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洛陽城主陳先生

袁紹他們終於到了洛陽。曹操找到陳彥至,說道:“彥至兄,袁本初到了,你我是不是去迎接他們進城?”

陳彥至面帶微笑,說道:“袁本初到了,直接進城便是,只要不破壞洛陽城就好。他袁本初除了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沒有任何功德。值得我去迎接他?對了,孟德你不打算繼續追擊董卓了嗎?”

除了孫堅,就數曹操最爲熱衷攻擊董卓。他可是差一點就死在了董卓的手裡。這個仇,曹操一直記着的呢。

曹操苦笑道:“我曹孟德已經追擊了董卓,可惜,聯軍中人心不齊。袁本初和袁公路,一個盟主,一個掌控着糧草,都是鼠目寸光之輩。我沒有兵,沒有糧草。我的軍隊死傷慘重,被呂布給擋了回來。如何再次追擊?”

“彥至兄,我還是那句話,你過來幫我。只要你我二人聯手,絕對可以在亂世之中打下一片基業,成就霸業。”

陳彥至這個大才,曹操是真的不想放棄。

在曹操的心中,陳彥至一人可抵十萬兵。

陳彥至平靜道:“還不是時候。我要去長安。孟德,萬事隨緣就好,不要強求。若是有一天,你我二人可以共事,我一定會送你一份大禮。”

曹操哈哈一笑:“彥至兄你這話,曹某記住了。我相信,那一天不會很遙遠。彥至兄,曹某等着你的大禮。告辭。”

陳彥至笑着說道:“不送。”

……………………

袁紹和袁術等人進了洛陽城。

現在,整個洛陽城裡最有名望的人,就是陳彥至。可是陳彥至居然沒有來迎接自己這個聯軍盟主。袁紹的心裡非常惱怒。

袁紹帶着麾下的將軍和謀士,到了皇宮,感慨道:“以前,我在洛陽的時候,只是大將軍何進麾下的一個小人物。可是相隔數年,我袁本初再到洛陽城的時候,已經可以做洛陽城的主人了。”

洛陽城,曾經的大漢國都,袁紹想要據爲己有,是很正常的事情。

進入洛陽城的各路諸侯,除了曹操和劉備,每一個都有想法。

孫堅要不是得了傳國玉璽,肯定會一樣會留在洛陽城,爭奪帝都的擁有權。

袁紹說道:“傳信給曹操公孫瓚等人,讓他們到大殿中來商議事情。”

擊退了董卓,是到了該論功行賞,劃分地盤的時候。

………………

袁紹、袁術、曹操、孔融、公孫瓚、馬騰、張揚等各路諸侯,都到了大殿。就缺長沙太守孫堅。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不是諸侯,但他們和呂布一戰,揚名天下。大殿有了他們的位置,雖然只是末座,但劉備已經心滿意足。

劉備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他知道自己不能和袁紹等人平起平坐。就算職位最低的曹操,都比劉備這個曾經的縣令要高一大節。

袁紹看着各路諸侯,說道:“除了孫文臺,大家都到齊了。誰能告訴本盟主,孫文臺爲何要提前離開洛陽返回長沙?他是背叛了聯軍。”

大家都對袁紹的話不以爲然。

董卓都逃走了,聯軍軍心已散。此時,大家都是各顧各的,除了你袁本初自己,誰還將你當成真正的盟主?

曹操說道:“孫文臺擅自離開聯軍,返回長沙,的確做得不對。可是沒有了糧草,他們肯定在洛陽城裡待不下去。”

曹操看了袁術一眼。

袁術嗤笑一聲,輕蔑道:“孟德的意思,是怪我袁公路存有私心,不給孫文臺糧草?”

袁術的語氣,讓曹操肚子裡的火氣,一下子就爆發出來。

曹操憤怒道:“袁公路,你還有臉說。要不是你剋扣了糧草,曹某和孫文臺肯定已經擊潰董卓的西涼軍,救回了皇上。沒有糧草,某麾下的將士餓着肚子殺敵,導致死傷慘重。你們都是豎子,不足與謀。孫文臺都走了,曹某留在洛陽也沒什麼意思。某現在就帶着麾下的將士們回陳留。”

曹操正打算起身離開。

陳彥至氣定神閒,穩步走進了大殿。

大殿裡的氣氛,頓時一變。

陳彥至笑着說道:“大家都在啊。陳某來此,沒有打攪各位吧。”

袁紹哈哈一笑:“陳先生,你是大儒蔡邕的弟子,醫術通玄,箭術天下無雙,有資格坐進來。來人,看座。”

一個士兵端來了座位。

其實,陳彥至對於跪坐,還有點不太習慣。但爲了隨衆,不得不跪坐。

陳彥至抱拳道:“多謝袁盟主。孟德,你先坐下,有什麼事情,好好商議。別那麼大的火氣。”

曹操又坐了下來。

袁術這個時候說道:“孟德如此急着離開,莫非得了什麼寶貝?我們入城以後,整個洛陽城,真是太乾淨了啊。”

袁術的意思,是曹操和孫堅都得了什麼好東西。纔要急着離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袁公路的一句無心的話,讓大家心中浮想聯翩。孫堅和曹操,莫非真得了什麼寶貝不成?

此次討董聯軍,孫文臺立功最大。可是,他居然不要封賞,就直接離開了洛陽。這可不是孫文臺這個“猛虎”的做事風格啊。

有貓膩。

曹操正要反駁。

陳彥至伸手,阻止了曹操說話,說道:“孟德稍安勿躁。袁盟主,各位將軍,你們都是一方諸侯,是大漢有頭有臉的人物。論功封賞的事情,可以稍後討論。因爲,一時半會,你們討論不完。既然如此,那不如先來議一議洛陽城的歸屬問題。”

各路諸侯,眼神都是一閃,但沒有說話。

陳彥至說道:“洛陽城在大漢,是什麼地位?相信大家都明白。董卓遷都之前,打算一把火將洛陽城焚燬。是陳某阻止了董卓的暴行。現在,陳某暫時掌管洛陽城。就容陳某這位‘代城主’,給大家介紹一下洛陽城的具體情況。”

洛陽城裡,有多少街道?有多少房屋?有多少宮殿?有多少人口留下來?甚至有多少樹木?

陳彥至都能輕易說出具體的數據。

洛陽城雖然只是一座空城,但是陳彥至說出的各種數據,還是把在座的各路諸侯都震驚了。

瞭如指掌。

陳彥至對洛陽城,真的是瞭如指掌啊。

袁紹、袁術、曹操他們是在洛陽城裡長大的。洛陽城裡的各個地方,他們都非常熟悉,可是總有一些死角他們是不知道。但是陳彥至則是對整個洛陽城瞭然於心。

曹操看着陳彥至,雙眼冒出了精光。他心中決定,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獲得陳彥至的輔佐。

王佐之才,已經不足以形容陳彥至。

陳彥至真的是太厲害。

最後,陳彥至說道:“洛陽城的具體情況,陳某已經介紹完畢。有哪一位將軍,願意留下來管理整座城池嗎?”

能成爲一方諸侯的人,或許不夠聰明,但絕對不會是蠢貨。

實力,來源於人口。

現在洛陽城沒有了人口,還剩下不到三千百姓,簡直就是一座空城。

要來何用?

至於那些宮殿和房屋,對於陳彥至來說,或許價值極大。洛陽城,是曾經的帝都。具有象徵意義。

可對於諸侯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

若是陳彥至沒有介紹洛陽城的具體情況,他們還有點想法。現在,則是一點想法都沒有了。

執掌洛陽城,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但不會增強自己的實力,反而還會是一個大包袱。最重要的是,入主洛陽城,肯定會被其他諸侯敵視,得不償失。

第632章 朝廷聯合調查組第40章 招攬第105章 求助第312章 謀財害命,等他出城再動手。第354章 你太年輕,少年成名大不幸。第260章 誠信爲本,答應的事要做到。第91章 心靈境界提升第168章 先天再現第450章 無知小兒,來一次實戰豪賭。第30章 他是來找死第407章 論政大會,陳先生閉口不言。第620章 美麗是一種錯誤第21章 進步女青年王敏第598章 憨厚小孩不好惹第586章 國士無雙無偏見第212章 新世界第647章 初次見面武成王第527章 劍意不同三尺劍第307章 她不是人,希望交流慘遭拒。第439章 進度神速,軍方座談欲邀請。第560章 此劍贈送給宓兒第679章 同門較技不留手第246章 求劍第504章 拒絕不了,不貪不嗔心坦然。第648章 開宗立派正心門第417章 真假嫪毐,生死對決左手劍。第692章 知恥後勇的黃天武第353章 十年之後,劍心通明脫凡俗。第545章 現在才跑太遲了第491章 貪婪成性,自尋死路不自知。第407章 論政大會,陳先生閉口不言。第678章 陳門主的弟子們第54章 林平之要學劍第338章 何爲陰險?廝殺結果最重要。第536章 不歡而散新決定第393章 拔苗助長,催眠鍼灸強提升。第380章 特殊任務,憤怒少年公子盤。第284章 此人神秘,必須再試探一下。第215章 相互忌憚第40章 招攬第396章 血口噴人,全知全能陳先生。第539章 王都裡的水很深第77章 招陳左使回來第517章 指點殿才,不得其正心恐懼。第549章 天神天仙再交手第113章 回到原來的軌跡第620章 美麗是一種錯誤第206章 她被控制了第449章 拳術演練,哲學藝術大圓滿。第587章 無藥可醫死期近第167章 不配擁有第412章 有教無類,獨臂劍聖的傳承。第179章 打人先打膽第571章 道家望氣南華仙第352章 激發潛能,一牆之隔兩世界。第64章 死也不放棄第582章 百家學問三計策第70章 去華山做客第388章 劍聖驚訝,徒弟佩劍照樣搶。第423章 拳意斷魂,不堪一擊心神潰。第284章 此人神秘,必須再試探一下。第571章 道家望氣南華仙第211章 活活打死第396章 血口噴人,全知全能陳先生。第544章 虎頭蛇尾震人心第413章 引蛇出洞,今晚會出大事情。第105章 求助第397章 施以暗手,不能人道最殘酷。第99章 汝陽王府高手如雲第154章 神秘的陳先生第242章 是不是覺得我好欺負第457章 巨蛋降臨,心有餘悸大恐怖。第239章 劍意,浩然宏大。第34章 王掌櫃的骨氣第100章 方寸之間顯功夫第617章 沒有交情客人來第23章 不知死活的芥川龍一第25章 養生與殺敵第504章 拒絕不了,不貪不嗔心坦然。第507章 毫無破綻,荒野相遇白晶晶。第289章 小露一手,消息傳至天神山。第601章 劍氣護主傷袁熙第307章 她不是人,希望交流慘遭拒。第487章 問道菩薩,下個心境是什麼?第610章 修身齊家心不同第547章 必須阻止陳彥至第700章 女媧娘娘有請第63章 還是陳左使的面子大第88章 跟我去黑木崖第330章 特殊要求,強權霸道非正義。第557章 居死動械是至人第691章 終於有了組織靠山第695章 陳彥至是不是來過?第352章 激發潛能,一牆之隔兩世界。第696章 救人還需自己來第507章 毫無破綻,荒野相遇白晶晶。第184章 不認這個女兒第516章 做客學宮,靠山之硬惹不起。第95章 心思陰狠的黃老爺第355章 水漫金山,突如其來鄭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