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

“昌平君?莫非是哪個傳聞中先王在秦國爲質時和秦國公主所生的昌平君?”三閭大夫詫異的問道。

項燕點頭:“不錯,正是此人!”

“可這只是傳聞罷了,昌平君也不一定是先王之子!”三閭大夫心頭還是有些疑慮。

“此事本將派人調查過了,昌平君確實是先王之子。”項燕道。

“可即便昌平君是先王之子,可他卻在遠在秦國爲官做相,如何能來到我楚國呢?再說即便昌平君本人願意來我楚國,可秦王會同意放人嗎?”三閭大夫又問道。

項燕笑道:“昌平君身爲我楚國公子,自然是願意歸國的了。再說即便秦王不放人,咱們就沒有旁的辦法把昌平君接回來了嗎?”

三閭大夫搖頭道:“不妥,此事風險太大,萬一被秦國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只怕昌平君性命不保不說,我楚國還會受到牽連。”

項燕道:“三閭大夫這是懼怕秦國?”

“怎麼可能,老夫只是擔心昌平君的安危罷了,畢竟昌平君算是先王唯一的子嗣了吧!”三閭大夫辯解道。

“那如果昌平君平安回到楚國了呢?”項燕問道。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到時候老夫肯定第一個擁護他登上王位!”

項燕問道:“三閭大夫這話可信否?”

三閭大夫道:“一言九鼎!”

項燕笑道:“好!待明日天一亮,三閭大夫就隨本將迎接昌平君到來把!”

“明日?你是說昌平君已經到達楚國了?”三閭大夫詫異道。

“當然,明天一早昌平君就能感到壽春城了!”項燕點頭道。

三閭大夫再想說什麼反對的話,可此時已經說不出口了。

掌管司法的廷理這時出來問道:“不知項燕將軍打算如何處置大王?是驅逐、流放還是······”

廷理的雖然沒有說完,可項燕知道他的意思是問自己是不是要將熊丹處死。

想了想項燕道:“大王雖然昏庸無能,但畢竟不是我這做臣子的能夠處置的,還是等昌平君到來之後看看詢問他的意見吧!”

堂上衆臣聞此無不倒吸一口涼氣,項燕這是要置大王於死地啊!

其實廷理本來的意思是在昌平君到來之前先把熊丹給弄個驅逐活着流放,這樣可以保他一命,可不想項燕卻要置熊丹於死地。項燕身爲臣子,犯上作亂本就已經是大逆不道了,如果其再親手處死了熊丹,只怕他的名聲將會遺臭萬年。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項燕纔會等到昌平君到來之後親手處置了熊丹。

如果是由項燕活着其他任何一個大臣處置熊丹的話,爲了自己的名聲着想,他們都不會殺了熊丹,最多也就是驅逐疑惑流放而已。

可昌平君卻不然,怎麼說昌平君也是先王之子,熊丹身爲先王兄弟卻淫亂先王后宮,昌平君能放過熊丹纔是怪事呢?到時候昌平君順理成章的殺了熊丹,整個天下任誰都不能說出一個不是來。

第二天早晨,昌平君準時到達壽春,當天就繼承了楚王之位。

昌平君繼承王位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殺熊丹極其家眷爲先王報仇,而後面見范增,同意與魏國和解。

魏國按照之前和項燕的約定,放歸之前虜去的項氏一族嫡系的家眷,並同時撤軍。當然,已經佔領了的淮河以北的土地卻並不會歸還給楚國。

諸事解決完畢,昌平君自然要大肆封賞有功之臣,項燕因此而榮升令尹之職,景、屈、昭等諸臣也因爲功勞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賞。

不久,昌平君就召項燕商議道:“眼下魏國兵峰強盛不下於秦國,而我楚國的都城壽春距離魏國不過一河之隔,故而寡人想要遷都,不知令尹以爲如何?”

項燕想了想道:“壽春距離魏國邊境確實有些太近了,一旦楚、魏兩國再行交戰的話,魏國大軍旦夕之間便可包圍壽春,微臣同意大王的意見,就是不知大王想把都城遷到哪裡?”

昌平君道:“眼下江北除了壽春也無旁的大城,寡人想把都城遷到江東的吳地,不知令尹覺得如何?”

項燕皺着眉頭道:“吳地是不是有些太過偏遠了?一旦秦、魏兩國再有什麼異動,隔着一條大江,我楚國再想要調動兵馬只怕就不會那麼容易了啊,微臣還是建議大王把都城定到江北之地!”

昌平君卻不贊同項燕的意見:“令尹說的不錯,可令尹就沒有想過,遷都江東的話,雖然我軍調動不易,可秦、魏兩國想要再威脅我楚國國都也是不易的嗎?寡人久在秦國,對秦國的士卒極爲熟悉,他們極其善於陸戰,魏國亦然,可兩國士卒卻都不善於水戰,一旦我軍以大江之險爲屏障,再招募一批水軍,打造一定數量的戰船,任憑兩國插翅,也難飛到江東去。”

“如此,微臣就聽大王的意見!”項燕想了想,以如今楚國的國力,遠不是秦、魏兩國的對手,還不如遠避江東,這樣還可以坐山觀虎鬥,而秦、魏兩國卻奈何不得楚國絲毫,於是便同意了昌平君的意見。

之後的一個月裡,昌平君屢次現身說法,總算說動了絕大多數權貴同意。又過了三個月,楚國正式遷都江都吳地,遠遠的避開中原秦、魏兩強的爭鋒。

魏王平二年,最後一批伐楚的魏國隊伍歸國,宣示着魏、楚兩國戰爭的正式結束,淮河以北的上千裡土地歸屬於魏國,使得魏國的戰略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擴充。

也因此,魏國真正成爲了能夠和秦國相抗衡的強國,大國,天下至此進入了兩強時代。

這一天,龐癝傳喚小吏蕭何。

蕭何向龐癝一拜道:“不知相邦傳喚下官所爲何事?”

龐癝盯着蕭何不住的打量了一遍之後方纔開口道:“本相聽聞蕭何你極其善於處理政務,故而本相想任命你爲陳郡郡守!”

“下官多謝相邦!”蕭何沒想到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大餡餅砸到自己頭上,心中興奮不已。

蕭何並不是能言善辯之人,故而在這一屆的官員選拔上並未大放異彩,只是因爲其明理,被安排了一個小吏的職位。

龐癝不知道還罷了,既然知道此人是蕭何,又如何能夠讓這樣的大才屈居小吏呢?故而給其安排了一個郡守的位置。

三十一、心思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二十四、毒計八十七、論勢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三十三、辛秘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二百零四、秦國設計六十五、朝議一百二十四、分兵五十七、張良論勢三十、使館問答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一百三十七、憋屈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八十五、公子韓非九十三、魏王之好二百二十九、滅燕五十六、韓國俯首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一十四、部署三、入楚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六、宴三十二、魏王託孤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六十三、君臣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八十三、虎符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五、秦王之宴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三十、使館問答四十、舊怨重提一百六十三、君臣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三十四、權衡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一百零六、論趙三十二、秦國政局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四十二、風波定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七十四、楚人李斯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三十一、心思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三、妥協二百二十八、休戰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二百一十三、廢太子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四十四、龐癝欲變法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九、龐癝說魏王(三)九、龐癝說魏王(三)五十、三公就位五十八、審理一百三十五、試探七十二、利益交換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九十五、滅魯十六、兵至邯鄲三十九、暗流九十三、魏王之好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一百零六、論趙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二十五、渡河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一百五十九、教導三十八、泛舟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三十三、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