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收復李典、樂進這麼容易?那是因爲他們早就有出仕之意,奈何聲名不顯,無人賞識,是以懷才不遇,一收到張帆的徵辟令,自然是久旱逢甘霖,欣然接受。
在原時空這兩人也是在曹操陳留起兵的第一時間就毫不猶豫的投歸曹操,正是除了曹氏親族之外,第一批投效曹操的外姓人。
儘管容易招募,並不是說明兩人能力不強。
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與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爲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諡號爲愍侯。
李典是一位真正的智將,有勇有謀,相當於弱化版的姜維。他之所以沒被人徵辟,是因爲李典年少時好學,不愛好征戰,拜師讀《春秋左氏傳》,熟讀各種書籍。
李典被張帆任命爲輔義校尉,李典感受到張帆的誠意,主動認張帆爲主。
樂進就更厲害了,五子良將排名僅次於張遼。
他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
從擊袁紹於官渡,奮勇力戰,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羽、蘇飛等人,擊退其衆,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
時之良將,五子爲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爲稱,樂進以驍果顯名。
樂進何以名聲不顯呢?那是因爲他太矮了!
基本上這個時期驍勇善戰的武將都在八尺左右,樂進卻只有六尺八(1.64cm,魏晉一尺約等於24.12cm)。
放在平民中或許還好,作爲武將這個身高難免被部下取笑,難以服衆。史書上明確記載樂進“容貌短小”。
樂進本來擔心張帆會以貌取人,然而張帆對他禮敬有加,委以先登校尉之職,頓時備受鼓舞,當即認張帆爲主,下定決心一定不辜負張帆對自己的信任。
收了李典、樂進,刨除年齡太小的和能力平庸的不計,天下可招募的名將已經不多了……
五虎上將中關、張自然是跟隨大哥劉備。趙雲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受常山郡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這個倒是可以招募。馬超老爹馬騰在涼州已成氣候,沒道理跟隨外人,黃忠此時已經荊州刺史王叡麾下供職。
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在丁原手下擔任從事。于禁早在中平四年(184年)就由鮑信招募討伐黃巾軍。張郃和于禁一樣,於黃巾之亂的時候應徵入伍,現爲韓馥的軍司馬。徐晃因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提拔爲騎都尉。
至於其他人,高順早早跟了呂布。顏良、文丑早已是袁紹麾下大將,鞠義暫時跟隨韓馥。龐德也早在馬騰手下乾的有聲有色。文聘早已深受劉表重用。
所以說,張帆還能爭取的只剩下趙雲、太史慈、甘寧、魏延四人而已。
張帆正在規劃行程,突然有人在門外大聲叫道:
“主公,公孫景求見。”
“進來。”張帆等他行禮完畢後問:“什麼事?”
“主母來信了,催您接甄小姐回鄉完婚……”公孫景沉吟了一下說:“這已經是第三封家書了……”
張帆無所謂的說:“那就去唄!反正我這邊的事都辦完了。通知下去,明日啓程前往中山無極……”
公孫景頓時送了一口氣,“諾,得令。”
貌似去中山也不錯啊!不僅可以見見小嬌妻,而且中山郡隔壁就是常山郡,無極縣距離真定縣不過六十里左右。
見公孫景沒有離開,張帆奇怪的問:
“還有什麼事嗎?”
“回主公。董卓聞召上路,並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支薪;潰癰雖痛,勝於內食。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今臣輒鳴鐘鼓如雒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
張帆仰天大笑:“哈哈哈……董卓這奸賊還居然扮演忠臣,口號喊得不錯嘛!什麼時候出發?有多少人?”
“五日前已經出發,約有五千騎兵……”
張帆點點頭,“不出意料之外,對了,朝廷方面怎麼看?”
“回主公。自主公離京之後,何進聘請名士王允、何顒、荀攸、鄭泰等二十人入朝當官。任命何顒爲北軍中侯,荀攸爲黃門侍郎,鄭泰爲尚書。同時任命袁術爲虎賁中郎將(相當護衛皇帝的特警隊大隊長),袁紹爲爲司隸校尉(首都公安局局長),手持符節,這樣袁紹就有了不需請示,就能逮捕或處死罪犯的權力。王允爲河南尹(首都警備司令),把他們都作爲自己的心腹。”
公孫景繼續說:“荀攸、鄭泰、王允、盧植、曹操……以及何進的主簿陳琳都堅持反對董卓入京,奈何袁氏勢大,他們根本無法說服何進改變主意。鄭泰憤而辭官,臨走時對荀攸說:何公未易輔也。”
“袁紹害怕何進改變想法,威脅他說:交構已成,形勢已露,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事久變生,復爲竇氏矣!”
張帆撫掌大笑:“嘖嘖,事久變生,復爲竇氏矣!聽聽,袁大公子說的多好啊!記住這句話,讓茶司的人一個字也別改,一定要讓天下所有士子都聽到這句話,明白嗎?”
張帆想了想又補充說:“對了,那個鄭泰名氣也不小,派個人去採訪他,誘導他多說一些罵何進和袁紹的話,添油加醋然後發出去……”
“諾,遵令。”
“還有其它事是嗎?”
公孫景接着說:“回主公,關於十常侍,何太后……”
張帆一伸手止住了他的話,“打住……關於那些太監的消息就不必告訴我了,一羣死人還說什麼呢?記住,關於十常侍和何進的消息以後不必告訴我,除非他們中有一方死了,懂了嗎?“
公孫景雖然不解,還是老老實實的回道:
”諾,卑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