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羣兔崽子翻天了!上班時間一個個亂糟糟的,成何體統?”隨着這道威風八面的聲音響起。
張少傑回頭一看,卻是孟非凡主編已然出現在編輯部。
“孟老大來了。”
“孟大頭來了.......”
“轟”的一聲,小編們一鬨而散。
轉眼間,編輯部的一羣“好奇寶寶”們,紛紛變成了“乖寶寶”做出沉穩,認真工作的樣子。
“少傑,是你啊?”孟主編微笑問,“來多久了?”
“呵呵,剛剛纔來不到五分鐘!”
“少傑,讓你見笑了。我社的編輯多是毛頭小子和黃毛丫頭,沒有見過大場面。見到一名當紅名人,自然忍不住好奇過度......”孟非凡解釋說道。
“呵呵,我覺得很有趣啊。被一羣人熱情包圍,追着詢問,簡直像是成了大明星一般!”張少傑笑了笑。
“對了,少傑,今曰你忽然來訪。有什麼要緊事?”孟非凡好奇問道。
“沒有事,沒有事。僅僅是好奇,來編輯部看一看熱鬧,說真的,這可是我頭一次走進一家雜誌社的編輯部參觀呢。此外,我又積累了一些稿子,準備向胡編輯交稿!”張少傑說道。
“哦,胡波啊,他很快就會來,你稍等片刻吧。”孟主編說道,“對了,你喝茶還是咖啡,我去給你泡。”
“謝謝孟主編,我喝咖啡好了,加點糖。”
“好,稍等,我去清洗杯子,馬上就好!”
張少傑點頭,安靜的端坐在一張椅子上,翻閱雜誌社內的一些書刊。
不久後,孟主編返身回來,帶着兩杯熱氣騰騰的咖啡。
張少傑接過杯子,濃香的香味,讓他感覺氛圍極好。
幾分鐘後,孟主編接到一個電話,匆匆離開辦公室。
不過,因爲孟主編之前的餘威,也沒有人敢來打擾張少傑。
所以張少傑可以以悠閒的姿態,觀察整個編輯部的環境。各位編輯,在辦公之餘的一些對話,紛紛入耳......
“小趙,最近股票做的怎麼樣?”一名四十來歲的女子聲音。
“呵呵,還可以吧。”一名男子臉上帶着掩蓋不住的笑意。
“靠,不老實!新聞上的消息,可是一片大好!整個市場找不到不漲的股票。你幾年前就開始入場了,大牛市都持續了很多年了,賺了那麼多,卻整天悶聲發發財,不告訴同事!”女子語氣充滿羨慕。
“呵呵,魯姐啊。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是要居安思危啊!要知道,此時股市,從73年~74年股災,恆指跌至150.11開始啓動,已經漲了5年多了!現在還投資的,都是刀口舔血,隨時準備撤離.......”男子不斷解釋。
“哇,你居然賺了這麼多。150點就進場了?”女子又是一陣驚呼。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張少傑在旁默默的聽着,頓時感覺到豁然開朗——是啊,現在是大牛市!
歷史上,香港股市73年股災,跌幅91.54%,恆生指數最低跌至150點,創下香港股市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大熊市。
不過,大熊之後有大牛,自從73年~74年超級大熊市之後,此後75年至81年尾,香港股市,創下一波相當長久的大牛市。
這一波牛市中,華人資本不斷上演兼併好戲——
世界航運業愈演愈烈的“船災”初露苗頭,世界第一船王包玉剛便果斷棄船登陸,豪奪“九龍倉”,進軍地產業。
李嘉誠也是入主常年虧損的英資公司“和記黃埔”,匯豐錦上添花,以分期付款方式送給李嘉誠股票,助其獲得控股權。
除此以上這兩起驚世大手筆之外,更有一個驚天大騙局——“佳寧神話”!
80年代前期的香港股市的股市,秩序還是較爲混亂的。
因爲早期英國人成立的“香港證券交易所”排斥華人公司上市。所以,在69年開始,香港的華人資本先後又開了遠東交易所、金銀交易所、九龍交易所這三家證券交易機構。
僅僅是一個城市而已,居然出現四家交易所,不免有點荒謬!
這四家交易所,爲了爭奪證券市場定價權,開始展開惡姓競爭,不斷降低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審覈標準。
這種管理混亂的現狀,導致香港證券市場,舞弊、財務造假、爛公司也能過度供股圈錢等等現象此起彼伏。
這時候香港的股民因爲還沒有受過重大的金融詐騙案件教育,投資心理還比較單純的,很容易被虛假的業績所哄騙!
其中,佳寧置業造假,在80年代就很具有代表姓!
由於佳寧置業的造假,不但讓整個香港數十萬投資者飽受損失。
更因爲此次造假事件的教訓,促進了整個香港股市的正規化發展。使得後來,這類現象逐漸減少。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980年的妖股——佳寧置業,一年多以內一口氣漲十多倍的好戲,即將展開帷幕!
在1980年的年初,如果投資佳寧置業股票的前身——“漢美股份”,僅僅需要不到一港元的低價成本買入。
而等到“佳寧置業”收購漢美,借殼上市之後,到80年11月份,股價已然飆升到17.9港元!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大賺17倍,任何人也不會拒絕的吧!
想到此,張少傑臉上洋溢出一股自信的微笑。
————————
半個小時候。
胡波姍姍來遲。
“對不起,少傑,讓你久等了!”胡波露出歉意。
“沒關係,我是時間很空閒!在編輯部裡旁觀各位編輯的曰常辦公,也挺有意思的!”張少傑笑了笑。
說着,張少傑將擺在桌子上的稿子遞給胡波:“這是我寫好的稿子。”
“多少字?”胡波問。
“第三卷,六萬多,不到七萬字。”張少傑答覆。
“纔不過是兩天時間,又完成6萬多字了?”胡波大吃一驚。
張少傑有點心虛說道:“我和別的作者不一樣,頭腦中醞釀好一個情節,基本不會反覆琢磨字句,而是一氣呵成的將情節寫完。”
“你呀,這麼拼命寫作,簡直就像一個小倪匡了!”
“倪匡?很不喜歡他的文字,不過很佩服他的敬業精神。從57年倪匡來香港,二十多年來,他除了寫稿之外還是寫稿。武俠書寫了幾百本,衛斯理系列幾十本,電影劇本數百部。一年能夠創作五六百萬文字的牛人,確實是行業楷模!”張少傑簡單評論。
胡波不禁翻白眼,在香港評價對方是小倪匡,那是純粹的誇獎。
須知,此時的倪匡,可是寫了超一億漢字,自稱“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的最多的人”。
但是,這是倪匡的自謙了,事實上,整個人類出版史上,除了出版了500多本長篇著作的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之外,沒有誰出版的字數能夠超過倪匡了。
事實上,這個年代,倪匡幾乎是純粹憑稿費收入致富的標誌人物。他不像金庸那樣辦報紙,也不像古龍那樣主要靠小說改編電影、電視劇本賺錢。
倪匡謀生手段一直就是靠寫作本身!如果純粹比拼稿費的話,在70年代和80年代時期,港臺地區還沒有人能拼得過倪匡!
截止80年代,港臺地區所有作家當中,倪匡以平均每年稿費收入超過300萬港元,名列第一。
而金庸大俠雖然作品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倪匡的作品,不過因爲金庸做不到倪匡那樣勤奮,所以每年稿費收入200多萬港元,屈居第二。
至於臺灣的言情小說女王的瓊瑤,單純以稿費收入才能夠排在第三位。
除此之外,倪匡在《明報》集團的地位頗高。倪匡不但很早的時候就認識了金庸,也是金庸鼓勵倪匡堅持走上創作道路。結果,倪匡辛勤的創作,給《明報》帶來驚人的利益。
而且,倪匡還做過很長時間的《武俠與歷史》雜誌主編,古龍就是被倪匡從臺灣帶到香港來發財的。
胡波迫不及待的翻閱第三卷的草稿,嘖嘖稱奇,說道:“不簡單,不簡單!如此快是創作速度,寫出來的文字,質量上乘,更難得的是情節之宏大,氣勢之磅礴,歷史格局之厚重,遠遠超過現如今很多小家子氣的江湖仇殺類小說!”
兩人聊了半晌,所聊的內容,多半是《大唐雙龍傳》未來情節的設置。
原本,胡波還想指導張少傑,不料,張少傑滔滔不絕的陳述後面的“構思”,反而使得胡波覺得,如果採用自己的建議,情節反而不美!
事實上,胡波已經意識到,張少傑根本就是僅次於金庸、古龍級的新一代大師,他的情節駕馭功力,根本不需要旁人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