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時。
原定最快抵達的大隋援軍,並未趕來,武信等人反而得到了大隋援軍正在撤離的情報。
這也正常,連太平王和太平軍,也已兵敗,連太平王也被生擒,而後當場斬殺,其他隋軍趕來,也是凶多吉少,至少肯定是無法奪取函谷關,又沒了支援目標,還趕來做什麼?送死嗎?!
得到大隋援軍撤離的情報時,很快又得知御天王魚俱羅,已經率軍抵達並進入平津關。
本想率軍馳援平津關的武信、伍雲召等人,就清楚不用急着趕去了。
有魚俱羅坐鎮平津關,離軍已經無法及時攻陷,把東都戰場的隋軍,困死在八關之中了!
以魚俱羅和屈突通之能,加上二人所率隋軍,足可支撐到關內隋軍抵達平津關。如今趕去,也就是雙方在平津關慘烈廝殺一把而已,意義不大!
當然,只是不急着趕去而已,武信依舊會率軍走一趟,逼走平津關的隋軍,把東都八關徹底掌控在手中,完成對東都的徹底封鎖。
唯今之計,就是儘快重建函谷關,提防隋軍反撲,也是預防隋軍騷擾東都戰局。隨後兵逼平津關,最後完成封鎖東都的佈局。
“可惜了!若無太平王橫插一腳,我方就來得及封死平津關了!到時,大隋帝國元氣大傷,基本不足爲慮了!”
得到平津情報後,伍雲召遺憾萬分嘆息道。
陰世師、伍天錫等人紛紛臉帶遺憾點頭,表示贊同。
倒是李秀寧,大戰落幕,又不負衆望守住函谷關,卻沒多少喜色,依舊是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很顯然,函谷戰局落幕,接下去,離國就會全力對付唐國了,她夾在中間,肯定是左右爲難。
武信搖了搖頭,毫無遺憾之色微笑道:
“沒什麼可遺憾,若非太平王率軍來此,以玄相王、御天王等名將之能,早就撤離東都,不會等到現在,更不會臨走前還匯聚大軍猛攻東都,我方依舊無法及時合圍。反倒因爲太平王的到來,使得大隋帝國折損了兩王和數百萬大軍,我方該高興纔是……”
“呃……”
諸將一怔,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個理。
雖然此次離王、太尉韋孝寬和策天府等,對河南郡和東都洛陽的佈局,頗爲龐大,可謂佈局天下,甚至想一箭雙鵰而一戰功成。但是,想完全瞞過威名已久的大隋諸王,可能性太低了,那也太小覷大隋諸王了。
再想想,因爲太平王的到來,使得大隋帝國,多折損了兩位王者、近三百萬隋軍,其中一半還是折損在東都,離國倒是賺到了!
這麼想,衆人情緒倒是好受多了!
“趁着重建函谷關之際,孤想先晉級爲皇,而後再伐大隋,諸位愛卿覺得呢?以我國如今疆域、人口、資源、氣運等因素,也足以晉級了!”
不待衆人多想,武信環視在場衆人說道。頓了下,又迅速接道:
“當然,我軍北伐已久,也該增補軍卒,恢復各部編制,以備大戰了!”
“嗯?”衆人疑惑,一時沒明白武信的意思。
伍雲召心思一轉,看了眼愁眉不展的德妃李秀寧,故作疑惑問道:
“吾王聖明!但是……那東都呢?如今唐國就剩個東都,就這麼放過唐國,也太便宜他們了,而且牽制住我方太多軍力了,不利於我軍攻打大隋吧?”
離國晉級,對於離國上下,特別是離國的文武百官來說,自然是好事,大好事!
只要晉級成功,離國肯定會發生質變,再來次全面大飛躍,特別是軍隊方面,戰力又會上升一個層次,到時估計會再誕生不少仙人,還有……
王者!
只要離王晉級爲皇,就有資格賜封王者了!
聽到伍雲召所說,李秀寧眼神一亮,還以爲離王真不打算攻打東都了。隨即眼神又黯淡下來,這明顯不可能啊,理由就如伍雲召所說!
武信微笑應道:“孤還真不想攻打東都,只要我軍守好洛陽八關,看東都能支持多久……”
這點來說,已經不算什麼秘密,武信如今只是明言而已!
東都洛陽,固然是三大天都之一,從無被正面攻破的例子。但是,每日的食物消耗,就是筆天文數字。剛被隋軍折騰一番,困守數月。如今再被離軍圍困數月的話,餓也餓死城內子民和唐軍!
當然,武信也想過,利用“風雲之術”,偷襲東都,否則玩持久消耗戰,離軍的消耗也很大,零傷亡,高消耗啊!
身爲離王的武信,是很少親自關注民生後勤問題,卻也心中有數,久經戰亂的天下百姓,現在堅持得極爲辛苦,便是此次北伐,糧食物資等也是從南方調集,否則光靠原離國,還真支撐不到現在。 wωw▪ттkan▪¢O
“吾王仁慈,臣妾……”
李秀寧精神一振,頗爲欣喜地躬身施禮。
“德妃且慢!君無戲言,兩國約定已成,唐王至今爽約,否則的話,困住隋軍並非妄想!”
不待李秀寧說完,武信便擡手打斷道,頓了下,盯着李秀寧接道:
“如今函谷戰局已經落幕,德妃也該凱旋迴朝了,孤允許德妃重組娘子軍,獨率一軍。至於唐王……德妃已經仁至義盡了,以唐國公爲準,每過十天,孤便降他一級,等到降無可降時,即便唐王投降,離國也容不下他了。”
“這……”
李秀寧臉色一白,想爭辯又不知從何說起,如何反駁。
頓了下,頗爲遲疑地看向武信,又眼神飄忽地低頭說道:
“臣妾以自身功績……換取……如何?”
武信濃眉大皺,便是在場離將,也是紛紛臉色一沉,更有神情古怪。
理是這麼個理,此次李秀寧確實功高至偉,武信如今讓德妃李秀寧折返江都,有些過河拆橋的嫌疑。但是,事不能這麼做,也沒這規矩。
如果唐王李淵是離國之人,犯了錯,李秀寧要拿自己的功績,換取李淵的生機,勉強還說得過去,卻也不合規矩。
如今李淵是敵國之人,每拖一天,對離國的折損也很大,就不能這麼算了。
按照十位百姓,供養一卒的比例(吃飯和俸祿)。
北伐離軍每日的食物消耗,是後方數以億計的子民的勞動付出,還可能直接或間接致死無數子民,這算在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