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集王道,霸道,帝道於一身

第250章 集王道,霸道,帝道於一身

“我在之時,秦律並非如此。”呂不韋渭然嘆息,有感而發。

以雜道治理天下的呂不韋執政時,咸陽商賈雲集,販夫走卒,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都集於咸陽,咸陽是天下一等一的繁華之地。

如揚灰者剁手,行於路者不能大聲言說這樣的律令都被刪減。

大秦在當時雖說還是以法家治國,以秦律治國,但此法乃呂不韋所立之法,不是商君之法。

呂不韋這言語聲音並沒有刻意低小,李斯聽了個清楚明白。

此人在秦國做過官。自衛鞅入秦後,秦國一直以法家治國,此人言語老氣橫秋但行路無礙,總不至於在衛鞅前事過秦。

呂不韋所執時間不過寥寥數年,兼呂不韋反叛身死一事鬧得響動太大,天下皆知,博聞強記的李斯思維就沒有往那方面想。

“你便是憑藉妄言而爲長安君門客乎?”

李斯其人年歲不高而至左丞相,官位爵位都不是靠水磨功夫,而是憑着敢說敢做作爲,對與其作對之輩向來不假辭色。

在李斯說着話的當口,呂不韋手覆在臉上面具兩邊。

李斯話語言畢,遮蓋呂不韋真實面容的面具已被取下一半。

李斯不甚在意地等着呂不韋露出真面目,王綰也是。

他們既然不想要放權,自然對這件事並不在意。

兩人一個是自始皇帝微末時就輔佐的內政老丞相,一個是始皇帝近來眼前的紅人幹吏。都自忖無論面具下是何人都不能壓住自身。

“當初老夫倒確實是因爲你那番妄言,才收了你做門客。”

面具摘落,呂不韋真容暴露在李斯,王綰兩人面前。

雖然十年前那頭烏黑長髮如今已盡數化作風霜,那張臉上也多了許多有着深深溝壑的皺紋。

但呂不韋的臉部輪廓和整體面貌是沒有太大改變的。

老人一臉淡笑,看着李斯無法掩飾的動容神色。

輕聲道:“十年未見,不想你連老夫聲音都聽不出來了。老夫言在位時秦律並非如此,可是妄言?”

李斯苦笑一聲,拱起手低下頭,腰身微躬拜了下去,道:“李斯見過主君。”

十數年前,李斯跨越山河萬里自齊至秦,胸中藏着滿腹經綸要賣與秦王一個好價錢。

但秦王是何等的身份,豈是一個身份低微的稷下學宮學子想見就能見的?

縱使李斯頂着荀子親傳的身份,縱使李斯在稷下學宮曾辯論滿堂闖下偌大名頭。

可他好不容易造下的勢在沾染了東海的海風后,越向西行,就越是稀薄。

及至過了函谷關,被秦人直衝霄漢的血氣一衝,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在朝無人,在野無望的李斯想要面見秦王,這條路比自齊至秦的萬里長征還難走。

李斯在咸陽宮門前徘徊過數日,差點被廷尉府當做刺客拿了去。

也耗費身上所有錢財去求取當朝貴族,但他重金購得的禮品連貴族裡的管家都看不上。禮物被隨手丟出去的時候,還被不耐煩地說了一句“楚鼠安敢堂然居咸陽。”

走投無路的李斯苦笑着準備一路迴轉稷下學宮,六藝具備,滿腹經綸的他縱使胸有溝壑萬千,奈何連咸陽宮的大門都進不去卻也無從施展。

他在咸陽酒肆大醉一場,狂笑放聲,言說“斯原以爲秦國有一統之兆,秦王有鯨吞宇內之勢。今觀之與六國何異耶?皆乃座上枯骨。”

此時正是呂不韋執政之時,秦國法令並不嚴苛。

但公然藐視秦國,藐視秦王。若不加以管制人人效仿,國之威嚴何在?王之威嚴何在?再寬鬆的法令也不會放任這種人自流。

李斯因言獲罪,被抓住丟進了廷尉大牢。

若非呂不韋審理之時發現他是荀子門生,起心動念見了一面,知其乃真才實學之輩而非沽名釣譽之徒。

收了其爲門客免了其的罪過,驪山就要多了一名優秀刑徒了。

直到呂不韋死時,這主君與門客的關係也未曾間斷。

王綰見到呂不韋容貌,聽到李斯稱呼,驚怒站起。

就要大聲呼喝招相邦府府兵進來,將呂不韋捉拿送入咸陽獄。

老丞相鬚髮皆張滿眼滿臉都是怒意,對呂不韋懷有強烈敵意。

但其性格心思沉穩,看着呂不韋穿着的長安君府衣着,手中拿的那個如假包換相邦印。

話一出口,從搖人變成了怒罵。

“亂臣賊子,真該殺也!”

呂不韋笑着把相邦印拍在王綰面前,手指頭指着那上面少府所刻的大字,一雙眼打量着王綰身上衣着。

“這套官服倒是比那舍人裝扮強了不少,跟了陛下這麼久靠着辛苦熬到這個位子你也是苦勞不少。老夫不管你對我怨尤多重,仇恨多深,這相邦印就擺你面前。我言,你聽,可爲之否?”

王綰雖然常常自言沒爲秦國立下什麼功勞,外事不明只能做些內政瑣事,但任誰都知道這是自謙之詞。

誰要是把這話當做真的來聽,那不是愚蠢就是作對。

呂不韋一番言語與王綰自謙之詞差之不多,王綰卻是臉色極不好看,誰也不樂意被人貶低。

他頷下鬍鬚連翹不已,嘴巴如機關槍口,言語就像是那不斷射出的子彈。

“綰聽爾言?聽你這死人言語?犯上作亂密謀造反該夷三族!你還當今時是往昔?朝堂上都是你安插的黨羽和親朋乎?綰這便入宮稟明陛下,要你屍首分離。你滿地亂滾的頭顱若是還能說出話來,綰可滿足你臨終心願!”

王綰一把推開呂不韋,氣沖沖地奪門而出奔咸陽宮而去,出門時用力甩下來的門扉砸的門框都要起裂痕。

呂不韋看着緊閉的房門,會心一笑,暗道王綰能上位除了君上所說的統籌之能,應還有這審時度勢的玲瓏心思了。

哪有多少人在急怒攻心的上腦情緒下,還能記得把門扉關上以防呂不韋身份泄密。

觀人聽其言語效用不大,觀其行事及行事造成的結果纔可剖析一二。

“你不去咸陽宮?”呂不韋坐在王綰剛剛起身鋪有繡虎軟墊的太師椅上,笑看向李斯,道:“再不去便失了先機。”

李斯心情已經平復了許多,雖然此刻其心中還殘留許多見到本應死去的呂不韋所產生的驚駭之情,但面上卻看不出點滴來了。

他搖搖頭,坐在呂不韋身邊,道:“不去。”

呂不韋笑道:“陛下雖知我未身死,然你若不去咸陽宮,卻不美也。”

呂不韋的身份是賊子,始皇帝只要沒有公然起用呂不韋。就算猜出呂不韋此行無礙,也不能視而不見——見到反賊視而不見,你也想造反?

需得如王綰似的,着急忙慌,以八百里加急的要緊事那般衝進咸陽宮報告給始皇帝。從始皇帝口中得知呂不韋無礙表明忠心,纔是正理。

李斯正色道:“陛下不看重這些。”

呂不韋微笑道:“他看不看重不重要,你做不做卻很重要。此行去皇宮要不了一個時辰就能表明耿耿忠心,以少許時光換去日後仕途大賺也,此等買賣爲何不做?”

“王綰入宮,是因爲其只有忠心可表,斯不必如此。”李斯拾起一份奏章,雙手遞到呂不韋手中,道:“往事已矣,請呂先生過目。”

你爲我主君已是過去之事,今後能否要我配合行事,要看你之本事。

“往事已矣,呂不韋這三字卻是不得再用了。我乃太公望後裔,屬姜姓,又是商人之身,今後可以姜商稱我。”

呂不韋邊說邊接過李斯手中奏章,全部翻開便看到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玉璽印,目光凝視片刻。

“陛下要斯以和氏美玉鑄就玉璽,如今奏章批閱要陛下先爲,復發相邦府覽之,與姜先生當初先批閱再呈奏陛下確是不同。”

嘩啦~

呂不韋合上整卷奏章。

李斯眼中異色一閃,道:“奏章有不妥之處?”

“陛下既然已經批閱,我便不再觀之。查漏補缺,填補修飾非我之所長。日後這些事仍照舊行之,我不管也。取官員名冊來,韓地之亂該了結矣。”

“韓地不急。”李斯取出指着身旁厚厚一摞奏章道:“此乃陛下未批覆之奏章,正要呈獻陛下閱覽,姜先生對此應感興趣。”

“哦?汝怎知老夫會感興趣?”

“這些奏章十有六七都是彈劾長安君,剩下那二三則是彈劾本相。”

李斯屈指輕彈摞起來的奏章,他的力度並不算小,但奏章卻是絲毫沒有滑動,可見奏章之多,重量之重。

漫不經心地道:“姜先生既身穿此衣,就算不爲本相着想,也應爲長安君分憂解難纔對。”

你若不能了結此事,就讓斯來做,把相邦印交到斯手中。

呂不韋眯眼打量着李斯,三息後方道:“你在廷尉府中所爲老夫甚喜,便與你多說一些。一局棋,不要將全部心神都放在棋局內,勝負手多是在棋盤外。”

李斯聞言沉思,呂不韋也不出聲。

忽然,左丞相李斯身體一震,左手一抖,就擺放在其左手邊摞的極高的彈劾竹簡被其大力撥倒,嘩啦一聲散落在桌案,地上。

李斯對那些噪音渾然不覺,雙目緊盯着老主君,心中氣血翻騰,那張刻板的臉上明顯多了不少血色。

其壓抑着嗓音,平穩着聲線,沉聲道:“長安君蜡祭言說不是心有不平年少輕狂,而是有意爲之。”

李斯一直以爲嬴成𫊸蜡祭那日登祭壇不該言說要絕天下貴族。

若要行變法之舉改天下現狀,應暗中圖之,要天下越晚知道越好。

商鞅當初變法之前要是告訴這些貴族們我要把你們都嘎了,變法絕然不能成功。

在李斯眼中,嬴成𫊸一直是個老謀深算,走一步看白步的人。

分封,郡縣之爭在李斯眼中本是一無解題。選分封就是重複老路,選郡縣則羣臣心生怨懟。

嬴成𫊸以郡縣並國制加推恩令完美化解,取分封,郡縣之美舍分封,郡縣之害,李斯對此驚爲天人。

嬴成𫊸在蜡祭之時說出那等言語,李斯百思不得其解,最終只能歸於嬴成𫊸喜歡人前顯聖,性情驕傲。

呂不韋回道:“君上自小便少年老成,爲陛下順利爲王可忍受罵名十年之久,其對虛名何曾有過一分執着。”

他隨手拿起桌案上散落的一份竹簡,展開掃了兩眼就扔了回去。

“這些物件統統送予陛下就是,此物越多,君上勝算越高。”

斯就說長安君此舉甚怪,果然這其中另有門道!

李斯起身,對呂不韋誠懇一拜,振奮道:“主君可否爲斯再詳解一二?”

爲求得心中答案,李斯也顧不得剛說了往事已矣,連主君二字都叫了出來。

呂不韋似笑非笑地看了李斯一眼,也不點破主君這兩個字,豎起一根手指。

道:“君上從來就沒把貴族當做敵人,君上的目標向來只有一個,陛下。變法變法,若要維持社會秩序需得變更法令,能變更秦律者唯有陛下一人。那些貴族君上若是想要處理早就可以,不過是留有待用罷了。”

念及此處,呂不韋苦笑着讚歎道:“老夫總算知曉,君上爲何不自立爲王而要讓王位與陛下。

“自上古三皇五帝,至夏禹商湯周武,又至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再至戰國相攻諸王並起。

“歷數各代賢王霸主,皆是獨領風騷一個時代。然能以一人之力壓得整個天下不敢擡頭者,也只有咱們這位陛下了。

“君上其人古不見,陛下其人古亦不見。君上表象豎子無念,實心有婦人之仁。而陛下集王道,霸道,帝道於一身,是天生帝王。

“有君上,無陛下,縱使變法可成,也將神州陸沉,再有三十年戰亂方可。有陛下,無君上,變法千年不可見,無人有此前瞻之目。

“唯有君上以其智呈現目中所見要陛下見之,再以陛下之威望壓的天下俯首做小,變法方可安穩過之,天下大治。”

李斯默然聽聞,對呂不韋將嬴成𫊸,始皇帝兩人並提的大逆不道言論不置一詞。

“主君稍待,斯去爲主君取名冊。”

“還叫主君?”呂不韋訝然道:“你叫我聲主君,我與你言說一番事聞。我既言說完,此事已畢,錢物兩清,何以又如此稱邪?”

“相邦之位,斯不想也。長安君要主君前來,想是覺斯之能不配相邦位。斯仍需主君指正思想,不誤長安君之事。”

呂不韋瞭然點頭,笑道:“日後既還要我言,這便是個長期買賣,這主君二字倒是叫得。”

(本章完)

第363章 大多時候,人都更相信自己的分析第399章 請大哥助我攻取匈奴地!第441章 造勢,好一個蒙恬第322章 重瞳之威第476章 當了匈奴王,不是起點,而是終點第505章 悟空若妄言,自斫頭顱予師傅賠罪!第452章 秦人,匈奴人,一視同仁第315章 咸陽,進入荀子時代第367章 傳令,全軍出擊!第220章 縱橫十三道的意義第407章 聽王公說,你是流落在民間的嬴氏一第433章 和兒子相比,韓姬顯然更相信專家第222章 一萬人足矣第475章 他要做的事,太多了第356章 陛下,楚妃要殺車府令大人!第396章 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們的神!第91章 法家術之爭(上)第392章 你真能殺他?第158章 我認爲,不如何!第435章 咸陽,我可是敗在長安君之手?第34章 我這是抽風!第416章 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多好笑,第54章 一言不合掀桌子(加更求推薦票)第296章 王霸並行,大國可成第26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第128章 大哥,你能出得來乎?月總結第538章 白劍入腹,紅劍出背,秦王持秦王劍第452章 秦人,匈奴人,一視同仁第289章 他有把握拿下嬴成蟜第53章 地都分沒了,那我們分什麼?第112章 我,秦始皇,打錢!第79章 三香之墓第116章 陛下去長安君府可與我無關第546章 德水?他選了一條死路?第418章 君上還是一味逞口舌之力啊第32章 你手指怎麼回事?第12章 你說你圖什麼呢?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87章 今日所書,皆乃長安君所言第30章 君爺,得加錢!第435章 咸陽,我可是敗在長安君之手?第71章 一體雙魂(加更!)第352章 已能出頭,趙高盡佔!第49章 你想朕如何罰成蟜?第231章 我叫嬴成蟜,我想和這個天下談談第101章 陳年往事【求月票】第421章 始皇帝東行巡遊,長安君北上伐匈,第237章 你既爲王,你說了算第105章 李廷尉能言善辯也!第519章 這一夜,二皇帝養了近三十年的精兵第324章 世道若好,百姓怎會反第390章 終南山練氣士趙公明!求見秦國皇帝第52章 你們蒙家不衝可惜了第329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296章 王霸並行,大國可成第291章 長安君大才第402章 一人如此,何天下乎?蒼生何辜第137章 爲惡不罰提倡天下爲惡?第193章 他願爲王,我讓位便是第555章 此戰,我有萬全勝算!第88章 上架感言第472章 兵敗如山倒第35章 朕非要劈了這豎子不可!第25章 狗活,苟活,都是活!第156章 公子確信,此物能量產乎?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528章 想要臨濟,拿命來換第212章 無且可拜長安君爲師第543章 魏不能王天下,爲何要給齊做嫁衣?第373章 陛下,同意了?第458章 朕弟嬴成蟜!繼二世之位!第59章 分封制和郡縣制之爭,開始了第443章 助你霸大漠,望中原,成王業!第371章 越女劍的傳說是假的?第4章 儒家和嬴扶蘇第320章 信則有!不信則無!(五千字!)第158章 我認爲,不如何!第147章 該出去的是妹妹纔對,我纔是大秦太第422章 大丈夫受一些挫折,便自暴自棄乎?第48章 公子請自重第4章 儒家和嬴扶蘇第211章 和蒙公要兵!幹啥?打匈奴!(爲【第99章 爲一子,而立二王!第347章 咸陽宮最受寵的十八公子第69章 自殺的原因第460章 陛下就不怕玩火自焚,被捲土而來的第398章 他要去找另一個會打匈奴的將第360章 公子,聶知道你爲何不做王了第25章 狗活,苟活,都是活!第290章 殺了他,誰來保護皇兄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78章 牧有五千兵馬,便可踏平雍地!第339章 家主要我出人,我哪敢不出?第364章 我收拾了你,皇兄就該收拾我了!第143章 三年血賺,死刑不虧!第528章 想要臨濟,拿命來換第279章 一劍一人命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348章 父母所願,方是人道中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