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張伯倫的神經瞬間的緊繃了起來,他的眼睛牢牢的注視在奧尼爾的身上!
奧尼爾與張伯倫此時心靈相通,奧尼爾支起了他的大肘子,張伯倫密集的移動着自己的腳步。
“小心!”
糾纏在一起的鄧肯馬龍同時提醒着各自的隊友。場上的,場下的,這裡聚焦了所有人的注意!
球迷們屏住了呼吸,主持這場比賽的解說員們,也停止了彼此之間的交談,到場的媒體記者們,也在這瞬間瞪大了眼睛。
時間彷彿凝固,替補席上的波波維奇,還有傑克遜,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這個球,關係到命運。
如果這個球被奧尼爾得手,就表示波波維奇用張伯倫剋制奧尼爾的招數,不會取得太大的作用,如此馬刺就麻煩了。如果這個球奧尼爾沒有得手,那麼奧尼爾內線的進攻就要小心了,這是湖人的最強武器,湖人也傷不起!
奧尼爾轉身帶起的惡風,拂動着張伯倫爲了方便比賽剪短的頭髮。張伯倫站穩移動到合適位置的腳步,他知道接下來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沸騰的心,卻沒有一絲忐忑,這些天他研究奧尼爾,爲的,就是這一刻。
儘管奧尼爾有着旁人所不具備的靈活,但龐大的身體讓在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沒有施展的餘地。在他轉過身來的時候,他看到了帶着無所畏懼的表情,張開雙臂擋在他面前的張伯倫。
奧尼爾的誇張肘部,不可避免的擊中了張伯倫的胸膛,旁邊的衆人似乎聽到了一聲脆響。
人體的自我保護讓他的肌肉羣分散了一部分衝擊,就算如此,張伯倫也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
“犯規!馬刺的中鋒造成了奧尼爾的進攻犯規!”
不止一個解說員這麼對着麥克風這麼向電視機前的球迷們這麼說,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進攻犯規。
但規則掌握在裁判手中,如果裁判不吹,誰也無可奈何。
肉體上的疼痛,沒有擊潰張伯倫的決心,強硬勃然而出,就算裁判不吹哨,張伯倫也要延誤奧尼爾的進攻,造成他的失誤!
奧尼爾非常的驚訝,這具瘦弱的身體裡,竟然隱藏着可以阻擋他的爆炸力,讓他不得寸進。
這裡畢竟是sbc中心,裁判還是吹哨了,進攻犯規。
主場球迷一陣歡呼,波波維奇沒有歡呼,他驚喜啊!簽下這個中國人,爲的就是對決湖人,對決奧尼爾。現在球場發生的一切,無疑證明了,他的決定是對的!
聽到哨聲響起,張伯倫再也支撐不住自己,身體緩緩的傾斜,將要倒地的時候卻被鄧肯扶住.......一個標準的公主抱。
呃.....難道這個世界又要誕生一個禿頂少年?
張伯倫躺在鄧肯寬闊的懷裡,耳朵裡傳來了他砰砰砰的心跳聲,對視着鄧肯含情脈脈的目光,張伯倫溼了!尼瑪,出車禍那會都沒有這時候疼!
“禪師”猶豫了一會,還是沒有叫暫停,聯盟這麼多內線,不用“砍鯊”,就只有活塞那個只長肌肉的傢伙,可以在防守端與奧尼爾抗衡,這個菜鳥“或許只是巧合”,或許只是巧合。
比賽還在繼續,張伯倫揉着發悶的胸膛,低頭向湖人的內線跑去,反正不管怎麼樣他都會打亂馬刺的戰術。
因爲奧尼爾的犯規,馬刺的士氣有了很大的提升,羣情激昂。好吧,主要是因爲馬刺球員的神經都比較粗壯。然而,在這個風和日麗的天氣裡,有人向你吐了一口口水。
帕克失誤了,看到出來,今天帕克的性點很高,難道是因爲前幾天跟奧尼爾談了一筆幾個億的大生意的緣故?
還是迪弗恩-喬治,在佩頓的掩護下,他搶斷了帕克手中的籃球。此刻的喬治不是人,他是超人,連得六分。
分差重新變回了4分,10:6。
興奮的波波維奇忍不住了,忍不住叫了一個暫停。鄧肯在內線的分球恰到好處,在帕克衝擊內線的時候,張伯倫也強硬的擋住了奧尼爾,可球就是不進,帕克號稱無敵的小拋投打鐵了。
竟然還是迪弗恩-喬治,他揀到了這個內線無暇顧及的籃板。
特科格魯反應的很快,及時的阻擋了喬治的快下,給馬刺回防創造了時間。
看到快攻打不成的喬治,把球交給了“手套”。
這時候雙方的球員還沒有完全的落位,科比反跑擺脫了鮑文,三分線外接球就投,比分拉大到了7分。
波波維奇叫的是一個短暫停,換下了特科格魯,科爾低迷的狀態讓他失去了波波維奇的信任,二年級的戴文-布朗替補出場。
重新上場以後,雙方都打得非常的平穩,嚴密的防守讓打鐵變的頻繁。
因爲有張伯倫捨己利人的幫助,鄧肯控制了籃板球。無奈馬刺的進攻實在乏力,替補上場的戴文雖然發揮沒有失常,但他也不是一個可以改變比賽的人物。
第一節結束,馬刺18比24輸給了湖人6分。
張伯倫坐在替補席上,接過來也不知道是誰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額頭瓢潑的汗水,搭在脖子上,灌下一口運動飲料,平復了一下自己又快又急的呼吸。
他從來沒有感覺這麼累過,整整12分鐘不停歇的跟奧尼爾角力,根本不亞於揹着300斤的重物跑步,那還是最累人的將全身的力量無數次的瞬間爆發。這時候他終於明白,爲什麼強如小奧尼爾,強如鄧肯這樣的內線,打死都不敢中鋒。真的,太明智了!
呼吸剛剛的平穩,張伯倫就不得不站起來,波波維奇的戰術交代完畢,第二節的比賽也開始了。
還落後的分差,讓主力們必須去戰鬥。替補們羨慕主力,主力在這種時候也羨慕替補。
又喝了一口飲料,張伯倫跟隨主力出場。湖人的球員也邁動了腳步。這是一場不允許任何人退縮的比賽,因爲,這就是傳說中的“天王山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