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
山東萊州,自從第一批的移民從這裡乘船離開之後,山東全境的流民都開始往這裡轉移。
做爲港口,萊州的交通方便,各種物資也便於調集,比如朱瞻壑就多次從南方調糧,否則那麼多的流民,光靠山東一地根本養不活。
不過現在朱瞻壑也有點焦頭爛額,只見他在客廳中來回走動,滿臉都是焦急之色。
流民匯聚的速度遠超朱瞻壑事先的估計,現在萊州匯聚的流民,已經超出十萬之衆,這麼多的流民,光是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個天文數字。
“世子,事情不好辦啊,朝廷已經幾次從南方調糧,但咱們消耗這麼大,調集來的幾批糧食也消耗很快,等到這幾批糧食吃完了,咱們總不能再向朝廷要糧吧?”
只見一個官員面帶愁容的向朱瞻壑稟報道。
這個官員名叫李齊,是朱棣指派給朱瞻壑,專門協助他管理流民的官員。
“這倒是麻煩了,我也沒想到流民們來的這麼快,可他們既然來了,咱們也不能不收啊。”
朱瞻壑嘆了口氣道。
其實自從青州收容流民的消息傳出去後,山東境內各地的流民也是聞風而動,甚至一些地方官還主動幫助流民遷移,因爲流民無論在哪裡,都是個不穩定的因素,各地官員都恨不得花錢把他們送走,反正只要不在自己治理的地方就行。
所以在短時間內,山東全境的流民幾乎都往青州匯聚,然後又由青州轉移到萊州,結果現在萊州人滿爲患,爲了應付這些流民的吃喝,朱瞻壑身上也承擔着不小的壓力。
“世子,現在最緊要的,還是想辦法將流民轉移出去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咱們身上的壓力啊!”
李齊耐心的提議道。
李齊今年三十多歲,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在地方上爲官多年,爲人精明強幹,政績十分的突出,所以才被朱棣指派給朱瞻壑,朱瞻壑對他也十分欣賞。
“可是上批移民的船隻還沒有回來,就算是從民間僱船,短時間內也找不到足夠的船隻,而且沒有朝廷的船隊帶路,我也不放心把移民交給民間的商船。”
朱瞻壑皺起眉頭再次道。
移民這種事,一定要有朝廷的船隊帶頭才行,否則全都交給民間的船隊,他們爲了賺錢,肯定會拼命的往船上塞人,到時說不定會被他們搞成運奴船。
“世子,我倒是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朝廷會不會同意?”
沒想到李齊忽然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開口道。
“什麼想法?你快說!”
朱瞻壑聞言也立刻催促道,李齊很有才幹,他甚至都想把對方要過來,讓對方幫自己處理漢王府的事情,只是還沒有找機會說。
“世子,以前我在浙江一帶爲官,我聽說寧波外海有一片島嶼名叫舟山,面積十分廣闊,後來因爲海禁,導致百姓內遷,現在開海之後,島嶼上的人口雖然有所恢復,但還是不多,如果把流民遷到舟山一部分,咱們身上的壓力可就小多了。”
李齊立刻提議道。
“可就算遷到舟山,流民照樣也要吃飯啊,到時不還得從別處運糧食嗎?”
朱瞻壑不解的問道。
舟山朱瞻壑去過兩次,隨着開海,島上的確開始有人居住,但增長的速度並不快,主要是之前島上的居民搬走多年,早就在別處安定下來了,除了少數人外,大部分人都不想再折騰,畢竟誰也不知道朝廷萬一哪天再發瘋,到時他們還得搬走,因此許多島嶼都還空着。
“世子,舟山是島,四周都是大海,海中水產豐富,可以解決一部分糧食的問題,另外舟山島上也有土地,可以組織流民耕種,另外就算是調糧,舟山也比山東這邊方便多了。”
李齊再次解釋道。
“這倒也是!”
朱瞻壑聞言也連連點頭,剛纔他也是太心急了,竟然忘了舟山的便利。
不過很快朱瞻壑又皺起眉再次問道:“這個辦法好是好,可如果流民去了舟山,並且在當地耕種的話,很可能會在舟山定居,到時再想讓他們遷移到天竺,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流民們爲什麼願意冒險出海去天竺?主要就是因爲他們在山東活不下去了,但凡有一絲機會,他們絕不肯背井離鄉。
所以李齊提議讓流民去舟山,到時流民在舟山安定下來,再想他們搬走,那可就難比登天了,甚至可能還會引發流民的反抗。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但萊州現在的流民這麼多,咱們根本消化不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放棄一部分,讓他們去舟山定居,總比呆在萊州餓死強。”
李齊這時也無奈的回答道。
李齊說完就看着朱瞻壑,畢竟他只能提建議,真正做決定的人是朱瞻壑。
朱瞻壑這時也十分爲難,他花了那麼大力氣聚集流民,爲的就是往天竺輸送移民,可是現在倒好,因爲流民太多養不起,不得不遷到舟山去,這不是給別人做嫁人嗎?
但眼睜睜的看着移民們捱餓,甚至是餓死,也不讓他們去舟山找一條活路?這種事朱瞻壑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
於是朱瞻壑在考慮再三後,終於一咬牙道:“好吧,你準備一下,調集一批船隊,將一部分流民遷到舟山去,我會上書與朝廷溝通的!”
“世子仁慈,無數百姓都因您一念而活,下官佩服!”
李齊這時一臉敬佩的說道,他性格方正,很少拍上司的馬屁,但這次卻是真心的佩服朱瞻壑,畢竟像他這樣身居高位,卻能爲百姓着想的人實在太少了。
“你也不必誇我,其實做這個決定我也十分心疼,畢竟之前的努力都要便宜給別人了。”
朱瞻壑苦笑一聲再次道,他對信任的人也一向很坦然,有什麼就說什麼。
不過就在朱瞻壑的話音剛落,忽然就見有人飛奔而來稟報道:“啓稟世子,外海來了一支龐大的船隊,據說是漢王府水師都督張忠率隊從南洋而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