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制式武器

袁肅深深吸了一口氣,不得不說林作棟的話還是有不可推卸的道理所在。從長遠角度來說,如果他在不擴充軍備的情況下,讓麾下三路部隊全部裝備這支新式步槍,的的確確還是有一些划算的,最起碼統一了後勤供應,不必再擔心子彈口徑不一致。而且七點九二口徑還能與馬克沁重機槍通用,簡直是十分便捷。

不過若真的要裝備這種新式步槍,不僅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同時還要根據新式步槍的作戰性能來制訂一套適合運用的戰略戰術。步騎槍既不是步槍又不是騎兵槍,既沒有步槍的長度,也沒有騎兵槍的短小靈活。但是如果是在塹壕戰中使用,卻能發揮比步槍和騎兵槍都要好的作用,有威力、有射程,坑道中攜帶方便,當然,若是在坑道中進行白刃戰同樣也會比步槍更有優勢。

左右一陣尋思,袁肅倒是有幾分動心,但對目前個人的經濟勢力以及這支新式步槍的實際運用,只怕還是難以真正下定決心。在一種新式武器的投產之前,是需要經過詳細的探討和論證的,這一個環節是不可避免的步驟。

至於資金投入方面,他並非沒有辦法或者想法,若是能將這支新式步槍申報到陸軍部軍器司,哪怕不能被選定爲制式步槍,也能獲得一筆陸軍部的投資。利用陸軍部的投資來生產這支新式步槍,總比獨力一人生產要好的多。

不僅如此,中國近代陸軍一直沒有制式武器的概念,直到國民x政府時期開始生產的中正式步槍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代制式步槍。假如他能說服北洋政府儘快落實制式武器的制度,再趁機推薦這支新式步槍,到時候就能讓這支新式步槍發揚光大,同時還能從中獲取一筆不菲的利益。

盤算到這裡,袁肅心中已經有了想法,隨即他說道:“這樣吧,讓一零一工廠先趕製三百支出來,裝備到旅部教導隊。過幾天我會召開一個專門武器論證會議,如果確實可以很好的發揮我部作戰性能,我會想盡辦法來集資投產的。”

林作棟自然知道新式步槍的實際運用不是隨便說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下來,他立刻點了點頭,說道:“一切聽憑大人的吩咐,稍後我便吩咐下去。因爲目前設備還沒有調整,所以這三百支新槍可能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袁肅微微點了點頭,不動聲色的說道:“儘快吧。哦,對了,既然是在我們廠裡研製出來的,這支槍的生產權是怎麼算?”

一零一工廠在招聘外籍技術顧問團時,是分了許多不同的合同方式。有的合同是屬於自主研發產權,但有的合同卻只是獨家優先購買產權,也有的合同則是自研製出來之後就是屬於第三方的產權。

嚴格的說,既然是在中國的工廠裡面,利用中國的設備和資金來研究,甚至研究人員還是拿着中國開出的薪金,所有研發產權都應該歸屬廠房所有才是。哪怕在這個產權意識並不是很清晰的時代,許多國家也都會認同這樣的慣例。

只可惜畢竟中國技術和設備都太落後了,所謂聘請的這些外籍技術顧問人員,也都是好言好語的求着念着別人來。正所謂有求於人,自然要再三讓步。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國家太弱小,不得不接受那些不公平的條約、合同。

林作棟說道:“是這樣的,因爲這支新式步槍在設計原理上借鑑了許多不同的步槍,包括李恩菲爾德步槍,毛瑟步槍等等。所以爲了不引起必要的產權糾紛,所以這支新式步槍是規屬於皮爾斯先生個人所有。”

袁肅微微皺了皺眉頭,瞪了一眼站在後面一直沒說話的皮爾斯。

林作棟自然是知道袁肅的心意,於是連忙補充的說道:“不過皮爾斯先生已經承諾過,若是袁大人有心思投產這支新式步槍,他可以以兩萬元的價格轉讓全部產權。”

袁肅顯出了幾分欣然的樣子,詢問道:“兩萬元?全部產權?”

林作棟趕緊點了點頭,接着說道:“是的,僅僅只需要兩萬銀元就可以了。當然,皮爾斯先生還有另外一個附加的小條件,很小的條件而已。”

兩萬元還是銀元轉讓一支新研發步槍的所有產權,這絕對是一件佔大便宜的好事。不過袁肅就知道不可能這麼簡單,他沉着語氣問道:“哦,是嗎?說說看,是什麼條件?”

林作棟儘量讓自己的語氣和表情都顯得很輕鬆,他笑呵呵的說道:“其實也沒什麼,皮爾斯先生一方面就是希望能讓這支新槍投產,另外一方面則是將這支新槍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就叫作漢諾威·斯賓塞式步槍。”

袁肅緩緩的點了點頭,露出一個會意的笑容,沒想到這個外國設計師注重的是個人名聲。當然,他也猜測的到,一旦這支步槍大量投產,皮爾斯·漢諾威·斯賓塞的名字就會聲名遠揚,今後要麼可以另尋高就,要麼獲得其他大財團的支持成立個人的軍火公司,當真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

“皮爾斯·漢諾威·斯賓塞。說實在的吧,這支步槍的定名純粹是小事,無妨了。不過外國人的槍名在我們中國只怕是叫不來,若是可以的話,這支步槍的官方名稱定位漢諾威斯賓塞式,有機會銷售到國外的話那就是用這個名字。在我們中國的話,還是另取一個比較通俗的名字吧。”袁肅說道。

“這……我與皮爾斯先生商議一下吧。”林作棟說道。

他說完,轉過身來用英文與皮爾斯交流了一陣。

請求各位讀者大大繼續支持一下吧。堅持完本,堅持完本。多謝還在繼續支持的讀者大大們。最近在看馮玉祥寫的常凱申傳,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有太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序言就很偏激!】

第23章 ,臨行安排第25章 ,幾番折騰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章 ,酒後親王第50章 ,叔父認侄第20章 ,鄭州軍事第16章 ,兩頭行動第13章 ,會蔣百里第18章 ,馮國璋言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69章 ,一戰前夕第94章 ,背後陰謀第99章 ,加強鋪墊第2章 ,昭然若揭第14章 ,藉機行事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64章 ,楊度試探第72章 ,整軍欲動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3章 ,豫南對策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9章 ,少壯聲勢第88章 ,軍政發展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64章 ,楊度試探第83章 ,陷義帝制第83章 ,着手行動第5章 ,時勢之見第92章 ,灤州煤礦第68章 ,局勢突變第42章 ,賭桌話談第61章 ,學習方法第57章 ,華中綢繆第30章 ,執掌大權第97章 ,正月過後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94章 ,綁架之案第27章 ,迎王懷慶第46章 ,輿論攻勢第88章 ,軍政發展第15章 ,事發突然第68章 ,行將開戰第76章 ,試重機槍第16章 ,定製式化第25章 ,天津寓居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98章 ,登陸作戰第1章 ,太子一黨第76章 ,淮安打探第76章 ,宮中對談第36章 ,俘周寶林第23章 ,暗中行動第99章 ,隨縣之戰第24章 ,另有一手第67章 ,推心置腹第99章 ,中方態勢第89章 ,步步落實第82章 ,少更於老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3章 ,諮議之事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5章 ,籌安謀策第36章 ,趁勢而爲第11章 ,起事前夕第27章 ,驗證關係第39章 ,過河拆橋第66章 ,帝制進言第57章 ,對簿一談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0章 ,學堂過審第58章 ,鄂州對話第82章 ,北京調整第29章 ,深夜闖營第35章 ,合擊圍堵第90章 ,第一回合第57章 ,華中綢繆第42章 ,分配防區第34章 ,民軍奇部第56章第37章 ,逼上梁山第40章 ,改變心思第8章 ,畢業策論第7章 ,階段總結第39章 ,急收緩放第25章 ,天津寓居第49章 ,並不簡單第24章 ,別有用心第16章 ,定製式化第27章 ,驗證關係第22章 ,進取商丘第68章 ,局勢突變第99章 ,到突破口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87章 ,林氏合作第23章 ,臨行安排第51章 ,別有深思第15章 ,戰後狂熱第16章 ,兩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