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伐王慶

趙構不思進取,急壞了南宋小朝廷的主戰派。

尤其是當宗澤等人聽說,大元帝國在北方,不僅在跟金國和西夏開戰,還在跟高麗王朝開戰了之後。

在宗澤等主戰派的人看來,這是他們收復失地的天賜良機。

後來,金國和西夏以及王慶還派使臣來揚州。

金使代表完顏吳乞買表示,他們幾家聯手滅掉大元帝國了之後,河北、河東、燕地、平州要歸金國所有,金國與南宋小朝廷畫黃河而治。

西夏使臣代表李幹順表示,陝西六路以及雲地九州要歸西夏所有。

楚國的使臣代表王慶表示,南宋小朝廷要承認楚國現在佔有的疆土,以及將西京給楚國。

趙構和部分宋臣考慮到,金國、西夏、楚國要的地方都是大元帝國的佔領區,不是他們南宋小朝廷的佔領區,崽賣爺田心不痛。

關鍵,要是不答應,金國、西夏、楚國也不會幫南宋小朝廷牽制大元帝國。

更現實的是,如果金國、西夏、楚國不出手,大元軍勢必會一舉滅掉南宋小朝廷。

在這種情況下,趙構君臣根本不顧宗澤等人的反對,答應了金國、西夏、楚國的條件,與之結盟。

四國結盟後,很快就形成了誓書,南宋小朝廷也在很短時間內就派出使臣帶着趙構的御筆、國書和誓書分別出使金國、西夏和楚國。

不想,四國剛結盟不久,大元軍就重創了金軍。

而且,不論是西夏,還是楚國,都沒有明顯的優勢。

再說南宋小朝廷這邊。

自從宋政權重建以來,在其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就發生了以宗澤爲首的主戰派和以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爲首的主和派之間的激烈鬥爭。

到宗澤再三上疏請求趙構還都應天的時候,兩派間的矛盾就更加激化。

趙構對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元軍是怕得要命,但見過不少民衆暴亂的他,對於人民武裝力量的害怕,還要遠遠超過大元軍。

在趙構看來,倘若忠義民兵在抗擊大元軍的過程中發展壯大起來,必然要對趙姓統治權構成更嚴重的威脅,所以更加害怕。

而宗澤等人卻偏偏強調忠義民兵的重要作用,甚至還要招收原來反抗趙宋政權的一些起義農民的武裝力量,把他們使用在抗擊大元帝國的鬥爭當中。

這在趙構和黃、汪等人的思想中,是絕對通不過的。

主戰派反對遷都,特別反對遷都到長江下游的建康或其他地方去。因爲,那是借遷都之名而實行逃跑,是不但會更招致大元軍的深入追逼,而且會要瓦解自己的士氣的。所以,他們認爲,還都應天府,最爲上策。

但是應天府離大元帝國控制的中原太近了,把應天府作爲首都的事,是趙構、黃、汪君臣所絕對不敢設想的。

他們正是一心想逃往建康,希望偏安在那裡,既能躲開大元軍,還可盡情享受東南地區的繁華景物。

所以,趙構、黃、汪君臣,不顧宗澤等主戰派的人的反對,把新建的宋政權遷往揚州。

而宗澤在應天留守任上,修造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招集了大量的兵將之後,就接連不斷地向趙構上書,請他“迴鑾”到應天府,不要作遷都東南的打算。

儘管趙構不予理睬,終究把宋廷從歸德遷往揚州,並準備再從揚州渡江南遷,宗澤卻依然把一封封奏章送往揚州,堅持要趙構“迴鑾”應天府。

短短一年多時間,宗澤籲請趙構“迴鑾”的奏章共有二十四封。

卻不料結果適得其反,趙構、黃、汪君臣在最初還用準備迴鑾等類的假話來敷衍他,到後來,乾脆就不予理睬了。

宗澤已是快七十歲的老人,在吶喊得聲嘶力竭而仍不見轉機之後,他的報國熱忱都變爲憂國鬱悶。他憂憤成疾,疽發於背。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終結時,便召集部將們,要他們堅持不懈地致力於光復舊物的大業。他還朗誦着杜甫讚頌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藉以表明自己是齎志以歿的。

大元洪武三年一月一日,宗澤終止了他的戰鬥的晚年。然而伴隨他最後的呼吸,他還連聲高呼“過河!”的口號,而無一言涉及私事。

宗澤死後,接替他做開封留守的,是杜充。

杜充是一個暴躁、苛酷、剛愎,喜歡殘殺的人。在他和宗澤之間,幾乎找不出什麼共同點來。單就他們在應天留守任上的作風和作爲來說,二人間的區別就極大:宗澤,威望高,號召力大,能把散在各地的各種武裝力量都聚攏到應天府,把他們組織編練爲抗拒大元軍、保衛南宋小朝廷的部隊;杜充呢,缺少威望,既毫無忠勇氣概,遇事也沒有足夠的機智,到任之後,越來越不孚衆望,前此經宗澤收編集結來的部隊,大部分又都逃散;那些雖未前來應天府,而自願接受宗澤的號令和節制的,如沒牛角楊進,便據地自雄,原本在前線抵禦大元軍的李成,直接就投降了大元帝國。

見最麻煩的宗澤死了,在請示過江鴻飛了之後,許貫忠立即組織兵馬南下,攻取江淮地區。

擔任着應天留守的杜充,見大元軍打過來了,又見部將們這樣分崩離析,實力很明顯地日益減弱,沒有膽量在如此險惡的局勢中撐持下去。

於是,杜充便以前往揚州參加勤王義軍爲藉口,擅自把應天留守的責任交付給程昌寓,帶領十幾萬宋軍渡淮南下了。

未幾,應天府就被大元軍給攻佔了。

大元軍繼續南下。

南宋小朝廷在江淮地區的人馬,見此,跑得跑,降得降。

被趙構選作行都的揚州城,很快就處在大元軍的嚴重威脅之下。

因爲趙構停留在揚州,大量不願意投降大元帝國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涌進揚州城中。

聽到大元軍打破南京城已經南下的消息之後,揚州城內居民立即惶恐起來。

御史中丞張浚向趙構建議,要他趕快渡江南下。

黃潛善和汪伯彥卻留戀於揚州的繁華、熱鬧,捨不得立即離開。他們還幻想着大元軍或可幸而不來,因而向趙構建議說,再在揚州稍停若干時日,待聽取戰報如何後再作決定。並嚴厲禁止官、民談論前線情況,嚴厲禁止官、民搬家避難。

趙構和黃、汪等人這時所倚靠的武裝力量,是劉光世的部隊。他們派劉光世帶領萬餘人馬到淮水上堵截敵人。

劉光世卻全然沒有殺敵致愾的勇氣,不敢奮勇當先,這大大影響了他整個部隊的士氣。

以致,還沒有抵達淮水南岸,還沒有看見大元軍的影子,這支部隊就已全部潰散。

wωω ▲Tтkǎ n ▲CO 大元軍因此得以順利渡過淮水,攻佔天長,和揚州的距離已近在咫尺了。

很快,前方軍事情況極端吃緊,宦官在深夜中去向趙構告急,趙構驚惶失措,來不及再召集大臣會商,便立即穿上戎裝,騎馬出城,先自逃命。跟隨在他身邊的,只有御營都統制王淵、宦官康履等五六人,侍衛兵也只寥寥幾名,大家打着馬拼命奔跑。

黃潛善和汪伯彥對於大元軍逼近揚州的消息沒有及時聽到,他們對於前來探聽戰訊的人,還用“不必擔心”一類話頭去支吾。

突然,有人來說“皇帝已經跑了”,兩人這才急忙騎馬追去。

揚州全城住戶的行止,本是惟趙構之馬首是瞻的,及知趙構已經倉皇逃遁,全城立即陷入混亂之中,人人爭先出城逃命,人仰馬翻,各街上躺滿了被踐踏而死的屍體,牆壁和樹木上到處貼滿了找人的帖子。擁擠在大江北岸,爭欲南渡而找不到船隻的,還有十多萬口。因奔迸蹂踐而死,以及爭渡墜江而死的,成千累萬。

流亡小朝廷的文書案牘,府庫所積金銀絹帛,官員、豪紳、富戶和富商大賈們的金銀財寶細軟諸物,大部分本已封裝妥當,裝入幾千只船舶當中,停泊在從揚州到瓜洲的運河裡,連亙四五十里,準備在緊急時順流而下。卻不料恰在急需運行之時,水量甚小,潮不應閘,公私船舶一齊膠着在泥淖之中,除了在紛擾中因兵火而化爲灰燼的以外,全部變爲大元軍的戰利品。

更有甚者,這些逃跑的南宋小朝廷的大臣和宋軍將士不但不先保護民衆,反而亂刀亂棍砍殺擁堵的民衆,以便清出道路自己先跑。

民衆羣情激憤,對趙構和南宋小朝廷越發地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趙構和南宋小朝廷的一衆高層全都跑了,宋軍因徹底失去了指揮系統,而變得更加不堪一擊,進而一潰千里。

林沖、史進、唐斌、楊志、花榮、欒廷玉、孫立、索超、關勝、徐寧、縻貹、秦明、張清等將咬着南宋小朝廷就不放,對趙構君臣步步緊逼,窮追不捨,可以說是一點活路都不給趙構他們留。

趙構怕了,他在逃跑的途中,不斷給江鴻飛上書求和,不,應該說是求放過。

眼見性命不穩,趙構也顧不上臉面了。

在給江鴻飛的求饒信中,趙構再也不敢稱呼他自己爲趙宋王朝的皇帝了,而是稱呼他自己爲宋康王,同時尊稱江鴻飛爲大元皇帝陛下,信寫得也是十分懇切。

“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耳……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

“故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元之國,且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遠涉而後快哉?”

“仗望皇帝陛下,恢宏遠之圖,念孤危之國,回師偃甲,賜以餘年。”

“……”

毫不誇張地說,爲了活命,趙構還真是能屈能伸。

讓人意外的是,將南宋小朝廷趕到長江以南了之後,江鴻飛還真在考慮,要不要先放過趙構?

別誤會。

江鴻飛動了放過趙構的念頭,當然不是因爲趙構的求饒,也不是因爲趙構的母親賣力地伺候江鴻飛後爲趙構求情。

這麼說吧。

江鴻飛不可能因爲趙構說幾句軟話,或者一個女人說什麼,就放棄大一統。

江鴻飛如果真這麼昏庸,大元帝國的一衆大臣也不可能同意。

江鴻飛君臣之所以想暫時放過趙構,不,是暫時放過殘宋勢力,是有別的原因:

一是,趙構這個人懦弱、不思進取,一心偏安,不想光復故土,在南宋小朝廷打敗方臘的永樂朝之前,應該不會來挑釁大元帝國。

二乃,近來金國、西夏、楚國都在跟大元帝國開戰,大元帝國還在箕地打滅國之戰,甚至還準備滅掉日本王朝,可以說是四處樹敵,這不是一件好事,得儘快結束一些戰爭,而這其中最容易結束的戰爭就是南宋小朝廷這裡。

三者,江南地區,可不只有宋軍,還有方臘的永樂朝的上百萬大軍,就是宋軍,還分爲以趙構爲首的大元帥府軍以及童貫手下的平南軍,要是將大元帝國在東南的軍隊算上,那裡就有三支軍事力量,在這樣複雜的地方,南宋小朝廷短時間內肯定不可能成氣候。

四則,江淮地區的宋軍被擊潰了之後,大量宋軍淪爲寇匪,或聚嘯山林,或佔據一水域,打家劫舍,攔截過往商隊,甚至攻城掠地,江淮地區的民衆飽受其害,不得不除。

還有,兩淮地區連年天災人禍,生活在這裡的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就連中原地區的百姓也是剛剛纔從戰火中走出來,可以說,民力已乏,需要休養生息。

最重要的是,江鴻飛君臣商量過後,覺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目前,金國、西夏、楚國都在騷擾大元帝國。

江鴻飛君臣考慮,必須得幹掉一個。

這樣大元帝國的壓力才能減輕。

而江鴻飛君臣考慮,金國在東北平原上,實力又強大,不是那麼容易消滅的;西夏有橫山攔着,全民皆兵,也不是那麼容易消滅的。只有楚國,雖然也自稱一國,佔的地盤還不小,但實際上就是一個割據政權,而且因爲王慶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其治下的民衆怨聲載道,實屬外強中乾。還有,楚國威脅到了陝西六路,還威脅到了洛陽一帶,危害不小。關鍵,攘外必先安內。

所以,江鴻飛君臣定下“先伐王慶,再伐南宋小朝廷”的戰略戰策……

……

第213章 奇蹟第399章 與方百花團聚第275章 大敗高俅116.第116章 王矮虎被爆鳥(加更到位!)第237章 傳國玉璽167.第167章 來自玉麒麟的挑釁第一十四章 三阮顯神威,江衍收朱貴第230章 聯姻第258章 便宜老丈人第410章 先定日本,再定高麗177.第177章 碾壓第375章 重用混江龍和鐵叫子164.第164章 江衍:李清照?!第五章 完全不同的靈根104.第104章 武松打妖虎,潘金蓮薦侍婢(加135.第135章 誰的錯(求訂閱!求月票!)第384章 曾經的結義兄弟第五十三章 她在顧影自憐?103.第103章 三碗不過岡(求訂閱!求月票!第297章 屠夫李逵第447章 金刀計第304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359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五十章 上了賊船的陳麗卿第420章 江衍與方臘相見第281章 三位帝姬第360章 入主汴梁城第二十六章 林沖:寨主早知我要來?!第346章 高太尉,你的報應來了第469章 傾國之戰第433章 如此治國第371章 逐鹿中原這就結束了?!第333章 伐田虎第239章 方百花起義第211章 江衍:臥槽,我救了過海的八仙!185.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134.第134章 實力大增的水泊梁山(求訂閱!172.第172章 準備攻打北京第307章 太后也不想契丹人被屠戮罷?146.第146章 逼宮179.第179章 太解氣了第34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100.第100章 時遷:完璧歸趙(加更加位!)第473章 金人末日第92章 欺人太甚(加更到位!)第314章 當世第一英雄第331章 大國外交147.第147章 登州派梁山好漢前來報道178.第178章 還能這麼攻城?!第280章 柴進:我家哥哥想稱帝第221章 準備攤牌196.第196章 再見,大名府!第227章 宋江之死第422章 休養生息第416章 窮途末路第278章 割地賠款和親第377章 高麗亡108.第108章 百將易得,一帥難求(加更到位第199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406章 大元帝國的日本第237章 傳國玉璽117.第117章 一丈青扈三娘(求訂閱!求月票!)第364章 鄭太后的報復第三十二章 送上門的大姨姐關於潘金蓮,聊二句第424章 宋高宗宮第75章 本能(求追讀,求月票!)第462章 趙構的女兒長大了第二十三章 完全就是一道送分題第442章 岳家軍,出征!173.第173章 賺人的藝術第77章 結交吳用,三生有幸(求訂閱!求月票第459章 陽謀第205章 法師江衍第二十五章 林沖來了第六十一章 收穫第三十一章 我說是碰巧你信嗎第353章 趙宋末路第339章 索要皇后第261章 瓊英飛石打張清第440章 送兒子上戰場第298章 半老徐娘蕭太后第267章 內訌第359章 大局已定185.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369章 朕只給你這一次機會第459章 陽謀第72章 生辰綱來了(求追讀!求月票!)第319章 哥哥,登基罷第356章 茂德帝姬趙福金第391章 南宋也要亡了第500章 大結局第228章 斬草除根第260章 夫憑妻貴第34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168.第168章 盧俊義VS杜壆巔峰對決第458章 江衍對完顏宗翰的報復第73章 潘金蓮的危機感(求訂閱!求月票!)139.第139章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