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膽之舉

餘額不足

“再發電報到鞍山,讓張作霖的十七師看準時機,亦可主動出擊。不要老是蹲守在鞍山,小鬼子的部隊大部分已經集中在蓋州這邊了,遼東半島中部地區一定有不少空子可以讓我們鑽一鑽。”袁肅又說道。

“可是,司令,旅順那邊的日軍還有一個十八師團沒有動呢?”這時,一名參謀官趕緊提醒的說道。

“既然他現在都沒有動,短時間之內顯然也不會動。十八師團是日本擬定用來進攻青島的部隊,此次第五師團貿然向我們發動進攻,其目的無非就是向對我們施壓,以期阻止我們通過外交手段收復青島。他們以爲只要能夠達成目的,到時候十八師團還會繼續前往青島完成原定的任務。所以,十八師團一時半會肯定不會攙和遼東這邊的作戰。”袁肅分析的說道,這一點他還是很有把握的。

當然,一旦日軍發現遼東這邊的戰爭陷入困境,到時候肯定還會被迫調出十八師團,甚至更多的部隊來投入這場戰爭。不過這也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自然就是要趁日本人“自我感覺良好”之際好好鑽一把空子。

“知道了,我這就去安排電文。”杜預沒有質疑袁肅的決定,點頭答應了下來。

“再給我安排加密電文發送到陳公臺的師部,給他一天的時間,讓他拿出一個進攻丹東的作戰方案給我。”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後,袁肅再次下達了命令。

聽完袁肅的這項命令,參謀室的衆人都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驚愕。

之前讓駐守鞍山防線的十七師伺機先發制人,這已經需要承受極大的風險。現在居然還要讓哈達碑防線的中央陸軍第十師主動制訂出擊丹東的作戰計劃,這不僅要承擔更多的風險,甚至完全顛倒了攻守雙方的位置。

當然,並不是說戰場上不能變通,相反戰場上最需要的就是變通。只不過攻守雙方的位置一旦發生顛倒,就目前的局勢而言還要考慮對政治和外交上的影響。英法兩國已經挑明立場會在大局上支持日本,這會兒西方列強還能在私底下教訓日本,敦促日本儘快結束戰爭。可中國軍隊主動擴大戰爭規模,弄不好就會觸怒西方列強,到時候的後果只怕會不堪設想。

更何況丹東又是銜接遼東到朝鮮的重要交通要地,不管打得下來也好,打不下來也好,對中國目前的戰況來說都不見得有任何好處。或許日本駐軍疏忽對丹東的駐防,第十師發動偷襲能夠一舉攻佔這裡,可之後日軍從朝鮮和旅順輕易的便能抽調部隊發起反擊。等到了那個時候,那就相當於招惹來更多的日軍投入這場戰爭。

單單一個第五師團已經夠讓遼東防線吃不消了,等十八師團、十九師團甚至二十師團一股腦的全部一擁而上,單憑區區七萬人的部隊,還怎麼可能守得住?

“司令,這樣太冒險了吧。不說其他,就說萬一鬧大了,日軍的十八師團直接投入作戰,很快就能抄了哈達碑和鞍山的後路,對我們來說大有不妥啊。”一名參謀官趕緊勸說道。

“是啊,雖說日本人現在不敢貿然擴大戰事,可我們也犯不着得寸進尺。就算要佔這個便宜,也應該是循環漸進纔是。這一下子就打到丹東去,對中日雙方的處境可是一點餘地都不留的呀。”另外一名參謀官也急忙附和着說道。

袁肅是很清楚他身邊這些參謀官的資質,連自己的嫡系都是一些欠缺實戰經驗的人,至於其他參謀官要麼是剛從軍校畢業分配到這裡沒多久,要麼是臨時從下面提拔上來。不能說這些人一點能力都沒有,只不過是這些人的能力需要得到提煉。

參謀官的擔憂都只是出於片面因素的考慮,從正常的思考模式來說,的的確確有道理。但是戰爭如同風雲,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並且領導戰爭的人還需要深入局勢背後來看待局勢,就如同撥開撥開雲霧一樣。

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目的偏偏就是爲了顛倒攻防雙方的角色。

戰場不可能靠死守來獲得最終勝利,更何況俗話說的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再者,既然任誰都知道日本不敢輕易擴大這場戰爭,那麼他就一定要揪住這一點,儘快將戰爭的局面升級,哪怕雙方投入的兵力始終不過就是手頭上的幾萬人,但在名義上、氣勢上的升級同樣是能造成極大的影響。

參謀官擔心的是日軍幾個師團的戰鬥力,但是袁肅看準的一點是日本應對這次戰爭所預備的後勤物資供應。他相信現在支持第五師團作戰的日軍後勤資源,基本上就是旅順司令部的常備資源,一旦戰爭升級,對應的物資消耗就會擴大,到時候只怕連準備進攻青島的那部分物資也得臨時徵用過來。

假如日本調集更多的兵力投入遼東作戰,那就會造成更多物資的消耗。

不僅如此,面對日本的增兵,北洋政府同樣也會增兵。而相對於一個在本土作戰一個卻是在海外作戰,後勤方面的優勢很快就會展露出來。以日本今時今日還要應付歐洲戰場的負擔,就算把朝鮮、臺灣都算進去,最終也只會是入不敷出。

當然,打後勤戰還只是長遠的打算,袁肅此次主動出擊丹東最重要的還是兩個目的,其一是分散蓋州這邊的壓力,讓第五師團認識到中國軍隊不會蠢到只會固守本陣;其二則是試探日軍在擴大戰爭的決心上到底有多少限度。

如若因爲丹東遇襲,日軍立刻調動十八師團或者十九、二十師團前來增援,那就表示日本是真的有擴大戰爭的準備。這時候統X戰司令部乃至北洋政府都應該及時調整遼東戰場的戰略思路,隨時預備發動全面戰爭。

除此之外,輿論上還能進一步抓住日本的把柄,在國內和國際上大肆的造謠一番。

之前參謀官擔心戰爭升級會迫使英法加大對中國的施壓,這其實是完全沒有根本的論點。以英法想要拉攏中國加入協約國,提供人力、物力來支援歐洲戰爭,同時不想日本浪費資源對付中國的態度來看,一旦遼東戰爭升級,英法更加着急來調停戰事。既然這場戰爭是日本人先挑起的,那責任自然是在日本身上。

“眼下我們要儘快緩解蓋州的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日方具有戰略價值的地區。總之,你們無須多問其他,馬上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就是。”袁肅斬釘截鐵的說道,他現在沒有那麼多閒情雅緻來爲這些參謀官做詳細的解釋,自己更希望能通過事實來引導這些參謀官來得到鍛鍊。

衆人面面相覷,面對袁肅如此強硬的堅持,也沒有人再敢多說什麼。

然而在所有心中,卻暗暗對袁肅留下了一個並不好的印象的,剛愎自用、不聽勸進。甚至也有人不禁爲這次作戰感到擔憂,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這可是關乎國運和民族榮辱的大事,到時候責任又該由誰來揹負?

第92章 ,強猛攻勢第14章 ,藉機行事第49章 ,別開生面第16章 ,兩頭行動第65章 ,局勢急轉第36章 ,仁卿態度第50章 ,約談合作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74章 ,亂中生財第7章 ,起義前夕第74章 ,鋪路搭橋第59章 ,意外事件第35章 ,刀俎魚肉第21章 ,正式軍官第33章 ,學堂同窗第56章 ,道聽途說第71章 ,炮兵計劃第40章 ,新的編制第11章 ,起事前夕第39章 ,過河拆橋第3章 ,火攻丹陽第15章 ,戰後狂熱第43章 ,洪憲籌備第11章 ,入豫心思第30章 ,隻身行賄第18章 ,一時衝突第35章 ,刀俎魚肉第14章 ,事與願違第75章 ,先有計劃第48章 ,南北駁火第46章 ,北洋暗流第18章 ,京城氣象第87章 ,林氏合作第42章 ,賭桌話談第51章 ,剖心之言第48章 ,北方動盪第78章 ,礦務公司第92章 ,提前預手第15章 ,戰後狂熱第60章 ,推波山雨第32章 ,堅持進攻第89章 ,步步落實第58章 ,鄂州對話第27章 ,京城風聲第69章 ,一戰前夕第56章 ,見林伯深第89章 ,步步落實第79章 ,再見其人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79章 ,建近衛軍第86章 ,給下馬威第49章 ,南北劇勢第77章 ,新的內情第96章 ,告一段落第31章 ,遠在昌黎第60章 ,車站槍擊第19章 ,擢王懷慶第90章 ,第一回合第19章 ,見宋教仁第75章 ,北洋態勢第50章 ,叔父認侄第27章 ,開始進攻第12章 ,籌碼在手第63章 ,引見同窗第97章 ,制式武器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5章 ,一念之間第82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灤州諮議第29章 ,五月六月第61章 ,返回北京第31章 ,遠在昌黎第33章 ,散播謠言第22章 ,謀取出路第41章 ,除夕夜宴第68章 ,局勢突變第11章 ,起事前夕第77章 ,新的內情第7章 ,收受利益第82章 ,北京調整第3章 ,輿論手段第32章 ,另有想法第85章 ,扔白手套第8章 ,畢業策論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19章 ,見宋教仁第43章 ,洪憲籌備第8章 ,不做不休第8章 ,似有變故第11章 ,起事前夕第9章 ,內部矛盾第32章 ,突然變起第59章 ,安山喪禮第86章 ,三旅番號第20章 ,獨立事宜第7章 ,針鋒相對第70章 ,堂上之爭第99章 ,隨縣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