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別有用心

bookmark

早晨時,於繼芳纔剛剛返回山海關,一進城打聽到最近一段時間的局勢,頓時意識到情況不妙。原本在他指點之下是吳承祿佔據主動權,可自己萬萬沒想到吳承祿還真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巴,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幾乎什麼都沒做,眼睜睜的看着袁肅一點點扳回優勢,甚至還在不久前竇神父案中無辜折損了三員心腹大將。

當晚來到鎮守使署衙,他才與吳承祿見面,連寒暄客套的心情都沒有,一個勁兒的哎聲嘆息直呼錯失良機、情況危急。這一連串的話,直說的吳承祿心驚肉跳不止,連忙好聲好氣的請於繼芳出謀劃策,爲此還不惜提高之前承諾的價碼。

於繼芳嘆了一口氣,語氣仍然有埋怨的說道:“我的吳大人啊,那位中央特派的趙大人到來時,您應該果斷的採取行動,先把袁肅扣押下來,之後該怎麼論罪就怎麼論罪。莫須有之罪名,還怕找不到說辭嗎?”

吳承祿苦悶的說道:“此事談何容易?豈不說沒有證據,再者這袁肅終歸是大總統的侄子,這麼草率魯莽的行動,就怕會適得其反。”

於繼芳唏噓的說道:“什麼適得其反呀。那位中央派來的趙大人都已經帶來總統特令,換句話說就連大總統都不信任這位侄子。吳大人啊吳大人,你可知道這袁肅真實的底細嗎?他自稱是大總統的侄子,可是從來都未曾與大總統見過面,無非是沾了袁氏一族的姓氏,又藉着鎮壓灤州起義一事,僥倖得到了大總統的認可罷了。”

吳承祿無奈的說道:“就算是僥倖得到的認可,那終歸還是認可。正所謂血濃於水,萬一鬧出什麼意外,到頭來背黑鍋的人還不是我。”

於繼芳繼續說道:“什麼呀這是,您是不知道,自從大總統認了袁肅這個侄子之後,袁肅仗着大總統侄子的名義,在灤州一直不安分守己,大總統已經不是一次兩次對這個小子大發雷霆。可見大總統心中已經後悔認這個侄子了。”

吳承祿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大總統的家事豈能單憑判斷而定,更何況他原本就不擅長動腦子,自己又怎麼可能看出這一層意思。

再次嘆了一口氣,於繼芳擺出一副深沉的樣子,他很清楚現在再埋怨吳承祿也無濟於事,吳承祿的能力已經到了這個坎兒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當初沒能提前看出這一點來。

“事到如今,袁肅這廝已成氣候,實在是難辦啊。”

“那,於先生,難不成就眼睜睜看着這黃毛小子胡作非爲嗎?”吳承祿着急的問道。

“倒也不是沒有辦法,爲今之計,就看吳大人您有沒有這個膽量了。”於繼芳表情和語氣一樣,都顯出十足的凝重。

“還請於先生明示。”一聽到這裡,吳承祿迫不及待的問道。

“袁肅這廝如今在山海關廣收民心,其目的就是爲了取代吳大人而做鋪墊。事已至此,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吳大人還是一副躊躇難定的心態,此事再無回天之力。”於繼芳鄭重其事的說道。

“都到這個份上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這小子敢登鼻子上臉,那老子就跟他拼到底。”吳承祿氣勢洶洶的說道。

“很好,吳大人有這樣的決心,那接下來就好辦多了。當務之急,吳大人應該立刻調集兵馬進城,然後火速包圍賑災總司令行營,先發制人將袁肅這廝扣押下來。”於繼芳語氣果決的進一步說道。

“這……這會不會太魯莽了,兵戎相見可是大事,萬一火拼起來,就算料定了袁肅也不好向上面交代呀。”吳承祿聽完於繼芳的話,整個人頓時又如同泄氣的皮球一般,臉色滿是憂慮顧忌之色。他在山海關任上這麼多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最不喜歡的就是調兵遣將,自己的原則很清楚也很簡單,那就是在近畿要地能不動武就不動武。

“我的吳大人,你剛纔還說要跟袁肅這廝拼到底,怎麼才一轉眼的功夫又有這般顧慮?”於繼芳簡直哭笑不得,語氣萬分急切的說道。

“於先生,這裡可是近畿要地,發生火拼當真是很難向上面交代呀!”吳承祿強調道。

“近畿要地,近畿要地!吳大人你可知道當初袁肅這廝是如何逼走了王鎮守使的,這廝現在膽子是越來越大,他從來就沒考慮過近畿要地不可輕易亂來。現在吳大人心中還有顧慮,等到袁肅這廝一切準備就緒,然後調兵遣將向吳大人您發難時,倒要看看是誰先挑事端。”於繼芳聲色俱厲裡的說道。

“可是,就算把袁肅扣押下來,接下來又能如何是好?難不成就憑着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正x法了?總統特令上也說過,如果查證袁肅勾結洋人屬實,那是要押送進京審查。更何況我們現在沒有足夠的證據,縱然把他押送進京也沒辦法交代。”吳承祿說道。

“還需要什麼交代,吳大人,你還打算交代什麼呀?不管有沒有證據,眼下吳大人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趕走袁肅,扣住他的人,押他進京審查,就算沒有足夠的證據也最起碼可以讓他不敢再打山海關的主意,不是嗎?”於繼芳語重心長的說道,說話時的語氣就好像是一個教書先生在教導一個學童似的。

當然,如果單純是幫吳承祿保住山海關的地盤和鎮守使的職銜,這全然不是他的本意。

他所要的做的,就是要替昔日的舊主子王懷慶報仇雪恨。只要吳承祿能把袁肅抓起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得太多,沒有罪證可以捏造、僞造罪證,就算再不濟也可以僱傭幾個殺手在押送袁肅進京的途中幹掉這小子。

至於袁肅意外身亡之事,如果能糊弄過去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就算糊弄不過去中央政府追究下來也是吳承祿的責任。對於他來說,吳承祿只不過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自己從來沒想過傍着吳承祿來飛黃騰達。只要事情辦妥了,他隨時都可以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73章 ,諮議之事第56章 ,奇襲湖南第34章 ,另有目的第20章 ,總鎮問話第45章 ,蕭牆之內第11章 ,請纓出戰第69章 ,急流直下第19章 ,擢王懷慶第57章 ,誘敵之策第50章 ,上海晚會第73章 ,放出風聲第70章 ,正式會商第66章 ,化工產業第11章 ,別有用心第9章 ,內部矛盾第5章 ,商業計劃第35章 ,制訂政策第84章 ,最後談判第83章 ,中央軍系第36章 ,廣佈施恩第4章 ,別有圖謀第79章 ,外內異乎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6章 ,北洋暗流第57章 ,遇袁克端第35章 ,羣策羣力第24章 ,另有一手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11章 ,請纓出戰第83章 ,中央軍系第76章 ,宮中對談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9章 ,中方態勢第28章 ,虛情假意第6章 ,日本妥協第20章 ,鄭州軍事第74章 ,亂中生財第41章 ,稅收分配第57章 ,軍火清單第13章 ,重挫元氣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50章 ,上海晚會第22章 ,魚龍混雜第89章 ,先入鋪墊第63章 ,北京夜談第53章 ,籌備工作第75章 ,各自爲政第46章 ,灤州諮議第34章 ,另有目的第49章 ,別開生面第70章 ,堂上之爭第12章 ,初談青島第36章 ,俘周寶林第18章 ,一時衝突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9章 ,驚天變故第32章 ,堅持進攻第6章 ,不留俘虜第39章 ,袁氏家宴第81章 ,兩淮擴軍第20章 ,獨立事宜第37章 ,曉以大義第11章 ,起事前夕第38章 ,加緊提防第6章 ,日本妥協第31章 ,安山善後第72章 ,突發事件第21章 ,軍事部署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7章 ,調派入豫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5章 ,制訂政策第37章 ,曉以大義第18章 ,一時衝突第44章 ,對話叔父第59章 ,少壯聲勢第93章 ,酒後之言第65章 ,轄內發展第33章 ,學堂同窗第87章 ,林氏合作第81章 ,崛起之路第35章 ,合擊圍堵第72章 ,開營訓練第67章 ,推心置腹第81章 ,行營佈置第67章 ,國會危機第68章 ,着手鋪墊第7章 ,階段總結第31章 ,安山善後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87章 ,隨營學堂第43章 ,簡而複雜第92章 ,先發制人第11章 ,遼東反攻第17章 ,遇孫連仲第54章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47章 ,軍政會議第62章 ,神秘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