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星打開手中的公文夾,一張簡易的地圖赫然放在第一頁,順手抽下別在公文夾上的炭筆比劃道,“我們組一共需負責八十三人的入籍工作,就算港區方面將人召集起來,要是沒個規劃肯定麻煩,可若是走這條路線的話……”
不是要將人分出三六九等,可爲了方便管理,鼓勵勞作,對於百姓必須有所分化。
根據如今瓊海執行的居民制度,國內百姓分爲三等。
一等公民,享受瓊海現已就百姓發佈所有福利。
二等客民,概指所有尚未獲得公民身份的南下客居移民。
相較於公民,客民僅享受大食堂,賞功記功,集體宿舍之福利,教育,醫療,私有財富,晉升體系對客民都是關閉的。
隨着瓊海不斷的發展,客民轉公民的年限將越來越長,對應的賞功縮短身份轉變的獎勵也將越來越多。
藉此平衡原住民,移民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避免人心滋生出不勞而獲的念頭,同時也藉此轉化南下移民的思想。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會讓人忽略其價值。
三等爲徒民,這一類在瓊海最少,所屬這一類要麼是被林天麓抓來的南洋土著,要麼就是過去幾年中犯下罪行的百姓,只要沒背上死刑,每一個徒民的籍貫記錄中都記錄有徒刑年限,當年限清零之後轉爲客民,再晉升爲公民,同時這一級的待遇做少,可活動範圍最小。
“很會動腦子吧,既然你有安排,我們這一組就按這條路線來,要是快的話或許還能幫上府尹!”吳俊看了一眼路線給予了肯定。
南下移民的思維需不斷轉化,這不代表海口原住民就不需要變了。
吳俊是三年前跟隨黃子澄南下的江西士子,早年就讀與解開開設的私塾中,更多次聽講過朱允熥的授課,甭管那條關係都屬嫡系。
當下爲海口府戶房房長,主管海口戶籍整理工作,配三轉督辦級,此次名單中的六百多位客民,提前晉升公民的審覈便是由他主導完成。
至於宋柏星,則是海口宋家子弟,善於動腦人爲踏實,早早被吳俊看重。
但大方向之前,宋家沒表示,宋柏星也只能先被壓着。
好在新春之後宋家給出了積極信號,主動融入瓊海,這不宋柏星便被提了上來,從跟班變成了副手。
“那我們走!”
吳俊對自身的看重,宋柏星是清楚的,只可惜族中某些人的思想轉變太慢了。
“對了,小宋!第十一批次夜校名單,我已經把你報上去,我是第一推薦人,第二推薦人是郭尚書,好好努力別給我丟了人。”
兩人跨門而出,吳俊隨口說道。
“吳哥!”
因這消息差點絆了一跤的宋柏星,略微慌張的看向吳俊。
此話代表了什麼意思?
宋柏星焉能不知道。
無學籍不入官場!
此乃當下瓊海官場的准入門檻,雖沒明文規定,但在歷次晉升中,無不遵循這一條。
別看如今王善存成了海口府,各種榮譽,功勞加身,便覺得其發展勢頭極好,未來可期。
私下裡誰不知,司局級是王善存的天花板。
想要打破這重天花板,王善存只有一條路走,那就是成爲即將開辦的“講心堂”學員。
可講心堂什麼時候開辦,學員如何招生,大王不開口猜測再多也是空想。
對應的放在宋柏星身上,其天花板就是三轉戊級官吏,想有所突破就必須得到夜校,或是鴻學學籍。
鴻學學籍很難,且需要脫產學習,他的年齡大了不可能再去,一應機會就在夜校學籍上。
可想入夜校得有推薦啊!
這推薦一個人還不夠,保險起見最好能請動一位憲委級大佬,可他宋柏星從哪找這種人嗎?
“別胡思亂想,這名額你早就該得,壓了你一年多,如今一切順了你也該入學了。
文化課程難不倒你,甚至你上去當老師都沒問題。
關鍵在於行知合一這,實踐你有了,卻沒做工理論性的總結。
因此對你來說夜校是過度,不過爲將來計,我希望你能當上班長,結業之時能拿到這一屆的金筆獎!”
吳俊是沒學籍在身,可他是第一批夜校講師,這身份可比任何一學籍來的都更牢靠。
“金筆獎嗎?”
宋柏星眼神灼灼。
隨着時間的變遷,過去只有影子的各大體系越發完善。
夜校的金筆獎,鴻學的金硯獎,但凡有心官場都知曉,這兩個獎項是未來晉升之路的加分項。
“怎麼沒信心?”
“怎麼可能?吳哥你如此看重我,給我機會,這金筆獎說什麼我都要拿回來!”宋柏星笑道。
正如吳俊說的,夜校內的學識他宋柏星不需要?學,從其三歲顯露智慧,五歲嶄露頭角,宋家對他的要求就是考上大明舉人。
若非朱允熥就藩瓊海,斷了科舉之路,就去歲廣東府傳出的鄉試考題,宋柏星他有七成把握上榜成舉人。
夜校中的文化課程,宋柏星八歲之前就學完了。
“好好幹,如今只是體系建立,空位還有不少,我的位置也該動了,加油吧!”
宋柏星有宋柏星的優勢,吳俊自身也有自身劣勢。
年輕,經驗不足,就是吳俊當下最大的問題。
若非踐行行知合一之路,吳俊或許有埋怨,畢竟在一系列嫡系之中,目前吳俊的官位最低,所事繁瑣也就罷了,關鍵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巨大的落差不是誰都可以平衡自身的,好在吳俊很清醒。
“吳哥!”
“怎麼,你還想讓我在這張位置上做一輩子?”
“不是,只是有些……”宋柏星尷道。
“先完成這片再說!”
吳俊給了宋柏星一個眼神,掀開一塊布簾走入眼前的棚戶區。
從數據上看,每年涌入瓊海的移民不多。
可當這些不多的人口,一股腦的涌入海口,就會發現這人太多了。
海口舊城區,如今的中區,原先的體量就一千戶規模的縣城,面對遠超縣城原住民的移民,能堅持到今日是真的不容易。
好在難民好管理,吃飽喝足,個人給一牀休息之地,一戶以木板分隔,集中管理好清潔與排污工作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