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另有想法

bookmark

餘額不足

一直忙到正午,不僅袁肅感到有些飢餓,許多張府的家人經過一夜折騰,都顯出一副又餓又乏的樣子,還有那些來幫忙的鎮民也一個個打不起精神來。袁肅本打算請示張舉人,希望張府的廚子能準備一些熱食,但是看到張舉人獨自呆坐中堂大廳內,沉浸在妻子亡故的哀痛之中,他一時沒好意思去打攪。

最終,袁肅找到黃管家,讓其去吩咐下人趕緊生火造飯,就算經過再大的劫難,人總是要吃一口飯纔是。

好在黃管家通情達理,立刻答應下來,然後小跑着去廚房安排午飯。

午飯簡單的用過,大家都恢復了一些體力。下午繼續忙到快三點鐘的光景,灤州城派了一名騎兵來到張府,一番通報之後,袁肅在前廳見到這名騎兵。

騎兵不是新軍打扮,而是穿着一身深紫色馬褂,帶着笠式圓頂帽。詢問之後才知道,對方是灤州知州衙門派來的聽差。

“我家大人聽聞安山鎮發生事故,特派小人前來慰問,若有需要府衙出力的地方,大人只管吩咐一聲。”聽差畢恭畢敬的說道。

袁肅不難猜到,像張舉人這樣身份*特殊的人物,地方州府的官員當然不敢輕視,一旦張舉人家中有什麼風吹草動,肯定要在第一時間上門來探望一番。他把目前的情況簡單告訴了對方,也下意識提到了張舉人妻子命喪此次事故。

“若你們大人真要幫忙,那就立刻擬出一檄告示,通知周邊城鎮加強防盜,另外召集地方大戶,動員商團、民團做好聯防預案。”袁肅最後說道。

他剛把這話說完,腦海裡忽然閃過一個計劃,這個計劃正好與“商團”、“民團”有關,或許可借這幾日發生的事件好好利用一番。

“竟發生如此駭人聽聞的事,那些賊人當真是太狠毒了。”聽差一臉震驚的說道。

“近日灤州禍事連連,這天下已然不太平了。我們七十九標孤掌難鳴,這幾日總是顧此失彼,要想保境安民必然要大家齊心協力纔是。”袁肅知道之前剛發生石門鎮事件,爲了給七十九標掙幾分面子,他故意說出了這番話。

“袁大人說的是,請袁大人放心,剛纔的話小的已經都記得了,等回城裡之後一定如實匯稟我家大人。”聽差鄭重其事的說道。

“如此就好。另外,你可以順便再替我帶一句話給王大人,就說等我返回灤州城後,會盡快去拜會王大人,仔細商榷關於灤州治安的相關事宜。”袁肅補充的說道。

聽差雖然感到有些疑惑,但是這種事自然不是他這個下人敢多嘴的,於是只是應諾了一番。隨後他又用“請示”的語氣詢問袁肅,是否可以當面向張舉人代傳知州大人的慰問。

袁肅畢竟是外人,這種交際的事情不方便多嘴,於是他將聽差帶到府內引見給黃管家,由黃管家來決定現在是否方便安排見面。

黃管家知道張舉人平日與知州王磷同交情不淺,此時王磷同好心派人來慰問,也不好意思把人家拒在門外,因此還是引到中堂與張舉人見了面。

張舉人見到這名聽差之後,只是在恍恍惚惚的精神狀況下,敷衍的應答了幾聲。他現在沒有心思見客,就算是一番好意的慰問也是挑在這個時間。

不過就在聽差準備告辭返回灤州時,張舉人忽然想到自己的侄女張涵玲還在城內。儘管這個時候待在城內要更安全一些,但考慮到一個女孩子留在軍營當中到底是有諸多不便。於是他立刻找來黃管家,讓黃管家親自帶人駕着馬車去城將張涵玲接回來。

不僅如此,張舉人還特意找到袁肅,希望袁肅能派一些士兵沿途護送馬車。

袁肅沒有推辭,馬上吩咐尚且留在府邸的孫連仲,帶上五名士兵陪同馬車一起進城,回到標部後順便把這裡的情況向張建功彙報一番。

在黃管家準備馬車時,袁肅還過去叮囑了一些話,他告訴黃管家張小姐今早到灤州時並沒有多穿衣服,也沒有穿鞋子,讓黃管家隨便捎帶一些衣服鞋子過去,省得讓張小姐和那小丫鬟受凍。黃管家連忙感激了一番,然後派僕人去收拾了一些張小姐衣物。

陳文年、趙山河等人返回安山鎮時,已經是過了下午四點鐘。

袁肅來到大門口迎接他們,只見包括陳文年和趙山河在內,衆人一個個都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的樣子。無論是軍中的戰馬還是張舉人府上借的馬,全部累得連打響鼻的聲音都軟弱無力,其中好幾匹馬明顯掉了一圈膘。

好在衆人費盡力氣並不是一無所獲,隊伍還帶回來一架牛車,車上倒是還有幾袋沒來得及搬走的糧食。

不等袁肅上前來詢問,陳文年在跳下馬背後立刻說了一下情況,他與趙山河從鎮子西南邊追出去,一直追到靖安鎮的地頭然後兵分兩路分頭繼續追。他一路往南,趙山河則帶隊繼續往西,後來在靖安鎮南邊的一片林子裡找到這輛牛車,而且還發現了車轍腳印的痕跡。

沿着這些痕跡追蹤了一陣,痕跡一直持續灤河岸邊,只可惜過了灤河之後竟然沒了蹤跡。

至此陳文年已經追了二、三十里的路途,又是跋山又是涉水,早已是人困馬乏,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打馬返回。行到安山鎮外時,陳文年又與趙山河不期相遇,趙山河向西追蹤自然是無功而返。

袁肅將他留在張府的善後工作做了簡單彙報,還將準備好的筆錄交到陳文年手裡。

陳文年看着厚厚一疊抄錄的口供,倒是有些莫名其妙,他們軍隊又不是縣衙、州衙,何必需要這些累贅之物?不過他並沒有說什麼,隨便看了幾眼後就交還給袁肅。

之後,衆人來到中堂大廳,把事情向張舉人做了交代。

不過爲了讓張舉人安心一些,陳文年故意說已經追查到線索,只是今日天色太晚,而且涉及的地方又有越界跨界的問題,因此只好先返回來準備好一些手續以及補充一些物資,等明日一早再繼續追查下去。

張舉人從一開始就沒指望官軍能立刻抓住那些歹徒,但是看到這些人辛苦了一整天,心中多多少少有幾分慰籍。他對陳文年說了一些客套話,然後吩咐廚立刻準備酒食慰勞一番。

陳文年、趙山河這些人一整天顆粒未進,所有人早就餓得不行,酒食端上來之後,衆人什麼都顧不上,一陣狼吞虎嚥將晚飯席捲而過。

天色漸漸向晚,袁肅等人不方便再安山鎮留宿,但是考慮到張家剛剛遭遇事故,因此還是商議留一支隊伍在張府駐下來。袁肅找到張舉人說了一下他們的安排,張舉人自然巴不得有官軍留下來,好歹是一個照應,當即便吩咐下人去把收拾幾間客房讓官軍住宿。

陳文年、袁肅先後與留駐張府的士兵叮囑了一些話,隨後又向張舉人告辭,便集合了隊伍返回灤州城。一路上陳文年、趙山河與袁肅三人詳細討論了一下這次張府遭劫之事,既然之前有家丁說這些賊人闖入府內後,不僅熟悉路徑,而且還分工明確,可見是經過了周密的事先謀劃,甚至有可能與張家內部的人有勾結。

不過袁肅再經過一陣深思之後卻說道:“未必是張家有內鬼,若這次搶X劫張家的人真是咱們七十九標的逃兵,我倒是知道咱們七十九標當中有一些人曾經去過張家,而且這些人一定記得張家院子的情況。”

陳文年和趙山河齊齊的看向袁肅,二人都是一副疑惑不解的樣子,但是沒過多久陳文年似乎想到了什麼,他立刻說道:“你的意思,是說上次嶽大人派你去安山鎮徵收保境軍資時,跟着你的那些人?”

當初徵收保境軍資的事情,陳文年身爲標部參謀官自然是知道的,經嚴肅這麼一提他立刻聯想到了這件事。

袁肅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我記得當時嶽大人安排的是第三營的人,第三營雖然沒有參加起義,但是去參加了鎮壓起義,隊伍從古冶縣輾轉了一大圈,不敢保證沒有人掉隊或者趁機當逃兵。”

陳文年臉色認真的說道:“七十九標缺員的文件我是看過的,我記得的很清楚,下面三個營都有逃兵的記錄。”

趙山河深以爲然的說道:“看來,回去之後一定要好好徹查一番,把第三營缺員的名單找出來,讓袁大人看看上面是否有熟悉的名字。如果缺額名單上有之前跟袁大人來過安山鎮的,我相信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

陳文年鄭重的說道:“不管是不是巧合,也不管可不可靠,這都是一個線索。”

第9章 ,玄機暗喻第69章 ,急流直下第89章 ,前線準備第32章 ,長痛短痛第96章 ,控制場面第5章 ,時勢之見第53章 ,陳宦真相第96章 ,新式步槍第97章 ,另有剖析第95章 ,宴會酒色第96章 ,保定催電第29章 ,軍紀之亂第32章 ,突然變起第20章 ,越鬧越大第98章 ,培植政府第59章 ,少壯聲勢第87章 ,着手解決第85章 ,扔白手套第7章 ,初步探討第43章 ,簡而複雜第74章 ,亂中生財第74章 ,亂中生財第42章 ,一聲令下第88章 ,另有算盤第9章 ,緊鑼密鼓第87章 ,着手解決第64章 ,笑裡藏刀第93章 ,藉機而入第6章 ,討價還價第90章 ,拉攏進退第18章 ,馮國璋言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4章 ,事在北京第65章 ,籌安謀策第11章 ,入豫心思第54章 ,重慶變勢第85章 ,扔白手套第75章 ,賑災募捐第89章 ,步步落實第80章 ,三方保舉第19章 ,最終試探第94章 ,奇正虛實第90章 ,擬兩部分第59章 ,意外事件第88章 ,另有算盤第82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灤州諮議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章 ,另有心計第74章 ,亂中生財第84章 ,趁勢發展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章 ,保境軍資第66章 ,一營爲庫第20章 ,總鎮問話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42章 ,忠言逆耳第67章 ,推心置腹第61章 ,汽車公司第63章 ,引見同窗第96章 ,保定催電第82章 ,少更於老第15章 ,挑明來幹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5章 ,順利突圍第76章 ,各有活動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9章 ,上門討要第22章 ,進取商丘第6章 ,日本妥協第83章 ,中央軍系第33章 ,一波又起第66章 ,所謂顧慮第90章 ,發展工商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86章 ,中間收購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章 ,會見蔡鍔第74章 ,鋪路搭橋第2章 ,昭然若揭第14章 ,總鎮反應第66章 ,所謂顧慮第64章 ,楊度試探第4章 ,別有圖謀第32章 ,另有想法第89章 ,壬子新年第22章 ,灤州交代第61章 ,返回北京第8章 ,不做不休第69章 ,急流直下第8章 ,似有變故第41章 ,當衆翻臉第67章 ,推心置腹第53章 ,豫南對策第41章 ,除夕夜宴第11章 ,遼東反攻第53章 ,豫南對策第52章 ,西南事變第70章 ,擴編軍隊第36章 ,廣佈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