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趙國亡,悟空死

悟空,趙國現武安君。

李牧,趙國前武安君。

現武安君跪在地上,拜見前武安君。

四萬趙軍沒覺得有什麼不對,趙國從來只有一個武安君。

白衣李牧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不想在四萬人面前掉眼淚。

這樣的國人,怎能不讓他爲之奮鬥一生呢?

對不起他的是那些高居廟堂的貴族,不是身前這些深信着他的趙民。

君臣負武安,民不負也。

趙國可亡。

趙人,活的越多越好。

雖然趙人以後要以秦人自居,雖然以後那鐵血趙字也不爲正文。

但至少,叫做秦人的趙人能過的比原來好的多。

李牧要的不多。

他只是想下個冬天,在這片穿胡服,好生慷慨之士的土地上,不會有人再凍死,餓死,就像函谷關內一樣。

李牧深信,王位上坐的那個人不會有秦趙之分。趙地上的新秦人和關中的老秦人,待遇一樣,都視爲秦人。

[趙國,李牧不復了。]

趙武安君對着四萬趙軍,喊出了第一句話。

Wшw .ttκā n .¢O

“站起來!不許跪!”

站起來的趙軍,變成了新秦人。

武安城又多了四萬人。

在悟空的指認下,李牧清理掉了四萬軍隊中的所有貴族,這些趙國舊貴族激烈反抗,命令本該屬於自家的軍隊攻擊李牧,但是收效甚微。

除了他們從小培養洗腦的親兵以外,幾乎所有募上來的兵都反水了。武安君不會害趙人,這是李牧用自己的生命、戰績做出的承諾。

李牧擺了一桌酒席,宴請悟空,爲悟空歸秦接風洗塵。

菜一上桌,就以水代酒,自罰三樽。

“趙國這一仗,頭功本該是你的,此事是我李牧對你不起。”

沒有悟空帶着四萬大軍出邯鄲,遠赴千里投降,李信根本不能獨立拿下邯鄲城。千里奔襲要的就是快,就是速戰速決。

一旦陷入攻防拉鋸僵持住,那一路上路過不搭的趙城就會讓李信自食惡果。

斷糧道,出兵配合邯鄲,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夾擊之,教育李信下輩子別犯過城不打的毛病,首功變首死。

“言過了。

“只要你走到邯鄲城,邯鄲城就破了,首功本就是你的。”

悟空搖搖頭,他並不知道李牧要侄子李信去攻邯鄲。

李牧這個武安君走到哪裡,趙國就降到哪裡,他這個間人帶不帶兵馬出邯鄲,結果都是一樣的。

嚴格說起來,悟空領四萬趙軍出邯鄲投降,如此大功還是李牧給的。有這麼大的功勞,高爵厚祿近在咫尺,只等論功行賞便是。

就算後半生悟空什麼都不幹,也能享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他年歲尚輕,不到二十。按照正常發展,最好能成爲擎秦之柱,架秦橫樑,最差也能成爲秦國中流砥柱。

前途一片光明,不可限量,未來可期。

悟空端起酒樽咕咚咕咚喝了三個。

“悟空多謝武安君賞功!”

敬謝李牧後,呆呆地坐在位子上,看似目光盯在面前的那一條冒着熱氣的清蒸魚上,實則根本沒有聚焦。

李牧有些赧顏,沒有注意到悟空的異樣。

[不愧是陛下親賜名姓的人,遇事之透徹,比那不成器的侄子強多了。]

略有些說不出口的他夾了口羊肉放在嘴裡咀嚼,把羊肉嚼得軟爛,實話實說。

“牧要那不成器的侄子去了邯鄲。”

悟空隨意應了一聲,繼續坐着發呆。

李牧終於發現了這個年輕人的異常,沒有喜色,稍帶落寞,這實在不像一個立了大功的人,反倒像是吃了敗仗。

“我年長,便託大叫你姓名了。”

李牧說道,這句話是釋放善意,姓名只有親近的長輩和上位者才能叫。

雖然悟空是秦國未來,但以李牧當前地位,不論是誰在場,都只會覺得是悟空高攀李牧,因爲李牧是秦國現在。

在趙國這片土地,二皇帝親臨也沒有李牧好使。

“可是因事發愁,與牧言說,牧全力相幫。”

悟空眼中漸漸有了光彩,剛要開口,臉色忽然一下子煞白,血色盡褪。

他先是嘴脣開始哆嗦,然後說出來的也哆嗦。

“你剛纔,說什麼?”

他扶着桌案慢慢站起,身在哆嗦,手也在哆嗦,桌案上的每一個盤盞和盤盞中的雞鴨魚肉酒水都在哆嗦。

李牧不解,蹙眉,手掌按在桌案,打算平息這叮叮噹噹的聲響再說話。

[此子方纔思維何等,至於對此事反應這麼大?]

“你說,你要李信去了邯鄲?什麼時候?”

原來言語中的敬謝之意,盡數轉爲了質問。

“三日前,此是牧之錯,君且坐吃酒,牧賠”

李牧話未說完,悟空陡然爆發。

“乃公吃你阿母!”

秦國未來掀翻了秦國現在的酒宴,嘩啦啦樽盞杯盤落地之聲響成一片。

李牧臉色沉了下來。

讓頭功給侄子是他私心,他認自己有錯,但這和你這個間人有什麼關係?

李牧火大。

對面的悟空更是殺意澎湃,看其眼神,似乎下一秒就會攻上來取李牧性命。

但不知爲何,悟空卻沒有繼續發作,急匆匆轉身便走,疾行如飛。

不久,李牧得到士卒稟報,悟空欲調三百士卒赴邯鄲。

“放行。”

李牧沒有被情緒左右,不做阻攔。

沉思一刻鐘後,帶着三千精騎,跟在悟空身後趕往邯鄲。

若他那不成器的侄子在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展開奔襲,此刻邯鄲城頭掛着的應該是“秦”字大旗。

李信策馬狂奔,身邊跟着蓋聶,邯鄲就在眼前。

“攻城!”

李信一聲令下,秦軍出擊,攻向了防禦薄弱幾等於無,且完全沒有防備的邯鄲。

得到書信的第一時間,李信放棄了馬上就要攻下的城池。

收斂軍隊,檢查糧草,找好去邯鄲的最近路線,展開奔襲。

一路上,李信經過十三座城池,一座沒有攻打。

這十三座城池守將膽戰心驚地聽着馬蹄臨近又遠去,感覺在閻羅殿門口走了一趟。

他們不知道秦軍爲何過而不打。

雖然看秦軍行進方向似乎正是趙都邯鄲所在,但他們根本沒往這支秦軍是去進攻邯鄲這個方向去想,這不合兵法。

邯鄲易守難攻,二十倍不能立刻破之。以邯鄲兵力,吃不掉這支秦軍也能拖住,到時候深入腹地的李信就是待宰羔羊,會被十來個城池援軍圍死。

他們派遣斥候去往邯鄲,將李信路過未攻的事報了上去,等候朝堂旨意。

少則數日,多則十日,朝堂旨意沒等來,等來了朝堂覆滅的消息。

趙都邯鄲爲李信所破,趙王張耳及滿堂文武盡數被斬,一個都沒有逃出去。

李信站在趙王宮前,身邊來來往往的都是士卒,哭喊尖叫求饒聲音嘈雜不安,只要是個正常人就無法不受影響。

李信卻什麼都聽不到,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他,秦將李信,這就攻下了邯鄲,拿下了解放趙國一戰中的頭功了?

放在先王時代,這就是滅國之功。

以此功勞,他那第十九等關內侯,是不是可以換成第二十等徹侯了?至少也進了一大步罷。

他無數次設想過立大功,他也一直想要立大功,不然也不會在戰神王翦說出非六十萬不可攻楚的時候站出來,說二十萬就能攻下楚國。

寧可得罪秦國軍方第一人,也要給搏一個機會,他是秦國名將中最爲激進的人。

曾經最渴望的大功已然在手,李信心中卻沒有多少歡喜,因爲他知道,這功本應該是屬於他的叔父,李牧。

滅國之功是他李信親手所爲,但也是他的叔父親自把趙國放在他的秦劍下。

“沒有叔父,信算什麼?”

他喃喃自語。

“做好你該做的事。”

劍聖看不下去了,一個主將在這裡悲春傷秋?那是你該做的事嘛?冷麪劍客有種當初在玄鳥宮提醒長公子的感覺。

有長輩鋪路,不是好事嘛?糾結個屁啊。

二代子弟非要脫離家庭自主創業,就要證明自己不靠父母,然後賠個底掉,何必呢?

在父母幫助下,做出比父母公司更大的公司,或者讓父母公司再上一層樓,這樣不是證明嘛?

想要證明自己,應該好好借力表現,做出更出色的成績,而不是想着甩掉助力裸奔,那不是愚蠢就是叛逆。

“多謝。”

李信執晚輩禮。

江湖上盛名的劍聖不在他這位將軍的眼中,民間名聲再大也都爲虛。

但叔父的朋友,咸陽宮中的蓋先生,先王身邊的寵臣,陛下門下有代號的門客。

這些頭銜無論哪一個拿出來,都要讓李信另眼相待,更何況他現在還處於蓋聶保護中。

不再胡思亂想的帝國將軍眸綻冷電,無情下令。

“有爵位,有官身,四大商會,富滿全城者,夷三族。”

繼魏國之後,趙國也迎來了大清洗。

趙王宮中開朝會的大殿內,趙王張耳高坐王位,被秦兵圍在中間,臉上沒有懼色,只有憤怒。

李信入殿,身後跟着白衣蓋聶。

張耳一眼就認出了兩人。

李信這個名將他早在還是信陵君門客的時候就知曉面貌,蓋聶則是屢次他刺殺未遂。

“悟空呢!”

張耳怒髮衝冠,咆哮聲響徹殿堂。

“叫他滾出來見我!他出賣了我!”

李信剛要答話。

親見魏王爲國殉身,得聞齊王慷慨赴死,本來傲慢待魏使賙濟的李信,願意給予一位王者臨死前的尊重。

一道亮光,接天連地,劍氣滿乾坤。

只見一道白影閃過,有如在這太陽當空的白晝見了鬼。

下一刻,原本站在李信身後的白衣劍聖,站在了張耳身前,手放在劍柄上,腰間長劍在鞘。

“聶爲數萬枉死之人殺爾!”

劍聖怒容滿面,罕見的有了表情。

“滾!”

自知必死的張耳不怕死,一巴掌推在蓋聶身上。

此刻他只想見到他的悟空,那個當做徒弟又當做兒子,從小養到大的悟空!

蓋聶紋絲未動,張耳怎麼可能推得動劍聖?

他不動,張耳就動了。

張耳怒氣衝衝繞過蓋聶,身子猛然一扭,向右側快走移動。

頭滑左側掉了下來,頸血上噴三尺高。

劍聖握住劍柄,不是拔劍,而是還劍。

魏人張耳,趙國最後一位王,飲恨而亡。

四日後,悟空到邯鄲,李牧緊隨其後。

天氣雖然很涼爽,但終究是過去了四日,張耳的屍身已經發臭,長出了屍斑。

但相比於其他屍體,張耳還算好的,他的趙王身份要他保留了屍體。其他死屍盡數堆在一起,爲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灰都混在一起,不被風吹走也分不清誰是誰。

悟空跪在張耳面前,趴在張耳身上,像是聞不到屍體的惡臭,察覺不到腐肉的噁心,像是一個在母獸屍體上尋求溫暖的幼獸。

如果他知道李牧會要李信快攻,他會要張耳在他走後立刻去胡地。

他以爲他領四萬趙軍投降,李牧會攻打邯鄲,而提前得到消息的張耳就會有逃跑的時間。他出行之前已經提醒過張耳,逃往胡地,他沒想要張耳死。

他肩膀聳動,有淚無聲,嗚嗚咽咽。

李牧、李信、蓋聶看着他如此傷心,卻不知道如何安慰。

悟空在張耳身邊長大,是張耳養育了他,對他萬分信任視若己出。

他是一個間人沒錯,但他到這個年歲的七成時間都在張耳身邊,另外三成還包括了三歲前的懵懂時期。

“陳伯是我殺的。”

悟空擡起頭,對身後三人毫無所覺。

他的臉上,胸前衣襟,有黑色的血跡,同樣散發着惡臭。

他臉上滿是眼淚鼻涕,寫滿悲哀。

他擡手囫圇了一把臉,用力吸回鼻涕,笑了。

他掏出匕首,毫不猶豫地插進心臟。

“阿父,悟空向你請罪。”

他是一個間人,是長安君給了他第二條生命。滅了趙國,恩就還完了。

張耳養育了他,他以身報之。

大秦帝國的未來,不要未來。

又過了數日,蒙恬、廉頗趕到邯鄲,祭拜過了悟空,久久無言。

二皇帝元年,四月二十三日,趙國滅亡。

此時距離魏國滅亡,還沒有一個月。

第161章 因果循環,息息相關第490章 朕現在要去繼位!你有能耐就來一場第377章 赤帝劉季第243章 趙姬:我怕,是真的!第115章 秦始皇震驚!羣臣疑惑不解!【求月第331章 “不管事”的始皇帝第511章 丞相大人要做什麼,哪裡是他這小小請假條第562章 二皇帝元年,五月四日,張楚滅亡第446章 你想和我睡?爲什麼?第409章 他出賣了我!他背叛了信陵君!請假條第408章 君上,他騙你的第7章 長安君,你不值啊!第544章 明明認識卻裝不認識,必然有妖第226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底牌是朕不知道的?第539章 二皇帝解決事情用的手段,他們做夢第15章 論語十五列第414章 長安君府只有叫錯的名,沒有起錯的第325章 有些事,總要有人來做第479章 你聽誰說,太后與甘羅要殺我?第477章 囂張跋扈的長安君第97章 長安君府的絕世高手!第69章 自殺的原因第215章 改變世界的事物第246章 拿上它,跟我走,我送你一個廷尉第403章 皇兄不是怕了罷?第18章 陛下還惦念着你呢第460章 陛下就不怕玩火自焚,被捲土而來的第16章 我想吃火鍋第477章 囂張跋扈的長安君第273章 你說的是人言?第345章 苦難不值得歌頌第66章 出來的急,沒帶太多錢!第449章 將軍且慢第545章 大梁一日薨二王第299章 這種惡劣行徑,必須死!第316章 接下來的任命呢?第26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第378章 陳勝出生地是在陽城第463章 清單于側!誅閼氏妖姬!請立冒頓王第305章 貴族的反擊,秦律第358章 蓋聶:趙高必須死!第385章 史官秉筆直書,一字不改第420章 你吹的牛破了,憑甚要朕來修補?番外【一】第452章 秦人,匈奴人,一視同仁第477章 囂張跋扈的長安君第200章 蓋先生,長安君想謀反!(八千字更第116章 陛下去長安君府可與我無關第364章 我收拾了你,皇兄就該收拾我了!第149章 都到秦朝還要被逼婚?第274章 新樓臺第245章 三十年後,齮可跟長安君同死第375章 王舍人,你沒有和朕說實話第325章 有些事,總要有人來做第54章 一言不合掀桌子(加更求推薦票)第549章 僅止於此,大局已定第484章 你連王位都讓的出去,糧草爲甚不說第501章 韓地的張楚動向如何,你知不知道?第401章 你有能耐來場隕石雨啊!第543章 魏不能王天下,爲何要給齊做嫁衣?第565章 鬼谷子望天(大結局!)第388章 這個天下,姓嬴,嬴政的嬴第71章 一體雙魂(加更!)第39章 陛下,你還要裝幾次?(推薦票加更)第420章 你吹的牛破了,憑甚要朕來修補?第442章 請先生救我!第75章 陛下不會放過你的第381章 蒼問過長安君了!此物造價不貴!第349章 長安君還未教生,何以教天下第61章 請陛下明鑑!第441章 造勢,好一個蒙恬第360章 公子,聶知道你爲何不做王了第309章 出局!第134章 李斯,天下非議朝堂者甚多,此事怎第82章 多少錢買的?第537章 朕說不行,這是軍令,也是王令!(第403章 皇兄不是怕了罷?第74章 一羣愚蠢的傢伙第32章 你手指怎麼回事?第283章 始皇帝很生氣(六千字大章)第447章 將軍,出事了!第167章 豎子誤國?(二合一)第280章 來人,擺駕廷尉府第483章 反賊盡小覷我大秦!狼子野心,滋生第227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八千字大章第141章 不怪皇兄,這是時代侷限性!(二合第183章 嬴成蟜:我是言而有信之人!第84章 只有一種可能第479章 你聽誰說,太后與甘羅要殺我?第418章 君上還是一味逞口舌之力啊第443章 助你霸大漠,望中原,成王業!第139章 和你阿父吵架去!(求訂閱)第487章 這案上怎有酒肉?第204章 君上小看牧了第502章 四缺的張楚,路在何方呢?第102章 始皇帝:這豎子簡直放肆!第333章 你不會白死的!第547章 一件事,不能念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