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刃心大師之所以與少林寺歷代方丈不同,卻也是源於他自身的經歷。
刃心大師是貧苦人家出生,小時候父母雙亡,顛沛流離,吃盡苦頭。長大後學了一些本事,在江湖上也闖出了一些名頭。
後來,拜入少林寺,被上一任方丈弘法大師收爲徒弟,賜名刃心。
他在弘法大師衆多弟子中,性子跳脫,並不穩重。再加之也武功佛法比起其他師兄,也只能算作中等,無論如何也不該他來當主持。
但奈何他師父和幾個師兄都參與了回雁峰之爭,在那一場武林浩劫中無一倖免。
沒辦法,最後就只有刃心大師擔起方丈重任。
也是因爲從小的經歷,所以才與其他方丈“證菩提”的路子不同,選擇了“渡蒼生”。
倒不是說“證菩提”這小乘佛法,比不過“渡蒼生”這大乘佛法,兩者各有妙用,有時候“證菩提”反而比“渡蒼生”更重要。
畢竟在這古系武俠世界中,若無“證菩提”武僧一脈的保護,少林寺已被滅門了幾百次,何談“渡蒼生”這宏偉大願。
但奈何這世上證菩提的武僧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是蠅營狗苟之輩,方纔顯得刃心大師“渡蒼生”之宏偉。
刃心大師又合十道:“夏施主這幾日來已遍覽藏經閣,卻似乎還在尋找某件東西,不知可否告知老僧?”
夏雲墨直言不諱道:“易筋經,可惜藏經閣中並無這一本秘籍。”
刃心大師忽的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藏經閣中自然沒有易筋經,因爲易筋經在老僧手中。”
夏雲墨仔仔細細的瞧了這刃心大師一眼,最後不得不搖頭嘆道:“江湖上許多人都說少林當代主持穩重樸實,現在看來全是屁話。不知需要何等條件,大師才能將易筋經交於在下一觀。”
刃心大師頓時喜形於色,完全看不出高僧的模樣:“夏施主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聰慧之輩,一點就透。施主只需答應老僧三個要求,易筋經雙手奉上。”
夏雲墨道:“大師請說。”
刃心大師誠懇道:“第一,老僧希望施主不要將少林絕技傳之江湖,這畢竟還是我們少林寺的看家本領。若是大家都會了,那我們這羣和尚可就要餓死了。”
夏雲墨點了點頭道:“自無不可。”
刃心大師又道:“第二點,夏施主無論佛法武功,都是天下頂尖。希望施主能夠留下些心得體悟,以供後人參考。”
夏雲墨思忖了片刻,也點了點頭:“可以。”
第二點雖要花費些時間,但卻也能夠順便幫助自己將少林七十二絕技整理一遍,並無壞處。
刃心大師又道:“世事變化莫測,若又遭一日少林寺遭劫,萬望施以援手。”
夏雲墨皺着眉頭,旋即道:“盡力而爲,若不能爲之,我也只能袖手旁觀。”
刃心大師道:“足矣,足矣。”
他雙手合十,鬆了一口氣,轉身一拍牆壁,從牆壁的暗格中取出本秘籍,說道:“這便是《易筋經》,老僧相信施主也不會食言。”
夏雲墨接過易筋經:“這是自然。”說罷,便隨手翻閱起來。
……
原本夏雲墨打算早些離開少林寺來着,如今因爲修煉易筋經與整理心得體悟,卻又不得不說多盤旋一段時間。
而這一段時間中,他則是以香客的身份正大光明進入少林寺。
因此,又被刃心老和尚給忽悠了一頓香火錢……
這老禿驢之奸詐狡猾,倒真是少有人能及。
刃心方丈更是時常拉着夏雲墨在少林寺中走走瞧瞧,指着那個大殿是什麼時候建造的、這個佛像是在什麼時候雕鑄的,當時又募捐了多少錢,出了什麼事。
他着重誇獎着自己的功績,彷彿沒了他整個少林寺就是一片廢墟,臉上還帶着孩子一般的得意。
而如若遇到其他僧人或香客,刃心大師又會立刻變得嚴肅起來,面容端正,雙手合十,一派大師景象。
夏雲墨笑他是當面一套,背面一套。
他亦笑着道,嬉笑無忌纔是他本性,只是坐上了方丈之位,便代表了少林顏面,不得不端正起來。
正如夏雲墨問佛像爲何鍍金身,浪費錢財。他回答是:非佛祖愛金身,而是世人愛金身。
此外,夏雲墨還在修行《易筋經》。
《易筋經》少林武學之精髓,有着難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而這門武功的真正作用,和《北冥神功》有些類似,卻又完全不同。
《北冥神功》是道門中頂尖武學,可以吸收他人真氣化爲己用,它所突出的便是“融合、吸收”的特性,不管是什麼性質的真氣,一旦吸入體內,就會化作北冥真氣。
至於《易筋經》更多的則是調和管理的作用,而這調節管理,不但包括真氣,而是真正的“精氣神”,三者合一。
正如書中所言:圜一身之脈絡,系五臟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斷,氣自內生,血從外潤。
練成此經後,心動而力發,一攢一放,自然而施,不覺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漲,似雷之發。
它雖無法像《北冥神功》那般,將萬般真氣化爲己用,但其作用卻是奧妙無窮,能夠將精氣神的掌控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這《易筋經》雖是武學中不可多得的寶典,但修煉起來,卻是千難萬難。
須得堪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習武之念。
但無論是誰得到了這寶典,皆是勇猛精進,以其有成,哪一個不想從中得到好處?
故而,千百年來,修煉《易筋經》的高僧並不在少數,但真正有所成的,卻是屈指可數。
夏雲墨潛心修煉了幾天時間,卻所得無多。
他則索性不再管《易筋經》一事,專心寫就關於佛門武學的“心得感悟”。
夏雲墨與那些高僧不同,他周遊萬界,所見識的神功絕學不在少數,即使修不成《易筋經》,所能選擇的也有太多,不必拘泥與此。
夏雲墨在編著間,專心佛門武學,心神間不自覺的進入一種“無念無識,萬象皆虛”的空靈境界,這一境界與“神照經”的“觀神普照,無思無念”類似,卻又更加玄奧。
隱隱間,契合這易筋經中的訣竅,一絲絲真氣沿着穴竅運行起來。
轟隆!
某一天裡,夏雲墨只覺得心神一震,似震開了某個玄奧的竅穴,渾身彌散出玄之又玄的氣息,體內的日月真氣平靜下來,隨即沿着易筋經法門飛速運轉。
精氣神在這一刻,也臻至前所未有的巔峰。
夏雲墨講手中的書冊一合,就見他提筆在封面上寫了四個大字。
“墨解佛卷。”
這一刻,易筋經入門。
這一刻,臻後天七層。
這一刻,落筆經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