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君臣

張良道:“沒錯,此次大王出巡的目的乃是考察各地的風俗民情,可自泰山一事之後,大王一直在和相邦慪氣,根本就無心關注民生事務,再巡行下去,除了徒耗錢糧之外,只怕已經達不到相邦想要的目的了。況且,如果再往南行,便是南陽、鄢、郢、州、隨等地,那裡剛剛歸屬於大魏不久,只怕治安並不是十分安穩,故而爲了大王的安全考慮,此次也不得不回大梁。”

蕭何道:“咱們的這位大王雖然還未成年,可我怎麼總感覺大王之所以與相邦慪氣,並非緊緊是因爲泰山之事呢?”

張良笑道:“是啊,大王並非只是因爲泰山之事而與相邦慪氣,如果緊緊是因爲這件事情,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大王心中的氣又怎會沒有消除呢?”

“那是爲何?”蕭何問道。

張良沒有直接回答蕭何的問題,而是反問蕭何道:“你可曾留意最近一段時間,大王可曾見過什麼人,亦或是讀過什麼書?”

蕭何想了想放道:“人?大王倒是沒有見過什麼特別的人物,至於書的話,前些日子廷尉韓非進獻給了大王幾本自己寫的書,聽說大王和是喜愛!”

“是了,只怕就是因爲這幾本書了!”張良點頭道。

“幾本書?”蕭何有些難以置信,“只是區區幾本書籍,應該影響不了大王纔是,更何況韓非與相邦的關係一向親密無間,這子房你又不是不知道,爲何還如此說?”

張良笑道:“韓非公子確實與相邦關係莫逆,可你也不要忘了,韓非公子可是法家之人,他的書亦是法家之言。而我亦曾有幸拜讀過幾本,其中談論的多是要君王集中權力於己身,大王看完之後自是非常喜愛。然而這對相邦而言卻並非好處,因爲在相邦看來,將一國全部權力都集中於國君一人之手,實在是極大的謬論。雖說這樣一來,可以使得國家的權力高度集中,而且更能發揮效率,可卻也有極大的隱患在內。如果國君聖明,一切自然都好說,可如果國君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呢?那將一國權力全都集中在一個昏庸無能之人手上,那結果會是什麼呢?”

“輕則民不聊生,重則國破家亡!”想也不想,蕭何便回道。

“不錯!”張良點頭道,“這正是相邦爲何大王多看法家典籍的原因所在。天下列國,除了秦國將一國權柄都集中於國君之手外,其餘諸國均爲有此等做法。秦國自獻公以來,除卻孝文王、莊襄王昏聵之外,其他國君都算得上是英明神武之人。而且惠文王、莊襄王雖然昏聵,然而他們在位的時間卻都很短,一個在位三年,一位更是在位只有三日,所以一些弊端在秦國並未顯現出來。可如果一個集全國權力於一身的昏聵之君在位時間再長一些呢?不知你可曾想過?再說!”

頓了頓,張良又說道:“君權和相權歷來都是相悖的,現在大魏是相邦當政,如果大王想要收回權力,勢必要損害相邦的利益。而如果相邦這樣一直執政下去,大王亦是不願意看到的,這纔是大王與相邦兩人心結之所在!”

“難道就沒有解決辦法嗎?”蕭何問道。

“沒有!”張良搖了搖頭道,“君權與相權歷來都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君強則臣弱,臣強則君虛,根本就無法緩解。秦國穰侯魏冉、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等強臣當政之時,天下又有幾個知道秦王、楚王、齊王是誰?而齊威王、楚威王、趙武靈王、燕昭王以及現在的秦王嬴政當政之時,又有幾人會記起其手下的大臣?謅忌、田單、昭陽、張儀、肥義等人的才能不輸於魏冉、黃歇、田文,然而因爲君王強勢之故,只能匍匐於強君手下做事,不敢有絲毫違背。”

“你所說之言乃是實情,可現今相邦亦是強勢之人,而大王雖然還未成年,可從其性格來看,亦是強勢之人,待大王成年,只怕大王與相邦亦要水火不相容了!”蕭何感慨道。

“希望大王和相邦到時候能夠相互妥協吧,如若不然,對大魏來說是禍非福!”張良亦感嘆道。

一時間,兩人都沉默了下來,心中無不爲魏國的前途而擔憂。

良久,蕭何方開口道:“距離大王成年還有六年的時間,而這六年時間,想必相邦定能找出解決的辦法的!”

“希望吧!”張良心裡卻並沒有這麼樂觀,反而心中有些擔憂。無論是蕭何還是張良,自在魏國出仕以來,身上都打下了龐癝一系的烙印,這是他們想擺脫也擺脫不了的。

而反觀龐癝,雖然心中有所憂思,然其所憂思者,並非自己以後的權力會被逐步的削弱,而是憂思魏王平心中的政治傾向。

以前魏王平傾向於儒家之時,龐癝擔心不已,現在魏王平對法家典籍產生好感,龐癝亦感到憂思。感覺自己每每教導於魏王平,可魏王平卻總是當面一套,過後又是一套。然而龐癝卻沒有想過,如今的魏王平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正是人這一生中最爲叛逆的年紀。

就好比後世的初中生。高中生,已經開市逐步的有了自己的想法,而父母卻總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可如此做的最終效果,大多是事與願違而已。

故而,一旦想清楚了這一點,龐癝便不再在這方面糾結。龐癝自己雖然已經算得上是實實在在的權臣了,且身爲執政的相邦,自己有資格,也有權利教導魏王平,可魏王平畢竟是一國之君,龐癝除了好言相勸亦或旁敲側擊之外,根本就不能像教導自家孩子那般,一個不學好就對其大加斥責亦或是打罵於他。

果然不出張良所料,巡行的隊伍在到達了陳郡之後便開始停足不前,三天後,龐癝下令命隊伍開始向北轉,沿着鴻溝乘船北上回歸大梁。

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二百四十八、渡江九十一、我若爲相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九十九、初勝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九十四、王翦的老謀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九十四、羣臣諫九、旁觀者迷八十八、秦國意圖三十六、明哲保身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五、翩翩佳公子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九十五、張良計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五十一、變法開始三、入楚一百三十四、權衡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四十一、迫在眉睫九十四、王翦的老謀四十三、龐癝歸國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八十、三年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五十四、喋血十三、風波起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十、龐癝說魏王(四)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一百八十三、謀劃二百二十七、講和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十一、交鋒四十三、落幕九十二、國士之才十七、幕後黑手八十八、秦國意圖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二十二、荀況入魏五十、韓國求救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四、縱橫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二百五十、設伏五十二、角逐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四十四、伐楚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四十三、龐癝歸國九十三、魏王之好九十五、張良計一百一十八、潰與敗八、迅雷攻勢一百一十四、部署六十三、龐衛從軍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九十四、羣臣諫五十三、交鋒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六十三、說親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九十、對陣一百零三、銳士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二百零二、暗鬥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百四十九、女人心五十五、秦王之宴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二十九、議和七十六、惜才、送才三十八、泛舟五十六、魚龍宴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八十五、風雲動五十四、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