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最後還是被蘇澤說服了。
南直隸、福建、浙江手上的鈔關稅,有一部分將會支援給山西、廣西、湖廣來建設官辦書院。
蘇澤又提出,將書院分爲三種。
第一種是類似於天工書院這一類的職業書院,傳授的是工匠的技巧,學制爲一年,其中半年時間在書院學習,半年時間則在官辦工坊實習,有能力的可以直接畢業後就留在官辦工坊,或者去參加考試成爲匠官。
第二種則是吏員培訓學校這一類的,專門培養技術官僚的書院。
這種書院下設算學、工程、律法等科目,學制也是一年,畢業後可以參加科舉或者吏員招募考試。
第三種則是學制最長的綜合類書院,這類書院設立在省府,下設的課程和南京國子監差不多,學制也是兩年,這類書院培養的就是參加東南科舉的高級人才了。
除此之外,蘇澤還在湖廣武昌設立了陸軍第二大學。
第二大學和南京陸軍大學分開,南京陸軍大學作爲軍官進修的學校,不直接對普通百姓招生,必須是立下功勞的現役士兵和軍官才能進修。
而陸軍第二大學,則面向社會直接招生,這所大學的主要工作是培養基層軍官和特殊兵種,下設基層指揮學院和炮兵、後勤、情報等專業,畢業後直接進入軍方。
最後蘇澤還在廣西設立了一所李時珍學院的分院,在廣西開設疫病、全科、婦幼等科目,專門給南方地區培養醫生。
就連申時行這個教育大臣,看到蘇澤批下來的這筆投資也是頭皮發麻。
他終於知道什麼是燒錢,和教育比起來,一條徐州鐵路根本算不上什麼。
而且教育投資還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就算是最快的技工學院,也要一年纔有能有畢業生,需要幾年纔有結果。
原本地方官員投資教育的意向不濃,申時行也能夠理解了。
果不其然,當這條教育投資的政策一出,東南報刊紛紛轉載,而南直隸、浙江和福建的年輕人紛紛表示不滿。
特別是蘇鬆地區,甚至有讀書人在報紙上攥寫文章反對,認爲是東南內閣拿着自己的錢去補貼內陸省份,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徐琨從外面回來,他首先衝到後院,去拜見了自己的老父親徐階。
從北方回來之後,徐階卸下了擔子,身體反而好了很多,此時他正在畫畫。
等到兒子進來,徐階放下手中的筆。
徐琨這些日子經常來拜訪父親,基本上都是因爲徐家面臨一些選擇,果然他說道:“爹,今日松江府幾個富商找到兒子,說是要聯合出資辦學,也要在松江府辦一所綜合性書院,您覺得要不要投資呢?”
徐家其實已經有學校了。
早些年的時候,徐琨就在松江府辦了一所算學學堂,專門培養精通算學的人才。
徐家的學堂,成績優異的可以直接進入徐家的工坊和商鋪工作,就算是最普通的賬房學徒,那也要比在工坊中辛苦強得多。
所以徐家的算學學堂已經開辦了很多年,也有不少學生考入了官府成爲吏員。
這一次松江府的商人找上徐琨,是希望能將徐家的算學學堂也併入到綜合性書院中,升爲算學系。
投資書院這件事徐琨自然是躍躍欲試的,但是這麼做是不是公然和東南內閣打擂臺,徐琨又有些猶豫。
徐階聽完了兒子的敘述之後,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投資入股可以,但是我們徐家不能參與書院的日常運營,最好所有出資人都不要參與運營,而是從外面聘請大儒來做山長。”
徐琨思考了一會兒,很快明白了老父親的意思。
徐階說道:“書院和經商不同,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運營,而且讀書人也和管理僱工不同,年輕的讀書人是很容易受到影響和煽動的。”
徐琨也嚇出了一身冷汗,這一次反對東南官府在內陸省份開設學院,嚷嚷的最兇的就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
他們血氣方剛,很容易鬧出事情來。
徐階說道:“請有名望的大儒來擔任校長,才能壓住這些衝動的學生。”
“不參與運營,才能淡化商人投資的屬性,讓更多人來讀書。”
徐階說道:“辦學是好事,咱們徐家的產業能不能繼續傳下去,也許就要看這座學校了。”
五日後,松江府二十三家大工坊主和商人宣佈,在上海縣投資設立一傢俬人書院。
這家書院以工程、算學、航海、農學、機械爲主要專業,也設立新學、律法等文科專業,也是一所綜合性的書院。
投資的二十三家全部都宣佈不參與書院的運營,專門從外面聘請大儒擔任山長,而書院的教授也都是從外面聘請的。
松江府帶頭,蘇州府、杭州府、福州府也紛紛有人出錢,其中最豪橫的自然是杭州府的於公子了。
於公子慷慨解囊,直接出資五千兩銀子,在杭州建設一所新的書院。
這所書院同樣是綜合性的書院,於二公子也不參與書院運營,專門聘請大儒擔任山長。
這幾所綜合性的書院,甚至讓大儒也成了香餑餑。 如今東南那幾位有名的大儒,包括呂鋼這種技術專家的徒子徒孫,都有人開出高價聘請他們擔任書院教授。
就在東南開展了人才爭奪戰,甚至引起了一些北方的知名大儒也開始向南方跑。
在北方,讀書人的出路也就只有做官了,在南方則多了很多選擇。
無論是加入一家報社或者雜誌社成爲一名編輯,或者直接著書立傳出版賣書,又或者加入書院成爲專職教授,這些職業在收入上和社會待遇上都不亞於進入官場,也得到很多讀書人的追捧。
就在東南大力投資教育的時候,明廷的新一屆中書省終於定下來了。
李春芳接受了兩宮皇太后的詔書,正式出任第二任中書丞相。
不過這一次中書省還添入了三名副相,中書丞相的職權遠不如張居正執政的時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李春芳的權威不足,只能做出各方面的妥協。
中書省終於開始運轉起來。
首先是鴨江邊上的九邊新軍,明廷終於想起來了這支軍隊,明廷的機器開始運轉起來,給九邊新軍送去了補給。
九邊新軍得到了補給之後,終於開始行動,跨過了鴨江進入到朝鮮國內。
在平壤翹首以盼的朝鮮國主,終於喜迎王師。
可是朝鮮君臣還沒高興多久,很快就被大明王師的補給發了愁。
如今大明丟了湖廣,也就丟了一個很重要的糧食產區。
而王恭廠大爆炸這樣的人禍又要救災,地方上督撫權利擴大,又丟失了一部分地方財政權利。
這樣的情況下,實在無法支撐九邊新軍的所有後勤補給。
除了能將武器彈藥送到朝鮮去之外,糧草和軍馬就只能由朝鮮君臣自己籌備了。
這下子可就把朝鮮國主給愁壞了。
朝鮮和中原差不多,北方比南方貧瘠一些,而且北方多山少田,本就是朝鮮比較欠發達的地區。
漢城附近的平原地區,纔是朝鮮主要的糧食產區。
九邊新軍一共兩萬人,加上負責補給的民夫,這差不多四萬人進入朝鮮,張口就要吃飯。
朝鮮國主只能動員北方,全力給這支軍隊提供糧食補給。
這下子朝鮮北方也遭不住了,四萬大軍每到一處,就能將當地吃光,而且九邊的明軍軍紀本身也不算太好,經常發生滋擾地方的事件。
而朝鮮上下也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有些朝鮮官員還要充當大明軍隊的帶路黨,充當他們掃蕩的翻譯官。
朝鮮北道的大族勢力比較弱,本來矛盾並不如南部尖銳。
而且朝鮮北部經常面臨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在北方崛起的女真人的騷擾,所以更需要官府的保護。
這些相對保守的大地主一般都是支持朝鮮國主的。
但是在大明王師進來之後,這些地主們也很快受不了了。
女真人是隔三差五下來劫掠一下,只要防守的比較好,損失的就是動員的人力,有時候也搶不到什麼東西。
而是這些明軍來了之後,那是真的搶啊!
不僅僅是明軍搶,還有一些投降了明軍的朝鮮翻譯官,這些之中也有一些痛恨大族的讀書人,他們紛紛帶着明軍搶奪那些大族的糧食。
一時之間,就連朝鮮北道也掀起了叛亂。
不過在明軍大軍壓境下,這些叛亂很容易就被平定。
這又讓朝鮮軍民更加的依賴大明王師。
而進入十月之後,明軍在朝鮮也確實取得了一些勝利。
李舜臣手上的人力還是太少了,控制了漢城和幾個主要城市之後,根本拉不起太大的軍隊。
而東南的支援主要都是海軍,也沒辦法登陸作戰。
明軍很快推進,也打了幾個勝仗。
九邊新軍統領李洵,當年也是擁立隆慶登基的功臣之一,獲封新安伯。
李洵入朝之後,不攻打火力比較猛的城市,而是專門挑着火力比較差的小城鎮打,也奪回了一些土地。
捷報傳到京師,李春芳終於放下心來,緊接着開始大力宣傳朝鮮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