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

王重榮出生于軍事世家,也許是生長環境的原因,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嚴苛。嚴苛到什麼程度呢?在還只是河中牙將的時候他就敢打禁軍。

事情是這樣的,大唐實行夜禁,王重榮夜裡巡查,在街上發現了兩個禁軍,二話不說逮起來打了一頓鞭子。禁軍平常可都是囂張慣了的,怎麼能忍得了這口惡氣,便向王重榮的上級告狀。上級聽了大怒,抓起來王重榮斥責道:“禁軍是天子私軍,你一個小校怎麼就敢任意凌辱呢?”

王重榮絲毫不怕,回答說:“不好意思,夜裡天太黑了沒看清楚,一般只有奸盜之人才會夜裡出來活動,我怎麼知道他們是禁軍呢。誤會啊,純屬誤會。”結果上級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王重榮的兩個特點,首先他是十分講規矩的人,有酷吏的作派,在軍中他的嚴苛是出了名的,不僅士兵們怕他,長官們都怕。其次,這個人有些奸猾,善於耍些小聰明。

王重榮家族世代在河中爲將,父親還做過刺史,所以說這個家族在河中還是很有根基的。黃巢打破長安的時候河中節度使控制不住局面,被王重榮奪得了實權,現在河中這一塊兒地方王重榮說了算。

王重榮既然是個講規矩的人,而且是正兒八經軍隊世家出身,自然對扯旗造反的黃巢沒什麼好感。而河中藩鎮離長安城太近了(轄區從山西南部延伸到現在的陝西大荔縣附近),黃巢自然也對他不放心。

既然雙方都看對方不順眼,那就只有開打了。

黃巢派出驍將朱溫攻下了馮翊(地名,讀píng yì),然後向河中腹地進軍。這時候的王重榮掌握軍權還沒多久,他在開戰前集合大軍作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可以概括爲:叛軍在長安乾的勾當不能在河中重演,我們要保土地,保家鄉,保護老婆孩子!你們不是爲我而戰鬥,而是爲自己的老婆孩子在戰鬥!

演講的效果很不錯,河中軍與朱溫率領的草軍展開激戰,最終取得了勝利,戰後清點叛軍丟棄的糧草輜重就有四十餘艘大船。這一戰奠定了王重榮在河中的地位,唐僖宗李儇爲獎勵他的戰功正式任命他爲河中節度使,並鼓勵他再接再厲,持之以恆和黃巢死磕下去。

恰在此時楊復光的橄欖枝遞了過來,王重榮一看靠譜,現在兩個人有着共同的敵人,有着共同的老闆(李儇),很可能在治軍方面還有共同的語言,因此兩個人一拍即合,合兵一處,共同進軍。

兩人進軍的方向是華州,在這裡他們碰到了草軍,兩邊擺好陣勢一番大戰,王楊組合取得全勝,生擒對方主將李祥,並斬首示衆。

華州離長安已經不遠了,黃巢接到戰報後十分恐慌,派出了大將尚讓帥主力出長安阻敵,並派朱溫率軍爲前鋒,雙方在西門關展開激戰。由於草軍人多勢衆,且這次朱溫率領的前鋒是草軍精銳,王楊聯軍遭遇失敗,隨軍攜帶的糧草也被朱溫劫掠一空。

此戰之後朱溫趁機佔領了同州(今陝西大荔縣附近),而在同州,他收穫了一個妙人——張惠。這位張氏女與朱溫是同鄉,父親張蕤做過宋州刺史。

當時朱溫家境貧寒,依託在別人家裡做傭工,偶然的機會與張惠有過一面之緣,頓時驚爲天人,被迷的神魂顛倒,併發誓此生非張惠不娶。

由於身世相差太大,朱溫一直害着單相思,當時正好碰上了黃巢起義,朱溫便投身草軍,想着混出些名堂出來,好迎娶對方。

但是隨後戰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張惠也隨家人流落外地。現在朱溫已經娶了多房小妾,但正室的位置一直空着,不得不說現在的朱溫還是個癡情種子。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千里姻緣一線牽。草軍佔領同州後大肆劫掠,發現了一個絕色女子,軍官們當然不敢私吞,把人獻到朱溫面前,朱溫一看,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張惠嗎,大喜過忘,立刻就成就了好事。

我們之所以在張惠身上費這麼多筆墨,是因爲這個女人很不簡單,朱溫之後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這個女人,因爲她受過良好的教育,是個女中諸葛。她精通謀略,待下寬容,在她的勸說下殘暴的朱溫減少了很多濫殺行爲,緩和了和手下將領們的關係。總體來說,張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朱溫身上的不足。

朱溫是個很狡詐多疑的人,他終生只信服兩個人,一個是手下第一謀士敬翔(後面會出場),另一個就是自己的老婆。朱溫對自己的這個老婆能信服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朱溫帶兵出征,如果半路上老婆派人追上他說一聲:“夫人叫你回去!”,朱溫會毫不猶豫地帶兵回城,而事實也往往證明張惠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嘆一聲:朱溫的命實在是太好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並不在本人身上,而是在各自身邊的人身上,同樣是對待下屬嚴苛,朱溫最後成就了帝位,而王重榮後來卻死在了屬下手上,兩人之間也許只差了一個好老婆的距離。

言歸正傳,朱溫在同州得了一個好老婆,使他如虎添翼,生活工作兩不誤,一時間混得風生水起,但是好景不長,他遇到了一件十分頭疼的事情——楊復光和王重榮兩個人盯上同州了。因爲同州的位置太重要了,要想進軍長安,必須先取同州,現在的同州就像是一顆釘子,它釘死了去長安的道路,必須拔除。

攻城戰是不好打的,而且現在同州是朱溫的根據地,他不可能再往後退了,所以只有死守。結果王楊聯軍第一次進攻同州被朱溫打敗了,這期間朱溫還把王重榮幾十只船的兵糧鑿沉水底。但楊復光和王重榮毫不氣餒,仍舊屯軍在附近虎視眈眈。

朱溫的日子也不好過,楊復光、王重榮都是帶兵的能手,他們的聯軍給朱溫的壓力太大了,朱溫自問沒有把握保住同州,所以他寫信向長安告急,讓黃巢派兵增援。

黃巢現在也很苦惱,因爲遠在四川的唐僖宗李儇不安分了,他想回長安,想要回來的話必須先讓黃巢搬家,所以宰相王鐸(就是之前“不如降巢”的那位)率領着四川軍團浩浩蕩蕩出征了。這支大軍在靈感寺附近扎住陣腳,虎視長安。

黃巢感到了壓力,多線作戰讓他感覺到兵力不夠用了,自然管不了朱溫這裡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事後證明雞毛蒜皮真的沒小事。

朱溫的求救信寫的很有水平,他避而不談同州的事,只是說自己要帶人攻取河中,河中有的是糧食,打下了這個地方就可以爲黃巢的大齊政權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但是我朱溫兵力不夠,所以趕快派兵來。

信寫得很好,但被孟楷扣住了,因爲他覺得沒必要因爲這樣的小事去給黃巢添堵。孟楷是什麼人呢?他是黃巢的親信,以前也是鹽販,現在主管大齊的軍事工作,很不幸的是他與朱溫之間有矛盾,朱溫想要什麼他就會拒絕什麼。

一封信不夠,朱溫就連續寫,寫到長安發兵爲止。孟楷就一直扣,扣到最後他也憋不住火了,寫了封回信斥責朱溫,說你手握重兵,不肯效力,還每天想着要援兵,你到底想幹什麼?

這句話說的有點嚴重,潛臺詞就是:你朱溫這是想造反怎地?

朱溫驚怒交加,他的心思已經悄然發生改變。

恰在這個時候,楊復光又出場了。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個人,他應該熟讀《孫子兵法》,深知上兵伐謀的道理,通過分析整個形勢之後,他對朱溫採取了一項舉措:勸降。

但他沒有自己去勸,而是讓朱溫信得過的人去勸,楊復光派奸細潛入同州城,花重金收買了朱溫的部將胡真、謝瞳,這兩個人收了錢之後辦事很賣力,都極力勸說朱溫投降。

朱溫本來就有了投降的心思,聽部下也這麼說,心思更加堅定,但他還要去聽取一個人的意見,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婆,張惠。

張惠冷靜地聽朱溫把話說完,問了一句:“夫君已經拿定主意了對嗎?”

朱溫說:“是的。”

夫人又問出了關鍵的一句:“具體向誰投降呢?”

朱溫答不上來。

張惠之所以有這麼一問,是因爲投降也是個技術活兒,投得好了能夠飛黃騰達,投得不好頃刻喪命,而這裡面的關鍵是要選對人。

張惠建議朱溫向王重榮投降,而且姿態一定要低,最好能從內心打動對方。

朱溫本着夫人說的話我要嚴格執行的基本原則,絞盡腦汁給王重榮寫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內容是訴苦,攀交情。

朱溫在信中將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犯了錯誤走上歧途的少年,請求王重榮原諒,並在信的末尾說道:“我的母親也姓王,和將軍您同姓,如果您老不嫌棄的話,請允許我叫您一聲舅舅吧,今後我會甘心聽您差遣,好好孝敬您。”

王重榮比朱溫年長二十多歲,在那個時代已經是一個老人了,而朱溫的信恰恰抓住了老人的心態,觸動了他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這封信的威力是巨大的,它使王重榮拋棄了與朱溫的恩怨,原諒了對方之前犯下的錯誤,最重要的是:這封信救了朱溫一命。

楊復光也聽說了朱溫要投降的事情,他第一時間找到王重榮,建議受降之後把朱溫殺掉,用他的話說:“此人不除,必爲後患!”

王重榮正沉浸在做舅舅的情懷裡,他不同意楊復光的意見,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現在朝廷正在用人之際,如果今天殺了朱溫,以後叛軍誰還會投降呢?”

最後王重榮不僅保住了朱溫的性命,還向朝廷大力舉薦他。唐僖宗李儇聽到朱溫投降的消息後十分高興,顧左右道:“此上天賜朕哩!”下詔封朱溫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全忠。

朱溫統共有四個名字,本名朱溫,外號朱阿三,皇帝賜的名字叫朱全忠,以後他篡唐登基的時候又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朱晃。我們這裡全文都稱他爲朱溫。

從皇帝對朱溫的賞賜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當時武將對朝廷“危難不吝賞,事平即忘之”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

朱溫降唐對草軍的打擊是巨大的,黃巢大怒,親自領兵出長安,屯紮在樑田,要找楊復光、王重榮二人算賬。

而王、楊二人也毫不示弱,一個屯兵華陰,一個駐紮在渭北,兩人成掎角之勢,要與黃巢拼個高下。

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零二章 腦殘的劉守光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衝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三十七章 短命的李存矩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五十五章 鳳翔之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燕(二)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九章 黃巢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