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與中原在紙鈔問題上所需面臨的問題差不多,缺銅少銀更少金。
各方勢力,外加石碌鐵礦,堆出來的紙面存儲量看上去極多。
可問題是,伴隨着海外貿易的擴張,金銀是有可能外流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流入狀態。
這情況在宋朝海貿中就出現。
大量的白銀流入,海量的銅錢流出,短時間內問題不大,長時間必然出現問題,故而要推出紙鈔。
紙鈔面值與紙鈔生產過程形成的差額,朱允熥不可能讓瓊海百姓來添,但讓海外土著,西方商人來添補則無半點心理壓力,只要象徵種花文明的大明,瓊海國夠強,財富上的掠奪世界不過只是一個開始。
“一分對等於一文,十分等於一角,百分等於一元,一貫等於十元!
據審計體系的審計,瓊海國內日常使用銅錢數目,在七至十五文之間,這是剔除了一日三餐後的結果。
因此設計面值,第一面值肯定一分,不過需求量極大,審計給出的估算,僅在海口一地流通,至少需要印數三百萬張,全島流通預計八百萬張,若是計算外流,第一次印數至少要達到一千兩百萬張。
每張虧損一分三錢,合計虧損在一萬六千貫左右,並越印越虧!
若是在油墨上再添加一點技術的話,虧損可能會達到高大三四萬兩,短時間內無法完成!
所以最終結論,一分錢無法成爲第一面值!”沈秀和一點點解釋道。
一千兩百萬張紙鈔,聽上去很感覺很恐怖,但實際價值真的不大,摺合成白銀的不過一萬兩千兩而已。
瓊海人口如今破百萬,均攤下來一人十二張,這很多嗎?
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就算結合其他面值,那也是完全不夠用的。
朱允熥微微皺眉,“所以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全面紙幣化無法執行?”
“最關鍵倒不是單張一分錢印數成本,而是印數效率,機器全開一日印數三萬張已經是極限,一千兩百萬張紙鈔,這需四百日不間斷的運行!”林天麓補充道。
“那麼你們的方案!”
“加銅線,上特殊油墨,直接印數一角面值的紙鈔,單張造價大概在八文七錢左右,每張賺一分三錢,首批印數三百萬張,合三萬兩白銀。
第二面值爲二角,銅錢做出有明顯有手感的圖案,單張造價十七文三錢,首批印數兩百萬張,合四萬兩白銀。
第三面值爲五角,銅線製圖案複雜化,單張造價三十二文一錢,首批印數一百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第四面值爲一元,紙內加麻混合質地,銅線排列成面值,單張造價六十一文四錢,首批印數五十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按照此方案,洪武二十九年早期可全部印數完成!”
“先攻克我的要求,然後做出成品!”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只感覺麻煩,非常的麻煩!
可偏偏又不得不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再說……
林天麓,沈秀和離開,關於制鈔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但這不代表今天就沒事等着他。
年初新春晚會上就爆出土改方向,到了七月還沒正式落下,據解縉反饋的消息,海口境內不少人認爲,土改方案可能已經胎死腹中。
若是不能在短時間將土改落實下去,下次想要在做土改就會變得更麻煩!
“全面土改不現實!”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倍感頭疼。
年初傳出消息,爲什麼沒去做,一是因爲他本人不在瓊海國內,大家心中沒底;二則是瓊海國財政拿不出那麼多錢!
瓊海的地價放在那,一畝地是沒幾個子,可全收海口的土地,丟出去那就不是幾萬兩,十幾萬兩的事,沒個三五十萬兩根本無法覆蓋。
墾荒三年多了,在農耕軍團的推動下,開墾荒地八萬多畝,這是三年的結果,而海口原先的土地基數則有六十多萬畝,每戶平均下來四十多畝。
四十多畝地,看上去很多,但考慮到畝產,配套措施,賦稅,實際產出也就是夠百姓吃飽的,更何況平均不是中位數,更多百姓耕種是他人之地。
除非瓊海國舍地主階級強行推動土地改革,不然就得出錢,市價打個折扣這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可強行土改,便破壞了依法治國的根本。
因此只能掏錢!
“錢有了,也不能一波砸下去,建立海事局就是爲了收錢,避免民間資金太多,激發購買力,導致物價飛漲。
眼下土改也是如此,沒有海量物資補充,眼下薄弱的物價體系,勢必會導致大量財富外流!”
古代的經濟體系有多薄弱,後世人很難想象。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僅海量的海外香料,就崩了永樂年間的物價,爲此沒有辦法的朱棣,更是連出昏招,以香料爲財富,代替寶鈔發放俸祿,就這堆積成山的香料,在土木堡之變後還拿出來做爲賠償,贖回了那位傻蛋皇帝。
聽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議。
三寶下西洋,船隻再多,運載再大,香料的總量終究有數,怎麼可能需要消耗十幾年年?
後世隨隨便便一艘遠洋海輪,一波運輸的量都能蓋過七下西洋的總和。
實乃是體系太薄弱。
經濟窪地,體量一大就要氾濫。
這幾年間朱允熥做了很多,廣度鋪開了,可深度還沒挖,根本沒有個蓄積的空間。
“先找地方試點吧!”
手放在桌面上,朱允熥轉動身子看向身後瓊海界圖,這幅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數十位的繪畫高手,上百位測量人員,最終總繪的瓊海國地界圖,清楚的標明瞭瓊海國境內各個村落,鄉鎮的方位。
“葛海村,封爲開國六鎮,吞併周邊五村……”
朱允熥摘下葛海村的標籤,小牌子放在手中認真查看,“戶七百四十二戶,人口三千九百一十三,可耕種土地兩萬九千多畝,可開墾土地三萬三千畝!”
地多人少的情況,只要不是人口大省歷來都是如此。
不合並還看不出來,可一經合併問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