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益人還沒有回到金陵,可楚蜀兩國結盟的消息卻早被他派人送到了金陵。
原因很簡單,孟昶、王招遠如此的激進,大大的出乎楚國的意料。由於楚國地盤的急劇擴大,造成了捕風房人力吃緊,楚國對蜀國的瞭解並不深入。楚國從馬雲還是,都在擔心孟昶,生怕這小子像劉禪那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孟昶要鐵了心的閉關鎖國、得過且過,大楚就很難對關中施加影響力了。所以,楚國琢磨的最多的是,如何說服孟昶結盟。沒想到孟昶極具革命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盲目自信之下,想當然的就準備北伐了。
這和楚國的政策可就大相徑庭了。馬雲召開了多次軍政會議,把目前楚周形勢,定義爲“短暫的對峙”,換句換說,楚國上下對於打過淮河,統一全國是積極的、躍躍欲試的,只不過,現在江南新服,楚軍有點子力不從心罷了。至於這個“短暫”呢?定義的時間是兩到三年。
可有利也有弊啊。這兩三年對楚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調整休息、大力發展期,可對於中原的大周來說,這三年也是一個難得的恢復期。大周皇帝郭威和前面那些走馬燈般換來換去的皇帝不一樣,這傢伙是真的有才幹:廢舊政、除弊端,收兵權、攬人心。這麼一來,三年以後,我強,敵也強了。特別是充塞關中的政策,如果關中重新復興了起來,那麼楚周的“短暫對峙”,有可能發展成爲“長期對峙”。
如果最終走向長期對峙,那麼楚國顯然是不利的。自古從北統一南方的居多,從南統一北方的,到五代爲止,還沒有成功的例子。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上,由南方統一北方的,只有一個成功的例子,那就是明朝(民國不算真正的統一)。
而且相對於對峙了百餘年的南北朝來說,大楚戰略防線是不完整的(東晉也丟了四川,但是它能長期存在下去只要是因爲中原混『亂』,無力南下)。自古守江必守淮,守下游必守上游,淮南雖然在楚國的掌控下,可是四川事實上卻是獨立存在的。這不能不讓朝廷上下有些擔心。
大楚皇帝馬雲立刻召見三省六部一院一臺的重臣們商議了起來。
“陛下,臣以爲貿然北進,即便有蜀國相配合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收效。原因很簡單,咱們還沒有準備好。淮南赦免了一年的賦稅、江南東道也赦免了一年的賦稅,江南西道去年又有大災,這都少了好多銀錢了。雖說海上貿易的稅收多了一些,可是,這兩下權衡,即便年底的時候國庫小有盈餘,恐怕也不夠軍費啊。”徐仲雅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馬雲稱帝以後,那位名義上的相國,政權一把手馬希隱,上書請辭,頤養天年去了。楚國『政府』之中以徐仲雅爲首。這徐仲雅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丞相,不過,在議政時,這位丞相一般都是總結髮言的,很少打過頭陣。
馬雲詫異的看了眼徐仲雅,再次沉聲問道:“諸位愛卿,你們還有別的什麼看法嗎?”徐仲雅的話說得那麼明白,馬雲當然知道他的意思。可是,由於慕容彥超一事的影響,馬雲心裡還是泛起了嘀咕。
當時就是和慕容彥超眉來眼去,玩曖昧,搞朦朧美,結果沒有把話說清楚,讓慕容彥超誤以爲楚國是堅定的支持他的,老傢伙登時趾高氣揚,信心十足的和郭威對這幹,被郭威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個月不到,就被滅掉了。讓楚國失去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想想看如果現在兗州掌控在楚國手裡,那麼中原會是個什麼樣子?兗州可是扣着山東的脖子呢。兗州落入楚國手裡,山東的十餘個州縣,就只有越過黃河才能和汴京聯繫上。
這樣絕佳機會的喪失,對於馬雲來說是一個打擊。可現在,馬雲突然感覺,自己很有可能再次遇上慕容彥超事件。
蜀國打出進攻的大旗,還喊着自己“同去”。自己到底應不應該同去啊?國庫雖然沒錢,可是,楚國要籌錢,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四年前,楚國不就發行過國債嘛,而且反響很好。現在再發行國債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關鍵的問題是,四年前發行國債,自己可是打下了建國四五十年的南漢,現在北進,能不能打下宋州,都在兩可之間啊。
兵部尚書曹芸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爲太倉促了。淮南的軍隊剛剛整頓完畢,還有經過良好的訓練,而山南東道的軍隊,數量又少。更可況,軍器、軍械尚沒有足備。如果戰爭曠日持久,恐怕兵部可那不出來足夠的軍械啊。”
楚國現在已經開始發展高科技武器了,比如放火用的霹靂彈,防煙用的梅花彈(裡面加了麻醉、『迷』魂一類的草『藥』),弩牀、弩車,還有聲音巨大、卻沒有什麼殺傷力的震天雷(利用巨大的聲音,讓敵人的戰馬受驚,進而潰敗。震天雷聲音之大,可以讓附近的人都暫時失聰。不過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還沒有賦予實踐。大戰中是不是有效,誰也不知道。可在試驗中,震天雷確實把母牛、羔羊等畜生,嚇得精神錯『亂』、內分泌失調,狂躁不安,難以控制。可是楚國少馬,特別是缺少戰馬,這個試驗還沒有在龍精虎猛的戰馬上用過。)
馬雲點了點頭,曹芸說得不無道理。比步軍的話,楚軍誰也不怕,可是對付馬軍,楚軍可有點含糊。楚軍也就打過一次馬戰,當時趙匡胤的白衣軍可是好好的教訓了他們一翻。現在再碰上白衣軍,自己的分流的陣法到底起不起左右,誰也說不準。既然楚國少馬,那就只能從軍械上考慮了。雖然沒有造出大炮、火槍,可是震天雷這些鬼東西,說不定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陛下。以蕭大人的密信中,可以看出,如果我軍不動,蜀軍很有可能單獨行動。臣以爲,蜀軍不如周兵,他們要是單獨行動,恐怕是必敗無疑。蜀軍一敗,關中可就安定了下來。臣以爲,咱們應該出兵。”李驤力排衆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