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並派(下)

嶽不羣回道:“承左盟主詢及,在下雖於此事曾細加考慮,但要作出一個極爲妥善周詳的抉擇,卻亦不易。”一時峰上羣雄的數千對目光都向他望去,嶽不羣的態度無疑是決定性作用,他若同意,恆山派則孤立無援,勢必也被迫並派。

嶽不羣又說道:“我華山創派二百餘年,中間曾有氣宗、劍宗之爭。衆位武林前輩都知道的。在下念及當日兩宗自相殘殺的慘狀,至今兀自不寒而慄……因此在下深覺武林中的宗派門戶,分不如合。千百年來,江湖上仇殺鬥毆,不知有多少武林同道死於非命,推原溯因,泰半是因門戶之見而起。在下常想,倘若武林之中並無門戶宗派之別,天下一家,人人皆如同胞手足,那麼種種流血慘劇,十成中至少可以減去九成。英雄豪傑不致盛年喪命,世上也少了許許多多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

他這番話中充滿了悲天憫人之情,極大多數人都不禁點頭。有人低聲說道:“華山嶽不羣人稱‘君子劍’,果然名不虛傳,深具仁者之心。”

方證大師合十而道:“善哉,善哉!嶽居士這番言語,宅心仁善。武林中人只要都如嶽居士這般想法,天下的腥風血雨,刀兵紛爭,便都混於無形了。”

嶽不羣道:“大師過獎了,在下的一些淺見,少林寺歷代高僧大德,自然早已想到過。以少林寺在武林中的聲望地位,登高一呼,各家各派中的高明卓識之士,聞風響應,千百年來必能有所建樹。固然各家各武術源流不同,修習之法大異,要武學之士不分門戶派別,那是談何容易?但‘君子和而不同’,武功儘可不同,卻大可和和氣氣。可是直至今日,江湖上仍是派別衆多,或明爭,或暗鬥,無數心血性命,都耗費於無謂的意氣之爭。既然歷來高明之士,都知門戶派別的紛歧大有禍害,爲甚麼不能痛下決心,予以消除?在下大惑不解,於此事苦思多年,直至前幾日,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關竅所在。此事關係到武林全體同道的生死禍福,在下不敢自秘,謹提出請各位指教。”

羣雄紛紛道:“請說,請說。”“嶽先生的見地,定然是很高明的。”“不知到底是甚麼原因?”“要清除門戶派別之見,那可是難於登天了!”

嶽不羣待人聲一靜,說道:“在下潛心思索,發覺其中道理,原來在於一個‘急’字與‘漸”字的差別。歷來武林中的有心人,盼望消除門戶派別,往往操之過急,要一舉而將天下所有宗派門戶之間的界限,盡數消除。殊不知積重難返,武林中的宗派,大者數十,小者過千,每個門戶都有數十年乃至千百年的傳承,要一舉而消除之,確是難於登天。”

左冷禪道:“以嶽先生的高見,要消除宗派門戶之別,那是絕不可能了?如此說來,豈不令人失望?“

嶽不羣搖頭道:“雖然艱難萬分,卻也非絕無可能。在下適才言道,其間差別,在於緩急之不同。常言道得好,欲速則不達。只須方針一變,天下同道協力以赴,期之以五十年、一百年,決無不成之理。”

左冷禪嘆道:“五十年、一百年,這裡的英雄好漢,十之八九是屍骨已寒了。”

嶽不羣道:“吾輩只須盡力,事功是否成於我手,卻不必計較。所謂前人種樹後人涼,咱們只是種樹,讓後人得享清涼之福,豈非美事?再說,五十年、一百年,乃是期於大成,若說小有成就,則十年八年之間,也已頗有足觀。”

左冷禪道:“十年八年便有小成,那倒很好,卻不知如何共策進行?”

嶽不羣微微一笑,說道:“左盟主眼前所行,便是大有福於江湖同道的美事。咱們要一舉而混滅門戶宗派之見,那是無法辦到的。但各家各派如擇地域相近,武功相似,又或相互交好,先行儘量合併,則十年八年之內,門戶宗派便可減少一大半。咱們五嶽劍派合成五嶽派,就可爲各家各派樹一範例,成爲武林中千古豔稱的盛舉。”

他此言一出,衆人都叫了起來:“原來華山派贊成五派合併。”一時間,羣雄大爲吃驚,就是華山弟子也驚訝不已。左冷禪則是胸有成竹的表情。恆山派定逸師太滿臉的不可思議,大聲問道:”嶽師兄,可是左盟主以你三弟子之事威脅與你?“

嶽不羣回道:”並無此事,並派之事,乃是‘息爭解紛’的好辦法,就是沒有我三徒弟之事,我也贊同。“

左冷禪說到:”嶽師兄真是好見識!現下四派都同意並派,不知恆山派是何意思?“說完冷測測的看着恆山衆人。一衆嵩山弟子隱隱將恆山衆人包圍。看形勢,若是不同意,便不讓她們活着離開嵩山。

定逸師太正待大罵,卻被定閒師太拉住,只聽得定閒師太說道:”既然大家都同意,貧尼也無異議。“

左冷禪臉色緩和,說道:“五嶽劍派之中,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派一致同意並派。那麼自今而後,這五嶽劍派的五個名字,便不再在武林出現了。我五派的門人弟子,都成爲新的五嶽派門下。”

他左手一揮,只聽得山左山右鞭炮聲大作,跟着砰拍、砰拍之巨響不絕,許多大炮仗升入天空,慶祝“五嶽派”正式開山立派。羣雄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臉上都露出笑容,均想:“左冷禪預備得如此周到,五嶽劍派合派之舉,自是勢在必行。倘時今日合派不成,這嵩山絕頂,只怕腥風血雨,非有一場大廝殺不可。”峰上硝煙漫,紙屑紛飛,鞭炮聲越來越響,誰都無法說話,直過了良久良久,鞭炮聲方歇。

便有若干江湖豪士紛紛向左冷禪道賀,看來這些或是嵩山派事先邀來助拳的,或是眼見五嶽合派已成,左冷禪聲勢大張,當即搶先向他奉承討好的。左冷禪口中不住謙遜,冷冰冰的臉上居然也露出一二絲笑容。

這時候,羣雄中突然有人喊道:”五派既然並作一派,不知這掌門人之位,如何歸屬?“當下各人議論紛紛,有的推薦方證大師,有的推薦沖虛道長,還有的推薦左冷禪,嶽不羣,更甚的毛遂自薦,更有人提議大家輪流做!

泰山派一名老道朗聲道:“五嶽派掌門一席,自須推舉一位德才並備、威名素著的前輩高人擔任,豈有輪流來做之理?”玉璣子又補充道:“不錯,需是五嶽派中人才行,以我看,左盟主就最適合不過!”

左冷禪假裝推辭幾句,突然有人攪和到:“既然是五嶽劍派並派,需得比劍定掌門,這才實至名歸。”羣雄一聽,都覺得甚是有理。千餘名江湖漢子跟着叫嚷:“對!對!比劍奪帥,比劍奪帥!誰的武功高,誰就做掌門!”

左冷禪自認爲學會了辟邪劍法,應該無人是其對手,回道:“不錯,正是此理!”

嶽不羣說道:“比劍難免有所損傷,最好是請方證大師、沖虛道長、丐幫解幫主、青城派餘觀主等幾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出作公證。誰勝誰敗,由他們幾位評定,免得比武之人纏鬥不休。咱們只分高下,不決生死。”

左冷禪道:“這是大師對敝派慈悲眷顧,自當遵從,原來的五嶽劍派五派,每一派只能派出一人比武奪帥,否則每一派都出數百人,不知比到何年何月,方有結局。”

當下,衆人約定好比劍方式,以方證大師,沖虛道長等作爲裁判,一場大比就此上演。

第二百五十章 和氏璧第六十四章 求醫第三百一十六章 先辦正事第二十六章 夜戰第二百二十章 雁門關之戰(四)第八十七章 苦頭陀第八十五章 初會趙敏第三十四章 任我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元劍訣第三百九十章 笑三笑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徒第一百五十三章 葉二孃伏誅第一百一十六章 歸雲莊(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六脈劍陣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神宮第四百二十四章 達摩之淚第三百三十五章 決戰寧道奇(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無雙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射鵰終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進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暗棋第二十六章 夜戰第二百六十章 邪帝舍利第三百五十五章 教導師妃暄第十三章 激鬥第二百九十四章 青璇在哪第二百一十章 治傷之議第二百零八章 激戰李秋水第一百八十九章 重創丁春秋第一百四十二章 胖婆婆與瘦婆婆第八十四章 綠柳山莊第二十九章 梅莊之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畢玄服軟第四百一十七章 怒風雷的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神龍島第一百零二章 羣雄彙集第四十六章 比劍奪帥(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在夢中第十四章 戰田伯光第十八章 金盆洗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武林大會的前奏第三百八十五章 劍聖第五章 思過崖石洞第一百八十六章 破局之法第二百一十四章 勝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戰席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參悟(一)第八十一章 三夫當關第十五章 委託第三百四十五章 得和氏璧第一百三十九章 無量山(二)第八十七章 苦頭陀第二百三十八 魯妙子第一百零五章 切磋(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跟蹤內奸第三百六十章 遊歷第一百九十一章 武林大會的前奏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進宮第三百三十二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九十七章 治療泥菩薩第三百六十六章 參悟(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門峽第三百四十章 騎豚追邪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戰火麒麟第八十七章 苦頭陀第三百三十六章 決戰寧道奇(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戰神殿出現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手丐幫第三百五十六章 崖頂風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六脈神劍呈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武林大會(五)第三百五十章 和宋缺論武第四百三十八章 劍界第三百九十三章 水族撤離第三百八十一章 指點第二百一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九十三章 水族撤離第三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石之軒第四百二十五章 無道狂天第三百八十三章 取冰魄第一百一十六章 歸雲莊(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母女相認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擊石之軒第七十四章 戰風雲三使第四百一十五章 慘烈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瑛姑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燈大師第三十章 梅莊比鬥(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木王鼎第三百九十四章 激戰帝釋天第一百零六章 切磋(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脾氣差掛的快第一百零五章 切磋(上)第二章 華山拜師第二百一十八章 雁門關之戰(二)第三百四十章 騎豚追邪王第一百零一章 王妃不見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一章 劍獄第一百六十六章 杏子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