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王舍人,你沒有和朕說實話

[巡行?長安君是要監國了?怪不得陛下今日如此造勢。]

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對的雙眼中都滿是問號,他們被這一消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右丞相王綰看了看李斯,觀李斯一臉終於來了的表情,面色複雜。

他侍奉嬴政從政公子成爲王,再到始皇帝,他也從一介舍人成爲大秦右丞相。

原本那個自趙歸來,做什麼都會找他相商的少年郎,又一次在做重大決定時沒有和他相商。

在嬴政爲政期間從丞相做到老丞相的王綰,記不得嬴政上一次主動召他入宮,是什麼時候了。

老丞相望了一眼身旁緩緩坐下,忤逆了始皇帝卻安然無恙的老朋友馮去疾。這位原本有些看不上的御史大夫,如今卻和高高在上的陛下一樣,有些看不懂了。

好似所有人都在變,只有他在原地踏步……

剛剛坐下的馮去疾穩定不了片刻,在王綰注視下霍然站起,昂聲垂首道:

“此舉大善!堯、舜、禹、湯皆有巡視天下之舉,聖威遠揚。其後蠻夷臣服,政通賢明,此上應天命下合傳統,陛下聖明!”

在遠古的堯、舜、禹時代,就出現了自上而下的巡察,形成了後來巡視制度的雛形。

堯命舜攝行天子之政,舜即開始巡視東南西北四方,確立了“五歲一巡狩”的制度。

《尚書·舜典》記載了舜巡視四方的情況——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

此後,夏、商、週三代均循此制,但巡狩的時間各不相同。

西周時設立監察御史,但只是天子左右負責擬文記事、保管典籍的官吏。當時設有稱爲“方伯”的官吏,對稱臣納貢的異姓諸侯和分封的同姓諸侯進行監察。

至春秋戰國時期,巡視仍以國君爲主,國君有“巡縣之制”,國君、相國、郡守都可以巡視地方,監察御史也開始行使監察職能。

齊相管仲認爲:監察御史對於君主統治具有主動性——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陛下之威勢早應傳播萬里,四海遺民無不渴求陛下降臨,陛下不顧勞累,奔波勞碌,心繫百姓,古之聖王不及多也!”

第一位贊成者是馮去疾,博士周青臣生怕連第二位都趕不上,和人比賽似的竄起來大聲說道。

手舞足蹈,聲情並茂。

其後,贊成者如過江之鯽源源不斷,朝堂一片陛下聖明之聲。

始皇帝先前說的是“要諸君知曉”,沒有說“要諸君商討”。這是通知而不是詢問,只需要遵守而不需要有其他意見。

在不知曉爲何馮去疾反對始皇帝決定,而安然無恙的時,聰明人都不會效仿——姚賈的上卿之位剛剛罷免不久。

“待至三月,朕巡行起處,咸陽一應事宜……”

始皇帝試探地看向嬴成𫊸,嬴成𫊸回以躍躍欲試的眼神。

方纔他想蒙驁封侯,所以捏着鼻子站出來沒有拒絕。

監國他可不想,只要嬴政敢說,他就當場說不幹。

“不論大小,皆由皇后一言而決。”

始皇帝移開視線,他纔不跟豎子較勁,幼稚得很!

羣臣面面相覷,很是意外。

秦國沒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說法,秦國傳統就是誰行誰上,女性也可。羋八子、華陽太后、趙太后都是如此。

羣臣的意外只是監國人不是嬴成𫊸。

始皇帝今日親自造了這麼大的聲勢,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意外,但皇后監國也是常理,反對者寥寥。羣臣再拜,言說“必聽皇后調遣”,“以事陛下之態度事皇后”,“此舉大善”。

兩件大事都辦完,功德圓滿,始皇帝欣然地聽了一會彩虹屁,拍拍手掌,笑道:

“諸事已畢,退……”

“陛下!”

“朝”字還沒有喊出來,最前排站起來一個老人,打斷了始皇帝言語。

“臣王綰,請辭。”

老丞相低着頭,恭敬地道。

嬴成𫊸詫異望去,李斯詫異望去,馮去疾詫異望去,一衆朝臣盡皆詫異望去。

始皇帝剛擡起來的屁股又坐了回去,臉上喜色慢慢收斂回去。

“爲何。”

“老臣年事已高,請陛下看在老臣兢兢業業十年不敢懈怠之處,準老臣歸田。”

始皇帝看了王綰半晌,高臺下那個低着腦袋滿頭白髮的身影,站在人羣中卻顯得很是孤獨,有些淒涼。

“可。”

始皇帝輕聲道。

“謝陛下。”

王綰如釋重負,露出今日第一個微笑。

“馮去疾。”

始皇帝揉着眉心。

“臣在!”

馮去疾第三次站起,沉聲迴應。

“你可願爲右丞。”

馮去疾一愣,衆臣皆是一愣。

這和左丞相之位的變換不同。

分封制,郡縣制之辯,在最終辯論時李斯不止一次說要丞相之位,明目張膽得向兩位丞相發起挑戰。

隗狀破壞潛規則拉起大幕,結果最後輸給了李斯,政鬥失敗,所有人都知道李斯會接任左丞相。

而這一次,老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是同一陣營的人,兩人不是競爭對手,也沒有開始政鬥。

莫名其妙馮去疾就轉性了,莫名其妙王綰就請辭了,莫名其妙馮去疾就被陛下安排接任右丞相了。

今日發生的一切,包括蒙驁封侯號冠軍,陛下突然宣佈巡行,都很莫名其妙。

在其他人大腦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今日朝會少說也算是半個主角的馮去疾沉聲道:

“臣必不負陛下信任!不辜陛下所託!”

“那就你來當罷。”

始皇帝四指併攏,向外擺了兩下。

“退朝了。”

朝會散去,各個官府開始忙碌起來。

王巡行不是百姓出門,需要準備的事物太多太多了。

儀仗馬車,既要保證始皇帝安全又要將始皇帝的逼格拉到最高,最好是讓天下所有目睹者看到就視爲神明。

少府準備武器,丞相府規劃路線,治粟內史府備錢糧……

始皇帝一句話,下面人便跑斷腿,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

…………

“你什麼時候投到了長安君麾下?”

相邦府,一間用來儲存已畢奏章的屋室內,王綰一臉輕鬆地坐在硬木椅上,輕聲道。

屋內除了他以外,只有一人——來和他交接右丞相位子的馮去疾。

小吏都被王綰叫出去了,有資格進來此地的呂不韋,李斯也給了這位老丞相臨行體面,沒有來此攪局。

這個地方馮去疾不是第一次來,但這一次作爲主官而至,感受截然不同。

四方書架上堆積的竹簡,桌案上長年累月渲染,洗不掉的墨漬,還有空氣中飄蕩的竹木與墨汁混合的香氣,都讓馮去疾有種初次相識的感受。

“不想說便不說。”

王綰起身,佝僂着背,這樣他自我感覺舒服一些。

“這裡是你的了。”

他向着門口走去,腳步輕快,且還在加速。

就好像他所在的地方不是人人都想要入主其中的相邦府,而是一個龍潭虎穴!

“右相!”

啪嗒啪嗒的腳步聲驚醒了馮去疾,他如夢方醒。

“如今你是右相,綰不過是一個白身罷了。”

王綰如此說着,腳步卻慢了下來,他走了,他想要走的明白。

一直和他站在同一陣線的馮去疾,爲他陣營二把手的御史大夫,什麼時候就偏到那豎子一方了呢?

“你何時與長安君有聯絡的?是孟西白被滅門的時候,還是蜡祭之時,亦或是,早在樓臺新換管事之時?”

王綰沉聲道。

今日馮去疾的所作所爲他不知原因,但從結果爲嬴成𫊸爲最大獲利人倒推,他得出的結論就是馮去疾在爲嬴成𫊸做事。

今日沒有房中這位新右丞,嬴成𫊸不會爲朝堂敬畏至此,隱隱有秦二世的呼聲。

馮去疾搖搖頭,輕笑一聲。

“去疾不是長安君的人。”

“你以爲你如此說,我便會相信乎?”

“去疾是御史大夫,今日所爲,不過是行御史大夫之職責罷了。”

馮去疾誠懇道。

王綰默想片刻,身形不穩,猛然一巴掌拍在桌案上穩住身形,打翻了硯臺,硯臺中的墨水流了他滿手。

“明白了,原來如此……”

他最後的疑惑也散去了。

…………

“馮去疾,倒是小瞧了他。”

李斯略有不滿地道。

相邦府後廳,只有呂不韋,李斯兩人在此。

呂不韋聞言搖搖頭,笑了一下。

“你是因爲馮去疾官位驟然在你之上,所以心生不滿?”

“正是如此。”

李斯爽快承認了。

大秦以右爲尊,他這個左丞相名義上和右丞相平級,實際在羣臣眼中還是低了半級。

“眼光放長遠一點,不管是左丞相,還是右丞相,終究還是丞相。

“你當初曾不滿我爲相邦,日後當繼續不滿下去纔好。”

呂不韋翻看着馳道最近修繕事宜。

“但這馮去疾不只是你,我也走了眼,沒想到這棵牆頭草竟然也有覺悟一日,我本以爲他馬上就會被陛下拿下官職,沒想到他竟能再進一步。”

御史大夫的職責,一是作爲丞相副手處理政事,因此有私下被稱爲副丞相。二是作爲監察機構御史臺之長,負責監督百官。

其升任方式,一般是若有丞相之位空缺,隨同丞相一直辦理事務的御史大夫便可遞任。

“這麼多人沒有想通陛下的性子,竟然叫他猜到了,他可沒有你幸運,有君上提醒。就審時度勢這點,馮去疾比你我都強。”

李斯鬱悶頷首。

“不知這棵牆頭草是如何得知,陛下所願爲恪盡職守。今日其行事完全符合御史大夫,不卑不亢,不合制縱王反對也不妥協,正合陛下心意。”

呂不韋提點道:

“君上曾說過,伴君如伴虎,要揣摩上意。但陛下的上意,就是不想臣下揣摩上意。陛下想要的是所有朝臣都做好本職工作,不要胡思亂想。

“你當初就是吃了這個虧,仔細想一想,哪怕是要殺韓非,陛下是不是也給了明確指示?我們這位陛下,看不上陰謀詭計。

“朝堂什麼蛛絲馬跡,何人被陛下召見,何人又突然受寵,那些統統不用管。只要你一直做好你的左丞相,我下去,就是你上位。”

翻竹簡的手突然停頓,呂不韋擡頭道:

“不對,現在馮去疾也有希望。”

…………

“陛下宣王綰入宮覲見。”

相邦府門口,駟馬王車停在此處,一位宦官入內宣告。

王綰神情複雜。

陛下終於宣召他了,但是是在他失去了右丞相官位之後。

老人跟在宦官身後,輕車熟路地上了王車。

“過來坐,與朕同食。”

始皇帝坐在一桌精美菜餚前,拍着身邊椅子招呼王綰。

王綰有些恍惚。

許多年前,那個從趙國回來的倔強少年,沒有金銀財寶高官厚祿,只知道示之以誠,根本拉攏不到人。

那些成了精的老狐狸只看中利益,這些虛禮完全無視。

只有他這個不得志的小官,爲能與政公子並肩而食,在這個分餐制的時代同食菜而感激涕零。

“謝陛下。”

王綰沒有客氣,坐下就吃,哪怕始皇帝還沒有動筷子。

始皇帝墩齊筷子,夾了一塊鹿肉放到王綰碗中。

“成𫊸說年長者要少食肉,可以長壽。朕向來嗤之以鼻,廉頗百歲高齡,食肉兩斤不在話下,能吃身體才能好。你年歲漸長,也多食些肉。”

“唯。”

王綰吃掉碗中肉。

兩人沉默着吃了一會,筷子在盤碟中落了十數次後。

“怎麼突然要辭官。”

始皇帝突然道,就像王綰辭官一樣突然。

“做不下去了。”

王綰筷子不停,邊吃邊說。

“老了,該給年輕人讓位了。再佔着丞相的位子,就該招人忌恨了。”

“王舍人,你沒有和朕說實話。”

王綰筷子一頓,繼續扒飯。

他剛投到始皇帝麾下時,官位便是舍人。

“朕所認識的王綰,是一個身處舍人之位,敢叫朕望王位的狂徒。”

“陛下,晚老了,沒有那麼大的意氣了。綰家族人丁興旺,一個細君,八個小妾,給綰生了六個兒子三個女兒,綰不是孤家寡人一個了……”

“你吃罷,朕吃飽了。”

始皇帝輕放筷子,失望離席。

王綰沉默着進食,一口一口,認真至極,這是政公子請他吃的最後一頓飯了。

第42章 人無信,則不立!第302章 呂不韋逞兇第219章 商業佈局第219章 商業佈局第352章 已能出頭,趙高盡佔!第89章 君上你不能只針對我啊?(求訂閱)第401章 你有能耐來場隕石雨啊!第6章 醉生夢死第167章 豎子誤國?(二合一)第205章 陛下,滅了匈奴吧!第118章 賭約?什麼賭約?第336章 項羽戰法,魏地驚變第371章 越女劍的傳說是假的?第347章 咸陽宮最受寵的十八公子第309章 出局!第528章 想要臨濟,拿命來換第109章 這上面字跡,不是陛下所寫!【求月第55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493章 扶蘇:我不相信叔父會對阿父不利!第55章 朕那天打的巴掌,還是打的太少!第449章 將軍且慢第130章 一身白衣盡赤,斜提染血寶劍第427章 別說是老子帶的兵,我嬴成蟜真丟不第83章 酒鬼能打碎桌子嗎?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345章 苦難不值得歌頌第299章 這種惡劣行徑,必須死!第6章 醉生夢死第145章 太后回來第279章 一劍一人命第23章 父子爭辯第305章 貴族的反擊,秦律第509章 朝以二皇帝爲王,臣效死命。野以二第269章 你這豎子!着急叫朕又有何事!(四第499章 老賊,你還想矇騙陛下到何時?第135章 焚書,大家都別活!第296章 王霸並行,大國可成第196章 公子,蒙公來了!第419章 那我不管,日後的事就日後再說第266章 綱成君蔡澤,應運而出第83章 酒鬼能打碎桌子嗎?第204章 君上小看牧了第381章 蒼問過長安君了!此物造價不貴!第207章 皇兄爲何不同意?第181章 老六,纔是他荊軻本事第450章 從今日起,誰再欺負你,就報我嬴成第377章 赤帝劉季第345章 苦難不值得歌頌第444章 走罷,別看了,讓子彈飛一會!第316章 接下來的任命呢?第164章 震驚的李斯第464章 我的兄弟,你很着急嘛?第11章 大侄子,這就是你看好的儒家!第239章 這豎子一定是在詐我!第510章 敢問王上,關中可曾發兵?第320章 信則有!不信則無!(五千字!)第87章 今日所書,皆乃長安君所言第402章 一人如此,何天下乎?蒼生何辜第70章 你我乃管鮑之交!第14章 論語新解第114章 物資也是錢的一種第372章 你們都不是鳥人,只有大父是鳥人第154章 呂不韋的疑惑!第558章 天人之爭第550章 這份浩蕩皇恩,他將用一輩子來還!卷(月)總結第407章 聽王公說,你是流落在民間的嬴氏一第414章 長安君府只有叫錯的名,沒有起錯的第189章 秦律問跡不問心(二合一)第90章 君上何出此言?(求訂閱)第448章 他是我帶的兵,不能死!第423章 嬴姓一族,不愧爲大秦王族!第539章 二皇帝解決事情用的手段,他們做夢第333章 你不會白死的!第521章 本君貴客!爾等也敢過問!第463章 清單于側!誅閼氏妖姬!請立冒頓王第398章 他要去找另一個會打匈奴的將第77章 雍地來客,殺之否?第72章 他習慣半夜刀人第255章 嘿我這暴脾氣!第2章 扶蘇請辭第334章 胡姬死了,死無對證第398章 他要去找另一個會打匈奴的將第488章 大秦更主,紫微易位!第42章 人無信,則不立!第446章 你想和我睡?爲什麼?第137章 爲惡不罰提倡天下爲惡?第296章 王霸並行,大國可成第424章 他扣你兵馬糧草,不還送你一個好兄第506章 日行晝,月見夜,毒蟲陰影下做事,第79章 三香之墓番外【一】第5章 前倨後恭,小人行爲第485章 知道王爲何要稱孤道寡嘛?第492章 記下來的,才叫歷史!第556章 不是說悟空指揮不了?怎麼招降?第209章 這個攤子,你自己說,夠不夠爛?第365章 陛下說笑第479章 你聽誰說,太后與甘羅要殺我?第220章 縱橫十三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