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肅皇后冷笑道:“如今官家只知道吃喝玩樂,什麼都交給武植,我們即便做了,官家也不會怎麼樣的,再者我們是爲了對抗武植,陛下未必不樂意!”
“武植的權勢太大了,不應該打壓一番嗎?”
聽到有做宰相的機會,鄭紳臉色變了:
“如果皇后想要拉攏朝臣,讓我們鄭家的地位提升也並非不可。
但要說拉攏,工部尚書王判,吏部尚書馮鞏,還有禮部尚書李田,刑部尚書劉歷。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拉攏的對象。
至於兵部尚書李格非和戶部尚書王瑋,這兩個是武植的人,暫時先不考慮。
咱們可以先拉攏其餘的人。
好在,武植此人自命清高,根本就沒拉攏他們的意思,如果我們能聯合朝廷這麼多大臣,就可以主宰朝堂,皇后娘娘就在幕後,一切有我來操作即可。此事首先要和鄭居中商量。”
顯肅皇后目光閃爍,緩緩道:“嗯,你去辦吧,如果鄭居中也同意,咱們還是很有優勢的。”
“鄭居中這個宰相是本宮提拔的,他若是不同意,本宮自然有辦法將他弄下來,但話不能說的這麼直接,這件事情你好好去商議!”
鄭紳點點頭。
顯肅皇后又接着說道:“武相這個人並沒有籠絡誰,本宮貴爲皇后,他在強,在有能力,也只是大宋臣子,所以本宮有一定的優勢。如果拉攏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陣營,武相在朝堂上的局面就會減弱!”
“而且官家天天縱情女人,時間長了他的身體就會垮掉。我們不得不提前提防啊!”
“皇后說的是,我這就去!”
鄭紳眼珠子轉了轉,女兒說的不無道理,現在朝堂上武相這麼厲害,權勢很重,雖然給大宋帶來了很大好處。
相比這些,他們更願意看到的是權勢在自己這邊。
至於大宋好不好,反正也沒有外敵,經濟發展要不要武植都行。
鄭紳領命之後離去了。
他先找到了鄭居中,鄭龔,因爲這兩人都是皇后的人,最好說服。
先說服了這兩個人,在拉攏其他比如吏部尚書,工部尚書等人那就好辦了。
據鄭紳所瞭解,武植從登堂入室開始爲官的時候就從來沒有拉幫結派的想法。
這點是他們很好的契機,也是武植的破綻。
當然,武植也有自己的一幫人,比如李樹,還有岳飛,以及之前梁山的一幫人都在他手底下,但朝堂中幾個掌握權利的大臣武植可沒拉攏啊。
梁山那夥人頂多就是武植的跟班,領着士兵的將領,沒啥用。
禁軍中有十幾萬是武植帶領,但禁軍還有很多士兵可都是在童貫,以及其他將領手中。
大宋除了禁軍之外,還有廂軍。
廂軍目前也有數十萬,都是其他人掌管。
換句話說,武植雖然權勢滔天,掌握話語權,那是因爲官家信任,他自己本身的勢力也並非那麼絕對。
這也是鄭紳覺得可以試試的理由。
這天。
鄭紳找到了鄭居中和鄭龔,三個人在一起商議。
鄭居中和鄭龔以爲鄭紳要說什麼呢,幾個人在一起喝酒,談笑之間比較放鬆,當鄭紳提出想要對抗武植的時候,他們臉色變換連連。
但也並非那麼排斥,他們是皇后一派的人,這點無可厚非。
武植確實在朝堂上強勢。
皇后看不慣,他們心裡知道。
真要和武植站在對立面,鄭居中和鄭龔還是有些猶豫。
鄭紳直接拿出皇后來壓人,他們也無可奈何。
鄭紳大致意思是他們是皇后提拔的人,理應效忠皇后,這點無可厚非。
而皇后想要對付武植,或者是防一手,形成自己的勢力這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如果他們不同意,皇后會扶持其他人,他們的位置恐怕不保。
所以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們還是答應了。
現在也不是要做什麼,只是形成自己的黨羽。
他們也沒有理由拒絕。
鄭龔就更不用說了,他是皇后家族的人,也是皇后提拔,站在皇后那一邊是肯定的。
他們已經達成了共識。
然後鄭居中,鄭紳,還有鄭龔找到了吏部尚書馮鞏,吏部尚書李田,還有工部尚書王判等人。
戶部尚書他暫時沒找,王瑋就是武植的人,他們還是避諱一點。
拉攏王判,馮鞏,還有李田這些大臣花費了不少時間,他們用了一個月,又是送禮,又是承諾好處,又是威逼利誘。
總之將馮鞏和李田拿下來。
對了,還有刑部尚書劉歷。
他們不是武植的人,之前武植改革,這些人站出來反對的不少。
加上右相鄭居中,御史大夫鄭紳,以及樞密院使鄭龔都不是等閒人物,手握大權,這些人形成一股後的力量,絲毫不弱於武植。甚至更強。
這也是他們願意結盟的原因。
何況,鄭紳話裡話外,如果他們不同意,後果很嚴重。
這其中還有最爲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蔡京!
他們當初是蔡京的人。
本身就是武植的對立面。
蔡京沒了,他們羣龍無首,現在皇后跳出來,甚至比宰相還要有力,他們爲什麼不呢。
他們的良田因爲武植的新法而丟失,心裡多少是有點恨意的。
所以他們抱團了。
這幾個人形成一個陣營之後,朝堂中一個新的黨派出現,那就是皇后。
當然這件事情要保密,不能讓官家知道,他們私底下形成結盟。
之前王判還猶豫了一下,他認爲武植的確很有能力,但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這點又很真切,看到所有人都統一了,他再不同意就不識擡舉了,以後肯定孤立無援。
武植不拉攏人,他不抱團,可能會被踢出局。
所以王判也同意。
也就是說,朝堂六部,皇后已經佔據了四部。
這是非常可怕的。
武植和宋徽宗雖然在早會上很多事情都是他們制定商議,但那是因爲朝堂的人並沒有全面反抗。
如果局面整合,但凡是武植提出的建議,甚至是陛下提出的想法,所有朝臣聯合在一起反駁,這股無形的壓力,讓官家也很難做。
一次兩次可以強行按照官家意思來,次數多了,文武百官更加可以抱團一起,給宋徽宗蓋上昏君的名頭。
到時候,迫於壓力,宋徽宗也不能什麼都聽武植的,自然武植的影響力也會降低。
朝堂抱團,是很可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