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武牢關(十三) 相敬以德 青豆
41 武牢關(十三)
竟然如此!
尉遲敬德驚訝萬分,不可思議地看着從他耳邊抽離身子的李世民,看着他一臉盡是得意非凡之色。
不,怎麼會這麼巧?竇建德怎麼就在這時想到唐軍也會開始缺糧了,還想到先兆會是把馬匹趕到黃河北岸去放牧?莫非……
“元帥,是你……”
世民滿臉的得色越發的濃烈。他伸出一根食指,豎按在敬德的脣上,滿目狡黠之情:“噓,你不要說,由我……來講。”
他退到窗邊,身子斜挨在窗臺上,雙臂抱在胸前,笑意盈盈的道:“你猜的不錯。其實,在半個月前收到鄭軍試圖突圍的消息之後,我就已經開始實施這個計謀了。你說的是對的,我們不該急於馬上打一場必敗的仗;但你說我們只能耐心等候一段時間去打一場有機會取勝的仗,我卻是做不到!我無法忍受只是坐在這裡白白地等待時間流逝,我痛恨這種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的無力感。我不能什麼都不做……”
“可是……”敬德的心驚慌地猛跳起來,“你這不是太冒險了嗎?這樣提前發動,如果竇建德不相信我軍那麼快就缺糧,那豈不是會把這個大好計謀給毀了嗎?”儘管知道現在並沒有發生這樣糟糕的結果,但他還是後怕得一陣陣的心虛膽寒。
與此同時,他的腦子也骨碌碌的轉動了起來:世民到底是什麼時候瞞着自己提前實施了這個計謀的呢?怎麼自己一點都不知道?自己不是已經每一日都整天整天的跟他在一起了嗎?他怎麼還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啓動了這個計謀?
“不,敬德,你放心,我不會做有可能毀了這個計謀的冒險之事。”世民仍是滿懷自信與得意的笑着,“那天晚上你回去之後,我好好地想了一下。要等到竇建德覺得我們有可能缺糧,還要等到他有足夠的聰明能從我們牧馬河北之舉上猜出我們可能缺糧了,並再進而想到這是他們夏軍能打敗我們唐軍的唯一機會,這是多麼不可靠的事。最初想出這個計謀的時候,我把竇建德想得太聰明瞭。我是將心比心,如果看到敵軍要把馬匹趕到原野上去放牧,就會猜想他們是不是缺糧了,所以要用這種辦法來節省糧草。可是與夏軍打了這幾次交道,我發現這幫泥腿子對於行軍打仗之事實在不是很在行。如果我好不容易捱到四十天後才牧馬河北,他們卻對此舉的含義無法理解,仍是按兵不動,那我豈不是枉送秋波了嗎?”
說到此處,世民不自覺地真的做出眼波一轉的姿態,看得敬德心頭又是一熱,腦中一陣的恍惚,不覺往後退了幾步,身子挨在對面的牆上。
世民無意識地伸手攏了攏垂在耳邊的髮絲,續道:“那天晚上一想到這些,我就坐不住了。如果苦等真的能等來一場大勝,那我當然願意等。但如果只是能等來有機會的、可能的大勝,那我可不甘心把賭注押在運氣之上。好吧,竇建德不夠聰明,我就教他聰明;他領悟得不夠快,我就直接把他需要知道的事情都告訴他。我在夏軍之中早已安插了間諜,所以夏軍大營之內事無鉅細盡在我掌握之中,就如這次凌敬的提議,我不就知之甚詳了嗎?”
原來……如此。
敬德這時再次深切地意識到,自己……其實對眼前這個人,還是瞭解得太少、太少了。還以爲自己這段日子裡與他朝夕共處,對他已是瞭如指掌,可是原來他揹着自己已經做了那麼多的事。還有那麼多的、哪怕是軍事上的秘密,他都並不知情。
是他太深沉了麼?還是自己太天真了?以爲與他密切得可肌膚相親,就能探知他的方方與面面。其實,自己所能知道的,永遠、永遠都只不過是他容許自己去知道的……
“通過間諜……”世民沒有覺察到敬德心中的驚駭,仍是興高采烈地述說着自己的計謀——是的,是他的計謀,不是他們的計謀——如何大獲成功,“……我在夏軍之中散播了一個可以打敗我軍的想法,那就是等我軍糧草將盡、爲了節省草料而把馬匹驅趕到黃河北岸去吃草之時,乘着我軍失去騎兵的這個大好時機發動攻勢,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夏軍人多勢衆的長處,壓制我軍騎兵精銳的優勢。我從十六日那天之後,就讓間諜一直在夏營裡散播這種想法。夏軍之中,不要說將領,就連一個小兵都在談論着這個最好的辦法。通過口口相傳,他們已經無法知道這個想法最初來自哪裡,再何況這個想法看起來是那麼的有利於夏軍,他們又怎麼能想得到,那竟是我讓人散播出去的呢?”
是的,謠言的起源是最難追查的。更何況,如果是不利的謠言,那還可以止於智者;這個卻是看起來那麼有利的破敵思路……
敬德一向只見眼前這唐軍元帥是如何的擅長以堂堂之師與騎兵之術破敵滅國,卻從來沒想到,詭道也是兵家之常道,這擅兵之人,又怎麼會不是運用得出神入化?
“所以,凌敬的書生之見,遭到夏軍將領的一致反對,其實也不是他們真的有什麼自知之明,而是因爲他們都認爲明明眼前有一個更好、更快捷地解決我軍的方法,自然不願意大繞圈子去攻打關中。這個破故之法連王琬、長孫安世這些鄭軍的使節都知道,他們當然認定如果竇建德竟然接納了凌敬的意見,那就說明他其實根本就不想救洛陽了,只想乘機擴大夏國的地盤而已。凌敬這種意見不可能得到接受,我也是早就預計到了。”
敬德看着侃侃而談的世民,心裡盤旋着的,只有一個念頭:“真神人也!”
“當然了,如果竇建德竟真的一意孤行採納了凌敬的意見,我怕軍中諸將會心中驚駭、士氣動搖,所以不等有確切的消息傳來之前,先召開了軍事會議,解釋夏軍就算採用此策也只是下策而已。提早穩定軍心,總比事到臨頭預計不準的好。雖說凌敬此計書生氣很重,但竇建德若真的用了,總是把戰事又延長了。目前對我們來說,最好還是騙過竇建德,讓他以爲我軍真的缺糧了,急匆匆的來跟我們決戰,跟他打一場就把夏軍給徹底解決了。夏軍一敗,洛陽肯定陷於絕望,破城就是指日可待。如此一戰滅二國的豐功偉績……”世民雙脣上揚,流露出按納不住的欣喜,一雙眼眸更是熠熠生輝,“……真沒想到,是竇建德千里迢迢的親自趕來,雙手奉上給我的啊!”
一戰滅二國!
直到此時,敬德才猛然意識到,一旦李世民打敗了夏軍,那將是何等不得可了的天大功勳!
唐軍此次東征,目的只在於滅亡鄭國,奪取東都,控制中原。可山東一地卻未敢奢望能馬上平定。原定的計劃,只是先佔取中原,再圖掃蕩比洛陽周邊更東之地。可是現在,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把整個山東吞併進自己版圖之內的竇建德,若竟一戰就敗亡給了世民,那他此前的辛勞等於全數是爲人作嫁,打平了山東卻一轉手就送給了唐室。這樣一來,世民力排衆議的堅持,將不但最終成就了洛陽之戰的完勝,更是提前結束了統一全國的爭戰!
若以李世民第二次征討西秦的武德元年八月爲統一戰爭的起點來算,迄今爲止纔不過是武德四年四月底。也就是說,唐室僅以不到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一統天下的戰爭,自古得天下者,何曾見過如此輕易快捷的啊。
敬德轉念又想到,如果不是自己的舊主劉武周意外地入侵河東一時得手,把唐軍主力拖在河東的戰場上耗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按:以武德二年下半年到武德三年四、五月算),本來東征洛陽之戰會更早地打響,也許這天下定於一統的時間甚至會更加的短促吧。
敬德看着世民那年輕而自負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眼裡閃耀着意氣風發的光芒之時,心中千迴百轉的,是這樣的思緒萬千……
作者有話要說:
後記:
1、諾諾說這章的世民閃閃發光,好帥呢~~~~
2、因爲這一章,《君心三集》意外地增加了劇情~~~~~8過這裡就不劇透鳥~~~哇哈哈哈哈~~~~
[送霸王票]
插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