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極手至境,金剛佛身功第七層(提升),快刀刀法大成(提升),烈火刀法入門(提升),飛石術至境,易髒經至境,五毒真經至境,百毒真經至境。
?
三天內,王力在雷府中練功,已經將雷府中這處風水寶地龍穴中的能量全部吸收完畢。
在這幾天練功的過程當中,王麗早已經想好了應該提升哪一門武功。
雖然他的武功在這方世界單對單的話,已經達到了當世第一,但這並不能說明王麗就可以高枕無憂,可以在江湖上肆意妄爲,想做什麼便做什麼。
天下第一與天下第一也有着十分明顯的區別,比如說現在有一位宗師高手是天下第一,王麗去挑戰他,與他交手,在幾百招或者數千招之內,王力一招慘勝贏了他與在十招之內贏了他,都可以稱作爲天下第一,這天下第一與天下第一的水平,差距就十分的明顯。
或者現在王力與三五個宗師對攻,在數百招或者數千招之內以一兩招慘勝這三五個宗師的圍攻,王麗也可以稱作爲天下第一;在數十招之內將這三五個宗師全部打死打殘,王力也可以稱作爲天下第一。
這樣的天下第一與天下第一的水平有着天差地別的表現。
要想達到上述的結果,提升內氣已經不太現實,只要將自己的肉身提高到寶刀寶劍難傷的地步。
那麼王麗纔有可能做到橫行天下,只有能夠抵擋得住五六位同境界宗師高手的圍攻,而且還能將他們輕鬆的殺死,這樣才能夠在江湖上肆意妄爲。
只有這樣的實力,才能橫行天下。
王力一直想着自己的金剛佛身功,如果練到了最高境界,那麼自己如果真的如同鋼鐵一般,而且還是一位有思想,有智力,內氣還是宗師境界的鋼鐵。
或許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做到以一人破千軍的程度,那麼到時候就連大秦帝國也不敢隨意對付自己。
?只要自己活着,便有無限的可能。
死人是沒有任何說話的權利,這是千古不變故道理。
?再待在雷府當中也沒有任何的價值,此次的目標王力是要到陽門關去。
最新的消息顯示道勝白三堂已經到了陽門關,準備與土厥使團會合。
只要一出陽門關,便到了突厥一族的地盤,中原武林的人士想要在西域搜尋白三堂的蹤跡,首先就要面對突厥一族,數萬或者數十萬軍隊的圍剿,抓捕白三堂的行動就難上加難。
棄了馬車,全部換成快馬,連續十日的時間,以日行四百里的速度,一路北下,終於在這一天到達了陽門關。
陽門關乃是中原地區出入西域最重要的關口,是中原與西域地區的分界線,無論哪朝哪代統治中原地區,都會在陽門關佈置重兵,修建關卡,防止西域地區的勢力。
千百年的修建,陽門關雖然說地方不大,但是絕對是這個世界上城牆最爲堅硬,城牆最爲高大的郡城。
陽門關南依千仞絕壁的臥龍嶺,北瀕波濤百里的傷河,只有東西二個城門口。
東城門口連接中原地區,而西邊的城門口則是聯通西域。
不管哪個城門口,中原地區千百年的修建之下已經將陽門關的城牆擴展到七八十米厚,六七十米高的地步,已經遠超這個世界上所有城鎮的地步。
陽門關只需要五萬士兵把守,憑藉着高大厚實的城牆,並能夠抵禦三十萬軍隊的攻擊,所以歷代以來統治中原的王朝都是對陽門關十分的重視。
守衛陽門關的將領一般都是皇族的分支,而且陽門關的將領是直接受皇帝直接委任,其他人根本無權染指。
陽門關的將領早已經得到了大秦帝國皇室的命令,知道了大秦帝國的龍脈圖已經丟失,西域突厥使團,或許已經得到了龍脈圖。
他們一定會通過陽門關將龍脈圖冊帶出,陽門關已經是層層把守,戒備森嚴,只許進,不許出。
想要通過陽門關到達西域地區必須有守關主將宋京的親筆手令,否則任何人如果敢闖關,格殺勿論。
五毒教大長老所帶來的信息,盜勝白三堂,已經悄悄的潛伏在陽門關,在等待西域突厥使團匯合。
突厥使團應用計策盜取大秦帝國的龍脈圖,也知道大秦帝國不會放過他們,一定會派出大量的人手秘密調查龍脈圖是否在他們手中。
突厥使團,只要在中原地區,大秦帝國會有無數的手段,會使得突厥使團全軍覆沒。
他們已經和盜聖白三堂,定下時間,要在十月二十五號這日,在陽門關中會合,在最後出關的一刻,將龍脈圖帶回西域。
陽門關重兵把守,飛鳥難度,任憑你有再高的武功,也休想從陽門關當中出去,現在只有突厥使團,才能夠得到宋京的手令,從陽門關中脫身而出。
王力一行人人馬,走進陽門關,立刻便發現陽門關當中有無數的武林人士,不過王麗並不在意這些,來陽門關中打點前站的五毒教門徒立刻將王麗等人接入到五毒教的據點當中。
此刻五毒教的三大長老,都在五毒教的據點當中,王麗大把金刀的坐在主位之上,聽着三大長老介紹陽門關的情況。
現在整個陽門關,中原五大勢力的門徒與其他的武林人士,在十天之前已經陸陸續續到來,他們也已經得到了消息,知道白三堂就隱藏在陽門關當中,他們已經在暗中秘密的搜尋白三堂。
白三堂雖然貴爲宗師,但是已經被太和門所傷,在一個月之內想要將傷勢全部治好,除非是服用海空式的大還丹與太和門的紫金丹,白三堂現在的實力,連一名二流武者都不如。
突厥使團已經在百里之外,還有四天的時間並能夠到達陽門關。
在這四天之內,突厥使團與白三堂一定會接頭,交接龍脈圖冊。
三長老花費了將近一炷香的時間,將整個陽門關中的信息一一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