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10月22日,張帆主持葬禮,按皇帝葬禮的規格將漢獻帝葬於北邙山,與漢光武帝陵、漢安帝恭陵、漢順帝憲陵、漢衝帝懷陵、漢靈帝文陵並列,贏得天下士人一片讚譽,各路諸侯均派出代表前往弔唁。
而此時長安城早已化爲烽煙四起,李傕郭汜打的如火如荼。既然皇帝已死,郭汜手裡的挾持的王公大臣也沒用了,反而白白消耗軍糧。
但是郭汜也不敢一併殺害,這樣等於同時得罪了天下士人,所以就把他們放了。
這些官吏紛紛逃出長安,來參加了獻帝的葬禮,之後部分返鄉,部分隱居,大部分被張帆吸納,一起帶到兗州,協助遷移流民。還有一部分從長安逃出來的難民,也被張帆一併接濟,遷徙到揚州去開墾土地。
這批官吏雖然沒什麼特別出色的人才,但是好歹也曉文識字,算是有豐富的管理或是治理地方的經驗,比起一般士子還是要強不少。
上百萬人的遷移,工作量實在相當巨大,近乎佔據了張帆所有的精力,每天錢糧像流水一樣花出去,就好像一個怎麼也填不滿的無底洞,縱然是財大氣粗的張帆,也忍不住皺眉頭——
有了這批官吏的補充,遷移工作大大加快了進程,慢慢步入正軌,一切都有條不紊的朝着張帆既定的方向前進着……
……
兗州牧府,張帆一邊批閱公文,一邊隨口問:
“子瑜,最近有什麼新情報嗎?”
公孫景恭敬的回道:“回主公,袁紹打算擁立劉虞爲帝,然而他的使者還未走出冀州,卻收到噩耗——劉虞死於公孫瓚之手。於是袁紹大怒,準備發兵討伐公孫瓚。”
張帆愕然道:“劉虞這麼早就掛了?”
公孫景繼續說:“早在一年前,被董卓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要東歸,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身邊作侍中,於是皇帝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劉和途徑南陽,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派遣別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漢獻帝。”
“起先,公孫瓚看出袁術耍詐,堅決制止劉虞派兵,而劉虞不聽從,公孫瓚就偷偷派人勸袁術扣留劉和,併吞並劉虞派去的部隊。劉虞得知後與公孫瓚間的仇怨就更深了。不久,劉和找機會從袁術那逃跑北上,結果又被袁紹扣留。”
張帆微微頷首,“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淵源……”
公孫景繼續說:“後來因爲弟弟之死公孫瓚和袁紹開戰,然而公孫瓚已經多次被袁紹擊敗,還不斷地進攻。劉虞嫌公孫瓚過於窮兵黷武,怕他成功後不好控制,於是不許他再次出兵,並稍稍削弱了他的權限。公孫瓚大怒,屢次違反命令,又開始侵犯百姓。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孫瓚搶奪……兩人自此正式決裂,反目成仇。”
“今年九月,劉虞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被劉虞斬首。劉虞告訴士兵: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
“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爲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當時,公孫瓚的部衆都散佈在外面,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
“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遂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追擊,三日城陷,抓住劉虞並將他斬首,自領幽州牧。”
張帆嘆息道:“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劉虞是個老好人,可惜生錯了時代……”
公孫景恭維道:“主公明見。”
張帆就當沒聽見,繼續問:“國不可一日無君,除了擁立劉虞,就沒有其餘人選了?”
公孫景回道:“公孫瓚支持擁立益州牧劉焉,張邈、張揚等擁立荊州牧劉表,而孫堅擁立揚州牧劉繇……”
張帆眉毛一挑,“劉繇?他上任了沒有?”
公孫景回道:“沒有,從收到詔令之後,一直躲在廣陵郡臨淮縣避難,至今沒有上任——”
張帆嘴角上揚,調侃道:
“果然不出所料。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士,非其長也。”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前兗州刺史劉岱之弟。
最初被推舉爲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長,因拒郡守請託而棄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於淮浦。詔書任命其爲揚州刺史。先後與袁術、孫策戰,朝廷加其爲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又擊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後即病逝,享年42歲。
當初張帆進入兗州平叛之時,不得不挑人繼任揚州牧之位,最後張帆讓李儒舉薦了劉繇,就是因爲劉繇本非封疆之才,在江東既無治亂安邦長策,又乏強大後盾。他以儒生外鎮,只是漢朝風化所被、正朔所行的一種象徵,別無其他作用,對自己威脅不大……
“主公,還有一件事——”公孫景補充道:
“之前主公一直很留意的太史慈,現在正充當劉繇的護衛。”
張帆神色一黯,嘆息道:
“哎,明珠暗投啊!”
太史慈年輕時觸犯律法,避亂於遼東,張帆曾派茶司的人去遼東尋找,可惜地廣人稀,最終一無所獲,沒想到居然跑去給劉繇當護衛了。估計是因爲兩人是東萊老鄉吧!
其實歷史上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爲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
因此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其後屢戰屢敗,太史慈只得守護劉繇敗奔豫章,遁走於蕪湖,逃入山中,而稱丹楊太守。
後孫策親自攻討涇縣,終於囚執太史慈。孫策親自爲其解縛,用誠意感化他,太史慈隨即降於孫策,爲他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