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昭雪

天子望氣術,入目卻不是以往的個人本命之氣,而是一行血色的殺字,殺氣氤氳中,竟有七個殺字飄蕩,這竟然是七殺星均入命。

“七殺星”稱之爲“將星”,屬火、金,南鬥第六星,乃將星,遇帝爲權。

在十四顆主星之中,個性最強,是一顆堅毅勇敢的星曜,象徵威勇,化氣爲將星,主肅殺。

具有運籌帷幄的能力,擁有剛烈偏激、逞強好勝、冒險犯難的特性,人生大好大壞,成敗難論。

七殺星南鬥第六星,此星入命,重在自化,有制名偏官,有化爲玉帛,命理學逢殺先論殺,論殺則在看七殺的強旺或衰弱,如果七殺旺而日主弱,此時就要先用制殺,以免七殺乘財運來攻害日主,若無制者,七殺不是命中的喜用神,此殺變成鬼,這時對日主是有威脅而無益處,暗藏風險,如抱虎而眠,隨時會被它吞噬掉對生命健康最明顯之妨害,幼時多災多難,不夭則也必帶疾延年,因此七殺也列入六兇之一。

擁有此星命格的代表人物比如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亦名公孫起。

世人稱之爲:“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白起最早在率兵伐韓的戰事中,屢出奇兵,一戰揚名,此後數十年,白起統率秦軍南征北戰,戰無不勝;設疑兵麻痹魏、韓聯軍,迫使求和;以水淹之計,迫使楚國遷都;與趙軍長平之戰,白起以詐敗之計誘敵深入,然後聚殲,堪稱軍事史上的經典之作,因長平之戰,白起命秦軍先後俘獲和坑殺趙軍降卒共四十五萬人,故被稱爲“千古第一殺神”。

白起一生征戰沙場達37年,攻取70餘城,殲敵過百萬,未嘗敗績,然善始者未必能善終,白起性格耿直,屢抗秦王之命,終被賜死。

還有一人,名爲廉頗;燕趙古稱多豪傑之士,廉頗就是七殺坐命的趙國名將,因戰功而封爲大將軍。

個性剛直,倔強傲性,雖然與敵人打仗時每戰必勝,卻因屢屢與同袍衝突,導致仕途不順,最後鬱郁以終;所以七殺入命的人一定常常感嘆:“與敵人作戰容易,與朋友相交反而困難。”

像他與藺相如的衝突,結果倒是還好,兩人結成刎頸之交,生死與共,保住趙國江山長達二十年。

但在藺相如死後,缺少了運籌帷幄之人,長平之役中,他因爲不屑向趙王詳細報告,使趙王對他失去信任,因而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以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而慘敗,被也是七殺的秦國大將白起坑殺降兵四十萬,趙國國力因之一蹶不振。

更糟的是,缺少了藺相如的居間協調,他與同是七殺的趙國大將樂乘相性不合,互相攻擊,結果兩敗俱傷,他只好投奔至魏國。

但因被魏國閒置,難以忍受沒事可做,廉頗再回到趙國請求效力,可是權臣郭開故意毀謗他,回覆趙王說廉頗食量雖然還是很大,但卻屎尿不禁,已垂垂老矣,終不復用,最終鬱鬱而終。

秦漢之時,也有星君入命;不過要說最有名的七殺星君,就當屬季漢大將軍關羽了;美髯公關羽字雲長,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在三國鼎立前期幾乎形影不離,關羽在羣雄爭霸過程中大放異彩,其家喻互曉的流傳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當年烈祖小沛兵敗,率親信落荒而逃,關羽身在下邳,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爲保護甘、糜二位兄嫂免遭欺凌,只好降漢不降曹,委身曹操麾下,隨曹軍到達許昌後,曹操爲破解關羽權宜計策,曾以高爵、厚祿、美色諸事誘惑,關羽皆不爲所動極力拒絕,深受曹操及諸將敬重及欽慕。

時官渡之戰,袁紹前鋒顏良率軍進攻曹操,近逼白馬,曹營連失數名上將,兵士更死傷無數,爲報知遇之恩,關羽義不容辭出兵抗敵,陣前疾馳如飛,展現超凡武鬥技藝,顏良慘遭冷豔鋸劈殺身首異處,曹軍乘機掩殺,大勝之;戰後曹操表奏朝廷論功犒賞,敕封關羽爲漢壽亭侯。

不久關羽接獲劉備書信,卻立刻掛印封金,護送劉備家眷遠離許都,期間智勇揮灑連闖五道關隘,六名守將不幸殞命,逼得曹操膽戰心驚,不得不下令放行,成就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威名,也與烈祖完成手足相會,隨即又於古城尋得張飛,三兄弟自此又形影不離,轉戰天涯。

後烈祖寄居新野、江夏,而後與孫權聯軍合盟,於赤壁力挫曹操,關羽奉命駐守華容道攔截曹軍,慘遭兵敗的曹操,意欲闖關北返。

關羽今見曹操失利疲於奔命,回憶起當年縱虎歸山恩情,心中掙扎不忍,最終爲償還昔日舊恩,不昔甘冒簽下軍令狀的伏死風險,如此雖說成就一段義薄雲天佳話,卻讓曹操龍歸大海。

而後烈祖率領諸將平定巴蜀,將荊州託付關羽,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十數年關羽鎮守州治江陵,憑藉威望將各方勢力有效阻隔,終成三足鼎立雛型,令劉備無後顧之憂。

器宇軒昂的關羽,被冠上仁、義、禮、智、信五大高尚品德,但剛而自矜、剛愎自用的七殺星缺陷性格,亦埋下了隱患,孫權對關羽之威如芒刺在背,其後關將軍向襄樊發動攻擊,佔領宛、洛等地後,將北方區域從中劃開,除能實踐先丞相所提出的戰略外,更蘊釀了統一中原契機。

其後水淹于禁七路大軍,曹仁進退無門,只好率三千死士困守樊城,曹操倍感威脅,忙派徐晃領兵搭救,亦由關中趕赴洛陽,親自坐鎮敦促救援行動,關羽此役銳不可擋威震華夏。

曹操不寒而慄爲求避開鋒芒,甚至計劃遷都河北,司馬懿陳述利害,建議遣使南下聯吳,果然得知江東已密謀俟機攻取荊州戰略,孫權爲麻痹關羽,讓都督呂蒙借病辭官,另擇無名儒將陸遜接替,然後孫氏背盟,襲擊荊州。

之後就是關將軍敗走麥城,季漢大業受挫,但是關將軍之忠義之名,卻是永存。

而之後,季漢的七殺星君就是徵西大將軍魏延了,和其餘七殺星君一樣,皆是死於非命,有人爲其扼腕嘆息,有人爲其擊節叫好。

建興十二年八月,位於北伐前線的諸葛亮突發疾病,他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後,對整個北伐大軍的進退作出瞭如下安排:

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從後來事情的發展形勢看,這個安排,正是引發魏延案的直接原因。

爲什麼?因爲這個安排本身就很奇怪。

首先,這段話裡用到了一個“密”字,“密”,意味着“秘密”、“暗中”,也就是說,諸葛亮病逝前曾秘密地與楊儀、費禕、姜維召開了一次榻前會議,並且不想讓其他人知道,那是不讓誰知道呢?

毫無疑問,除了渭水對岸的司馬懿,這裡還包括了自己人魏延。

魏延當時既是北伐軍的先鋒大將,又身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南鄭侯、假節”,是軍中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的第二號人物,諸葛亮病重時作退軍安排,爲什麼要瞞着魏延,不讓他知道?

其次,從這次會議的內容看,則更讓人疑竇叢生,這次會議涉及到了一個權力交接的問題。

諸葛亮在世時,作爲蜀漢的一國丞相、實際領袖,他自然是北伐大軍獨一無二的統帥,但當他去世後,尚處在與魏軍對峙的北伐大軍,其臨時指揮權應該交由誰來節制,這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魏延的官位是徵西大將軍、前軍師、南鄭侯、假節,按說自然是他的,不過丞相選擇的卻不是他。

而之後發生的事就是一場悲劇了,魏延也被按上了反賊之名,然後被滿門屠絕。

而魏延有沒有反,其實很容易看清楚。

首先魏延沒有否認丞相的遺言,他純粹就是認爲丞相是錯的;所以除非丞相遺命魏延做主帥北伐,否則魏延是不可能聽丞相話的。

而當時,丞相知道遺命事關重大,必須爲蜀漢將來作打算,爲了大局考慮,不可能去滿足魏延一個人。

丞相用人不疑,對魏延跟楊儀都是十分欣賞的,但是也知道他們的缺點,所以最終繼承丞相衣鉢的不是他們倆。

從當時的大局來看,蜀國的情況很不妙了,夷陵之戰後,歷經數年,丞相好不容易纔訓練出一支精兵(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爲了保住這一點火種,丞相數次北伐硬是一點攻堅戰都不敢打。

二次北伐,沒有強攻陳倉;五出祁山,最終關頭也沒有去進攻司馬懿的大營,司馬懿不出來也只能跟他耗着。

因爲丞相知道,蜀漢的國力經不起損失,只有通過野戰殲滅有生力量,步步蠶食,可惜對面的是史上最有名的忍大師司馬懿。

數次北伐之後,丞相心裡也很清楚,要想贏,必須等天下三分有變;他幾番北伐是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試一試逆天改命的,雖然沒成功,但是至少漢魏之間的差距沒有進一步拉大。

自己死了,不代表漢就亡了,還能給蔣琬、姜維他們等一等天下有變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便是這一隻北伐精兵,但是北伐部隊如果一起葬送了,那漢就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丞相的遺命只可能是撤退,不可能讓魏延北伐。

那這時魏延呢?他雖然有一些奇謀,但是卻稱不上一個軍事大家,比如他最有名的子午谷奇謀,這個奇謀的核心是趁虛打下長安城。

誠然,如果真的打下長安城,那魏延赫赫戰功堪稱如日中天,也就有資格成爲漢大將軍了,與那些名將媲美,但是他的整個計劃裡是說的是夏侯懋逃跑,並不是殲敵,與丞相蠶食有生力量的戰略衝突。

何況在沒能解決野戰軍團的情況下,佔領敵方大城市真的是明智的麼?

季漢不通過運動戰殲滅有生力量,一心佔領長安,然後敵軍支援到來,丞相退不退呢。

所以子午谷奇謀要想成功,那麼,最終目標應該是潼關,而不是長安。

如果魏延能夠虎口拔牙打下潼關,憑關隘據守,抵擋張郃騎兵支援,形成關門打狗的格局。

那麼再由諸葛亮全殲郭淮軍團,平定關中,如此可能還有得打,那麼問題來了,魏延帶5000人能打下潼關麼?

丞相自然是清楚魏延的爲人,也知道自己死了,魏延肯定會想繼續北伐,七殺星就是如此執拗。

但是自己又不放心交給他怎麼辦,所以就有很多人覺得看不懂的遺言了。

首先,如果這個遺言只交代楊儀撤退,魏延斷後,確實好理解,但是魏延不聽怎麼辦,

如果丞相不交代隨魏延去,那楊儀等人怎麼敢把魏延扔這裡自己跑?

他們也沒這個魄力啊,只怕兩邊當場就打起來了,那諸葛亮不是在地下還要吐一次血。

所以說諸葛亮這麼安排,其實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安排。

如果讓魏延北伐,這隻軍隊保不住,如果讓楊儀撤退,那兩邊當場就會打起來。

所以諸葛亮才做了這樣一個決定,魏延的部隊由魏延負責,如果魏延拿着他手裡的人去北伐,失敗了或許可以搓一搓他的銳氣,如果兵敗身死了,那諸葛亮也沒辦法管的住了。

如果魏延打了一陣還是回來了,諸葛亮早就幫他想好了開罪辦法,因爲諸葛亮遺命他是斷後的。

不管是回來晚,還是跟魏國交了手導致損兵折將,都是有正當理由的。

丞相不可謂不用心良苦,臨終之前還要想一手這種兼顧各方的安排,誰知魏延選了一條不歸路,可能連諸葛亮都沒想到魏延建功立業的心如此急切吧,非要帶着所有部隊一起去。

而這其中,楊儀等人做了什麼,就無人可知了,只說魏延謀反,其實是他們幾人奪權的一個計謀,丞相已死,他們挾斬殺魏延之威,懾令四方,很可能就接掌季漢權利,當然最終楊儀也未曾成功。

此時,雒縣旅店中,楊伊和嚴守、魏仇等人一番分析之後,此時默默落淚的魏仇,忽然站起身來,然後一拜道:“請公子爲吾祖昭雪。”

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2)第六十九章 天機(4)第八十六章 售罄第二十一章 束手就擒第三十二章 初現端倪第六十四章 寒戰第七十六章 女皇(2)第八十四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四章 名與器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三章 賊王大會(3)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六章 劍聖第二十三章 皇宮夜戰第九十一章 駕臨第三十二章 路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馬同槽食曹魏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一百零四章 王將軍冷血無情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六十章 玩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六)第二十二章 論劍(6)第八十八章 漢水血未休(四)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第三十九章 岱宗如何第十四章 送別第二十六章 戰爭延續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二十九章 開啓(1)第十章 一舉兩得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三章 風雲際會潛水遊第六十八章 一級警戒第二十六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三十三章 劍出華山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6)第三十二章 滅晉第五十五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2)第七十七章 上將潘鳳第五十一章 攔截第二章 和親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四十八章 先進技術第四十一章 河北多名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命在漢不在吳(三)第三十六章 論壇瑣事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動(2)五十九章 成功第八章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五十九章 結盟(1)第四十七章 屠龍刀千里爭奪戰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視察供應鏈第七十九章 兩難第二十章 你去死吧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3)第二十七章 靈氣復甦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二十六章 金盆洗手(2)第四十八章 逃第二十二章 連城訣第四十五章 北驅東胡第一百三十章 落幕第六十九章 匈奴第六十五章 裴元紹進退失措第五十八章 江湖事江湖了(終)第三十八章 九品第一百零四章 山圖公子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二十章 謀算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六章 開戰第二十八章 長生訣-石龍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4)第八十一章 皇甫嵩鎮守襄陽 孫將軍圖謀荊州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一章 封神榜第一百六十七章 脅迫第四十八章 有進無退第六十九章 天機(4)第一把三十章 名士不畏死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五十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5)第十九章 論劍(2)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三十七章 裘千仞(2)第五十五章 敗退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一百零三章 尋龍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