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北伐

楊伊目前對於蜀地季漢政權的政策就是修養生息,也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了,所以這些要塞之地就至關重要了。

比如漢中郡,漢中作爲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是關中大地到蜀中的必經之地。

漢中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當年高祖起家的發祥地,也是當年先丞相北伐的軍事要地,大將軍姜維繼承先丞相遺志,經營漢中及隴南,曾先後九次出兵,北伐曹魏,互有勝敗。

大將軍姜維在漢中實行“斂兵聚谷”以禦敵,不能說這個戰略方針不行,但是卻因爲種種原因而失敗。

漢中確實是蜀地門戶,當年烈祖還是漢中王時,就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屯重兵以抵抗外敵,這樣可以將來犯之地敵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興勢之戰,王平抵抗魏國曹爽的進攻,就是用此法。

但是隨着數十年的相持,魏漢之間的實力相差卻也越來越大,此時朝中也沒有先丞相那般文武俱全的人才,蜀地的經濟自然比不然佔據天下七成的魏國了,大將軍姜維也認爲這種戰略老成持重,可以抵禦敵人,卻無法大勝。

所以傾向放敵軍入陽平關,而漢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軍隊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

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讓敵人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軍隊,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有點類似後世經常說的也就是兵法中的“關門打狗”,或者叫做聚而殲之。

姜維在沓中屯田,沓中是一個處於岷山、迭山環抱中的小型盆地,他之所以屯兵沓中而不是漢中,一方面就是貫徹他的上述戰略意圖,

另外此處是盆地,確實有利於屯田,解決漢地短缺的糧食問題;另外也有當時姜維向劉禪提出殺黃皓,但被劉禪拒絕了,因擔心受到黃皓的暗算,於是遠離錦官城屯田避禍況。

作爲大將軍的他帶重兵在外,別人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的,而他屯兵沓中,是可以隨時起到對南下魏軍的戰略威懾作用。

至於去年魏國的幾路大軍突破防線,這主要責任可不是姜維戰略的失敗,而是季漢內部朝政荒廢、用人不當所致,像是江油關、劍門關幾處皆有叛徒,就是姜維也只能勉力一搏。

戰略上既然是沒問題的,楊伊自然也會繼續用之。

首先是漢中郡,這是重中之重,漢中直上就是長安,直接威脅大漢故都,而長安一動整個關中都可能動搖,所以當年烈祖和先丞相拼了命地要把漢中拿下。

佔據漢中,守是蜀地的門戶,攻是進攻關中兼有天下的跳板。

而沓中在漢中之左,是涼州的腹心之地,這其實是當年先丞相留下的中策,不能取關中,還可以向西發展不斷蠶食涼州,擴展疆土。

而季漢經過先丞相和大將軍姜維的數次征伐,季漢在涼州地界自然也是蠶食到一點東西,地盤比之前是有發展的,屯田沓中,是可以起到穩固既得利益,積蓄糧草,爲進一步蠶食打基礎,雖然這裡對長安還夠不成直接威脅。

但是,只要守住漢中,蜀地的安危就沒問題,姜維的失策在於防守戰略問題上,未曾把控全局,若是北地防禦全然由他控制,自然就不會有此難了。

當然,這麼下去,他很可能也是和當年先丞相一樣,最後落得累死的結局。

蜀地易守難攻之處可不是虛言,當年魏延鎮守漢中,當時就曾說曹操親統大軍來,都可以讓他無功而返,就是漢中要固守要隘邊關,再多人來也沒用。

姜維不想這麼拖延下去,也是覺得久守必敗,所以改變了魏延的這個防守策略,收縮防禦,把主力收回到南鄭去了,導致防守的被動。

當然姜維也不知道他會被逼得去沓中屯田,如果當時姜維在漢中,就算開始被動一點,憑他的才幹也足以扭轉回來,可離開漢中就缺少了對局勢最直接的掌控,導致反應不及被鍾會鄧艾夾擊。

如果姜維在漢中,保證漢中局勢穩定,鄧艾就是偷渡陰平成功,也走不到劍閣,抽空帶個小分隊就能把他給滅了。

楊伊其實也考慮過,是不是變更戰略,魏延的戰術也很好,用來防禦非常不錯,以至於魏延死後好多年,季漢防禦戰略依然沿用他的辦法,也一直未曾丟過土地。

不過楊伊考慮了之後,還是用姜維的戰略,久守必敗,所以得打防守反擊戰。

魏延的戰略固然可以拒敵於外,但也導致這變成了雙方對峙空耗國力的情況,就像是當年司馬懿一直都是築城築城跟先丞相耗着,季漢只佔據蜀地,國土狹小,而此時魏國國力是此時季漢的五倍到十倍,這麼耗了幾十年了,就是當年先丞相嘔心瀝血經營下來的家業,也有點耗不住了。

那麼利用地利,佔住有利地形,扼住咽喉,讓對方大部隊進來,主要這幾個據點不失,打防守反擊,如果可以殲滅過來的主力部隊,接下來可以順勢下關中了。

這個戰略上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只是事實是,朝中用人不當,陽安關副將蔣舒叛變,導致屯居糧草的這個重要據點很快失去,然後防守反擊的戰略自然也就直接破產了。

而在硬拼實力不濟的情況下,策略偏激進,想利用地利打防守反擊,這就有些賭國運的意思,可惜輸了。

如果是先丞相統軍,這種冒險的事肯定是不會做的,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不兵行險招,季漢確實沒有多少勝魏的希望,當年先丞相希望的魏國有變,可是司馬篡權這樣的大變化在魏國都很快被撲滅了,

而且江東的孫吳也實在是廢物,從來沒有沒有一次能給魏國實際性的威脅,一直都是在送經驗送聲望,而季漢面對的卻都是強將,比如大將軍姜維對面的就是號稱魏之子房的鐘會。

漢中太守歷任中以魏延時間最長,後繼者是呂乂再到王平。

只是這時姜維執政時期也不再把漢中作爲軍事重地,季漢戰略意圖已經偏向隴西,這也是時事所逼。

說是在沓中屯田,其實更像是逃難了,姜維逃難沓中是因爲昔年段谷之戰,聲望一落千丈,加上支持者尚書令陳祗過世,姜維被召回朝中時局勢已經很危機。

他想通過戰功重新樹立自己威信,於是上表更改漢中佈防,放棄當年魏延所延續的拒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

姜維當時出兵候和,被鄧艾再度擊敗,出戰前廖化就曾苦勸姜維,此刻再有閃失,姜維將會徹底失勢。

結果姜維懼怕這場戰敗的後果,就在前線沓中避難,而鄧艾與姜維兩軍對持。

這也使魏軍清楚了漢大將軍姜維所處位置和兵力,然後鄧艾就孤注一擲,召集了四郡太守聯合圍剿姜維,這也得到了鍾會和司馬昭的同意。

畢竟季漢只有十餘萬兵力,既然主將姜維在沓中,並且有三四萬兵馬屯田,那麼司馬昭、鍾會能判斷出漢中佈防有漏洞就不是難事了。

沓中在漢中左側,在軍事上,的確沒有漢中地理位置,畢竟沓中雖然重要,但是隻要守住漢中,就等於守住了通往蜀地中心的門戶,至於姜維爲何要把主力駐紮在沓中,其實姜維在九伐之後,從根本上已經放棄了再從岐山進攻魏國的意圖,有避難的心思,也有想在沓中養精蓄銳,之後試圖改道歧山,向左大迂迴,從隴西郡向東突然發起進攻,這樣就可以不知不覺的繞過魏國的重兵防禦,輕而易舉的通過魏軍的重兵防守的關口,揮師一路殺向長安,這點上,楊伊和廖化有過深談,確定了一些。

當然姜維這招是步險棋,是在過去只有漢軍進攻魏軍的條件下可能實現的,只是這世間之事,常常不如人意,魏軍此時改變了戰略,改變了過去只防守不進攻的常態,兵分四路從金城郡、隴西郡、天水都、長安向漢軍大舉進攻,而日搶在姜維的前頭,這使姜維當時根本反應不及,急忙揮師劍閣阻攔鍾會大軍。

豈料魏軍還有鄧艾一路繞過姜維,奇出陰平,突破江油關,直逼錦官城,季漢朝中惶惶,劉禪竟然也降了,當時而言,漢國似乎也到了窮途末路之時,邊關甚至僅有姜維一路應對魏國四路大軍,即是姜維在漢中據守,也是艱難,何況姜維還只是在沓中駐防。

可以肯定的是,姜維駐守沓中,犯了兵家大忌,更令姜維沒有想到的是,魏國會一反常態,變過去只防不攻爲主動四路出擊,這正是漢國在戰略判斷上出現了致命的失誤,與在什麼地方駐防沒有多大關係,乃氣數已盡,非姜維戰略錯誤之過也。

楊伊和廖化深談,也知姜維去沓中屯田還有原因之一就是避禍,這是當時秘書郎郤正給姜維出的主意。

爲什麼姜大將軍要去避禍?

姜維第九次伐魏,先攻洮陽再戰祁山,激戰正酣之際,劉禪卻是一日三詔召回,劉禪當時聽信黃皓讒言,初欲以將軍閻宇取代姜維大將軍職位,後因害怕魏軍勢大而作罷。

要知道,當時姜維被召往錦官城,雖在城中,可是想見劉禪一面都不容易,這當時的局勢也說明姜維這個大將軍朝不保夕。

所以郤正說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見而沓中屯田首先是姜維自保,至於爲什麼去沓中不留在漢中?

按照當時郤正所說,一者沓中土地極其肥壯,屯田以充軍實;二者可圖隴佑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視漢中。

郤正說此乃保國安身之策;可是,這個戰略最大的破綻就是,最高的軍事統帥怎麼就帶着百戰精兵去扶犁種田了呢?

只是,當時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了,若是不去,姜維可能就死在錦官城了,一杯毒酒或者一尺白綾,都很有可能。

魏國君臣當時也不是昏聵之輩,魏從事中郎荀勗就曾說:蜀主劉禪溺於酒色,信用黃皓,大臣皆有避禍之心,姜維在沓中屯田,正避禍之計也,若令大將伐之,無有不勝。

而當時執政的司馬昭的反應正是大笑,他們司馬氏一直想要名正言順的篡位,可是漢統未絕,就是當初曹丕登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他再篡位豈不是千古之後,後人恥笑。

所以,這讓他瞧到了機會,甚至給漢國士族該有的利益許諾,也是早早就到了。

所以當時姜維避禍按說留在漢中是不是更好,漢中豈無可種之田?

可姜維彼時的處境,結論是姜維無法留在漢中,姜維一直在漢中主持軍事,他主持的九次伐魏都是從漢中發起的。

可是,內部對他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第九次起兵,比如士族領袖譙周乾脆罷工表示反對了。

甚至就是老將廖化也直接反對用兵,而以閻宇代姜維難道僅是劉禪和黃皓的想法嗎?

奪姜維的兵權調姜維回成都恐怕是有很大的民意基礎的,這其中民意中,自然就是那些士族了,漢國若滅,他們家族傳承不絕,自然也就會有別樣的心思了,那麼,沓中屯田是個不得已的方案。

姜維只能是離開了一線軍事中心漢中,北伐集團被拆散。,但是,姜維沒有黯然回錦官城,手裡還握有幾萬兵馬,這是大漢忠臣並未全然絕跡,保住了這一絲可能。

只是這樣的局面一經大白於世,鄧艾等到了機會,司馬昭立刻就即着手準備伐蜀,所以鍾會鄧艾伐蜀,高明之士皆曰:破蜀必矣!山河之險不足恃,人心固則國固,人心若散了,國亡無日矣。

漢大將軍姜維27歲時兵敗降蜀,就被孔明看中,即請劉禪封姜爲侯,姜維軍事才能確實過人,也不負當年先丞相所望,但面對政治,也就力所不及了,千古之下,文武俱全之人,也就先丞相一人了。

楊伊此時自然也是學着當年先丞相所行,外部軍事上保持警惕,有實力據敵之後,纔開始內部變革,待天下有變,再次北伐。

第四十二章 降龍第八章第四十二章 在下楊伊(1)第十四章 五美(2)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一百八十一章 無可奈何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五十九章 唐紫晨第六十二章 投靠第四十九章 進展第二十六章 金盆洗手(2)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第九章 戰敗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活大爆炸第五十九章 晉升(1)第三十七章 火熱第四十一章 論道第七十七章 異獸第九十三章 逃亡恆河第二十四章 崇禎第三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八十二章 洛陽第三十一章 俯首第二十九章 長生訣-雙龍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一百二十九章 熱點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十九章 強收徒弟(3)第一百四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5)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六十章 曇花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三十九章 論道第二十二章 胡車兒第三十三章 有緣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下馬威第七章 軍事會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錯第二十八章 比武第二十二章 寶藏(2)第三十四章 星空Starry switch第二十七章 江湖見聞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果手機(2)第六十四章 孫大帥彎弓射日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關第二章 東嶽帝君第四十九章 縱橫第四十四章 守望第二十一章 寶藏第一百零一章 神道第八十八章 暗戰第五十八章 牢中計第七十章 荊州第五十六章 兩單于各施奇謀 和連欲圖長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九十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四)第四十二章 回山(2)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2)第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紛亂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十七章 秘境(3)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第一百零九章 新物種第七十二章 漢宮中爾虞我詐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十四章 對峙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權第六十章 玩家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一)第六十五章 攔截第三十四章 笑傲江湖(2)第五十七章 鄰居(1)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一百章 vr元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五)第六十六章 天機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二章 天香第五十章 新任務第四十三章 肆無忌憚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三)第九十七章 荊州安皇甫北上(上)第八十九章 孫信力戰曹孟德 黃忠陣斬裴元紹第三十六章 我佛慈悲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十三章 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