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府衙後宅,知府馬擴心神不定的坐在書房,目光眨也不眨的看着書案上的那封書信,整個人都要苦進骨子裡了。
從五馬山寨下山的他得到了燕王很高的禮遇。
想馬植所在的馬家被燕王另眼相看,那就能知道這位主兒是不會把金人南下的罪過推到馬植、馬擴這些海上會盟的親手經辦人身上的。
甚至馬擴還因爲自己對於女真打過交道的原因,而被委任做了盧龍知府。
這盧龍府就是遼人時候的平州,下屬營州、灤州等地,大致位置就是後世的山海關以南,唐山以西,與東北接壤。
馬擴也振作起精神,一門心思的做好官職,盡職盡責,不負燕王厚望。
可誰想到南面來的一封書信卻把他推到了一兩難之境。
跟着南面的官家造燕王的反,馬擴不爲。可把趙恭昌告發來,這也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趙恭昌,燕地人也,遼世家大族,天祚帝時承認景州刺史。遼亡後避居家中,燕王軍北伐燕雲時候他趁機起事,後被趙構封爲盧龍兵馬總管。
現在趙恭昌竟然跟南面的趙官家聯繫了上,欲趁着趙構主力盡在中原的檔口,藉機發難。這叫馬擴很是不解。
一是想不通趙恭昌怎麼就跟南面有了勾搭,二是想不通他怎麼就敢造燕王的反。
那燕雲之地就是丟了又如何?燕王手下的大軍還在,那根基就還在。燕地丟了,人家回頭再打下來很困難嗎?
不過馬擴還是決心從心一把。
不造燕王的反,也不告發趙恭昌,自己默默地當個縮頭烏龜先。
兵馬總管府裡,趙恭昌面色陰沉,廳堂一片陰雲密佈,馬擴拒絕了他們的提議,這一下子就把他們逼到了懸崖邊上。
誰敢保證不打算與他們合作的馬擴就真的能嚴守秘密,而不向上頭告發?
這可是掉腦袋的事兒。
“父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以孩兒之見,我們就該先下手爲強。拿下知府衙門!”
趙恭昌的兒子語氣堅決的說道。
趙恭昌則把目光看向了左手邊坐着的一太監,這位可是皇城司的供奉官,親自趕到盧龍,可見皇城司這次是下了不小本錢的。
“馬子兗頑固不化,我等自不可將大計託於此子。就依照小將軍之言,先下手爲強。雜家這便使人告知關外,那大金兵馬早就蓄勢以待,接到招呼,不日即可抵到榆關。”
這整個計劃可不止是趙恭昌的,皇城司還勾搭上了金人,許趙恭昌燕國公之位,永鎮燕地,這就是權當他是一藩鎮了。如此誘惑由不得趙恭昌不動心,更別說趙構南下多日,至今卻還沒有拿下汴梁城,這也是事實。
趙恭昌可不認爲趙構是在釣魚,南面傳來的消息和傳言他也不信,反而對皇城司嘴裡的胡說八道甚是信任。
或是說他清楚燕地空虛,只要自己能打開榆關放金人進來,那便是一時間難以拿下諸多州府城池,卻也能叫金人的鐵騎縱橫馳騁。
如此聯繫着中山府的陳遘部,還有其他被‘大義’感召的仁人志士一同發作,燕王還能得好?
而這纔是趙桓方面的全盤計劃!
那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遠不是孤孤單單的一個趙恭昌。
拍板定下章程,趙恭昌合着兒子回到了書房,他年過四旬,但就這麼一個兒子。
廳堂裡臉色還滿是陰沉的趙家父子,到了書房後就全是不可抑制的欣喜了。
“馬擴那廝真是我趙家的福星。這般送上門的好事,他竟然拒絕了……”趙順權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馬擴了。
“不過是被趙九小兒的聲勢嚇昏了頭而已。”趙恭昌真的很樂意看到馬擴的選擇,這樣他才能成爲燕地的唯一啊。“我父子卻要快些準備,省的馬擴回過神來。他乃南人,趙官家定更能信他。”
趙順權連連點頭,就是這個理兒。要不是馬擴前後兩次拒絕,皇城司焉會給他們父子開出如此條件?
而盧龍府正在陰雲密佈的時候,數百里外的慶源府處,一個年過半百的老朽正穩穩的向着山裡趕去。
隨着河北河東之地的剿匪大作戰,各州府的山賊草寇強盜是十去其九,但你想要把盜匪給徹底剷除,那是不可能的。
慶源府,也就是王淵、韓世忠早前屯駐之處,西倚太行,山高林密,從古到今就沒斷過山賊。
如今那也一樣有賊匪存在。
雖然他們已經躲進了深山之中,輕易的不敢下山劫掠,但總有些人能輕易地聯絡到他們。
眼下這個姓李的老頭就是其中之一。
李匡祖輩皆是慶源府人,世代耕植,家境還算殷實。
到得他這一輩,祖墳冒了青煙,竟然是個讀書種子,崇寧(1102年到1106年)年間在東京中了進士,之後混跡官場二十餘年,到趙桓登基後去職還鄉,而今已然五十有八。
要說這李匡也是個見過大世面的人,能高中進士,說明他腦子並不笨。可他就是看不開。
隨着李家的田畝被官府沒收了一般還多,大筆的錢糧也被罰沒,李匡心中對趙構升起了無邊無際的恨意來。
或許他走到今天,那最大的原因還是趙構沒給他官做吧。
這人爲什麼被去職還鄉?那是因爲這鳥人在金人南下時候棄城而走,事後清算,自然就被罷黜官職。
可李匡不這麼想。
他只看到幾個跟他一樣去職還鄉的官兒們,都被邀請去重新做官了。他自己卻沒有這福氣,他還不到六十呢,他能爲大宋再幹二十年。那就對趙構再無一丁點的好感了。卻也不相信他看的那幾位都是因爲什麼而被去職的!
如是被皇城司一鼓動,那可不就積極地行動來了麼。
先是串聯了幾個與他同命相憐者,然後又勾搭上了敦與山裡的樑品。
後者據說是大名府人,早先給大戶人家當護衛教師,卻因爲覬覦主家娘子生得美,生出了不該有的念想,做了惡事,無處容忍,只能落草爲寇。
當初宣和大暴動時候,他還參與當中,失敗後領殘兵逃入敦與山中,收復了左右的小寨,自己佔山爲王,於慶源府地界盤踞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
王淵曾有心剿滅之,但這廝躲在大山裡,宋軍無可奈何。在山中養着一幫大小嘍囉,沒事劫取一番來往客商,有事兒就往深山裡躲避,別說宋軍奈何他不得,就是先前時趙構下令各地剿匪,樑品都沒遭受到重創,躲在山裡頭據說兀自自在。
左右州府縣內,皆知樑品麾下有那敢殺人的強賊,李匡要‘撥亂反正’,可不就瞅上這支人馬了麼。
二者暗中勾當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現在圖窮匕首見,那就已經到見血的時候了。李匡便親自前來山寨裡走一遭。
這一是安樑品的心,二是叫李匡自己安心。
要做大事了,這可是抄家滅族的買賣,不好好的看一看本錢,不體會一把本錢在手的力量,李匡心中也是忐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