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回太尉大人。當時我爲了從劉備那裡脫身。舉薦給劉備的那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華的。此人乃是襄南龐士元。”徐庶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哦,原來是個無名小卒。劉明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
可還沒等劉明對此表態,那徐庶卻又笑道:“這個龐士元說來也巧。他最近剛剛得了一個稱號。號稱:鳳雛。倒也與太尉大人所提的那個臥龍相對應。”
鳳雛?劉明的一口氣還真讓徐庶給噎着了。這號稱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就這麼舉薦給劉備了。這徐庶還真大方。
其實,不管是諸葛亮,還是鳳雛,對如今見慣歷史名人,而且自身兵強馬壯,又有衆多文臣武將的劉明來說,那都算是一般人物了。可是,這兩個人,好歹是劉明融入這個時代之前就仰慕已久的智者。這就不能不讓劉明高看一眼。而且,徐庶的敘說,讓劉明的心理估算前後落差太大,這也是一個方面。
好在劉明這些年來的鍛鍊不是白給的。心中雖然有些激動,可是臉色還能沉住氣。不動聲色地問道:“元直,你既已識破劉備的真面目,因何還要把那鳳雛介紹給劉備?按你所言,一個人的稱號是不會起錯的。而龍鳳皆我族之祥瑞。以鳳爲名。足可見其高才。你將此人介紹給劉備,豈不是讓那劉備更加的爲禍百姓。”
“回太尉大人。這劉備身邊,盡多江南人士,在下要是不說個確有才能的人,恐爲兩旁揭穿。不便脫身。況且。那龐士元乃是我的新進師弟,雖剛剛拜在家師水鏡先生門下不久。卻深得家師水鏡先生地鍾愛。家師水鏡先生既然能把在下推薦給劉備。那劉備再次訪賢。家師水鏡先生自然也就極有可能把那龐士元推薦給劉備。故此,在下先一步的把龐士元推薦給劉備。對於那龐士元與劉備相遇,並無多大關係。而至於龐士元這個人,他乃是荊州名士龐德公之侄,家學淵源。且,他本人又有過目不忘之能,聰慧異常。我師水鏡先生初見之。即許爲南州魁首。此人當個鳳字,那乃是當之無愧的。然而,龐統,龐士元,爲人孤傲。兼之年少。其才能,卻少了幾分歷練。而與那趙括相仿。故此,我等相熟之人,爲其賀號:鳳雛。乃是取意:鳳鳴九天。卻尚未長成之意。以爲其自勉。故此。太尉大人儘管放心,這鳳雛雖然潛力無窮,可沒有四五年時間的歷練。是不可能真正成才的。而這一期間。那劉備早就應該兵敗了。實在是用不着太尉大人爲其操心了。”徐庶成竹在心地說道。
徐庶對鳳雛的評價,明顯讓劉明又長了一回見識。然而,鳳雛畢竟有臥龍墊底了。劉明倒是沒有更多的感慨。反而對徐庶斷言劉備很快就要兵敗這句話大感興趣。劉明可是剛剛和郭嘉他們針對劉備地強盛做出應變計劃,而現在,徐庶卻斷言劉備馬上就要玩完了。這絕對會再次打亂劉明的部署。不過,劉明卻知道,徐庶剛剛從江南迴來,而且進入過劉備的軍事核心。絕對掌握着第一手的資料。絕對不會空言的。
故此,劉明連忙問道:“元直因何而言劉備兵敗?”
“回太尉大人。經我與那劉備交談。那劉備雖通軍略,可所知有限。其軍略知識,大部分是通過其多年的實戰得來。如此一來,那劉備在總覽全局的戰略上。那是非常的差。那劉備,經我所助,大勝袁術和孫堅。他那時若是遵循前意,送我離去。我必當提點與他追擊地策略。他當可乘勝追擊,大獲全勝。一統江東。可惜。那劉備假仁假義,背信棄諾。他單單是爲了設法留住於我,他就已經曠廢了時日。耽誤了追擊孫堅殘部的時機。而其後,我又指點他去找龐士元。那就更會耽誤他進兵的時機。如此,必然給了孫堅殘部地喘息之機。文/心/手/打/組/手/打/整/理/那江東猛虎孫堅雖死,可其羽翼尚在。而且,那孫堅的長子孫策,人稱:小霸王。有萬夫不擋之勇。其豪氣更是遠勝其父孫堅。有此人在。孫家必定不散。而那孫策的好友,美周郎??周瑜、周公瑾。天縱奇才。謀略過人。兼之統兵多年。即使是我,也不願輕觸其鋒芒。有此二人在,只要他們有一定的喘息之機,當可聚攏敗兵,凝聚再戰之力。而那袁術,雖然大敗。可根本尚在。那孫策爲避免滅族之禍,必然要再次的聯合袁術圍攻劉備。他們有了先前的教訓。只要穩步前進,那劉備必然大敗無疑。”徐庶信心十足地說道。
“敢問,那袁術兵敗,全力固守。那袁術之側,更有曹操虎視。那孫策又如何能說動袁術不顧一切的再次出兵幫其圍剿劉備?”不待劉明提出自己的疑問,頭腦靈活的郭嘉就想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郭軍師有所不知。那孫堅初到江東,與那劉荊州交惡,據聞乃是孫堅盜取了傳國玉璽,故與之交惡。此事出自劉荊州之口,應無異議。孫家既有此寶。我料那周瑜必會用此寶引誘袁術出兵。而且,我在來此的路上,曾聽傳聞,孫家遣老四孫匡去朝賀天子,並接任烏程侯的爵位。此事,在我看來,應該是明着朝賀天子,實乃暗中與曹操結盟。那個孫家的老四孫匡,就是孫家送給曹操地質子。這應給就是孫家用來消除袁術對曹操戒心的一種手段。”
“嗯。如此說來,卻有可能了。”郭嘉點了點頭,不說話了。郭嘉的情報網絡,那可比徐庶暢通的多。周瑜敲鑼打鼓,唯恐袁術不知道的送孫匡去曹操那裡。這連徐庶都知道了。當然瞞不過郭嘉在兗州安排的耳目了。如此一來,幾件事串聯起來。這事情的真相,也就自然而然地就出來了。
劉明看見郭嘉點頭。知道徐庶的推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對此,劉明感到有些不滿。
雖然劉備快完了。可統一的江東,那卻絕對不是劉明集團樂意見到的。只有維持江東格局的混亂話,這才符合劉明集團的最大利益。何況,劉明打認識劉備以來,劉備也沒怎麼害着劉明。反倒是劉明把劉備害得不清。逼得劉備四處逃竄。這劉備快要滅亡的喜悅自然就抵不上江東統一的損失了。
不過,如今江東、江南,離劉明這裡實在太遠了。這中間還隔着一個曹操,實在是顧不上了。好在劉明他們原本的計劃,就是應對劉備一統江東、江南而制定的。如今只要把劉備換成孫策,這中間的差別應該不算大。還是先按着計劃,準備哄騙曹操來得好。
只是這些深層次的東西,暫時還用不着徐庶。畢竟徐庶的底子雖然不錯。可徐庶對劉明的實力,瞭解的實在是太少了。不能知幾,又如何能取勝?
劉明在郭嘉等人的陪同下,又和徐庶聊了許久。隨着聊的話題越深入,徐庶那也是越來越驚訝。先前對劉明手下郭嘉等人的輕視之心。那也越來越淡,直至變得小心謹慎。
作爲一個策士。觀其言,明其志。那乃是基本的要求之一。而這種本領,那卻是建立在豐富的情報來源,以及高超的見解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徐庶在與郭嘉等人暢談中,徐庶說的那些,對郭嘉等人而然,那幾乎是一點就透,一說就明白。這就充分說明了郭嘉、賈詡等人掌握的情報,那要遠遠的多於徐庶。而且,郭嘉、賈詡等人的見解和反應能力,那也絕對不比徐庶次。可反過來,徐庶對於幽州的軍事情況,以及戰略部署,並不瞭解。在與郭嘉、賈詡等人應答的時候,根本就無法進行有效地判斷。只能憑着快速反應能力和豐富的軍事見解,來作答。這就令徐庶有點發揮不出來了。
故此,徐庶是越來越心驚。不知道自己能在劉明這裡派上第幾位了。
不過,總的來說。郭嘉和賈詡等人對徐庶也比較滿意。徐庶在情報缺少的情況下,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還是非常高的。
最後,劉明委任徐庶爲平寇中郎將。先入軍校學習幽州這面新的知識,隨後入郭嘉的參謀部參贊軍機。
此外,劉明指示徐庶給他的老師水鏡先生去一封書信。表達一下自己對水鏡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時希望水鏡先生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好到幽州這裡來發展。劉明願意以郡守的職位,對其虛席以待。並希望水鏡先生能讓那個龐統到幽州來發展。
劉明吩咐完徐庶,暗自琢磨:鳳雛怎麼得了?雛也要。大不了,我把他養大了。我這裡還嫌人才多怎麼的?
然而,就在這件事情過去沒幾天,一個讓劉明哭笑不得的消息傳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