

所以,李然決定便先試着用這個慶封釣釣魚,但願能願者上鉤。

“可楚王那邊該如何應付?”

孫武如是質疑言道。

畢竟,楚王曾是吩咐過李然的。他讓李然代勞,前去審問一番慶封。而李然若一直遲遲待着不動,又如何跟楚王交代呢?

“楚王現在正忙着遷都之事,而且楚王之所以要拿下鐘離,其志也並非是慶封。所以,眼下只怕是沒多少閒工夫來關注這件事的。”

“意欲遷都一事本就夠他頭疼腦熱的了,放心吧,我們還是有時間的。”

此刻,人既然已經在自己手中了,李然自然不用擔心楚王會怎麼樣,畢竟實在不行,他去一趟左軍大營,做做樣子也是可以的。

孫武聽罷,頓覺有理,當即點了點頭。

“對了,此番大捷,長卿功勞甚大,待得伍舉率軍凱旋,楚王必定會加封於你。屆時,長卿不必顧及爲兄的處境,楚王該如何加封,你便應着便是。”

“只是,楚王若欲加封於你,那楚中的其他將領必定不服。所以,這些時日長卿切記隱忍,不可因一時之氣而與楚軍將領發生了口角。”

孫武的本事已然不需要多說。

可即便他本事再大,他終歸不是楚人。

楚王的加封,對孫武本人而言可謂實至名歸。可在這些楚軍將領的眼中,那便是楚王的厚此薄彼。他們雖不敢議論楚王,難道還不敢作局針對你一下麼?

李然要他隱忍,便是要他懂得適時沉寂,適時收斂鋒芒,能屈能伸,方成大器。

“武謹記受教!”

孫武知道李然這是爲他好,所以當即躬身拜禮。

李然急忙將他扶起,笑道:

“長卿多禮了,兄弟之間,無需這般客套。”

“快去休息吧,這條大魚,咱們或許還得等上好些時日呢。”

左軍大營的釣魚行動肯定不能急於一時,李然也準備好好的休整幾日。

於是,在李然和孫武的一番的商議過後,一場釣魚行動就此定下。

但令李然有些意外的是,一連三日,左軍大營內居然毫無動靜,一時風平浪靜得簡直令人感到陌生。

就連孫武也不由得是有些懷疑起了自己的判斷。

難道說,那些襲擊他車隊的楚人乃是其他國家的人假扮的?

畢竟楚音也並非難到無從模彷。諸如陳、蔡這些人,因長期與楚人混居雜處,所以口音也是極爲相似的。因此,若是隨便找些陳國、甚至是蔡國人假裝模彷一下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誰知李然極爲果決的搖了搖頭。

他堅信楚國內部,必然是有奸細的。

“先生爲何如此肯定?”

孫武感到十分好奇。

而李然則是解釋道:

“咱們不妨從頭再理一遍,長卿可還記得羣舒之戰?”

“當我們率軍趕到舒鳩城外的關隘時,吳王諸樊幾乎亦是同時趕到,若沒有人給他時刻通風報信,諸樊又何以能夠算得如此精準?”

“還有,在他們江淮流域的遊擊,此等戰術,若是無有其內部極爲準確的消息,吳軍又如何能夠每每得手?”

“另外,在楚軍剛剛攻打朱方城時,慶封可謂把楚軍是耍得團團轉,而且幾乎每一步都能料楚於先。楚軍僅在朱方城所折損的就高達萬人。他們城中僅萬人,又是如何做到每次都能提前料定楚軍攻城的時日的?”

“慶封雖有宋國,魯國等國的物資援助,可他畢竟是做到了僅僅靠着不到一萬人,硬生生守了半年之久,若說他在楚國沒有內應,長卿你信麼?”

原來,李然從一開始就篤定楚國內部有奸細。

畢竟朱方城的戰事實在拖沓得太過於詭異了,根本不符合常理。

就算朱方城的城防再堅固,再如何易守難攻,可實際上的戰鬥力差別擺在那裡,慶封又不是什麼神人,他手下的那些兵將也不是什麼天兵天將,難道還能以一敵百不成?

楚軍以數倍之力攻城,就算是二比一的換人頭,慶封的守軍也早應該被換了乾淨,又何以能夠堅守半年之久?

這其中的古怪,難道不值得人深思麼?

“先生,若楚軍之中真有慶封的奸細,那此次楚國率數國聯軍攻打朱方城,我卻爲何還能生擒住慶封?”

孫武又問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

慶封若在楚軍之中真有內應,那他孫武爲何能夠如此輕易的潛入城去,並直接生擒了慶封呢?

慶封若早就得到消息,又爲何不早做防備?

“這不難理解,你潛入城中,與伍舉裡應外合的計策,有幾個人知曉?”

李然皺眉問道。

“僅有我與伍舉兩人。”

“是了。”

李然道:

“在這之前,你僅僅是在羣舒之戰與巢邑之戰中出現過,那奸細對你應該還不甚瞭解,再者你與伍舉商議的計策並未外泄,所以那奸細無法及時得知此消息,讓他早做準備。”

“只是,之前楚國大兵壓境,慶封爲何始終不棄城出逃。這其實一直讓我感到十分的奇怪。不過,這在確定了長卿在返回途中,是曾遭到襲擊後,這便可以解釋了。”

聞聲,孫武立時詫異道:

“先生的意思是……”

李然站起身來,看了看外面一如往常平靜的楚軍大營,笑着道:

“數國聯軍協同攻城,朱方城已成了死地,就算沒有你我的奇謀妙計,僅靠着人數上的優勢,朱方城城破那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潛藏在楚國的奸細應該也知道慶封此番是必死無疑的了,因此再冒險給他傳遞消息,不過就是多此一舉罷了。反倒不如就此掩蓋了消息,故意讓楚軍破城,而後讓慶封直接死在楚人的利刃之下來得更爲直接。”

——

第309章_伍舉凱旋

慶封說到底也只是一枚棋子罷了,無論對於他身後的勢力而言,還是對於李然,亦或是對於楚國而言。

只是這枚棋子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多,隱藏在他背後的勢力也定然不會允許他落入李然的手中。

只不過,他們終究是小瞧了李然要拿住慶封的決心。

他們更不會想到,隱藏在楚王意滅吳的雄心背後的,是李然誓要揭開一切謎團的決心。

在孫武的一番運作之後,慶封終於是沒死在亂軍之中,而是被生擒活拿了。

於是,這纔有了後來孫武所押解的車隊遭襲的事情。

誰都清楚,慶封必須死。

慶封只要一死,他知道的事便無人能挖出來,而楚國內的奸細自然也就安全了。

殺人滅口,斬草除根。

任何智商在線的人都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孫武既然是早就錨定了此人,那自然就是早作了周密的準備。

“先生,眼下楚國內的這內奸遲遲還不肯現身,咱們若是再繼續等下去,會不會引得楚王的懷疑?”

慶封已經被押送回來好幾日,李然非但沒有去審,甚至連左營的大門都未曾進去過。

楚王雖如今是因遷都一事而無暇顧及,但不代表他不知道這件事。

“確是不妥,看來這個奸細也是極有沉府的。既如此,明日若再無動靜,那便不等了。”

李然聽之覺得有理,想了想也確是沒有必要再等下去了。

畢竟,這個內奸既然藏得如此之深,短時間想將其挖出來,僅僅通過慶封這個魚餌,恐怕分量還是有些不夠。

不過,既然楚王執意要遷都幹溪,那就待其塵埃落定後再做計較不遲。因爲,李然當下有一個直覺,那就是這個潛藏在楚國內的奸細,到時候一定還會有其他的動作。

所以,到那時再設計將其揪出也不遲。

“先生打算何時離開此地?”

這時,孫武忽的問了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

饒是李然也不由微微一怔。

他轉頭看向孫武問道:

“哦?長卿想離開?”

孫武一聲嘆息,面露睏乏之色道:

“楚王暴虐,剛愎自用,若無先生獻言獻策,楚國衰落乃是遲早的事。”

“武雖得其信任,立下些許戰功,可這並非武之所求。”

“若只因武之寸功而致楚國黎民百姓於水火,餘心難安。”

孫武,一個能夠說出“見惡不止,比惡十倍”的人,他自然不會因爲楚王的重用而感到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爲在楚國立下的軍功而感到榮耀。

反之,他還因這樣的戰爭最終黎民百姓所帶來的災難而感到慚愧,遺憾,甚至是悔恨。

作爲未來的兵家聖祖,他如今經歷了這麼多的戰爭,他當然已經知道了兵家的殘酷。

或許,正是因爲出於這樣的考量,他雖是精通於兵事,但是漸漸的,他發現還是唯有像李然那樣去思考問題的本質,從全局出發去運籌帷幄,才能夠得到真正所謂的“萬全之策”。

那纔是真正的“智慧”。

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武在其後世的着作當中,纔會極爲強調“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於廟堂(始計篇),在於伐謀(謀攻篇),在於慎戰(火攻篇),在於用間(用間篇)。

所以,他理所當然的是一個有血有肉,且充滿着強烈人文情懷的兵聖。

“嗯,長卿所言,真乃善人之言吶!”

李然聽得此言,也由衷的爲孫武感到高興。

作爲兵家,也要有作爲兵家的軍事能力。

但是,同時也不能爲了打仗而打仗,爲了戰功而不擇手段。那樣的人只能稱之爲人屠,卻是配不上“兵聖”這個光榮的稱號。

“能聽到長卿你說出這樣的話來,爲兄也甚爲高興。”

李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甚爲滿意的道:

“放心吧,此間事了,咱們便立刻離開,楚國絕非我等安身立命之所。”

這是李然一直以來的計劃,也絕不會發生改變。

孫武聞聲,這才點了點頭。

……

翌日,幹溪大營內,伍舉終於是率隊凱旋而歸,而幹溪也再度是沸騰起來。

伍舉這一仗,打得漂亮,直把楚國這半年來的憋屈給泄了個乾淨,不止伍舉自己倍有面子,即便是隨楚王一道前來的卿大夫們,也爲此而感到光榮無比。

因爲伍舉這一仗,確實是打出了楚國長久以來不曾有過的彪悍!

出營十里,楚王親自前來迎接自己的楚軍,其隆重程度,較之當初李然返回章華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臣伍舉,拜見大王!”

“伍卿快快請起!”

“此戰,伍卿力克朱方城,乃我楚國的大功臣,何須如此多禮,快快請起!”

楚王躬着身,親自把伍舉從地上給扶了起來。

隨後,他拉着伍舉的胳膊,兩人肩並肩進入營帳之中。

“伍卿此戰,功在社稷,寡人便賜你距此地不遠的椒縣,封你爲椒縣的縣公!”

楚王的賞賜一如既往的厚重,珠光寶器都是其次的,主要是這個椒縣的縣公一職。

前面說了,縣公在楚國的地位十分重要,一個地方的縣公,相當於一個封地的君主,權力甚大。

伍舉從一個外逃之人,再到楚令尹熊圍的謀士,而今爬上一個縣公的位置,這番經歷與過程,實在令人稱頌。

再者,伍舉這個縣公也並非別處的縣公,而是如今楚王即將遷都至此的幹溪,其旁邊的大邑——椒縣。

這如果放到後世來看,就儼然相當於直隸總督,亦或是首都的市長兼軍區司令。若要算上這份職權與地位,那全國上下可就是僅此一份了。

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這可比李然這個葉公的身份,卻還要尊貴許多了。

伍舉倍感殊榮,當即磕頭稱謝,感動之餘,亦是老淚縱橫。

好一陣後,他才朝着楚王道:

“大王,此番朱方城之戰,首功當屬孫武,若無孫將軍偷入城中與臣裡應外合,此戰絕不可能贏得這般容易。”

說起來,伍舉心裡始終還是有些遺憾的。

畢竟這一仗,孫武不但沒有死在朱方城,反而還立下了大功。

而他也知道,孫武在攻破朱方城之中的功績是絕對瞞不住的,與其讓孫武自己告訴楚王,莫不如自己先一步提出來,至少還能混個心胸寬廣的德名不是?

只是如此一來,孫武若被賜封,李然的身份地位也會隨之水漲船高,日後若想再幹掉李然,其中困難,不言而喻。

可事到如今,伍舉也深感無奈。

他既不能掩蓋孫武的光芒,又不能獨攬功勞,所以這一杯羹,他是分也得分,不分也得分。這可完全由不得他。

當然,若因此只感到這是伍舉的無奈之舉,那也是鼠目寸光。

因爲他之所以會主動提及孫武的功勞,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便是,既然他如今也是認命了。

幹不掉李然,那就想辦法與李然交好。而通過提及孫武的功勞來贏得李然的好感,這對他而言,也算得是一種示好的手段。

既然得不到便毀掉,但如果毀不掉呢?那就想辦法跟他稱兄道弟。

不得不說,伍舉的這個腦回路還真是清奇。

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齊國第620章 南子的過往第505章 趙鞅是關鍵第568章 最後的手段,只能留到最後第369章 祭樂還是想起了一切第543章 第655 656章 這土地是還定了!第674章 自大的中行氏第508章 趙氏之謀第76章 及時雨來也第88章 媵妾不可娶第532章 流言潰一城第3章 當辯客就要語出驚人第625章 想借種?離了個大譜!第579章 子路偷費邑第426章 羊舌氏夷族第57章 義者,利也!第661章 萬事俱備第571章 身份特殊的死士第371章 子產交代後事第308章 厥憖之會第24章 人才的價值第275章 慶封的老瓜第466章 受蠱惑的鄭國百姓第611章 國 高二氏第79章 聲淚俱下的表演第538章 晏子的預言第591章 齊師援成邑第124章 諜者觀從第441章 會師鄆邑第549章 第664 665章 隳三都!好戲開始了第162章 把趙武吃透了第577章 大勝利!公山不狃終於撤兵第115章 豎牛奔魯第470章 范蠡賺駟歂(chuan)第62章 仁義之道第560章 擁立之功第667章 會是一個機會嗎?第431章 範鞅的第二計劃第117章 老辣的祭先第702章 趙鞅示弱第161章 再諫王子圍第294章 第342 343章 請辭第346章 伍家的命運第291章 國君的自我修養第136章 這個老年人有點猛第614章 柏舉之戰第135章 詭辯靈臺宮第622章 李然見南子第25章 人民的名義第35章 各懷鬼胎的諸侯國第754章 文種九術第335章 頹廢的楚王第460章 庖廚與食客第61章 子產來訪第6章 季家的孫子第302章 滅蔡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孫武心動了第77章 衛大夫齊惡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42章 初識子產第556章 耽誤了時機,將一無所有第187章 第190,191章 子錢的推行第567章 嘴炮的正義第191章 第197 198章 祭樂失蹤了!第710章 奇襲糧道第607章 挾田乞以度危機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第599章 呂齊的命運第274章 暗行衆的運行方式第1章 穿越春秋太危險第293章 李然的仁道第44章 三桓鼎立第424章 魯侯稠的苦難第450章 子家羈拒歸國第113章 老父親的崩潰第372章 範鞅來訪第119章 上架感言第582章 醉酒第124章 諜者觀從第119章 上架感言第106章 打草驚蛇第648章 請辭第173章 鴞翼獻策第466章 受蠱惑的鄭國百姓第625章 想借種?離了個大譜!第690章 晉陽鏖戰第233章 “暴虐”的內涵第322章 楚軍的潰敗第355章 范蠡不辱使命第447章 阿稠想歇歇第171章 罕虎問政第434章 荀(智)氏的隱憂第231章 第260 261章 疏不間親第724章 中行氏的覆滅第284章 慶封廢了,但未必沒用第112章 最終問題第130章 去不去?是個問題第763章 遺計第42章 初識子產第344章 第401 402章 衆叛親離的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