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羣雄割據董卓即將敗亡,獻帝何去何從,誰將挾天子以令諸侯?紛爭又起,漢室無主,諸侯割據,逐鹿中原!
初平二年八月,朱儁奉旨入朝,聯軍主力高順與劉備不和,憤而撤兵,眼看潼關岌岌可危,長安即將攻破,高順卻突然撤走主力,劉備無力西進,退守函谷關,天下一片譁然!
“高順素有大義,以一己之力平定邊塞,可謂英雄也,奈何‘胸’襟狹隘,難容他人之見,負氣而走,令人惋惜!”
“高順雖有才名,然居功自傲,仗着兵刀之力,難容他人,難成大器!”
“本以爲高順乃當世英雄,挽頹勢於既倒,匡扶社稷,不料卻如此盛氣凌人,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
一時之間,得到消息的關東諸侯議論紛紛,本打算前往幷州投效高順的人也駐足觀望,要是高順只有這點‘胸’襟和眼光,顯然不是他們心中的明主!
這其中,當屬袁紹的聲音最大:“高元溯好大喜功,徒有其表耳,如今關鍵之際,卻置聯軍與不顧,以一時之氣而負天下,令人不齒!”
當年他率領的聯軍無功而返,高順當着諸侯的面指着鼻子罵他,氣得袁紹吐血三鬥,如今高順再次和朱儁聯合諸侯討伐董卓,袁紹從心眼裡就不希望此戰能有結果,聽到這個消息,自然十分痛快,頓覺全身上下輕鬆許多,如同喝了蜂蜜一般!
如今的袁紹,得了冀州,平定了境內的黑山軍,除了北方的公孫瓚還有一點威脅之外,諸侯都不被他放在眼裡,儼然成了一方霸主,坐立北方,睥睨中原,函谷關聯軍名存實亡,他命人傳令袁譚撤軍!
袁譚早就不想在這個地方呆了,高大險峻的潼關,英勇無敵的呂布,每一樣都讓他生出無力感,再在這裡乾耗着,他二弟袁熙和三弟袁尚在冀州佔盡了優勢,要是討伐賊軍再立點功勞,他老大的位置就危險了!
和袁譚一樣心思的還有一人,那就是顏良,本以爲這一次聯軍彙集,他能出出風頭,卻沒想到剛到函谷關,潼關便派來了呂布,這讓顏良憤懣無比,當年虎牢關,他袁紹百般吹捧,最終卻被呂布一聲吼震懾,甚至呂布都不屑於取他‘性’命,成爲了笑談。
如今再對呂布,顏良甚至沒有信心一戰,每天都面對着士兵怪異的目光,其實其他人或許不這麼看他,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此事甚至忘記了,但在顏良看來,那些人眼中的笑就是針對他的,每日如同芒刺在背,顏良恨不得躲在帳中不出來!
剛剛得到消息,袁譚與顏良可謂得償所願,不顧劉備阻攔當即就撤離函谷關,只留下一批軍糧給劉備,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諸侯當中,唯有兩人對高順還保持信任,其中之一就是孫堅,他和高順算得上肝膽相照,脾氣又十分相投,要不是各分南北,恐怕早就結成聯盟,雖然不知道高順爲何突然撤兵,但他對諸侯的評論卻嗤之以鼻,尤其是袁紹,他覺得袁紹這番話,說他本人恰如其分!
另一人就是曹‘操’,曹‘操’聞信後第一反應是不信,待曹昂親自派人送來書信,曹‘操’才皺眉沉思,高順兵撤河東,劉備留守函谷關,讓曹‘操’狐疑不定,他讓曹昂暫且按兵不動,只要劉備還在潼關之外,便聽他指揮,不要退兵!
唾罵聲一片,高順如日中天的聲譽急轉直下,撤回河東當日,王匡大驚,急忙親自到蒲州迎接高順大軍,同行的還有衛覬,以他們對高順的瞭解,似乎不應該以一時之氣而撤兵!
高順笑而不語,把傳來的風言風語當成了耳邊風,留下部分人馬讓王匡派人駐守蒲州,率領大軍返回安邑,安邑城再次熱鬧起來,幷州軍還是一樣受到百姓的愛戴!
如今天下大‘亂’,天子受難,百姓也置於水火之中,官員從來不聞不問,只有高順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消滅白‘波’軍,保護一方安寧,百姓只認得誰給了他們安定的生活,至於天下的局勢,誰也顧不上那麼多!
在百姓的夾道歡迎之中,高順帶領衆將進入安邑,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高順這一次來安邑,身份已經不同以往,尤其身邊更是猛將如雲,個個都爲一時豪傑,令人羨慕,當然,最矚目的,還是早已傳遍安邑大街小巷的趙雲了!
“二哥,既然安邑百姓如此擁護於你,不如你留在河東算了!”郭嘉聽着沿途之上“趙雲、趙雲”的呼聲不斷,不由撇着嘴和趙雲說笑!
趙雲面‘色’有些奇怪,偷偷看了一眼高順,扭頭瞪了郭嘉一眼,示意他不得胡‘亂’說話,如今他的厚臉皮算是練出來一點,但高順在一旁,總覺得該擺出來的姿勢不太對勁!
“子龍,你和俺都是追隨主公打仗,爲什麼你這麼白,俺這麼黑呢?”典韋也被百姓的氣氛感染,有些羨慕的看着趙雲,揪着臉上的剛須問道!
趙雲在馬上的身體突然僵了一下,不知該如何回答典韋,卻聽高順突然大笑道:“惡來,子龍是‘女’扮男妝,就你還‘蒙’在鼓裡呢!”
衆將聞言大笑,連趙雲都抿着嘴帶着一絲笑意,高順雖然是取笑,卻解了趙雲之圍,讓衆人一笑而過,唯有典韋老神在在的看着趙雲,半晌才道:“哦,原來如此!”
趙雲臉上剛剛恢復的神‘色’頓時變得十分怪異,沒想到典韋居然如此耿直,連這都聽不出來,見典韋的目光有些曖昧,趙雲急忙打馬走到高順身側,與典韋相互隔開!
進到府內,王邑命人安排酒宴,聽從高順之言,一切從簡,好幾萬大軍在城外,纔是他需要費心的地方,城內的衙役、班頭大部分都被派出去維持治安了,如今勞軍的百姓實在太多,攔也攔不住,需要有人好好組織才行!
問起高順突然撤兵之事,高順再次笑而不語,雖然身背罵名,但高順還是好言安撫王邑和衛覬,只問了一些河東治理事宜,王邑果然有些能力,沒有了白‘波’賊的‘騷’擾,河東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高順十分滿意!
酒過三巡,王邑身爲大媒人,向高順說起衛家與趙雲提親之事,高順聞言大笑,能和衛家聯姻,有莫大的好處,尤其是趙雲,乃當世英雄,料想以衛覬的眼光,不可能將什麼拿不出手的妹妹來給趙雲吧?
尤其是聽了衛靈對趙雲如此癡情,更是讓高順感動,這真可謂出‘門’見喜,大大的吉兆,當下未見衛靈的面便拍着‘胸’脯答應了二人的婚事,趙雲根本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
一片道賀聲中,未有典韋一愣一愣的,如墜霧中,徐晃大笑,也不和他多做解釋,拉着典韋到一旁拼酒去了!
有了這等好事,高順索‘性’假借爲趙雲提琴之名暫時留在了河東,只讓黃忠帶領一萬人馬返回幷州,如今黑山軍被袁紹打得退回太行山,又值秋收之際,幷州一年的成果,可不想便宜了黑山軍,高順派回黃忠,就是爲了以防萬一!
第二日一早,高順便帶着趙雲和郭嘉、陳宮等人在王邑的引導之下拜訪河東大戶衛家,衛家之人也覺得十分有面子,舉族相迎!
歡樂、喜慶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安邑城,有人歡喜有人愁,衛家的人十分高興,但其他家卻帶來了莫名的憂愁,自家的‘女’子聽聞此信,開始茶飯不思,大哭大鬧,趙雲與衛家聯姻,這些少‘女’心中的夢即將破碎!
有的甚至哭喊者要當妾,其實有衛家之‘女’在,尋常人家的‘女’子爲小,也不會辱沒了她們的身份,太守府‘門’之外,再次聚集了許多稍微有些身份的人,但都被王邑派人委言推辭了!
衛家是河東第一世家,就算在整個社會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衛家人向來懂得生存之道,除了府院佔地稍大之外,府‘門’建築絲毫沒有超過安邑的縣衙,甚至顯得有些古樸,應該是幾代人之前便修建而成的,看上去十分有韻味,這是其他暴發戶絕對無法複製的!
院內有四顆粗壯高大的梧桐樹,周圍奇‘花’異草,香氣撲鼻,這種底蘊,沒有幾百年的傳承是絕對不會有的,衛覬是書香‘門’第,處處流‘露’出一股儒雅之風,就連那些家院奴婢,也進退有度,禮數周到!
府院之內,衛家族長衛光帶領全族老小等候高順一行,在衛覬的迎接下走了進來,頓時鼓樂齊鳴,衛光上前向高順行禮!
衛光身份雖不如陳寔那般顯赫,但也是士林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此禮遇,連高順都有些受寵若驚,急忙上前以晚輩之禮相見,衛光見高順並不如這幾日所傳言的那樣狂妄自大,也沒有武將的那般兇悍無禮,頷首微笑,當先帶路,將高順等人帶入大堂之內!
進‘門’之時,高順一眼便看到了衛光身後以爲衣服光鮮的‘女’子,雲鬢烏黑,一張標準的瓜子臉,粉黛輕施,兩隻明亮的大眼睛正定定的看向趙雲,明黃‘色’的青衫襯托得她如同仙子一般,以高順豐富的經驗,自然猜到這就是衛家明珠衛靈!
看到這樣一個水靈的‘女’子,又是大家族薰陶出來的,顯得端莊淑雅,喜悅中帶着幾分羞澀,倒與趙雲十分般配,高順心中一陣高興,畢竟像諸葛亮和黃月英那種傳說只是個例罷了!
在安邑張燈結綵之時,誰也沒有注意到,高順的部下少了幾人,徐晃和孟達消失不見,而太史慈、張頜等人根本就未‘露’面,只有王邑知道,徐晃和孟達昨夜乘着黃忠離開之時早已夾雜其中離開了安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