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父子言

周皇帝淡笑道:“很意外吧。”

“原來天風在江南佔據了蘇州和常州,不只是歙州。”紀王吃驚道。

“朕也是意外的,想不到陸天風擁有了常州和蘇州,還願意來了大周冒危,朕若是沒有聽得他的承認,也是無法確信。”周皇帝道。

“天風是怎麼佔據常州和蘇州的?”紀王好奇道。

周皇帝敘釋了一下,紀王恍然,道:“若是天風願與江寧郡王的軍力聯合,晉國肯定會被覆滅。”

周皇帝搖頭,淡然道:“陸天風不可能與趙匡胤合兵的,而且趙匡胤若是覆滅了晉國,那就更可能造反了,陸天風說過,他不會讓江南之軍爲大周所用。”

紀王悵惘點頭,周皇帝又道:“陸天風擁有隴右和江南根基,若是獲得了朕的禪讓,他就有了與趙匡胤或張永德爭雄的優勢。”

紀王聽了欲言又止,周皇帝道:“熙謹,你想說什麼?”

紀王遲疑一下,道:“父皇,兒臣覺得,若是讓陸天風得了大周江山,那也是江山易主,。”

周皇帝聽了平靜,道:“你忘了,朕是先帝的義子。”

“兒臣沒有忘的。”紀王惶恐道。

周皇帝眼神溫和的看着紀王,道:“朕也想大周江山是自己的血脈繼承,但你年齡尚輕,你的四兄文弱,你的五兄華而不實,朕此生最大的失誤,就是過於崇尚軍功,造成了領軍將帥坐大,你的兩位兄長偏偏都不擅長籠絡軍心,你的四兄更是開封府都不願出離,朕若是不做變通的準備,怕是會有了滅族之禍。”

“兒臣明白了。”紀王恭敬道。

“朕說過了,給你的聖旨是一種籌碼手段,如果你認爲能夠掌控了京兆府的軍力,你就可以成爲皇帝,抉擇在你,隨機而變。”周皇帝道。

“兒臣謹記。”紀王有些惶恐迴應。

周皇帝頓了一下,道:“熙謹,父皇的禪讓想法,一是爲了你們兄弟的生存,二是爲了大周的延續,陸天風若是接受朕的禪讓,他就得奉父皇爲先帝,在日後的史書上,父皇多少能夠留下些好的名聲。”

紀王一怔,道:“父皇是傾向禪讓的?”

周皇帝搖頭,道:“朕說了,禪讓是變通的準備,若是父皇能夠多活幾年,你自然能夠多獲了軍心支持,若是不能久,你自己抉擇。”

“父皇一定長壽的。”紀王堅定道。

周皇帝淺笑不語,紀王忽一皺眉,道:“父皇,河西的那個刺客,會是什麼人指使的?”

“不知道,那個刺客自殺了,不過聽陸天風說,那個刺客擁有軍武先天功,應該不是個無名之輩,朕會使人去查。”周皇帝道。

紀王點頭,道:“天風的武道確實是厲害,也是兒臣最不能企及的能力,天風只要一帶兵,一次演武就能夠懾服萬軍,父皇想禪讓天風,最少有一半是因爲天風的武威吧?”

“只佔兩成,匹夫之勇,再能也就是個霸王,陸天風最可怕的,是擅長謀略和平天下,你看他在西部的戰事,次次都是謀略爲先,武力爲輔,你不要以爲他是僥倖,真正的善戰名將,就是擅長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化平凡爲神奇。”周皇帝說道。

紀王若有所思點頭,又聽周皇帝道:“不要被父皇說的沒有了信心,父皇只是提醒你,與陸天風斗,要學司馬懿的謹慎,不要禁不住誘惑,你想到的軍事破綻,陸天風不可能會疏忽,如果你真的能夠掌握了京兆府軍力,那就發揮大軍團的優勢進攻,陸天風如今的弱點,就是兵力不足,所以你一進軍,他肯定會退走河西。”

紀王聽的想了一下,搖頭道:“能夠與天風相安最好,天風的騎軍機動性太強,就是有六十萬大軍,也會陷入了戰爭被動,北方的戰事爲什麼總是打不贏燕國,就是燕國的騎兵難以應付。”

周皇帝點頭,道:“你卻是明白的,不過大周若是內部靖平,陸天風也只能安守隴右,若是戰爭打的殘酷了,他對隴右的統治就會出現動搖。”

紀王點頭,又問道:“父皇,趙匡胤在江南,卻是遲遲沒有進展,如今趙匡義也去了,他們應該有所進展吧?”

“不會有進展的,頂多象徵性的進攻一下,今年潤州的農事獲得了豐收,趙匡胤會繼續守成的理順軍力的歸附,主要是江南募兵整訓。”周皇帝回答道。

紀王聽了點頭,心裡也明白,趙匡胤事實上是割據了潤州,但他已然是知道,趙匡胤若是在開封府,父皇對軍力的控制沒有信心,擔心妄動引起了反噬,趙匡胤走後,父皇才調了雲錦東成爲虎翼左軍,也將開封府的部分禁軍調去了北方,另外爲了壓制可能出現的兵變,不得不讓張永德重任了殿前都檢點。

“今年,黃河下游雨量太大,齊魯之地又鬧了災荒。”周皇帝語氣沉重道。

紀王臉色微變,齊魯之地對大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疆域,是重要的產糧地和兵源地,他忍不住問道:“父皇,江淮呢?”

“江淮尚可,只受了小災,但爲了支撐戰事,對江淮的徵賦已然是過重了。”周皇帝回答道。

紀王默然,過了一會兒道:“父皇,兒臣建議不要往京兆府運軍糧了,儘量救災吧。”

“怎麼?你想向陸天風求糧?”周皇帝道。

紀王點頭,道:“兒臣親自去求糧,讓天風支持一下冬糧。”

“陸天風對朕推託過,他只賣糧,你去,也未必有用。”周皇帝說道。

“兒臣想去試試。”紀王執着道。

周皇帝點頭,道:“今年河西和河湟都獲得了豐收,尤其是河西,除了涼州差一些,其他四州都獲得了豐收,其中以甘州爲最,沙州爲次,等朕離開,你可以去階州。”

紀王點頭,周皇帝輕嘆道:“都說中原是物華寶地,其實農業卻是要靠天恩典,而河西有祁連山融雪成河,只要經營的好,綠洲必能豐收。”

“中原若是遇上好年頭,河西的收穫是比不了的,河西是人少,若是人多,一樣自給不足。”紀王輕語駁說。

周皇帝微笑點頭,道:“明年若是無戰事,應該治理黃河。”

紀王點頭,不想周皇帝又道:“黃河的治理拖了數年,明年也未必能夠治理。”

紀王的臉一僵,周皇帝看着他,淡笑道:“治國,很難的,到處都需要錢財和人力,朕在位這麼多年,最愁的不是邊患,而是缺乏財力治國。”

紀王點頭,道:“兒臣在西部爲宣撫使時,已然感受了缺乏財力和糧食的困頓,任職大都督之後,最愁的也是軍需的分配,各軍的耗損和用度,彙總上來非常驚人,朝廷運來的軍需,也只能滿足三四成。”

周皇帝點頭,道:“你還沒有與漢中的晉軍作戰呢,若是戰事一起,後續的耗用會是幾倍的付出,所以,只能是與漢中對峙。”

紀王點頭,周皇帝又道:“你知道大周的將帥,爲什麼對軍隊的影響深重嗎?”

“兒臣聽天風說過,一是軍隊很容易出現抱團的情誼,在一起出生入死之後,就會義氣的如同了兄弟,二是將帥會用以戰養戰的辦法,激勵和籠絡軍心,將帥會將劫得的財物或者女人,分給屬下善戰將士,所以屬下將士會記恩,而將帥分給屬下的財物,往往高出朝廷賜下的犒賞很多,所以大周軍臣都會有很多的老部下和鐵血情誼的戰友,就算軍臣不在統帥軍力,也依舊能夠號令了原本的部下將官。”紀王回答道。

周皇帝點頭,有些落寞道:“朕不能御駕親征,所以造成了軍臣坐大,你日後不要犯了父皇的錯誤。”

“兒臣謹聽父皇教誨。”紀王溫和迴應。

第12章 甕中捉鱉第73章 上位者第17章 皇宮第37章 突圍第93章 偷天換日第95章 押解第16章 城隍廟會第109章 意外之求第7章 伯侄言第130章 攻心第117章 啓程第196章 家族第63章 屯田第63章 幕後第106章 智者第56章 相逢第53章 進退自如第44章 喜歡什麼第116章 母子言第44章 販藥第104章 世家第90章 抉擇第216章 帝術第1章 重返蘇州第42章 西北第20章 兄弟聚第113章 誤導第61章 陰險第193章 封王第63章 屯田第128章 意外之邀第200章 擒王第54章 代言第39章 陸氏第83章 尾聲第95章 叛亂第38章 領軍第114章 去青陽第111章 見上官第1章 意外第85章 姐姐第118章 惹怨第46章 折香月第97章 啓程第132章 佈局?第57章 抵達原州第108章 變故第27章 尋親第170章 離開第160章 急功之誤第98章 奇襲蘇州(四)第106章 蘇常治第97章 奇襲蘇州(三)第118章 回石埭第45章 問本心第83章 林仁肇第148章 勝似姐妹第103章 往情第5章 佛爭第98章 刺殺第85章 當年第39章 兄弟交心第77章 變故第57章 攻第8章 潛入太湖第116章 生機之能第53章 真正的圖謀第41章 守城第105章 將封侯第121章 佟河第140章 雁棲府第73章 上位者第154章 江陰張氏第115章 回府第153章 虞謀第78章 洞房第35章 控城第31章 行軍第87章 朱令贇第42章 形勢第203章 報捷第59章 景雲寺第141章 ‘坦言’第94章 得常望蘇第3章 途中語第130章 各奔東西第106章 合修第41章 國使第139章 接人第4章 國窮第110章 守成第145章 兄妹第111章 琴心往事第17章 武威第143章 籌功第100章 慾望第43章 暗夜之蝶第121章 佟河第3章 美人如玉第95章 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