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大周與契丹的河北戰事

滄州城頭,寒風呼嘯,城頭守軍冷得瑟瑟發抖躲在牆垛後。

趙匡胤身披一聲甲,對着手心吹了口氣隨即搓搓手,時不時盯着遠處看。

城牆前方是兩丈寬的護城河,再遠處有一條小溪,溪邊枯草不到腳踝,有被割斷的痕跡,結滿白霜。

水面波光粼粼,在陽光照耀下時不時飄起白色霧氣,再遠處的枯敗樹林張牙舞爪在大道的盡頭,什麼也看不見。

趙匡胤一直看着遠處,他是從南方一路跟隨契丹兵到達滄州的。

隨着快入冬,少部分深入的契丹兵開始往南撤退,趙匡胤帶兵尾隨,爲了一路將他們趕出邊境。

但昨夜到達滄州附近之後,因爲天黑,又暫時丟失了契丹人的蹤跡,趙匡胤不敢在野外紮營,怕半夜受到契丹人的圍攻,於是便進了城。

他對契丹人的作戰風格十分了解,契丹人很少打正面戰,大戰時他們最擅長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撤,如果打硬仗,他有八成把握能打敗這些甲冑遠不如他們的契丹人。

可他們最狡猾的地方在於一旦局勢稍有不利就會後撤,引誘己發軍隊追擊,如果不追,他們就會仗着馬力拉開距離,休養生息之後再次發動下一次攻擊,周而復始,直到讓己方戰士精疲力盡,隨後發起總攻。

如果追擊,他們多會往大軍主力方向撤退,再後方設伏。

總是尋常來說,一支部隊一旦被打敗打潰散,就很難再聚攏重新戰鬥,但散而復聚對於契丹的軍隊來說卻是常態,也十分棘手,令人頭疼。

而且長期與遼兵的接觸也讓趙匡胤觀察出許多他們作戰的特點。

遼兵以騎射爲主,喜歡集中騎兵使用。

作戰時派出十多人的偵察騎兵隊,在前鋒部隊二十里裡左右的範圍內進行活動。發現小股敵軍則將其俘虜,如果戰力不足則請求前鋒部隊支援,若發現大規模敵軍則向遼軍主帥彙報而不冒進攻擊。

前鋒軍隊遇到小的縣鎮時會嘗試直接將其攻佔,如果是大的州、城,遼軍則根據情況選擇攻佔或撤離,他們會嘗試性攻擊,但多數情況不會超過三五天。

一旦守不住,遼軍沿途經過的民居、園囿、桑柘,實行燒殺搶掠,老幼多會被殺光,部分年輕男女會被劫掠會北方成爲奴隸。

如果遇到州縣的士兵主動出戰,他們則用騎射和辱罵的方式引誘敵軍遠出,在半道設伏,或者突然調轉馬頭予以消滅,這是契丹人非常常用的戰術。

如果閉城固守,他們則會分兵劫掠周邊,使攻打的州城孤立無援。

所過大小州城,多數時候以騎兵百人去城門左右百餘步的地方備戰挑釁。若敵軍出戰,且百餘騎兵不能戰勝,能引誘對方追擊則引誘追擊,不能則立即通知後方大部馳援。

他們攻城的時候,還會驅趕劫掠來的老幼在前,抵擋箭矢,削弱守軍士氣。

面對結成軍陣周軍,他們會在陣前四面列騎爲隊,衝突陣型。

如果能成功沖垮敵陣,則後方裹挾的步騎諸隊就會趁機齊進衝上來;

若未能沖垮,則第一隊撤退休息,第二隊繼續,輪流衝擊。如果幾番下來不能奏效,則利用騎兵儘量從四面圍困敵軍,待兩三天後,士兵人困馬乏再進行進攻。

如果敵軍人數太多,圍困不住,他們就會藉着馬立即撤走,這就是契丹人常用的打仗方法,趙匡胤都記在腦子裡。

契丹人的這種打法令他們十分被動。

他們確實人多,整個河北部署的大約三萬大軍,但他們必須分散駐守各個城池,否則那裡的百姓就可能遭殃。

而一旦他們分散部署兵力也隨着分散,主動出擊就很可能被契丹人各個擊破。

這幾乎是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沒有燕雲十六州,河北的所有關隘都不好守。

慢慢的,史從雲看到遠處有人影快速向着城下靠近,馬蹄聲隆隆作響,濺起大片水花,之後衝過遠處小溪,衝到城下,百餘契丹騎兵挎着短弓,馬刀,提着長矛衝到城下。

停在護城河六七十步外,一看他們的髮型就知道是契丹人,契丹人髮型並不統一,但多數時候都會把頭頂的頭髮剃光,樣式則多種多樣。

他們在城下大喊大叫,說着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之後他們從馬背上取下三顆腦袋丟到護城河附近,赤裸裸的挑釁舉動。

趙匡胤幾乎可以肯定,這就是昨晚他們跟丟的那股契丹兵,不知道附近哪裡的百姓遭了他們的毒手。

城頭將士義憤填膺,和他們對罵,有人請命要出戰去剿滅他們,這股契丹人有百餘人,對付他們完全有把握。

趙匡胤卻有些擔心,他最瞭解契丹人的習慣,他們尾隨的契丹兵有數百,後面可能有伏兵,最怕的是他們和其他部隊匯合了,否則不會平白無故來着挑選。

契丹人很狡猾,如果他們人少早就跑了,怎麼敢跑來這挑釁?

於是他堅決不讓衆人出戰,任憑那夥契丹人挑釁,衆將士都憤憤不平。

一直到下午,在城下叫罵一天無計可施的契丹人終於沒法了,開始勒馬往後撤退。

後方一里外的山崗兩側的枯樹林間,也開始出現大量攢動的人影,遠遠看去兩側山脊樹林間都有人影活動的跡象,估摸着至少超過千人人,顯然是契丹人的伏兵。

衆人這才驚醒,嚇出一身冷汗,紛紛稱讚趙匡胤的有先見之明,之前要是追出去就上了契丹人的大當。

趙匡胤呵呵笑着,接受衆人的讚譽,也給大家解釋了他的懷疑,契丹人打仗從來就有以小股騎兵誘敵,大部隊在後設伏的打發,他也常用。

昨晚他們尾隨到滄州的契丹人只有二三百,二三百人不敢來這挑釁纔對,可他們敢大搖大擺在城前叫罵,事出反常必有妖。

很可能是他們昨晚往北逃跑時遇到其它契丹人的大部隊匯合在一起,實力壯大之後想要臨走前殺個回馬槍,詐騙一波。

大家都對他的分析十分信服,隨後滄州派出斥候,尾隨契丹大軍。

發現他們大約兩千多人,伏擊的計劃不成,可能怕滄州調集附近城池援軍來合圍攻擊他們,馬不停蹄北上了,逃竄出境。

大家對趙匡胤更加信服,他笑着應付,卻有些心不在焉。

他還在貝州時就得到消息,史從雲兩個月已經平定南平、武平,官家因爲張永德在北方抗擊契丹有功,給張永德加了官卻免去其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讓史從雲擔任殿前都點檢。

旨意到河北時,張永德還頗爲高興,檢校太尉加通中書門下平章事確實是加官進爵,可趙匡胤卻很明白,這是明升暗降了......

不過他沒有多說,心裡卻有些惆悵,他可能走錯路了。

趙匡胤自小外出打拼,是個很有雄心壯志的人,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有不少拼命的地方,當初的高平,後來的淮南,他好幾次都是從生死邊緣過來的,差一點就沒命了。

可他也明白,努力和本事是一方面,跟對了人也很重要。

他當初選擇了北上,選擇了張永德......

慢慢又想起那天三弟跟他說的話,心裡有些別樣的感覺,史從雲曾主動邀請過他......

可現在想這些都沒用了。

遙望遠處孤雁,遼國今年攻勢也結束了,各州縣損失其實很小,契丹人也有不小的損失,特別是在貝州附近,雙方爆發了一場雙方總兵力八千人以上的大規模對戰。

周軍背靠貝州,所以契丹人沒有佔到任何便宜,雙方對峙交戰七天多。

契丹人依舊是老辦法,企圖通過不斷的襲擾和不間斷進攻讓周軍疲憊,隨後發起總攻。

但周軍在張永德和趙匡胤指揮下,以兵車爲營,外圍固守,中間的人輪流休息,用弓弩阻止契丹人靠近,讓他們沒法佔到便宜。

如果正面硬打,契丹人其實很怕中原的軍隊,因爲他們甲冑和兵器都沒有中原的好,硬碰硬要吃虧。

最終雙方對峙七天,各有損傷,雙方都戰死百餘人之後契丹人主動撤走往北退,不敢再停留。

這是兩軍今年最大規模和最嚴峻的一場交鋒,對雙方都是巨大的考驗,如果當時周軍將士堅持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不夠堅定,在七天裡讓契丹人找到機會,那河北的局勢可能完全就變了。

三千多人戰敗可不是件小事,足以改變河北的局勢。

對於契丹人來說也同樣艱難,他們也是輪換襲擾進攻,不間斷作戰七天,如果沒法擊破周軍,他們就不敢在貝州附近久留。

契丹年過十五的年輕人就要參軍,草原上的脆弱生態環境和惡劣氣候註定了養活不了更多的人,對於一些窮苦人家而言要麼搶掠,要麼在草原的冬天裡餓死凍死,沒有更多選擇。

最終,他們依舊無法攻陷周軍的防線,這樣的失敗已經註定有不少人要接受悲慘的命運了。

之後,探明他們主力位置,周邊州縣的援軍都在不斷趕來,契丹人很有經驗,再不走就要完了。

周軍是有巨大兵力和裝備優勢的,只是一開始要分散防守各個城市,又處在戰爭迷霧之中,不知道契丹人南下主力在哪,會在遼闊的河北大地上進攻哪裡,所以不敢妄動。

如今契丹人主動進攻,又無法及時取勝,主力位置就暴露了,周邊城鎮守軍就能望風而動,向着契丹人主力所在方向集結。

而一旦周軍集結完畢,形成大兵團,契丹人就有麻煩了,他們有豐富的和中原王朝作戰經驗,一擊不成就要立即撤離。

所以開始規定集結地域和時間,分兵往北撤,以防止被周軍堵住。

這招向來奏效,契丹人敢分兵仗着他們的馬快馬多,周軍可不敢分兵,周軍有騎兵,但主力依舊是步兵,一分兵追很容易被契丹人利用機動優勢集中兵力打擊,包圍消滅。

最終也只能看着他們往北退回河北北部,趙匡胤當時就是尾隨其中一股契丹兵到達滄州。

到九月之後,河北的戰事也逐漸開始平復了,契丹全面退出河北,各地統計累計有三百多戶姓被劫走或殺害。

這一損失較之往大多了,因爲今年契丹人出動的兵力更多,動作更大,而且這樣的動作背後隱約令人不安。

好在貝州的對峙最終契丹人沒有討好,否則損失會更大。

根據北方的線人提供的消息,這次南下進攻是遼國南京留守蕭思溫主持的,而且他似乎還有其它的動作。

趙匡胤和張永德立即將這一情報上報給朝廷。

......

史從雲在京城舒坦日子不知不覺到了九月中旬,殿前司關於如何北伐的討論還在繼續。

從最先的後勤保障上,已經慢慢到了進兵的路線上。

河北的地圖就不同於南唐和南平、武平那樣還需人去刺探了,河北打仗數十年,那裡的地圖不能說爛大街,至少樞密院裡就有好幾份。

而且很多將領都去過河北,知道河北的部分或大多數地區。

河北打仗就與關中和南方大不相同了,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所謂的幾處關隘,比起劍門關,潼關之類的險要程度也根本沒法可比。

沒有險要的關卡,沒有大江大河的阻隔,這就是河北戰局的整體情況,一馬平川的地方,機動性就成了決勝的重要因素。

而影響大軍前進速度的要點又回到後勤上。

最終經過大家商議,史從雲拍板,覺得如果要往北,最好是水陸並進,從滄州出發,順河道往北。

而在河北修過河道城牆的韓通提出自己的專業意見,應該走滄州北上,經過乾寧軍往北,在獨流口附近可以轉軍往西,逆流而上,就可以直接從水路到達益津關。

益津關當今就是大周與遼國邊境上一處重要關隘,從益津關往北打,就能借助水道的優勢,緩解後勤壓力,讓船隊直接開到前線。

史從雲十分贊同韓通的看法,回家之後口述,令趙侍劍遣詞造句,寫成奏疏上交給官家。

而到八月下旬的時候,河北趙匡胤和張永德送來奏報,史從雲也和魏仁浦大體看了一下,他加過平章事,有看奏疏的權力。

奏疏中詳細記載契丹人的戰術和習性,以及此時河北的態勢,周軍和契丹人交戰的過程和成敗,讓史從雲如獲至寶,專門前求官家讓他抄錄一份回家研究。

奏疏中遼國南京留守蕭思溫這個名字讓他有些似曾相識,又一下想不起來了......

414、靜江2、趙家小娘365、集權,集權!402、天子殺伐236、三關之戰(三)324、史從雲的炮兵戰術(二)257、回京的危機第548章 聖駕到達上京127、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179、蜀中後蜀435、冤家226、偷襲,接着偷襲!428、霹靂陣(上)351、兵不血刃342、暗流第531章 山後之戰(中)302、禪位59、郭榮的決策(下)125、不動如山史從雲(二)五千字40、內殿直(二合一)第542章 犁庭掃穴466、出兵之時252、交易63、能力有限史從雲348、殺神史從雲378、戰爭規模177、史從雲的高論(續)79、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史從雲357、南來的恐怖169、禁中風雲381、槍出如龍31、閭丘仲卿第554章 大內皇城(上)358、蕭思溫的路子481、南唐棋局375、艱難的抉擇第535章 北口戰役(三)469、夜襲(上)第518章 雲泥之別第557章 迎刃而解355、史從雲的好寶貝449、樊若冰的渡江方案76、僵局(上)232、南下255、北面部署79、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史從雲491、天下一統,滄海桑田190、分道揚鑣127、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250、迫在眉睫第521章 掐出命運的咽喉299、坤寧宮的愁緒5、戰爭的消息第522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281、氣氛74、一決雌雄67、大工程師韓通189、點將75、“義無反顧”410、江邊的套路316、態勢第503章 代州集結441、李煜對策131、敏感的符皇后456、有備而來第560章 獻俘348、重圍90、戰地黃花分外香(二)351、兵不血刃47、第一次開會75、“義無反顧”13、大會戰(一)418、入賀州258、錢錢錢第560章 獻俘407、廟算(下)309、打炮387、兩個重心109、醉翁之意不在酒70、直接打241、鏖戰219、老爹的執念467、四路大軍47、第一次開會207、符皇后的心思382、閃擊(一)192、四路大軍462、匪夷所思276、退敵良策25、西城救人322、優勢又在我11、“以一當百”23、對論+焦灼戰事343、太原,大梁8、傳說中的郭榮37、趙瑩、進京34、雲州往事(下)69、符皇后278、生不逢時205、武陵魚和大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