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法界子(一)

這時,虛空中飄來一朵巨大的黑蓮臺,蓮臺上面端坐着一名居人黑袍老者,自稱法界子。法界子放舍利之光,開憐憫之口,對喬小玄宣說西方外道極樂妙法:

“餘僕自幼學道,弱冠棄家,遍歷江湖,求參道德。誦祖師魔羅性空以來諸先生丹經、詞曲、傳記,熟研精思,尋文求意。又遍參道契高士,窮歷大道之要。後遊諸名山大川、洞府福地,禱求石壁碑記。晚遇性滅先生,授以大道之要,又遇性妄居士於雞足洞天,作諸章以相貽,始得性滅之妙旨也。乃知少年之學,所求、所聞、所見,俱爲屋下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此事只在眼前,何必遠求。今授於子,子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至道不可以名言,至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非道,可想非神。夫神稟乎道,合乎性,根於陽,虛靈而無跡,變現而無方,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而囿;出乎古今之數,古今不可得而窮,可謂真而至真,玄之又玄。凡男子四大一身皆屬陰,惟先天一氣是陽。此氣非呼吸吹噓之氣,亦無形影可見,前人云‘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此氣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氣,後生兩腎兩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竅、四肢,次第而成,人象具足。此氣正在空虛之間,名玄牝之門,先師《玄牝真仙歌》自可詳見。今世人宰豬羊,見兩腎之間、腰膂去處,有一空膜,之中有氣,呼吸彭亨,直至肉冷方息者是也。此氣生則氣血全盛,魂魄相爲,內含五彩,暖氣如湯。如人死氣血一散,而此竅餒矣。此氣便是金丹大藥。故師雲:以心、肝、脾、肺、腎、腸、膽、精、津、涕、唾、氣、血、液爲非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而實非者也。人之一身,左足太陽,右足太陰,兩足底爲涌泉,發水火二氣,自雙足入尾閭,上合於二腎,左爲腎堂,右爲精府,一水一火,一龜一蛇,互相囊龠。兩腎之間,空虛一竅,名曰玄牝,二腎之氣,貫通玄牝。氣之由此發黃赤二道,上夾脊雙關,貫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會乎風府,上朝泥丸,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宮,下入重樓,複流入於本宮。日夜循環,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不是動手足做來底然。而今人皆流入旁門者,不知虛無自然、默默運用之理,卻妄行屈伸、呵噓、擦摩、引導、存思、注想,遂生妄想妄作,及致成疾,如白蓮道人,個個黃瘦,運氣道人,人人蠱疾,此皆驗也。夫氣在人身,人人一般,而無多少,有涵養底作得成,無涵養底作不成。其流行、往來、出入自有定數,如潮候弦朔必應天上斗杓,子午自移;又如女子月經、人病症疾,應時而至,確然無差。此氣遇陽時爲陽火,遇陰時爲陰.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左腎爲坎,坎中有戊,右腎爲離,離中有己,戊己二土,合成曰圭,又名水中金,金者曰刀,故號刀圭也。火即木,水即金,爲金木無間,水火同鄉。其金木水火即是一土,而一土總其五行。師雲:五臟無氣,六腑無精,正爲此耳。此氣時時轉運自然,不假人爲。凡言轆轤、三車、黃河、曹溪者,取象如此,非以人力能爲。常以子時而至爲陽火,午時而至爲陰符,以卯時而至爲木液,以酉時而至爲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須採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取真土用子午,其實一物,取採則用甲庚,行火則不拘子午。非自然洞曉乾坤升降、陰陽盛衰、藥材老嫩、水火潛飛之理者,不足以語此。然而師傅言之甚詳,而後人自惑;言之甚簡,而後人自疑。何也?皆緣泥於虛無則不知下手用功,是胎息不成而歸於頑空;忽於自然則泥於妄想強作,是以心神枉費而反以致疾。夫虛無者,言其不可見聞;自然者,言其可以迎取。今以採取火候等法,逐節緊切相傳,但謹守奉行自驗。

訣曰:凡人未入定以前,且理會安排採取藥材。每日每夜且習打坐,一定自然骨節開、關脈通。自膀胱至夾脊,便如車輪動,先天一氣自然由三關朝泥丸、下重樓、入降宮。然其來有時,採亦有時。須得卯酉一旺時,默默端坐,不須用力摩動,須臾覺頂熱,喉中有甘露時時滴下,便以目內視,以意內送,直納之降宮而止。凡一日之內,以甲應上弦,自子至卯爲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爲下弦,得鉛半斤。採甲汞庚鉛各半斤,自然定數。所謂‘鉛見癸生須急採’者,甲庚二時木汞金鉛方生,須是此時採取也,如此謂之採取。然於採取之時,不記年月,久久積之,方成爐鼎。夫人一身,爐也。今人以脾爲黃庭,頂中泥丸爲鼎也。爐鼎既成,然後種藥。夫藥物一生,且採且煉。採而種之爲藥,煉而成之爲火。採之則一日有一銖之得,煉之則一日有一斤之數。採藥之時,須揀甲庚旺氣;行火之法,則忌沐浴,有此不同。採之法如安爐鼎,不過因自然而來,而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經雲‘黃婆青衣’,黃婆者意也,青衣者目也。以意逢迎,謂之黃婆媒合;以目送之,謂之青衣女傳言。人身之炁,隨意而動,意行即行,意止即止,不復不流,謂之種藥。即入鼎中,然後有火候。古人云‘聖人傳藥不傳火’,非不傳也,以火與藥同歸而殊途,同情而異功。故子爲一陽,至巳爲六陽,言自子至巳,火歸六數而六成乾,當自子至巳,以意送之,謂之進火,又謂之曰添。午爲陰,至亥爲六陰,自午至亥,水歸六數而六成坤,當自午至亥,不必迎之,謂之退火,又謂之曰抽。而言火不言水者,蓋添進則爲火,抽退則爲水,自然而然,不假人爲,故不言之水也。丹經言《河圖》《洛書》之數者,言其火候自然與此卦生成之數合耳,非必用力以此數;言朝屯暮蒙、晝姤夜復者,一言與此卦默合,非以用力求合於卦也。運用之說,則言此氣運行流灌五臟百脈,如亥子旺腎、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醜未旺脾,自然而此氣運行,由旺宮而出,初不必妄想此時此髒有此氣出入流運。然採取造鼎之初,則無禁忌,時爲即爲,即了即休。至如入藥行火,則須擇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幹,使耳目口鼻四象忘,晝夜如一,毫髮無間,胸中廓然,虛室生白,一有所著,便是卦圖不牢,藥物走漏。既在室中,不可求睡,當始終不寐,蓋不寐爲陽合,寐爲陰並,每要惺惺然常提著;捐去喜怒,蓋怒則陽散,喜則陰乘。若有毫髮之陰,而陽神間錙銖之陰,而皆鬼也。食須半飢半飽,勿茹葷肥,五味但和淡,溫熱者爲佳,必須率性依時。合氣當以玄虛爲城,恬淡爲域,太和爲室,寂然爲日月。去其妄心,見其真心。見藥即採,遇火即行。一年之內,止除卯酉二月不可行火候,以卯木旺則火炎,金旺則水盛故耳。故除此兩月不須行火候,行則反傷。一年十二月,去其卯酉爲沐浴,止存十個月,故曰胎。成則純陽俱備,不須行火候,行則傷丹。當移入泥丸,謂之撫鼎。此時胎仙已成,如人已生,但須乳哺也。工夫至此,只須溫養,不必再行火候、沐浴。如此三年九載,則天門自開,嬰兒出入往來無礙,位登天矣,故撫鼎者即乳哺也。此首尾用之說,皆是自然而然者,不假人力強爲妄想,不過及時以意逢迎而已。須是積日累月,造鼎安爐,一年十月,結胎行火。而師雲‘一粒金丹赫日紅’何也?言一時半日之功夫,可奪一年半紀之造化也。當其藥生火到之時,不過頃刻逢迎,故謂頃刻而成。然金丹即非終日終夜勞神苦志、強爲妄想可成者。夫藥物、爐鼎、火候、沐浴、胎息、嬰兒、運用、抽添、賓主、刑德、浮沉、升降、鉛汞、水火、真土、刀圭、金精、木液,一應名號,都是改名換字,其物即一也。鉤鎖連環經自可熟讀,言之非難,行之爲難,守之最難。大抵旁門小法,俱無報應,唯有金丹一件,便有應驗。凡人採藥,少年須行半年功夫,中年須行一年功夫,老年須行三年功夫。絕欲忘念,靜坐默然,採取之後,時節至來,耳目聰明,手足清健,百病俱無。自然兩腎氣來,夾脊如車輪,泥丸如湯注,口常有甘露滴滴而來,神若不寐,百念俱絕。不過兩月餘,日月生神光,此心明瞭,不可便爲至道,否則狂念妄生,遂成癡風。至於三月,行火之餘,時時刻刻工夫不差,則七竅光明,所有金輪,內外洞明,遠接鬼神。當此之時,嬰兒遂生形像,不可便縱其運動,出入需要著緊,守護牢固,否則火漏丹敗。十月火滿,受氣足備,自然如此瓜熟蒂懸而出。然後出入往來,可以離身丈尺,亦不可遠去,一出便須收回,否則一去而迷,遂至投胎奪舍,不復回顧。直須三年九載,日子滿足,骨骼老,如人數歲方知人事輕重淺深,方可縱其自然出入往來,至此時則飛昇變化,真仙之位矣。然猶有魔障。當其入室坐忘之時,神異自出,凡天下萬品奇怪之事,俱集於前,真如慧眼初見,猶如神明依附,到此勿喜勿驚,此皆魔障所至,不可便以爲道,要在把捉攝機,靜念凝一守持,所謂太玄之一,守其真形,切不可以妄爲真,縱情爲性。如此守一,其魔自消,方能道成。今人多到此時無定力定見,故爲外邪所攝,則不能來,反有風狂癡顛非橫之禍,遂使後人反以神仙之道虛無渺蕩,惜哉。若十月胎成,移爐溫養之後,又當求向上一著,此事在《西方悟空篇》爲下卷。求精進,法自然,有稀有之遇,此不待傳授之訣。若飛昇尸解,乃是丹成之後,又下功夫,立大功德,隨修行深淺之果證,即非傳授口訣。凡欲修此丹法,必須次第而行,倘或不依次第,妄作僭行,則身中無胎,嬰兒不生,妄參仙禪學,如水之無源,木之無根,竟成頑空,到老無成,終歸輪迴之趣。入室六十日之後,便見驗也,須是依訣行之,切不可間斷。子轉鬥移,氣澄境靜,攝機作用,綿綿不絕。或倦則上池回溉,一任消息往來,雲霧遍興,無迷無妄,靈光發現,勿喜勿驚,但兩手卷珠簾而已。須要專戒萬緣,喜怒、思憂、飢渴、寒燠、寢寐無入昏沉,心王常明。渴則少飲四君子湯、白朮湯。才睡氣便化血,不能上騰,不寐惺惺,則陽氣上騰矣。凡世人兩目系肝來養者,蓋心司神也,所以神仙眼碧色奪目也。凡人修道者,不可熟睡,睡則陰氣盛,化血入肝,不能上滋兩目,自然通靈。僕痛念世人談道者,一二幾欲付人,奈針芥不相投,未容分付。今偶與子會,意味稍合,若非前生有些種子,豈能知其一二。僕今盡其所授,逐節切緊,一一錄付,子可熟玩靜思,尋文求意,候其時來,用工下手,斷斷成就。僕與子四紀復有會期之所,未可輕泄了,宜勉之。僕口囑之言,在心勿失,筆錄之語,常可熟誦。每開卷時,如見諸師君在上,不可忽之。如身未行,且當澄心靜念,守其機緣下手。切不可妄授非徒,倘可言者,粗發明其一二無妨,得人則不可秘。違此則戾禍大焉。切記切忌。慎之慎之。”

第五十二章第三十六章 蠱魔子第十四章 大乙魔仙(一)第十八章 三眼碧瞳玉翼虎(二)第五十二章第一章 牛魔王子(一)第二十七章 吸髓魔怪第十六章 金剛魔尊(三)第二十七章 玄通天君(一)第八章 魔光吞噬獅獸第七章 多目幻魔(下)第九章 蓮手鬼心第二章 釋迦弘空第二十四章 初現魔仙劍光第七章 化空子(一)第三十三章 釋迦僵蟄(一)第二十五章 二教爭執(五)第三十一章 紅袍幽姬第三十二章 內觀內天地第二章 縹緲仙影第十五章 無頭傀儡鬥士(二)第三十二章 奇怪的聲音(一)第三十一章 魔月血羅剎第二章 縹緲仙影第十章 帝俊太一(二)第四十三章 外嬰真經(一)第十六章 公孫妍妍(二)第二十四章 噬鬼巨魔(二)第十七章 變身鱷魚(一)第四章 空竅仙法第五十五章 釋迦本淨(一)第三十一章 幻魔說法第二十二章 不死魔童第五十章 法界子(二)第六章 魔忤第二十一章 悟風魔尊(二)第二十一章 阿彌陀仙第一章 攜美出宮第九章 決鬥(一)第十三章 討論長生第十章 釋迦蓮日第十八章 毒瘴婆婆(二)第十六章 逆子第二章 獠牙巨鼠怪第十六章 公孫妍妍(二)第十九章 吸髓魔族(二)第二十二章 魔羅無天第三章 無始天魔第三十一章 蓮手鬼心(三)第十七章 變身鱷魚(一)第二十四章 初現魔仙劍光第二十九章 三空禪仙(二)第四十三章 釋迦難陀第九章 魔擾(九)第二章 蟾蜍巨蟒怪(二)第二十章 吸髓魔族(三)第二十四章 萬年如意蚯蚓第三十七章 奇怪的聲音(六)第十三章 不行,她是我的人第四章 如來老魔第二十四章 二教爭執(四)第五十五章 女子自述第三十四章 釋迦僵蟄(二)第二十三章 解救公孫兄妹(一)第五十四章第二十六章 淨空老魔第四十八章 圓頓禪仙門(二)第六十三章 玄冥老祖第五十九章 百毒老祖(一)第十章 決鬥(二)第二十九章 寂滅魔靈(二)第十章 紈絝子弟第十四章 東窗事發第三十八章 蠱魔子第三十七章 奇怪的聲音(六)第三十二章 匏鵠怪第五十九章第三十三章第十六章 金剛魔尊(三)第十八章 魔羅麗姬第五章 噬相仙法第五章 魔擾(五)第四十三章第八章 巨型金翎鷹鼠第四十四章第四章 大力赤鬼王丹(二)第五十九章第十四章 紫袍老者(一)第三十章第三十七章 萬年冰火鳳翼蛟第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章 三空禪仙(三)第四章 小三十六天劫雷第四章 先天祖龍(二)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五章 釋迦格斯(三)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魔蟾祖尊第二十六章 釋迦格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