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暗妖心’的月票!!
運勢是恆定的存在,只要不遇到險境,不消耗,它就一直存在!
也就是說,如果你運勢滔天,哪怕天要殺你,只要你運勢足夠,也可以存活下去!
這纔會極樂真人李靜虛要絕殺綠袍,消耗綠袍老祖運勢,直到綠袍老祖運勢低落,三仙二老才齊齊出現,才佈下‘兩儀微塵大陣’這絕險,讓綠袍老祖的運勢都無法奈何,這才徹底隕落!
理清了這一切,池水墨立馬欣喜起來,“好好好,綠袍好,替代綠袍好,‘萬界’你果然不愧鴻蒙之稱,‘造化’你也不虧有天網之名,果然好本領!”
明瞭了一切的池水墨立馬倒轉槍頭,將自己剛剛說出去的話吞了回來,無恥讚歎着‘萬界’與‘造化’的大神通,至於羞恥,池水墨不屑的表示,那玩意多少錢一斤,給我來半打。
現在哥有的是錢,哦不,有的是運勢!
“運勢有餘,氣運不足啊!”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池水墨高興完畢後又感嘆了一句。
正感嘆着,突然面禁制綠光一閃,一個人影竄了進來,口中說道“師傅,修煉百毒金蠶蠱的時辰到了,請師傅移駕四況崖主持煉法。”
池水墨定睛一看,跟前跪着一獨臂之人,穿得不僧不道,赤着雙腳,個子頗高。根據綠袍的記憶,此人乃是大弟子辛辰子。
辛辰子昔年曾被綠袍老祖走火入魔急需人血之時無意中咬去左臂,雖然後來綠袍內心愧疚,將己身法術,盡皆傳授於他,但此人卻是日日懷恨在心。未曾忘卻。
直至日後慈雲寺一戰,趁綠袍身受重創,終於反叛,俟機奪得綠袍的半截身軀,欺師滅祖妄圖索取至寶-----玄牝珠。
據說辛辰子百鍊真身,法力高強。僅比綠袍老祖差上一籌,只是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法寶罷了。
雖說知曉他有叛師之心,但今時非同往日,此時的綠袍也不再是以前的綠袍。依據池水墨的性子,這種欺師滅祖之人定要當場擊殺,免得留下後患,什麼慢慢感化,以收其心的做法,池水墨確實嗤之以鼻的。
有些人天性涼薄。無論你對他多好,恐怕都難以換回他的忠心,這種人在華夏有一個響亮的稱呼——白眼狼!
池水墨認爲眼前的辛辰子就是這種人,因爲綠袍對這辛辰子雖然算得不得多好,但術法神通除了壓箱底的《玄牝經》之外,卻未有隱瞞,盡皆傾囊相授。
綠袍老祖走火入魔之時,如若不吞吃辛辰子手臂。恐怕當場就要走火入魔而死,喚作真正孝順的佳徒。恐怕會立馬斬下自身手臂以救傳法恩師。
況且綠袍老祖事後也對辛辰子有過補償,吞噬其手臂也實屬無奈之舉,要不是綠袍老祖,恐怕辛辰子早就老死了,哪裡還有今天。
所以,池水墨對於這個名義上的首徒。卻是十分不喜,更想將之滅殺!
無他,此刻他既然替代了綠袍老祖,就得接下他一身因果,要是放任這辛辰子出去作孽。恐怕那些業力有不少都要算到池水墨頭上!
雖然內心想要將這辛辰子滅殺,但是池水墨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他這一身法力神通雖然傳承自綠袍,但運用卻不可能如綠袍那般純熟,貿然發難,恐怕不但滅不了這孽徒,恐怕還會爲其所噬!
當務之急,不但不能露出殺意,讓其察覺,更要好好籠絡,以麻痹其心!
“起來說話吧。”池水墨決定先問問至今乃是何時,“辛辰子,如今乃是什麼年代了?”這一開口,卻也發現聲音都變得細如嬰兒,唉~~
站起身來,辛辰子想了想罷,“回稟師傅,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如今乃是康熙二年八月下旬。”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所有一切還只是蜀山中開始而以,池水墨一聽頓時滿心歡喜,所有機緣基本還都未能觸發。
池水墨正思量着蜀山各個寶藏的問題,不覺一時間沉迷了進去。
“師傅….師傅…..”辛辰子,見池水墨聽了他的話後,久久沉思不語,不知所未何事,但見煉法時辰,卻已將近。無奈只得,連聲呼喚。
唔?聽見了辛辰子連聲呼喊,池水墨忙回過神來,想起來他是來叫自己去祭煉百毒金蠶蠱的。
不過,精通原著的池水墨,卻是知曉此物實在不是什麼利害的法寶,也只有綠袍老祖自以爲得意罷了,原著中才一出場,就被人破去。
他現在可是不願意再煉此物,浪費時間是十分可恥的。蜀山中還有好些無主之物等待他去取用呢,區區百毒金蠶蠱,不值一提。
當然,思量一番,池水墨這話可是不能明着對那些個弟子說的,“辛辰子,你跟隨爲師最久,也頗得我的歡心。老祖我一直就想將這衣鉢傳授於你,只是一直在考察你的行徑。”
辛辰子聽說師傅要傳他衣鉢,頓時臉上也不禁露出一絲歡喜之色,後又及聽說考察他的行徑,神色卻是似乎又變得有些不自然了起來,心中也不知想到了什麼。
池水墨看在眼中,知道他肯定是做過什麼瞞着原先綠袍的事情,卻也不去說破,“今日,爲師我決定就將那百毒金蠶蠱傳授於你,以後定要用心祭煉。
爲師最近得了一門高深法門,需要閉關半年時光,這**練成後,爲師面容將會大變,你到時需要將我門下一干弟子齊聚,迎本老祖出關。在這期間,這百巒山的一切就都由你主持了。
只是切忌同門之間相互傷害,違者我定斬不饒。萬一真有弟子犯事,也得等由爲師回來,親自發落。
你乃是大師兄,以後也當作表率,記住了嗎!”講到最後,語氣也變得未免有些嚴厲。
一聽此等言語,辛辰子臉上頓起歡欣笑容,只是眼底閃過一抹擔憂,綠袍新得的法門讓他有些惴惴不安,及至池水墨講到最末幾句,忙翻身跪下,恭聲應道:“弟子必定不負師傅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