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
“我們——開價——五百塊,對方——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我們——就知道——賣賤了。”
“第一次脫手多少塊?”
“十塊。”
“第二次脫手多上塊?”
“這一次,我們——留了——一個心眼,只拿出——四塊,我們——想再試試——價格。”
“第二次的價格是多少?”
“我們——開價六百,對方——還是——沒有還價。”
“第三次全部出手了嗎?”
“是的,二十塊——手錶——全部——出手了。”
“價格是多少?”
“六百五。我們——開價——七百,對方——還到——六百五。我們也想——早點出手,就——成交了。”
“三次都買給同一個人嗎?”
“是的。”
“這也就是說,你們到南京去了三次,是這樣的嗎?”
“我們——只去了——一次。第一次——成交——以後,我們就想——賣給——同一個人,我們——擔心——節外生枝。此人——是專門——做——這種生意的,我們——第一次——出手——十塊表——以後,他就——看出——我們手上——還有貨,就——纏上了——我們。我們——雖然——知道——手錶——是——緊俏商品,價格——還可以——開高一點。但——沒想到,價格——還是開低了。”
“鄭局長,完全有這種可能,有人想弄一張中山牌手錶的票,找人,走後門,加上送禮,一隻幾十塊錢的鐘山表要花一百多塊錢。”孫局長小聲道。
筆者在想,買手錶的人,膽子也太大了,一下子買了三十四塊西鐵城牌手錶,他難道不怕買到假貨——或者“山寨貨”嗎?轉而一想,這種想法非常傻,那時候,中國人造假的技術還沒在孃胎裡面孕育呢,他們恐怕連造假的意識和理念還沒有形成,造假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產物,筆者再轉而一想,如果中國還在實行計劃經濟的話,那麼,現在的造假者真可以一夜暴富,市場的供應量太少,假貨就可以滿天開價,物以稀爲貴嗎?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慶幸,雖然現在僞劣假冒商品滿天飛,但它便宜啊!
“你和曲擁軍爲什麼每人留下五塊手錶呢?”
“我們——本來準備——元旦——再到南京——去一趟,沒有想到——你們——又把——這個案子——拾起來了。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是天意。”
“三十四隻手錶一共賣了多少錢?”
“一共賣了——第一次——是五千,第二次——是兩千四,第三次——是一萬三,一共——是兩萬零四百。”
“買手錶的錢呢?”
“一部分分給胡羽化和汪鵬程了。”
“一部分——你們是按照什麼價格給他們的呢?”
金錢晃眼,在金錢面前,人是最經受不住誘惑的。在李雲帆看來,張小松和曲擁軍是不會按照實際價格跟胡羽化、汪鵬程算賬的。
“四百。”
這也就是說,多出來的錢被張小松和區擁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