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回 妙計破城

bookmark

劉明這一病不要緊,可把追隨劉明的衆人嚇壞了。這劉明要是有個好歹,自己以後可怎麼辦呢?當下對如何攻打肥如城,再也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有公孫瓚在那折騰。本來依着張飛,就要立馬全軍返回虎嘯山莊,可此時劉明的病情嚴重,又不便移動,好在華佗的徒弟是隨軍的大夫,雖然看不好劉明,可穩住病情還是可以的,當下郭嘉、關羽吩咐人快馬叫華佗前來給劉明醫治。

劉明這裡按兵不動,等候華佗的到來,可公孫瓚那裡只三天,就有點受不了了。

公孫瓚在這三天來,爲了在劉明病好之前,立下大功,加緊了對肥如城的進攻,其進攻的猛烈程度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瘋狂。

本來公孫瓚的人馬數量就少於固守的張舉他們,只是因爲公孫瓚的兵馬驍勇善戰,五千精騎,無人可擋,才把張舉他們打得龜縮在城中不出。先前公孫瓚圍困肥如城,也不過就是圍困而已。雖然對肥如城的精神壓力很大,可雙方都沒有實質性的傷亡。可這一回公孫瓚爲了在劉明面前扳回失敗的面子,更爲了立下大功,不計傷亡的一攻,這雙方的死傷可就大了。這攻城作戰可比不得兩軍的野戰,攻城的一方可是要吃大虧的,傷亡的比例往往要大於3:1,即使是守城的張舉一方都是新兵,那公孫瓚的傷亡還是大於張舉他們,而且攻城之中,公孫瓚的五千精騎,還用不上。三天下來,公孫瓚的部隊死傷無數。

這時,公孫瓚的手下,有人對公孫瓚進言道:“將軍,肥如城乃堅城一座,城內的反賊張舉,又兵馬衆多,糧草甚豐,而我軍最近的傷亡十分慘重,若我軍如此下去,恐城池尚未拿下,我軍就已潰滅在肥如城下了。”

公孫瓚本就因爲連日攻克不下肥如城,反而損失不輕,心中大爲惱火,此時又聽部下如此言道,心中更是火上澆油,大聲的怒喝道:“還不是你們這幫飯桶惹得!要是你們有點本事,何至於如此?今勝利就在眼前,難道還要本將軍放過不成?明日,爾等都與本將軍上前死戰,誓要破了此城!”

那個手下,進言不成,討了頓罵,無趣的退到了一旁,可另有一個公孫瓚的心腹說道:“將軍,那劉明本來就是來援助我軍,現在我軍如此賣命,可他們卻在按兵不動,坐享其成,實在的可恨!不如,將軍讓他們也加入到攻城之中。這讓我們也可以有多餘的兵力,攻破此城。”

公孫瓚聞言,猶豫了一下道:“如此,豈不是把本將軍多年經營的功勞,拱手送予了他人?而且劉明手下,多番羞辱於我,我又豈可向他們低頭?此事休的再提。”

此名心腹早料到公孫瓚有此反應,接着對公孫瓚進言道:“將軍此言差矣。我軍連日猛攻尚不能攻克肥如城,這劉明的手下又如何辦的到?何況,此時那劉大人還因傷不起。這肥如城的反賊,不下十萬,我軍連日攻打,此時城內的反賊應還有六七萬之衆,這劉大人的部隊不過才三萬之衆,就算他們在如何的裝備精良,應該也打不下這肥如城。將軍只需趁劉大人不能主事之機,強令他們攻打肥如城,待他們傷亡殆盡之時,那肥如城內也會傷亡慘重,疲憊不堪,而我軍正可藉機休息幾日,整頓一下兵馬,坐收漁人之利。到那時以我軍精銳之師,對敵疲憊之軍,還不是手到擒來。這功勞還不就是將軍的。而且還銷弱了劉大人他們的兵力,也還了他們上次的救援之情。”

旁邊又有公孫瓚的心腹插言道:“哼!什麼救援之情?我們敗退之時,劉明他們射死了我們多少的弟兄?這還有什麼情面可講的?要不是他們突然遭遇了那些烏恆狗賊,而且那些烏恆的狗賊也不放過他們,我看他們也只會看我們的笑話罷了。不過,將軍大人,剛纔那條計策倒是不錯,正可消耗他們雙方的實力。將軍請納之。”

公孫瓚一看身旁的幾個追隨自己多年的心腹,都表示這主意不錯,公孫瓚自己也覺得這是一個妙計。當時就同意了。並立即拜訪劉明大軍。

劉明此時神志不清,衆人都無心搭理公孫瓚,還是郭嘉從大局出發,提議接見了公孫瓚,既然劉明最後所囑咐的要以郭嘉爲首,關羽等人對此也就服從了。待見過公孫瓚,公孫瓚表明了來意,並要求劉明軍隊協同作戰,並隱隱表示,此時劉明既然不能主持軍務,那此時此地的官職以公孫瓚自己最大,劉明的軍隊應該接受公孫瓚自己的指揮和轄制。

公孫瓚的話剛說完,張飛立馬就不幹了。對着公孫瓚怒吼道:“我家大哥病倒,可我們兄弟還在,那容得你這裡唧唧歪歪!你有何德何能,也配指揮我等兄弟?如不是我等兄弟攔住了烏恆騎兵,救下了你的性命,你早就投胎轉世了!哪還能在這裡撒野!”

“三將軍,你莫非忘了大人的囑託?”郭嘉看張飛的火氣上來,連忙喝問道。

張飛想起大哥指定郭嘉暫時管理軍務,退到了一旁不再說話。

郭嘉看張飛退下,這纔對公孫瓚言道:“既然公孫將軍的部隊連日攻城,已經疲乏了,那麼這攻打肥如城的任務就由我軍獨立承擔就是。公孫將軍可以率衆休息幾日,看我們攻城如何?”

這公孫瓚原本也沒認爲自己可以把劉明的軍隊接管過來。只是試探一下,聊勝於無罷了。此時被張飛一喝,更是打消了此念。這公孫瓚被張飛打過之後,知道張飛是一個愣頭青,早就對這張飛怵上了幾分。此時張飛一來橫的,郭嘉又答應他的請求,自己的基本目的又都實現了,公孫瓚也就不再強提什麼了,告辭走了。

公孫瓚一走,張飛就對郭嘉說道:“奉孝,你剛纔是在搞什麼?你不讓我來打他也就算了。可這個公孫狗賊來此,分明就是不懷好意,我們不理他也就是,怎麼還答應他的要求?”

關羽也不解的問道:“是呀。奉孝。我三弟雖然魯莽,可這回說得也有幾分道理,這公孫瓚連日來損兵折將都沒攻下這肥如城,此時他讓我們來繼續攻打,分明就是惦着損耗我們的兵力,讓他們坐享其成罷了。現在我大哥又是病情嚴重,不便指揮兵馬,奉孝你怎麼還大包大攬的答應了?”

郭嘉笑道:“衆位將軍,休要心急,這是上天送給主公一件天大的功勞。我們如何可以不要?此次破城,我們一兵一卒都不需要動,在下略施小計,保管這肥如城唾手可得!”

衆人都是十分的驚喜,連忙追問道:“奉孝有何妙計,可以有如此神效?快給我們說說。”

郭嘉笑着給衆人解釋道:“衆位將軍,所謂,孤城不守。這反賊張舉,張純作亂,靠的就是勾結烏恆異族。張舉他們在我們來之前,就被公孫瓚打怕了,龜縮在肥如城中不出,逼急了才把烏恆他們叫來,現在烏恆又已經被我們打跑了,而且損失慘重,一時半會,是不會再來了。張舉他們的最大靠山,可以說是暫時的沒有了,而且公孫瓚他們又猛攻了肥如城三天,這肥如城的軍民,自然也會人心惶惶,只要我們向肥如城的軍民曉以利害,才加上我們主公仁義之名。這肥如城的軍民自會把城池獻上,那用的着我們動手?”

衆人都是連稱妙計。

張飛更是暗贊郭嘉的腦筋和大哥有一拼了。

當下,郭嘉寫了一封‘告肥如軍民書’。命手下立即抄寫千餘份,連夜射入肥如城中。

這書中的大意是:張舉、張純殘暴不仁,妄圖登天位,自立爲王。觸怒天威!今朝廷遣天兵前來平叛。這張舉、張純又勾結烏恆異族,害我同族。現烏恆異族已經被劉大將軍打敗,肥如城如今只是孤城一座。劉大將軍本是虎嘯山莊之主,仁義無雙,看公孫將軍攻破城池在即,怕城破之日,城中無辜的百姓和被張舉等矇騙的士卒大量的傷亡,故此勸告爾等獻城投降,以贖其過。如若不然,城破之日,多有死傷,休要怨恨。

次日清晨,有早起的百姓,和巡邏的士卒,見到這些綁在箭上的書信。這些書信都是用紙寫的,劉明自己造紙,隨軍攜帶紙張並不稀罕。可這紙張,在當時可還是一個稀罕物,平民一輩子沒見過紙也是有的。能有個片紙傳家,那是多大的榮耀。當下,看到信的軍民都把信收了起來。這信上的字,有看明白的,有看不明的。識字的,看明白的就不用說了,就剩下害怕和找人商量了。可這看不明白的,也自會找個識字的,問個明白。再加上這封書信,郭嘉寫的是淺顯易懂,情文並茂,誘惑與威脅並存。一時間,舉城上下,都是人心惶恐,不管是守城的士兵,還是城中的百姓,都知道這肥如城,如今是孤城一座了,而且也不會有援兵來了,城破只是早晚的事,都在各自盤算着今後的出路。

連賊首張舉、張純都知道了有弓箭帶書信進城之事。那張舉、張純看了‘告肥如軍民書’後更是惶恐不安。這張舉剛當了兩天自封的天子,眼看着就要城破人亡,恐慌過後,更是縱情酒色,要最後的瘋狂一把。可那張純反倒激發了天生的殘暴,下令全城搜索敵軍射進來的書信,如有私藏者,格殺勿論!滿門抄斬!令後,全城血光一片,多少無辜的軍民,枉死在令下,而張純這瘋狂的行爲更是激起了全城軍民的反感。

當天夜裡,有張純門下客,斬殺張純,聯合守城的軍校,開城門,獻肥如城與劉明軍。而張舉則在全城的慌亂中,攜帶少數親信逃跑了,前去投靠烏恆的丘力居。

一夜之間,肥如城換了主人。劉明的旗號遍插城頭。待到天明,公孫瓚得報,以是爲時已晚,公孫瓚懊悔不已,深恨到手的功勞,讓予了他人,把那個獻策的心腹痛罵一頓,從此不再聽信與他。然後公孫瓚惦着進城掠奪一番,以充自己的軍資。不成想,郭嘉根本就沒讓他進城,反倒告訴公孫瓚,戰事已了,命公孫瓚回駐地待命。

這一下可把公孫瓚氣得夠嗆,可郭嘉說得也不無道理,公孫瓚根本就反駁不了。可是這公孫瓚也急中生智,想到戰報之中,張純雖然授首了,懸掛於城門示衆,可那自立爲天子的張舉卻是逃竄了。自己要是能把這個張舉捉着,也是大功一件,不會比這攻破肥如城的功勞小。而且這張舉倉惶逃竄,所帶護衛不多,以自己的五千精騎,還不是手到擒來。

爲了快速捉拿到張舉,公孫瓚也不再跟郭嘉等人廢話,點齊人馬,命步軍隨後跟進,自己率着五千精騎就追了下去。

關羽、張飛等衆將都對公孫瓚大是不滿,認爲公孫瓚不尊號令。唯有郭嘉笑道:“孤軍深入。必不長久。讓他們吃一個虧也好。”

就此,郭嘉領劉明軍隊在此出榜安民,屯兵肥如。

七日後,華佗晝夜兼程地來到,對劉明進行了金針刺穴,以及放血等一系列的療法,緩住了劉明的病情,但是華佗還是告訴衆人,劉明此次傷及了筋骨,而且還受了風寒,醫治也不算及時,劉明要想清醒過來,最少也得一個多月,如若痊癒,少說也得半年以上。不過好在有自己醫治,生命已是無礙,只需要靜養就是。

華佗說完,大夥就都放下心來。現在叛亂已平,剩下的只是治理幽州,劉明有的是空閒,養着就是了。

當下郭嘉收編了肥如投降的六萬人馬,斂其精壯的兩萬人馬收入軍隊,其餘的散入幽州各地,留下一萬隨劉明來得幽州軍鎮守肥如,自己領着關羽等人回薊縣。

十五日後,郭嘉得報,公孫瓚被困官子城。

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5回 初見流民第133回 進京第595回 曹操中計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288回 傭兵(上)第142回 絕技第279回 交警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428回 孫吳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504回 劉明土地論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259回 心計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250回 機會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216回 連鎖反應第356回 敗退第162回 怕第99回 納妾第447回 碰壁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592回 周瑜妙對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464回 麻雀戰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587回 局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253回 劫駕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260回 兇器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14回 宗教管理法第441回 阻擊戰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132回 庭變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31回 空兵第142回 絕技第142回 絕技第238回 恐怖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472回 小麻煩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70回 禮節(上)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259回 心計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58回 名揚天下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560回 誰去第447回 碰壁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236回 進攻第204回 一號計劃第187回 冷戰之策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467回 追擊第525回 火炮第61回 玄德弟第204回 一號計劃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33回 歲在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