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體系
氣命境:氣命九重,鍛氣機,煉真力,氣化萬千,聚靈在身。
聚靈境:聚靈九變,聚天地精華,令身心聚變,強血氣方剛,九次聚變,脫胎換骨,涅槃無悔。
涅槃境:涅槃九轉,不破不立,破而後立,浴火新生,洗練鉛華,不死不滅,神我不壞。
神我境:神我九竅,神我唯一,陸地人仙,長生不墜,天位不朽。
天位境:天位九步,天位九步驟,步步可生蓮,九大天位,造化主宰。
共振創造了世界
宇宙是在一次劇烈的大爆炸後產生的。而促使這次大爆炸產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共振。當宇宙還處於渾沌的奇點時,裡面就開始產生了振盪。最初的時候,這種蕩振是非常微弱的。漸漸地,振盪的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強,並引起了共振。最後,在共振和膨脹的共同作用下,導致了一陣驚天動地的轟然巨響,宇宙在瞬間急劇膨脹、擴張,然後,就產生了日月星辰,於是,在地球上便有了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也有了植物蓬勃葳蕤、動物飛翔騰躍。
共振不僅創造出了宏觀的宇宙,而且,微觀物質世界的產生,也與共振有着密不可分的干係。從電磁波譜看,微觀世界中的原子核、電子、光子等物質運動的能量都是以波動的形式傳遞的。宇宙誕生初期的化學元素,也可以說是通過共振合成和產生的。有一些粒子微小到簡直無法想象,但它們可以在共振的作用之下,在100萬億分之一秒的瞬間,互相結合起來,於是新的化學元素便產生了。因爲宇宙中這些粒子的生成與共振有着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粒子物理學家經常把粒子稱爲“共振體”。
既然共振是宇宙間一切物質運動的一種普遍規律,人及其它的生物也是宇宙間的物質,當然共振也是普遍存在於這些生命中了。人除了呼吸、心跳、血液循環等都有其固有頻率外,人的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時產生的腦電波也會發生共振現象。類似的共振現象在其它動物身上也同樣普遍地存在着。我們喉嚨間發出的每個顫動,都是因爲與空氣產生了共振,才形成了一個個音節,構成一句句語言,才能使我們能夠用這些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情感和進行社會交往。
許多動物身上還存在着其它一些形式的共振現象。炎熱的午間,蟬兒發出的“知了、知了”聲;寧靜的夜晚,蟋蟀發出的“嘰—嘶”聲;還有不知疲倦的大肚子蟈蟈的鳴叫聲,儘管這些昆蟲的聲調大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之處都是藉助了共振的原理,都是靠摩擦身體的某一部位與空氣產生共鳴而發聲。除了昆蟲之外,鳥類也是巧妙地運用着共振來演奏生命之曲的大師,它們運用共振所發出的圓潤婉轉的鳴叫聲,是自然界生命大合唱中最爲優美的聲部和旋律。因此,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共振,世界將會失去多少天籟、大地將會變得多麼死寂!
其實更爲重要的是,共振能充當地球生物的保護神。我們知道,紫外線是太陽發出的一種射線,它們如果大舉入侵地球,人類及各種生物勢必遭受極大的危害,因爲過量的紫外線會使生物的機能遭到嚴重的破壞。不過不用擔心,我們有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它們藉助於共振的威力,阻止了紫外線的長驅直入。當紫外線經過大氣層時,臭氧層的振動頻率恰恰能與紫外線產生共振,因而就使這種振動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線。所以,共振能使大氣中的臭氧層變得如防曬油一樣,保證我們不至於被射線傷害。
另外,共振還能使地球維持在適當的溫度,給地球生命創造出一個冷熱適宜的生長環境。因爲雖然經過臭氧層的堵截圍追,但仍有少部分紫外線能夠成功地突破層層防線,到達地球表面。這部分紫外線經過地球吸收後,能量減少,變爲紅外線,擴散回大氣中。而紅外線的熱量,又恰好能和二氧化碳產生共振,然後被“挽留”在大氣層中,使大氣層保有一定溫度,讓萬物在溫暖和煦的環境中孕育成長。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其實也可以這麼說:萬物生長靠共振。因爲我們所熟知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亦是綠素與某些可見光共振,才能吸收陽光,產生氧氣與養分。所以沒有共振,植物便不能生長,人類和許多動物也就因此失去了食物的來源。也就是說,沒有共振,地球上的生命便不能長期存在。
共振還是一個善於使用色彩和色調的魔幻繪畫師,把我們所看到的每一件物體都神奇地染上了顏色,使我們這個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豔麗繽紛。鈉光是黃的,因爲鈉原子的振動所產生的是**的光。水銀原子的振動發出藍光。氖原子送出的振動到了你眼中,就成爲了紅色。在地面,共振也把所有的物體都染上了各式各樣的顏色,從花卉到水果。紅蘋果把太陽光中我們稱爲藍光和綠光的振動頻率吸收了,因此我們看到的它就是紅豔豔的、令人饞涎欲滴的樣子。綠中的綠素分子的振動頻率在太陽的紅光及藍光範圍,所以共振把這兩種顏色都“貪污”了,而只把綠的顏色反射入我們的眼裡,因此樹看上去便是濃綠或嫩綠一派生機盎然。也是這同一片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它被共振所“貪污”的卻是綠光,因而這時反射出的是或黃或紅的色彩,映襯出秋天的蒼涼和悽美。就是那種很虛幻的彩虹也是因爲有了共振,纔有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因此,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如此美麗迷人的花紅柳綠、斑斕爛漫,也無不是拜共振之所賜。
共振亦能毀滅世界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共振並非完完全全都是給我們帶來福音,它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危害性。
說到共振的危害時,人們最爲熟知和引用得最多的,便是下面這個例子:一隊士兵在指揮官的口令下,邁着威武雄壯、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法國昂熱市一座大橋,快走到橋中間時,橋樑突然發生強烈的顫動並且最終斷裂坍塌,造成許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喪生。後經調查,造成這次慘劇的罪魁禍首,正是共振!因爲大隊士兵齊步走時,產生的一種頻率正好與大橋的固有頻率一致,使橋的振動加強,當它的振幅達到最大限度直至超過橋樑的抗壓力時,橋就斷裂了。
對於橋樑來說,不光是大隊人馬厚重整齊的腳步能使之斷裂,那些看似無物的風兒同樣也能對之造成威脅。1940年,美國全長860米的塔柯姆大橋因大風引起的共振而塌毀,儘管當時的風速還不到設計風速限值的1/3,可是因爲這座大橋的實際的抗共振強度沒有過關,所以導致事故的發生。每年肆虐於沿海各地的熱帶風暴,也是藉助於共振爲虎作倀,纔會使得房屋和農作物飽受摧殘。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還發生了許多起高樓因大風造成的共振而劇烈搖擺的事件。
也是由於共振的力量,巨大的冰川能被“溫柔”的海洋波濤給拍裂開。甚至於美國阿拉斯加李杜牙灣經常出現的高達上百米的巨浪,也是由於共振在“推波助瀾”。因爲共振在這個海灣的“作威作福”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許多航海人對這個海灣都是“敬”而遠之。
給人類帶來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其中亦有共振的“幢幢魔影”:當地殼裡的某一板塊發生斷裂時,產生的波動頻率傳到地面上,與建築物產生強烈的共振,於是,就造成了屋毀人亡的慘劇。
實際上,共振的危害程度和範圍還無遠遠不止於此。持續發出某種頻率的聲音會使玻璃杯破碎。機器的運轉可以因共振而損壞機座。高山上的一聲大喊,可引起山頂積雪的共振,頃刻之間造成一場大雪崩。行駛着的汽車,如果輪轉週期正好與彈簧的固有節奏同步,所產生的共振就能導致汽車失去控制,從而造成車毀人亡……
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會接觸到各種振動源,這些振動都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由科學測試知道人體各部位亦有不同的固有頻率,如眼球的固有頻率最大約爲60赫茲,顱骨的固有頻率最大約爲200赫茲等;把人體作爲一個整體來看,水平方向的固有頻率約爲3—6赫茲,豎直方向的固有頻率約爲48赫茲。因此,跟振動源十分接近的操作人員,如拖拉機駕駛員,風鎬、風鏟、電鋸、鎦釘機的操作工,在工作時應儘量避免這些振動源的頻率與人體有關部位的固有頻率產生共振。並且,爲了保障工人的安全與健康,有關部門已作出了相應規定,要求用手工操作的各類振動機械的頻率必須大於20赫茲。
對人體危害程度尤爲厲害的是次聲波所產生的共振。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鐘振動很少、我們耳朵聽不到的聲波。
巧除共振的危害
共振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那麼,人們能不能消除這些災難呢?爲此,人們經過實踐,總結出許多消除共振的辦法。
據史籍記載,我國晉代就有人對共振現象作出了正確的解釋,並已經能夠完全認識到,防止共振的最好方法是改變物體的固有頻率,使之與外來作用力的頻率相差越大越好。
古時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就是人們如何巧妙地消除共振的。唐朝時候,洛陽某寺一僧人房中掛着的一件樂器,經常莫名其妙地自動鳴響,僧人因此驚恐成疾,四處求治無效。他有一個朋友是朝中管音樂的官員,聞訊特地去看望他。這時正好聽見寺裡敲鐘聲,那件樂器又隨之作響。於是朋友說:你的病我可以治好,因爲我找到你的病根了。只見朋友找到一把鐵銼,在樂器上銼磨幾下,樂器便再也不會自動作響了。朋友解釋說這件樂器與寺院裡的鐘聲的共振頻率相合,於是敲鐘時樂器也就會相應地鳴響,現在把樂器稍微銼去一點,也就改變了它的固有振動頻率,它就不再能和寺裡的鐘聲共鳴了。僧人恍然大悟,病也就隨着痊癒了。
到了今天,人類對付共振危害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和更加先進。例如:人們在電影院、播音室等對隔音要求很高的地方,常常採用加裝一些海綿、塑料泡沫或布簾的辦法,使聲音的頻率在碰到這些柔軟的物體時,不能與它們產生共振,而是被它們吸收掉。又如電動機要安裝在水泥澆注的地基上,與大地牢牢相連,或要安裝在很重的底盤上,爲的是使基礎部分的固有頻率降低,以增大與電機的振動頻率(驅動力頻率)之差來防止基礎的振動。
大街上的行人、車輛的喧鬧聲、機器的隆隆聲——這些連綿不斷的噪聲不僅影響人們正常生活,還會損害人的聽力。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消聲器,它是由開有許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構成,當傳來的噪聲頻率與消聲器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就會跟小孔內空氣柱產生劇烈共振。這樣,相當一部分噪聲能在共振時被“吞吃”掉,而且還能夠轉變爲熱能來進行使用。
利用共振能帶來福祉
實際上,中國人對於共振的運用,還可以追溯到很久遠的年代。
早在戰國初期,當時的人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共鳴器,用來偵探敵情。《墨子·備穴》記載了其中的幾種:
在城牆根下每隔一定距離挖一深坑,坑裡埋置一隻容量有七八十升的陶甕,甕口蒙上皮革,這樣,實際上就做成了一個共鳴器。讓聽覺聰敏的人伏在這個共鳴器上聽動靜,遇有敵人挖地道攻城的響聲,不僅可以發覺,而且根據各甕甕聲的響度差可以識別來敵的方向和遠近。另一種方法是:在同一個深坑裡埋設兩隻蒙上皮革的甕,兩甕分開一定距離,根據這兩甕的響度差來判別敵人所在的方向。
以上幾種方法被歷代軍事家因襲使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用上面的方法來偵聽敵人鑿地道的聲音。甚至在本世紀的一些現代戰爭中,不少國家和民族還繼續採用這些方法。
我國古時還發明出了另一種更加輕巧、簡便、實用的共鳴器。如唐代的軍隊中就有一種用皮革製成的叫做“空胡鹿”的隨軍枕,讓聽覺靈敏和睡覺警醒的戰士在宿營時使用,“凡人馬行在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聞”。當聲音通過地面傳播到空穴時,在空穴處產生交混迴響,於是就能知道敵人的多寡遠近。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用竹筒聽地聲的方法正是現代醫用聽診器的濫觴。
宋代的科學家沈括就曾巧妙地利用共振原理設計出了在琴絃上跳舞的小人:先把琴或瑟的各弦按平常演奏需要調好,然後剪一些小小的紙人夾在各弦上。當彈動不夾紙人的某一弦線時,凡是和它共振的絃線上的紙人就會隨着音樂跳躍舞動。這個發明比西方同類發明要早幾個世紀。
到了現代,隨着科技的發展和對共振研究的更加深入,共振在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中“震盪”得更爲頻繁和緊密了。
絃樂器中的共鳴箱、無線電中的電諧振等,就是使系統固有頻率與驅動力的頻率相同,發生共振。我們在建築工地經常可以看到,建築工人在澆灌混凝土的牆壁或地板時,爲了提高質量,總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盪器進行震盪,使混凝土之間由於振盪的作用而變得更緊密、更結實。此外,粉碎機、測振儀、電振泵、測速儀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現象進行工作的。
進入20世紀以後,微波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使我們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更加神奇的領域。而微波技術正是一種把共振運用得非常精妙的技術。微波技術不僅廣泛應用在電視、廣播和通訊等方面,而且“登堂入室”,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愈來愈密切相關,微波爐便是家庭應用共振技術的一個最好體現。具有2500赫茲左右頻率的電磁波稱爲“微波”。食物中水分子的振動頻率與微波大致相同,微波爐加熱食品時,爐內產生很強的振盪電磁場,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作受迫振動,發生共振,將電磁輻射能轉化爲熱能,從而使食物的溫度迅速升高。微波加熱技術是對物**部的整體加熱技術,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從外部對物體進行加熱的方式,是一種極大地提高了加熱效率、極爲有利於環保的先進技術。
人的一生中,離不開音樂的“沐浴”和“滋潤”,而優美曼妙的音樂裡也無不蘊藏着共振的“精靈”。專家研究認爲,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使細胞體產生輕度共振,使人有一種舒適、安逸感,音律的變化使人的身體有一種充實、流暢的感覺。它活化了細胞,加快了血液的流動,激活了人的物理層次的生命潛能。人們還發現,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質,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振奮人的精神,讓人們的心靈得到了陶冶和昇華。
所以,人們已經開始運用音樂產生的共振,來緩解人們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鬱等不良心理狀態,而且還能用於治療人的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