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蛙人族襲擊之後,連續三天,葉小川等人一直都是在往西走,雖說距離巫山越來越遠了,可總算是繞開了蛙人族的活動區域。
這裡已經是人跡罕至的十萬大山深處,茂密的原始叢林,給人的感覺不是古樸滄桑,而是畏懼心寒。
一棵棵張牙舞爪的參天古木,上面掛着許多粗大的藤蔓,宛如一條條黑色的巨蟒從樹幹上落下,尤其是風一吹,口氣中瀰漫着一股腥臭味道,讓人覺得這裡根本就不是人間,而是地獄。
沒人能解釋,爲什麼越往十萬大山的深處走,那股腥臭的氣味就會越危險,連南疆土著毒婦格桑都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在原始叢林裡施展身法向西疾行了三天,旁晚時遇到了大雨,這一場大雨來的快,去的去非常的慢,而且雨勢很大,範圍也挺廣,不像葉小川等人以前遇到的大雨,越過兩三個山頭就會出現彩虹,足足翻
了七座山,雨水也是宛如銀河決堤一般傾盆而下。
冒雨趕路,躲避天雷閃電,忍受偶爾從地下冒出來的毒霧瘴氣,這還都是其次的,畢竟大家都是修真者,還能應付。
可是,當風雨中不時的傳出一聲聲巨獸怒吼的聲音時,格桑就不願意再繼續趕路了。
那巨獸吼聲,比起撕裂蒼穹的天雷聲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次怒吼,都彷彿天崩地裂了一般,也不知道是什麼蠻荒異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頭巨獸絕對不好惹。
格桑在獸皮地圖上找了許久,歡喜的道:“眼前的這座高峰應該是騰格拉山,這裡曾經有古巫族活動,應該還有一些遺蹟,我們趕緊過去避避雨。”
現在大家都渾身溼透,隊伍裡女子很多,男子也很多,實在是不雅,再加上附近還有一頭恐怖的巨獸不時的吼兩嗓子,誰還有心思趕路啊。
聽到這裡有可以避雨的地方,一個個都立刻同意。
衆人面前的這座如鶴立雞羣一般的大山,高達四五千丈,很快就發現了山腰上有許多山洞。
根據格桑的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古巫族曾經在這裡生活過,古巫族消失之後,這座深入十萬大山的騰格拉山就沒人住了,廢棄了很多年。
爲了防止發生意外,葉小川等人還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查看了好幾個山洞,發現山洞內錯綜複雜,內部空間極大,估計當年在此生活的古巫族人數不少。
在山洞內的一些角落,還可以發現一些佈滿灰塵的殘破石雕與浮雕,其他生活痕跡,似乎都隨着歲月的流逝,漸漸的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一衆人沒有過份的深入裡面的洞穴,幾百人就佔據了四五個洞穴,遮風避雨就行了,這地方詭異的很,古巫族又異常的神秘,雖說這裡被廢棄數千年,可是誰也無法保證這裡有沒有被古巫族留下什麼蠱毒
機關,或者山洞被什麼南疆惡獸佔據。
進了山洞,升起了很多堆篝火,衆人都三三兩兩的坐在火堆旁邊將溼透的衣服烤乾。一些女弟子則聚集在一個山洞裡,換下了乾淨的衣裳。
葉小川正在和衆人吹牛,說這點風雨算得了什麼?想當初在冥海的時候,那風雨才叫一個大呢。
隊伍裡去過明白的左秋等人,聽着葉小川在吹牛,都懶得去拆穿他話中被藝術加工後的部分,倒是格桑聽的津津有味,看葉小川的眼神都有些崇拜了。
葉小川吹的正爽呢,忽然就看到齊飛遠走到杜純的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杜純的臉色微變,立刻就站了起來。
葉小川道:“怎麼了?”
杜純道:“這山洞好像有些不對勁。”
衆人一驚。
齊飛遠道:“剛纔我沿着一條山洞通道往裡面走,發現裡面似乎近期有人類活動的跡象。這山洞或許沒有廢棄,還有人生活也說不定。”
格桑擺手道:“不可能的,這裡太遙遠了,周圍都是異族或者獸妖,我苗族的天火侗已經是最南面的寨子了,這裡不會還有人類的。”
江清閒接口道:“會不會是南疆異族?”
格桑一怔,這倒是有可能。
葉小川等人安排了一下,讓各派正道弟子都打起精神,然後葉小川等人十幾個人,沿着山洞內的一條通道往裡面走去。
山腰上的山洞非常的多,內部也是橫七豎八,到處都是山洞通道,就宛如一個大迷宮。
很快,手持法寶的衆人就感覺齊飛遠說的不錯,沿着一條長長的通道往裡面走了不到百丈,又進了一個山洞,這個山洞裡竟讓有木牀,上面還有一些腐爛變黑的被褥。
杜純捏着鼻子用劍挑起了腐爛的被褥,都粉化了,但在上面卻可以清楚的看到“廣元絲綢”這四個字。
杜純道:“廣元絲綢,這是蜀中的蜀錦老店,從這些被褥腐爛的情況來看,在幾十年前,這裡還是有人居住的,不會是異族。”
衆人點頭,南疆那些異族,不可能會有蜀錦被褥。
在這個山洞裡,除了發現幾牀蜀錦被褥之外,在邊緣還發現了一堆腐朽的木材,在角落還有一堆灰燼與一些野獸的骨骼,顯然有人曾經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
這個山洞中,還有兩條通道通向不知名處,衆人就選擇了一條較爲寬大的繼續往前走。
越往裡面走,衆人的心就越驚訝,不僅前面的巖洞里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在後面的幾個山洞裡,也有類似的痕跡。到了最後,竟然是一片片石室,推開一扇石門,裡面就是一個標準的單人間,牀、桌、椅應有盡有,而且都是中土風格,很顯然,曾經有許多中土人在此生活過,而且離開的時間並不長,最多隻有幾十年
,或許只有十幾年才說不定。
在衆人疑惑不解的時候,楊十九從一個石室裡大箱子裡找到了讓葉小川等人大吃一驚的東西。
一面旗,上面用金線龍飛鳳舞的繡着三個中土文字。“千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