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青書盤膝而坐,卻是在體味這一路的生死相搏,武當的各種武學漸漸在“太極十三勢”導引之下,不斷融合。青書腦中驀地生出一個念頭:“太師傅是真真正正的大宗師,古往今來,能比得上太師傅的,也不過寥寥幾人。達摩的東傳武學縱然精妙,但也未必及得上太師傅即將創制成功的太極拳劍。”
太古之處,光陰至此,奔流不息,而逝者如斯。天才絕世,才華橫溢者,雖不甚多,但也能有數百千餘,但能爲大宗師者,無論文武,皆是寥寥。
君不見唐詩宋詞、歌賦文章千古傳頌,稱大家者幾何?又觀少林寺傳承千年,七十二門絕技多爲何人所創?
能開前人未有之先河,別出機杼,自成一體,流傳千古者,皆爲大宗師。
奇才和大師是不同的,大師好比巍峨的山脈,既無異峰凌空,亦無低窪幽谷,通體渾渾融融,無凹凸,無缺欠,雄厚壯闊;而奇才則是異峰突起,某一處可能要高過宗師,但挺拔有餘,厚重不足,是以奇才可創出一門絕學大放異彩,或是將本門絕技發揚光大。然而開創武學體系,流傳千古,卻是任何奇才都做不到的。他們,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典範。
諸如蕭峰,楊過,黃蓉,段譽,獨孤求敗,無涯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乃至於現今圓真,謝遜,張翠山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學奇才,天資卓越,橫絕一時,但終究不可長久,不過也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楊過創下的“黯然**掌”,固然別出機杼,厲害非常。但究其根源,不過在“九陰真經”“蛤蟆功”“獨孤重劍”等多門絕藝基礎之上,再獨以霸道內力取勝,更進一步而已。
而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精妙絕倫,無物不破,但無築基武功,不成體系,且要求太高,非資質悟性俱臻上乘者不能學。
至於無涯子、李秋水兩人要創一門無物不包的絕世神功,也不過說說而已,終不能成。
換言文壇,又何嘗不是如此?幾百年來,浩浩然數十萬人,唯唐宋八大家獨領風騷,何也?各獨樹一幟,開創先河,能稱宗師也!
其實天下各行各業,又何嘗不是如此?紛紛擾擾,熙熙攘攘,不過皆爲生計,佛說衆生皆苦,其實並非沒有道理。便是達到大宗師的境地,也免不了被七情纏上,不能脫身。
“武學一道,真正能稱大宗師者,從古至今,太師傅算一個,達摩祖師算一個,其他的,卻彷彿都淹沒在漫漫時間長河裡啦!”青書周身真氣鼓盪,如是想道。
青書心中又想道:“天資橫溢,優缺點並存,是奇才的最大特徵,奇才本來就是一種缺欠,有優有缺,方能異峰突起。”想想又自嘲道:“或許我也只能勉強做奇才,而做不了太師傅那樣繼往開來、圓融無缺的大宗師吧!”
他腦中想了這許多,但“純陽無極功”仍是自發自動,在體內自行運轉,真氣愈積愈厚,緩緩散入五臟六腑,奇經八脈之中,滋養營潤。
約過了一柱香光景,青書漸覺一股熱流自丹田中生出,沛沛然、暖融融,極是舒坦受用,他心中淡定,秉沖虛傲岸氣機,將這股暖流向上導引。他內力本厚,經成昆一路,內息流轉之際,自是更加的圓轉如意。時辰不久,真氣已漸漸遍佈周身,到得後來,這件破爛的青衫被內氣激盪,竟向外鼓脹開來。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青書已將此股熱流在體內轉了數遭,只覺得四肢百骸無一處不順暢,無一處不坦蕩,身子輕飄飄全不着力,彷彿凌虛浮在空中,施展“六穴返魂”所損耗的內力竟是恢復如初,還隱隱有那麼一絲精進。
他心道:“這就是太師傅說的‘純陽無極功’的‘太虛無極’的境地麼?”這“太虛無極”之境,已是“純陽無極功”極爲高深的境界,再往上便是圓滿之境,純陽無極功功行圓滿,武當上下,也唯有張三丰一人有此修爲。
“太虛無極”沖淡平和,以“無爲”固根本,正如道家所言的“懷抱金丹”一般,入神坐照,內力極爲鞏固,穩如山嶽,巋然不動。唯有如此這般,方能修至“淵博似海”的圓滿境地。
張三丰一身內力穩固如山,淵博似海,抑且精純之極,着實已臻不可思議的境地。他三十六歲內力大成之後,日日錘鍊,至此時百歲,已然六十四年。便是這一甲子的錘鍊,外加通讀道藏,時常縱橫山水,抱膝長嘯,動靜體悟之間,漸漸悟出的“純陽無極功”,又豈是泛泛?
但究竟如何,張三丰最先修習的,仍是那三四成的九陽功和玄門煉氣之法結合而成的“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雖是武當派立派之基,積累真氣也有非常手段,但到底根本重在錘鍊,青書根骨資質悟性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修煉武當築基內功已將內力積累到一個極爲渾厚的地步,再而精修“純陽無極功”,有菩斯曲蛇膽激發真氣,乃至“龍入大海”,再至“太虛無極”,竟成張三丰二十四歲時方竟之功,足足早了他太師傅十年,精純程度上,因有“純陽無極功”易筋鍛骨,也遠遠勝之。
此刻他內力修爲更上層樓,內力在量上雖未增長多少,但於質而言,卻是一個大飛躍。這境界一到,青書腦子裡自然而然的掠過各式各樣的奇招妙式,一招一式連綿不斷,銜接起來,渾然天成,毫無破綻。
他驀地長嘯一聲,衣袍一鼓一脹,縱起身來,雙拳倒擊,提膝壓腿,一式“倒騎龍”打出,先從一套武當長拳開始。而後循序漸進,打完長拳,出招漸漸如帶泥沙,掌若雲霞漫漫,正是一套武當綿掌,而後又聽呼呼風響,青書掌勢一變,由柔轉剛,渾然和諧,竟是武當高深內家拳掌“震天鐵掌”,這兩門掌法雖都是內家,但卻截然不同,但青書交替間卻渾無滯澀,顯然已經融會貫通。他越打越快,胸口熱流越來越暖,忍不住又是長嘯出聲,悠悠如龍,在整個幻陣中不住盤旋。
青書出招越來越快,也漸漸不成章法,開始還涇渭分明,看得出這一路是“綿掌”,這一路是“長拳”,到得後來,竟是東一招西一式,只見武當派精妙招式不斷在他手中現出,“震天鐵掌”“倚天屠龍功”“綿掌”“虎爪手”“大行神掌”交次使出,左一招右一招,青書長髮狂舞,驀地哈哈大笑,鏗的一聲長劍出鞘,淬出一道雪亮精芒,忽快忽慢,“繞指柔劍”“神門十三劍”“柔雲劍術”等等都一一使出,使到後來,他東削一劍,西刺一劍,似已不爲招式,不成章法,但仔細看之,卻恍如畫圓一般,劈削撩刺,俱都凌厲絕倫,卻鋒芒內斂,竟而圓潤無缺,彷彿間似窺太極劍意。
好似半空中驀地響過一道霹靂,青書驀地高高縱起,劍出雷霆,竟帶了一股孤勇之氣從半空中迅猛刺下,長劍插入徒弟,竟然直沒至柄。
卻聽他朗聲大笑道:“原來‘化勢’是這般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