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的內情

餘額不足

蘇北地區的雨水一直持續不斷,當袁肅帶領第三團的隊伍分批次開進港城時,海港天氣加上陰雨天氣,一股前所未有的潮溼頓時席捲而來。

先遣的接應部隊是第三團九營的一個偵查班,偵查班提前一天到達,與本地的縣府做好了協商和迎接方面的種種安排。以至於袁肅大部隊陸續到達時,都能很快被安排到入住的地方。團部暫時就設置在縣府招待所,袁肅的行營則在港城商會大樓。

之前這裡發生過一些交火,不過都不是什麼大場面,前前後後也就開了七八槍的樣子。

港城這邊的革命軍一部分被逮捕,現在就*在縣府大牢裡,還有一些要麼投降接受改編,要麼就逃跑的無影無蹤。

正是因爲天氣的原因,袁肅決定暫時不向鹽城前去,不管上面會不會催促,他現在都是有正當理由來推辭。港城距離淮安有官道連接,交通上不成問題,一旦時機成熟便直接轉移到淮安去,不必再理會鹽城那邊的情況。

剛剛在港城這邊站穩腳跟,通訊室才連接好電報線,立刻就收到了一封從北京發來的電文。經過翻譯之後,通訊員將電文交給副官杜預,由杜預轉交到袁肅手裡。

袁肅原本正在休息室裡等候電文,不過他等的是來自淮安、徐州和宿縣方面的消息。今天是距離他離開濟南的第三天,南京那邊已經打的不可開交,湖北、湖南也都在前天和昨天陸續傳來消息,華中地區的討袁革命軍勢力幾乎消失殆盡。

估摸着這場噱頭很響但規模不大的內戰,用不了幾天的時間便會告一段落。他對淮安、淮北兩地的情況自然而然要更抓緊一些。

杜預走進休息室,袁肅剛要起身詢問,然而杜預卻先開口說道:“都督,北京來了電文,是高建陽高大人發來的。”

袁肅微微怔了怔,早在十幾天前他派高建陽前往保定、天津打聽消息,雖然前前後後收穫甚微,不過卻也沒急着讓其返回。除了打聽消息之外,高建陽同時還肩負着招聘化工廠技術人員的任務,所以這段時間理應還在爲這件事奔波。

“哦,高建陽怎麼又去了北京?可有什麼進展?”他不疾不徐的問道。

“高大人在電文裡說,打聽到宋先生目前的下落,還說之前國會的矛盾是有人刻意指使。”杜預壓低了聲音,十分鄭重的說道。

“什麼?”袁肅的臉色一下子凝重起來,趕緊伸手要過電文來。

快速的掠過這篇電文,他這才知道高建陽這段時間又是爲招聘忙碌,又是爲打探進一步消息而奔波。就在前天晚上,高建陽在一次招聘化工技術人員的會談中,接觸到一些洋人,通過洋人打聽到北京大學學園裡似乎有流傳宋教仁的消息。於是又在第二天早上藉着招聘的名義來到北京大學,經過一番周折,的的確確發現宋教仁居住在北邊的暢春園附近,是一棟獨立的公寓,附近不僅有軍裝士兵巡邏,甚至還疑似有便衣偵探監視。

高建陽最終是沒能與宋教仁碰面,僅僅只是隔着老遠的地方,依稀看到了宋教仁身影。

儘管如此,倒還是打聽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據說宋教仁之前一直被秘密軟禁在總統府,就在國會危機不久之後,袁世凱特別徵詢了宋教仁居住的意見,於是最終又改換到了北京大學的校園內。偶爾一些大學講師、教授、院長等學者,還是可以經過安排或者邀請,到公寓來與宋教仁見面。

就在昨天晚上,高順專門與北京大學一名不久前剛跟宋教仁見過面的講師會談,從其口中瞭解到一些小道消息,雖然這些消息連該講師個人都不敢確定,但算得上是一個突破點。原來大總統從始至終是沒有打算拘禁宋教仁,只是因爲國會突然發生意外,大總統遭到“所謂的”國會其他黨派聯合代表進諫,要求嚴查國民黨籍議員資質和*。

當然這顯然不是“嚴查國民黨籍議員”這麼簡單,之所以有人敢如此堂而皇之站出來叫板,一方面必然是有人幕後指使,另外一方面則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暗示。那就是如果大總統不開始打壓國民黨,那國會必然會發生一邊倒的情況。

具體這些消息是否屬實,以及消息中所提到的“聯合代表”、“幕後指使”等等,全部都是無從考證和無從推測的。

袁肅放下手中的電文,深深吸了一口氣,眉宇間緊蹙出一股愁雲。

他原本以爲自己可以暫時放下這件事,或者說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畢竟自己到底還是人微言輕,面對國家級的政治事件實在難以插手。

然而高順發來的這封電文顯然是一個新的推測方向,多多少少解釋了目前北洋政府內部的矛盾以及南北矛盾的內幕。正如他之前所預想的那樣,顯然叔父袁世凱是沒有心思對付宋教仁的,即便有心思也不會如此魯莽,突然之間就製造出“國會危機”事件,這不僅顯得太沒有水平,而且也是漏洞百出。

再者,從電文中介紹的情況來看,叔父袁世凱還是從各個方面在安撫宋教仁,不僅允許其自行選擇居住的地方,還許可其與一些文化、教育界的人士來往。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並不算是完全的軟禁。

“都督,依我看,這件事還是不要查下去了,即便讓我們查出一個所以然來,可事情已經發生,南北已然開戰,又有什麼作用呢?”杜預在一旁等了許久,見袁肅臉色越來越難看,禁不住的開口勸說道。

“不,你不明白,這件事或許現在沒有什麼作用,但今後必然能成爲一個口實。”袁肅表情深沉的說道。

“怕就不怕現在這個時候,越是調查越是惹一身麻煩呀。”杜預嘆了一口氣說道。

“你說的雖然有道理,不過也不能單單因爲怕惹事而毫無作爲。你馬上給高建陽回一封電文,讓他量力而行,最好能跟宋先生親自見一面,聽一聽宋先生到底是怎麼說的。”袁肅很堅定的說道。

“是。”杜預點了點頭,轉身離去了。

第44章 ,下有對策第51章 ,英人扶持第5章 ,伏擊日軍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1章 ,太子一黨第4章 ,出水芙蓉第71章 ,重新聚力第59章 ,組建情報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57章 ,華中綢繆第54章第91章 ,成立典禮第37章 ,曉以大義第77章 ,顧秉鈞言第21章 ,中央命令第20章 ,明升實降第49章 ,信使突來第74章 ,亂中生財第54章 ,見宋教仁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40章 ,問題所在第20章 ,總鎮問話第3章 ,保境軍資第68章 ,行將開戰第48章 ,異人異志第1章 ,另有心計第60章 ,訓練方案第93章 ,鄭州事變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5章 ,書房夜談第8章 ,畢業策論第49章 ,並不簡單第15章 ,戰後狂熱第70章 ,擴編軍隊第70章 ,擴編軍隊第61章 ,汽車公司第1章 ,江湖義氣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少壯北洋第4章 ,別有圖謀第26章 ,高順消息第50章 ,上海晚會第98章 ,一九一四第57章 ,華中綢繆第58章 ,錦衣回校第4章 ,鬆坡百里第43章 ,返回灤州第78章 ,礦務公司第20章 ,鄭州軍事第23章 ,見張鎮芳第93章 ,藉機而入第80章 ,灤州會議第44章 ,事在北京第24章 ,另有一手第7章 ,起義前夕第47章 ,護國帷幕第48章 ,遊說成事第83章 ,陷義帝制第89章 ,壬子新年第26章 ,驚動中央第48章 ,異人異志第4章 ,出水芙蓉第83章 ,陷義帝制第94章 ,奇正虛實第44章 ,對話叔父55章 突發事件第14章 ,藉機行事第43章 ,洪憲籌備第83章 ,陷義帝制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2章 ,似有察覺第97章 ,日軍困境第42章 ,一聲令下第54章 ,藉機靠攏第30章 ,慘案發生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3章 ,深夜變故第94章 ,背後陰謀第81章 ,崛起之路第16章 ,遼東善後第30章 ,唐氏雲南第86章 ,不待而見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70章 ,堂上之爭第33章 ,不容忽視第39章 ,中秋北京第24章 ,別有用心第57章 ,對簿一談第55章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18章 ,局勢變故第55章 ,車站送行第25章 ,後來居上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44章 ,對話叔父第14章 ,最終談和第46章 ,榮升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