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吃晚飯的時候,古弘宇才得以脫身,他可不想面對大家看着他異樣的表情,只有小弟纔是意猶未盡,他把能知道的東西全都透露出來了一副我全知道的樣子。
不過只有古弘宇和梅凝才最瞭解,古弘宸說出來的東西有些都成爲舊聞了,更不要蔬菜方面的事情他也只是一知半解,具體的收益跟他透露出去的也相差甚遠。
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都會在自己家裡守歲,吃過晚飯來的人全部都要離開。
古弘宇在他們臨走的時候每家都裝了不少的水果還有蔬菜,讓所有人知道後都感激不已。
相互說着過年喜慶的話,古弘宇一家把親戚們全部送到樓下不遠的廣場,看着他們慢慢走遠最後才返家。
一家人回到家的時候春節聯歡晚會已經開始了,這些對於古弘宇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他建議一家人搓麻將,俗稱家搭子,也是看誰在過年的時候手氣旺盛,反正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父母今天也都同意了。
雖然不看晚會,但是電視機還是停在這個節目上,沒有辦法跳到其他臺也是一樣的節目。
就這事古弘宇想起一個笑話,一位老外到華夏出差,住進賓館打算晚上看看節目,但是沒一會他就拉着賓館的服務員走進住的房間說電視機壞了,哪隻賓館服務員一看電視裡面的內容笑了。尼瑪電視中正在播放新聞聯播,老外找他就是說電視中了病毒,你說這事怎麼給老外解釋!
梅凝對於山城的麻將“倒倒副”一點不會。但是這個很簡單,古弘宇沒多久就把她教會然後出去買禮花鞭炮,心想梅凝陪着家人打牌即便手藝不行交點學費也無所謂。
誰知道等古弘宇回家的時候,梅凝居然還贏了幾十塊錢,借用山城的方言那就是“黃棒手硬”,差點贏了一個“三家歸洞”。
一直到了晚上十一點鐘,母親開始準備煮湯圓了。麻將結束,最後梅凝還是倒了一些出去。總的算起來沒有誰嗎輸贏。
在十一點半的時候,母親已經端着冒着熱氣的湯圓走進餐桌。
古弘宇不喜歡吃小湯圓,就是大湯圓一般就吃四個頂天了,但是今天母親煮了很多。每人基本上都是六個或者八個,在字面上老年人很相信迷~信的,六個嘛自然就是六六大順,八個呢就是發財撒!
有了大湯圓,碗裡還附帶着很多小湯圓,母親一邊端湯圓還一邊說:“大的湯圓象徵團團圓圓,小的湯圓就是歲歲平安,今天你們誰都得把湯圓給我吃完了,不然要你好看。”
“媽。湯圓裡面包錢沒得?”小弟端了一碗問道。
母親笑着說:“年年都包了的,今年還多包了兩個,看你有運氣吃到沒有?”
在湯圓裡面包銅錢這種習俗應該是舉國上下都有。不過現在很多家庭沒有銅錢換成了一分、兩分、五分的硬幣,但是那種寓意還是存在的。
梅凝的運氣硬是不錯,總共包了五個銅錢的湯圓裡面,梅凝一碗裡面居然吃到了三個,剩下的古弘宇跟古弘宸一人一個,看着母親笑眯眯的神色古弘宇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銅錢肯定是被母親做了手腳的。這毋庸置疑,梅凝第一次上門肯定是要厚待。古弘宇、古弘宸是一家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被化爲很多不經意的舉動融入到生活當中,對待自己的兒女父輩們真的一直不求回報的付出。
吃完這一頓溫馨的年夜飯,一家人就等着電視機中倒數新年的鐘聲,隨着裡面新年鐘聲的敲響,古弘宇一家就走出房屋,徑直朝着廣場走去。
現在廣場上已經站滿了很多人,不管認不認識的羣衆都在相互倒着招呼,說着吉利的新春祝福,古弘宇和古弘宸還有父親搬着煙花爆竹堆在廣場上,找了一塊很其他人相對有點距離的位置,小弟就忙不失的把禮炮點上了。
今天總的說來天氣不錯,月朗星稀沒有寒風,小鎮的燈火映襯在平靜的江面,這樣的景色伴着時不時禮炮在天空燃放的色彩,蕩起五彩繽紛的漣漪。
古弘宇買的禮炮很多,一個接着一個20分鐘幾乎沒有斷,現在過年放禮炮的人多了,看樣子是掙到錢的人們也多了起來,反正廣場上的禮炮聲音此起彼伏沒有間斷。
晚上出來的人一般都是以家爲單位,大人把小孩看得緊緊的,心怕他們四處亂跑要是踢到正在燃放的煙花爆竹能造成不小的事故。
今天街道上的交巡警沒有休息,特別是廣場上面隨處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現在這些公務員還是比較稱職的。
古弘宸放禮炮算是上癮了,點了半小時的禮花也不嫌累,纏着古弘宇拿錢又搬來很多,這小子自己有不少錢可就是藉故沒拿出來,看着他哥掏錢一臉奸計得逞的樣子。
不過這時候古弘宇沒有理會這些,今天就是應該熱鬧,身上有錢了,只要自己高興就不比理會太多。
直到差不多一點鐘了,古弘宇叫着玩盡興了的古弘宸回家,明天還得回農村祭祖呢,這事可不得耽擱。
看着古弘宇一家走遠,廣場上在有些人對他們指指點點。
“知道嗎,今年老古家發達了,聽說在外面掙了大錢,回來都是開着上百萬的豪車呢。”
“那車我見過,比大街上的普通汽車好看多了。”
“今天他家放的煙火我注意了下,加在一起絕對超過了一萬塊,但是老古家拿錢的大娃眼睛都沒眨一下,看樣子真的發財了啊!”
“這還有假啊,回來那天大娃給我的水果那味道才叫好,我現在都記得這個味道。”
“……”
夜已經深了,鞭炮的聲音變得稀稀灑灑起來,就在這種環境下古弘宇進入了夢鄉。
古弘宇家祖上在本地的農村,溯原的話那就是從其他地方遷徙來的。
現在四~川真的說起來本地人口都不多,據說主要是在明朝末年張獻忠進四~川搞屠殺,把四~川弄得烏煙瘴氣、四處荒涼,後來有湖廣填四~川這一說。
不過現在真生活在農村的只有大伯一家,爺爺奶奶的墳塋就葬在老家的青山秀水旁邊。
每年初一上墳祭祖這是家人的傳統,只要一家有男丁不管什麼事情在這天都要回來拜祭。
上午時間指向九點,古弘宇在家吃過飯一家坐進大切若基就本想離鎮不遠的老家。
大家人約好的時間十點,帶上香燭紙錢和鞭炮花了半小時就到了老家。
古弘宇他家在老家農村原本還有宅基地,不過父親自從分到單位的房子以後就沒有打理農村的住宅,經過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早就敗落的不成樣子,現在能見到的只能看見殘垣斷牆。
時間等到十點鐘,昨天在古弘宇家團聚的大家族人基本上一個不落的在爺爺奶奶的墳塋旁邊聚集。
農村現在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即便是過年的時候回村的人也變得稀少起來,村裡是越來越沒有了過年的那種氣氛。
走在村間的水泥路上,看見其他上墳的村民大家都會大招呼,說起來一個村子裡的人七拐八拐都是親戚。
爺爺奶奶的墳十分普通,就是一座長滿荒草的墳塋,不過一個墳頭上有三十來人的祭拜隊伍還是讓其他村民感到羨慕的,很多村民都說祖上埋得墳風水好,不然繁衍不出這麼多的後代不說更不要說讓後人發家致富。
聽說今年各家都打算出一筆錢把爺爺奶奶的墳修葺一下,也就是用大青石磡切一下,在墳面前弄一個墳擺臺以便讓後人有跪拜的地方。
這事一直都是父親在跟兩位伯伯在協商,至於兩位姑姑是不用他們出錢的。
點上香燭錢紙,然後輪着輩分給逝去的祖上磕頭作揖,然後接着下一輩,再下一輩,人口多的家族已經是5、6世同堂了。
等做完這一切就是放鞭炮,因爲人多,鞭炮都圍滿了墳頭,維持很多鞭炮不得已重疊在一起,隨着堂哥用菸頭點燃引線,頓時陣陣的鞭炮聲還有小孩子們的尖叫聲混在一起。
記得小時候,古弘宇對於每年的祭拜可是充滿了期盼,因爲那時候等鞭炮燃放之後就能從裡面找出一些啞彈,然後把它們湊在一切,有引線的還有用來炸別人家的蔬菜莊稼,反正一切都十分能折騰。
但是撿啞彈還是充滿了危險,記得小時候一位同族的小孩虎口都被炸裂了,知道長大了都能看見深深的傷疤。
拜祭了祖上,新年的第一頓飯就在大伯家解決,現在一大家族中就屬他年紀最大。
飯菜基本上都是自家產出的東西,沒有經過施化肥的蔬菜,還有野放的家禽,純糧食餵養出來的土豬,屋邊一塊冬水田中養殖的稻田魚,這一切都是大城市裡面不可多得的美味。
即便吃慣了空間出來的東西,偶爾吃上一頓這些真正的農家菜同樣能夠讓人回憶起不一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