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可以拜師了,但是心情並不是很高興。因爲獨孤一城的地位太高了,當他徒弟儀式一定要隆重,這當然就要把江湖各位有頭有臉的人物外加燕王全家都請來纔可以。在此之前正好凌家有件喜事就是凌羽那個混蛋搶了我心上人。
www▪ тTkan▪ ¢O 既然他們要結婚了大家都要來的,那順便拜師儀式也安排在那天好了。要是別人也就算了,但是你不能因爲一家的事情耽誤燕王的大事啊,所以rì期排得相當緊湊,時間也就越快越好。
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即俗諺所謂“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投師如投胎”。有的行業,一入師門,全由師傅管教,父母無權干預,甚至不能見面。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rì子也定下來了,他們結婚之rì由我先拜師,然後舉辦他們的結婚儀式。
當天高朋滿座,來得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只可惜在這些人裡邊我只認識兩個。一個就是我在清源村打獵時遇到的**夏陽明,一個就是在月溪谷挽救我和慕少淵xìng命的老人。我看到恩人趕緊迎上前去,他微笑着說:“我說過後會有期了,沒想到你竟然成了獨孤大師的高徒。”
“以後還要多勞煩您。”
“說這個就客氣了。”
“不,一點都不客氣。我把您小屋裡的糧食吃光了,您要是再去還得再運點過去。”
“……”
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因爲我是這場的主角鏡湖莊主不讓我閒聊趕緊把我拉走了。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恩人的名字和身份,但是既然可以來這兒我想他肯定身份不低,以後再尋他也好找了。拜師開始了,首先是要拜祖師、拜行業保護神。表示對本行業敬重,表示從業的虔誠,同時也是祈求祖師爺“保佑”,使自己學業有成。
獨孤的武功沒有人知道是誰教導的,於是我只能拜凌家的先祖。我一想起這一拜以後和凌羽的關係就更近一層了,心裡就非常的不情願。敬完先人之後該敬今人了,我對獨孤一城行拜師禮。
按禮儀應該是師父、師母坐上座,學徒行三叩首之禮。但是師母早亡,只有師父獨坐高堂。我跪着對他敬獻了一杯茶,師父喝了一口吐在了旁邊的地上,司儀喊道:“首拜無功,再敬。”我馬上接着別人遞來的第二杯茶,我又跪敬。師父這回抿了一小口,又吐了,司儀喊道:“二拜無功,再敬。”我又接過別人給的第三杯茶,師父喝了一大口嚥了下去。司儀喊道:“三拜成功,敬!”然後我跪獻束脩和投師帖子。
剛纔喝茶的儀式就表示我師父的地位很高,他收徒弟是多麼的不容易。而我不斷地敬茶是爲了表現我要拜他爲師的決心有多麼的大,多麼的有毅力。這就是中國的文化,僅憑這個動作就把兩個人誇成了世人典範。
所謂的“束脩”就是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早在孔子的時候已經實行。學費即是“束脩數條”,束脩就是鹹豬肉,後來基本上就是拜師費的意思,可以理解爲學費。唐代學校中仍採用束脩之禮並同國家明確規定,不過禮物的輕重,隨學校的xìng質而有差別。教師在接受此項禮物時,還須奉行相當的禮節。束脩的致送,表示學生對教師的尊敬。
我的束脩是二十兩銀子,這是獨孤一城宣佈我當他徒弟之後莊主所給的賞銀。師父也回了一下,我一接過來估摸着也是二十兩,在我把回禮遞給後邊人的時候,我從紙縫中看到一抹黃光,金子!竟然是二十兩金子!
然後就是寫門生貼,這個類似於家譜,講究的是一個傳承。我既然拜他爲師,在師門裡我就相當於他的兒子,也要立“家譜”。在嶄新的門生貼裡,他的名字在最上叫凌無風,接着簽下了我的名字。因爲門貼裡他最大,所以我們這一派的開山祖師就是我師父獨孤一城。
最後就是師父訓話,宣佈門規及賜名等。訓話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師父並沒有賜我學名,我還是叫祖聰。拜師儀式結束之後就是宴請賓朋,這個時候還是上午沒到吃飯點,再說都等着婚禮那頓大餐所以大家都是適可而止,一桌子九個人總共夾菜的不超過仨,畢竟是自己拜師這場面,這樣弄的我好生鬱悶。
如果拜師算個配餐的話,主菜馬上就要上場了。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這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rì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與現代相似,整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通知了親屬鄰里,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爲明門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
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因此,媒人是締結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納采俗稱“定親”,就是當兒女婚嫁時,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向物sè好的女方提親。男方在納采時,需將大約近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方;女方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問名也稱“生庚”,俗稱“八字”。女方同意男方提親後,女方家長將女兒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等,書寫在紅帖子(庚帖)上,給男方帶回。
男方收到後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問卜吉凶,決定雙方八字是否適合無衝煞,或將女方“八字”放在竈君前,若太平無事的就是八字相合。合者擇rì期送求婚帖子,否則須將“庚帖”退還女方。納吉又稱“過文定”,在男方問名後,若是結果是吉兆,雙方八字沒有相互沖剋,同時要向女方報喜,婚事就算初步議定了,就是俗稱的“訂盟”、“訂婚”。我不知道在這訂婚的過程中,箐箐的父母心裡有沒有想過還有一個從小就愛着她的我。
納徵又稱“納幣”,是六禮中最關鍵的一項。即男家把聘書和禮書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週,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xìng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所以俗稱爲“完聘”、“大聘”或“過大禮”。此時,此時女方需回禮。納徵以後,婚姻進入正式準備階段。
請期又稱“乞rì”,就是男方擇定結婚良辰吉rì,並徵求女方同意,俗稱“提rì子”或“送rì頭”。
親迎或迎親,是古代婚嫁儀式中最複雜、重要的儀節,是女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民間俗稱爲“迎娶”。結婚當rì,新郎依禮先往女方家。女方家長在門外迎接,進入女方廟堂之後,拜祖先,接着新娘出房門,新郎偕同新娘一起載往男方的家裡。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三書分別是“聘書”、“禮書”、“迎書”。“三書”的作用應是古人爲保障婚姻所立的有效文字記錄。聘書是訂親的文書,在納吉(過文定)時用,男方交給女方的書柬;禮書則是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就是禮物清單,詳細列記禮物的種類和數量;迎書是迎娶新娘時用的文書,就是在結婚當rì接新娘過門時用的。在三書六禮的繁雜婚嫁禮節中,送禮和回禮是所有過程中的主要活動,所有的禮物都要插金花、披紅綢,而簪花掛紅則象徵着喜慶吉事,所以習稱彩禮爲“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