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優先考慮

bookmark

“國主說的不錯,我們也是這麼想的,爲了保證這些人不會亂說,各家在江西都會得到對應的水田和房產,一比一兌換,下田換上田,並且給予進入私塾的機會,除了遠離故土,大家都是比較滿意的!”富江笑道。

不得不說,富江和陸柄鍾很會做事,通過這一手將人心抓住,看似花了不少,但也是最穩妥的做法。

感受到朱允熥的滿意,富江與陸柄鍾皆是笑了起來。

知道這一步算是走對了,踩到了這位國主的心坎上。

果然,他們的分析是對了。

這位國主和他的爺爺一樣,都是將百姓放在第一位了,不管什麼時候優先考慮都是百姓。

雖然對於這類事,他們有更直白的方式,可能得朱允熥的滿意,這可比花多少錢都來的值。

“土地到手了,爲避免麻煩,西山可能要放上一年兩年,你們先將碼頭做起來,等我回到瓊海之後再做安排!”

西山到手,這是朱允熥將棋子布到了大明的腹地,一系列的草案早就有了,但什麼時候落實還要看時機。

與朱允熥的思考中,西山會成爲瓊海的藏兵地,資源地,工業地,優先順序也是如此。

若是能在中原混亂之時,藏兵一團於西山,對於他摘取那張皇位將有巨大的幫助,甚至找準時機可兵不血刃拿下南京。

如此一塊飛地,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執掌。

這些都不是拍腦袋可以解決的。

因爲執掌西山之人,在全局的價值中少說抵得上一公爵位,所以人員最好一步到位,從進入到事成都由一人完成,避免因爲交接而讓自己人心生隔閡,事成之後陸家,富家少說可分一個侯爵!

“我等明白!”

聽到這話,富江和陸柄鍾齊齊說道。

他們也不是傻子,事情沒說開可想法大家都知道。

相對於西山上的資源,軍事上的意義纔是核心,這塊安插在大明核心地帶的飛地,真要能用起來,可保兩家一朝無憂,所以大家都不着急。

“說下今日找你們的原因,琉璃的漲價想來大家都知道了,之前我也已經提醒過了,此中要損失一些財富,就算當交投名狀,但怎麼交是門學問,價格要擡起來,但不能太出頭!”朱允熥緩緩說道。

琉璃的事情五家都是清楚的。

看似只是朱元璋在做局,但想要將這個局做的更大,那就需全方面的配合。

朱元璋不可能出面,事情就要朱允熥來做。

損失肯定要損失一點,但損失的同時也要換取別的利益。

“我五家已經明白,陳老爺子前些日子更是將庫房內琉璃砸了,就怕倒是因貪心而壞了國主的事!”

“性命纔是第一的!”

富江,陸柄鍾笑道。

損失錢當然心疼,誰的錢都是辛苦得來的,哪怕是剝削,難道剝削不需要力氣嗎?

可相對於錢,命纔是關鍵。

“放心,損失肯定要損失一點,但絕對不會太多,主要是在演戲,你們幫了大明,大明也會有表現,不出意外明日就會宣佈,等我離京之前,我會想辦法再給你們找到補償!”朱允熥淡淡的笑道。

南洋商賈集團,看似得了不少東西,但很多東西都是未來的,眼前的利益除開敬業齋和剛出來的霜糖,比對他們已付出的還是太少。

與自己接觸的,執掌各方大權的,可以看到未來,看到長遠。

但朱允熥不可能保證人人都能看到,所以還是當喂一部分,幫助他們餵飽那些依附在他們身上的地方商賈。

“不知國主打算從哪入手?”富江淡淡的笑道。

長久的利益,富江很滿意。

但再滿意也逃不過短期的損失,富家由他掌話語權,兄弟們多有頭腦,可印染商行那邊他則沒這麼大的話語權,家資雄厚還能撐撐,那些小門小戶就不同的,背叛不可能,可面對眼前的損失,多多還是有些說法的。

爲長久考慮,富江和印染商行的高層,已經決定放血一部分,來彌補短期因此損失的小家族,以此保證整體支持。

眼下朱允熥說了這話,能爲他們考慮,富江自然不會打腫臉充胖子。

“我準備對鹽法動手,這是方案,二位可以看看!”

朱允熥看了一眼李漆,李漆當即抽出兩份公文交給富江和陸柄鍾。

當下大明的鹽法,是洪武三年頒佈的開中法,此法先是讓商賈運糧至邊陲,以資邊地民生,然而按照運糧的數目換的大明鹽引,最後回到產鹽地換取到對應的食鹽用來販賣,算是明朝利用商賈力量輔以行政的第一案例,但慢慢的也引出很多事情,養肥了很多蛀蟲,到了明中期幾乎歷朝都在改,直到萬曆末年袁世振立了十綱,綱鹽法才穩定下來。

不開玩笑說,如今大明鹽法有不少空子可以鑽。

鹽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言。

於人體,是不能活躍的微量元素,別看後世多提倡少鹽少油的飲食法,但那是平日鹽分早已攝取足夠的情況。

在古代鹽這一塊,無論是產量,運輸,還是費用,都佔據了普通家庭大半的支出。

同樣也是收稅的重要來源。

天下十富,鹽商佔半!

明朝建立,狠狠得對過去的社會組成結構清洗了一波,食鹽也被朱元璋狠狠的捏在了手心中。

開中法,顧及了便民的生活與食鹽的擴散,加上強有力的執行能力,鹽價是穩定了下來。

可這是人治,老朱在位問題難以冒頭,老朱不在了換個普通的皇帝,鹽商馬上就可以起來。

實際上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利用開中法賺得金滿鉢滿的不在少數,並且多集中在山西。

不錯就是山西,那個連年災難連綿,百姓流離失所逃亡山東的山西。

山西,作爲連接邊地的重要省份,百姓困苦,鹽商富庶,明中期出現了山西黨人,其第一桶金就是來自開中法,甚至還覺得這樣不夠,認爲運糧太麻煩了,如果可以直接弄來鹽引就更好。

於是財力雄厚的山西黨人開始對開中法下手,藉此山西黨一舉佔據了朝堂大半的位置,連出了王家屏,張四維,韓鑛三位首輔爲山西黨代言。

不開玩笑說的,誰掌握了鹽,誰就掌握了封建皇朝的經濟命脈!

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61章 碼頭第491章 鴻學第219章 掃盲班第445章 漁港第389章大清洗第413章 人工的改造第321章 邏輯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416章 昏迷第182章 能傾訴的對象太少第310章 維護第32章 職責第73章 訓練第325章 武力第197章 充滿了信心第74章 不缺冰第84章 隱患重重第223章 不會去拒絕第98章 驛站第247章 彈劾第199章 微乎其微第569章 階梯型第40章 倒大黴第116章 不能忘本第183章 不需要過多猜測第209章 偏差第318章 不言而喻第234章 得以生存第234章 得以生存第490章 毫無遮掩第314章 夙願第368章 教訓第192章 訓練兵卒第352章 扶持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431章 死記硬背第360章 人心太難把控第512章 無法解決第393章心悸第164章 放飛自我第97章 封閉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576章 自我培養第329章 不會太平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421章 展開第382章牴觸心理第166章 發狂第522章 技能第75章 小意思第332章 羞愧第475章 觀禮臺上第434章 它是唯一的第433章 壓制第394章 福利第215章 節約人力第45章 充分的經驗第521章 集訓名單第484章 培訓第185章 配合演戲第497章 真龍天子的認知第465章 分析第154章 強勢勸解第24章 一言三變第431章 死記硬背第483章 建立功勳第139章 別再有第二次第22章 重點培養第59章 各司其職第489章 清理第525章 買賣第138章 意見彙總第306章 大明賦稅第359章 驛站第477章 好奇第327章 順利第157章 怠慢第137章 前期安排第217章 有趣靈魂第571章 戲碼第290章 上升趨勢第32章 職責第151章 乖巧懂事第311章 證據凌亂第228章 香火供奉第190章 分配第329章 不會太平第264章 賑災的失敗第97章 封閉第318章 不言而喻第359章 驛站第495章 補充第514章 實盤操作第329章 不會太平第393章心悸第227章 抵達第408章 建築風格第475章 觀禮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