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住需求的文明

bookmark

曾經有人說,中國是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

十世紀,我們最繁榮,最文明,以後,停滯,甚至倒退。

有人說是戰亂打斷了華夏文明發展的脈絡,但是總不是那麼令人信服。

有一種幻想,那就是用道德修養和倫理秩序戰勝一切。所謂修齊治平者也。

還有一種麻醉劑,那就是在內心佔據道德的制高點,讓你找到自己勝過他人的理由。所謂反求諸己者也。

前者,我勤儉節約之風氣,蓋源於此。

後者,等而下之,是阿q精神。

清末艦船利炮叩關,我華夏精英人物竟然要“以禮義爲杆櫓”攘之,實在是修齊治平再正常不過的推論。當年讀歷史時老師和同學一起笑之,現在想起來甚是慚愧,知其非,不知其所以非也。

這個觀念最大的惡果,就是把一切歸結於道德,而不再求諸外物,最後竟然發展到不遺餘力的壓抑人的本身慾望和需求來實現道德的完善。

當一個人能夠節制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他是一個好人。可是,當一個人在道德上無法正視需求的時候,他是一個廢人。

當一個社會以沒有需求爲美,爲所謂“簞食瓢飲”而歡呼的時候,爲“肉食者鄙”而滿足高尚沾沾自喜的時候,物質生產還有進步的動力嗎?

不得不承認,儒家的此種觀念對整個東亞社會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只生產,不消費,造就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外部世界,在純粹東亞文明的世界中,經濟上玩的是一個零和遊戲。

日本人曾經創造出一個概念,叫做“商戰”,極其典型的反映出這種東亞儒家文化所導致的經濟結果。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的正常需求用道德侷限於簡單的衣食住行,在社會人口基數和總體資源穩定的情況下,總需求亦是穩定的。總需求的停滯就導致總生產受到極大侷限。

所有人過分克制需求的結果,是生產出來的東西也沒有人要,更沒有創造發明去適應和激發新的需求。從這角度講,當年將西方文明發展的成果斥之爲“奇技淫巧”實在是儒家道德的正常反應。因爲這些科技的發展,並不是反求諸己,而是走的截然相反的道路,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滿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從這個層次上來說,現代文明和科技的價值取向和那種傳統淡泊的、反求諸己的價值取向是南轅北轍的。此時我們不得不說當年的華夏士大夫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的,他們所作出“奇技淫巧”的判斷,並非無知的產物。而是一種發自本心的排斥。

總需求恆定的情況下,推論就是,你多做一筆買賣,別人就少做一筆買賣,零和遊戲,所以叫做“商戰”。

這種壓制合理需求的觀念配合着小農經濟,當然會造成貿易的失衡。有人考證,西班牙從拉美掠奪的白銀,大部分流入了明清時期的中國。當時貿易失衡之嚴重可見一斑。可笑從前我讀到這一段輝煌的順差史的時候還和一些當代青年一樣爲此沾沾自喜。

難道說,當時的中國人生活真的十分富裕,完全不需要西方的商品了嗎?還是天朝上國真的無所不有,西洋物事不過是點綴而已?

非也。有各國史書爲證,康乾盛世之際,歐洲在紡織等工業上的生產效率上已經超過我國,爲什麼還打不開中國市場呢?

農民手工織布,是沒有成本的,只是用力勞動而已,買布來穿還要花錢,自己織布不要錢。從勤儉節約的角度講,只要當時中國的社會結構不打破,西方工業再發達,估計機織布也賣不出多少。於是乎,鴉片戰爭,打開了沉重的國門。恥辱的近代史,讓我們記住了,有需求的人所煥發的進取心和戰鬥力,遠遠超過沒有需求的行屍走肉。

言歸正傳,唯有正視自我的需求,併爲此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創新,努力鬥爭,方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內需,只有化爲億萬民衆之正常需求,俗一點的:房子、車子、票子、度假、醫療、聲色犬馬之類,高一點的,教育,文化,法治、社會公正,科學創造。只有在這個層面上盡力滿足大家的需求,纔是真正的內需,也只有這樣的內需,才能通過市場經濟的體制,引導經濟朝着不斷滿足大家需求的方向去良性的發展壯大。

反之,若是因循守舊,不正視民衆需求,唯有GDP爲王,最終導致貿易失衡,中國經濟變成一個滿足別人需求的經濟,裡外不是人,豈不悲哀。

十三章 風燭第六章 掘鼠九十四章 困守十八章 同仇三十四章 拓跋三十三章 祆火請假條 附外篇 虎翼軍 龍牙軍 教習軍團三十一章 胡漢第二章 擊賊三十九章 牧軍四十三章 春寒十二章 商幫第二章 擊賊二十章 強弩三十章 英雄十六章 譁變十四章 春分三十二章 聖城二 煮酒閒話四十六章 寒食三十九章 虛實三十五章 拔刀第十二章 示警十七章 君臣際第八章 黃袍二十七章 取經二十八章 瓊琚五十八章 寶刀六十章 巡城四十九章 攻守四十三章 騎射四十九章 攻守第五章 冤枉昏君乎明君乎 ——孟昶形象問題的史源學思考二十九章 棄子第二章 制度六十二章 地道五十章 食肉十一章 斬案怒十五章 奪門二十二章 和親十一章 斬案怒六十八章 搶城第十三章 團練二十三章 國策第十章 醉後第七章 航海三十四章 迫和第七章 閒事十五章 異族第十章 嘆亡國三十七章 逆轉第十七章 兒戲二十四章 桃李二十六章 先生第十章 醉後八十七章 邊軍五十三章 大勝十四章 誓師二一章 情意李煜和南唐社會的命運三十二章 促師三十四章 遊說七十九章 黑雲晉陽古城的興衰十九章 復仇第六章 密謀第八章 生死關三十八章 追奔十七章 完勝三十三章 兄弟外篇:上三軍之承影袍澤 教戎軍五十章 食肉二十三章 辱使二十六章 詞祭三十二 運籌三十五章 遼漢二十四章 禁軍十二章 漢人四十一章 潛伏十四章 誓師三十六章 包圍五十四章 驚聞八十一章 射虎二十八章 地運二十九章 中堅昏君乎明君乎 ——孟昶形象問題的史源學思考李煜的收藏第十二章 示警第六章 冬至七十九章 黑雲四十四章 伏兵楔子二十九章 棄子十六章 爭城二十七章 亂局二十二章 必勝宋軍在江南的屠城十二章 蕭韓八十四章 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