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氣預報

bookmark

單說這氣象預報工作吧。貝培嘉已經在南京雨花臺、蘇州洞庭東山和崇明島,以南京欽天監的名義成立了三座觀象臺,爲金陵、蘇州和崇明島預報天氣。

占卜晴雨本就屬於欽天監的業務範疇,商朝時的甲骨文上就記載着‘壬寅日佔卜,癸日下雨,接着會起暴風’。

不過欽天監要是隻靠占卜來預報天氣,多少腦袋都不夠砍的,所以他們會有許多‘輔助手段’,通過觀測風雲變幻來預測天氣變化,並總結出一套系統的預報方法。

比如《呂氏春秋》就將雲分爲‘山雲、水雲、旱雲、雨雲’四種,對預示着不同天氣的雲進行了簡單分類。後人還根據雲層的薄厚、顏色總結出了一系列天氣和氣象諺語。

諸如‘天上灰布雲,下雨定連綿’,這是‘雨層雲’;‘黑豬過河、大雨滂沱’,這是‘大塊碎雨雲’;‘炮臺雲,雨淋淋’,這是‘堡狀高積雲’;‘天上鯉魚斑,曬穀不用翻’這是‘透光高積雲’;‘棉花雲、雨快淋’,這是‘絮狀高積雲’……對雲的觀測研究已經十分到位了。

他們還會利用動物的行爲和器物的變化來預測天氣。比如‘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將有大雨到’。

還會自行製作工具預測晴雨,比如將幹潔的棉線緊繃於木臺上。如果棉線忽然變得鬆弛,說明溼度陡然上升,這預示着今明兩天將有陰雨。

再比如漢時張衡就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風向儀‘候風銅鳥’——即在空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上裝一隻可靈活轉動的銅鳥,依據銅鳥的轉動方向預測風向和風力……

一代代陰陽人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基金會負責此項的老陰陽人,預報準確率能高達十之七八。

貝培嘉還根據《初等物理》上的知識,引入了利用氣壓變化預測天氣的概念,並制定了‘五元預測法’,即收集氣溫、風速、風向、溼度、氣壓的變化數據,來綜合分析預測天氣。

至於這五種數據的收集。玻璃汞柱溫度計早就由西山島研究中心製出了。

候風銅鳥可以測定風速風向。

溼度計也是漢朝就有的,《史記》中記載了一種天平裝置,天平兩端放有土和木炭。當天氣乾燥時,木炭輕,天平就往土那邊傾斜;當天氣潮溼時,木炭變重,天平就往木炭這邊傾斜……與西方十五世紀發明的溼度計完全相同。

貝培嘉又對此稍加改進,將木炭換成了乾燥的棉花,土換成砝碼。這樣就能根據棉花吸收水蒸氣的多少,測定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了。

至於氣壓計,《初等物理》之‘氣壓’一章中,就講解過水銀氣壓計,原理很簡單。不過研究中心還有幾個難關未攻克,比如避免水銀蒸汽泄露的問題。所以暫時只能用正文後的小實驗來暫代。

就是將豬尿泡蒙在空碗上紮好,在蒙皮表面粘一根長長的麥稈。然後在碗旁立一根竹尺作標尺。這樣氣壓發生變化時,蒙皮隨之收張,麥稈就會略微移動,便可通過它另一端在標尺位置的變化,讀出氣壓是升是降,幅度如何了。

這種方法雖不精確,卻有很好的輔助判斷作用。多管齊下之下,如今氣象臺對次日的天氣預報準確度已經相當之高,很快得到了三地百姓的依賴,成爲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信息了。

每日傍晚,氣象臺會派人將預測的次日天氣,通知地方上的更夫或者報曉頭陀們,由他們在打更時發佈。所以這些地方的打更詞,便從作用不大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變成了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

諸如‘梆梆梆’,“明日下雨,宜打孩子……”這種。

~~

此外,氣象臺還會發布各種災害預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颱風預警了。

每年夏天的颱風都會給江南地區造成很大的損害,以至於風汛來臨時,應天巡撫都要從金陵移駐蘇州指揮防颱,颱風之害可見一斑。是以江南百姓稱其爲‘颶風’。

漕糧海運之後,颱風的危害就更大了。別看那些千料海船大若樓房,但在臺風帶來的狂風巨浪中,脆弱的跟一片樹葉也沒差。之前海運之議屢次造沮,‘海上風波險惡,糧船動輒傾覆’便是最重要的理由。

趙公子不得已提出,一切損失由皇家海運自擔,這纔打消了朝廷的疑慮。但如今船隊上百條船,數千水手,每次去程運二十萬石糧食,一萬五千噸貨物,返程運三萬噸貨物——遭一次颱風就得損失十幾萬兩銀子,趙公子和集團再有錢,也遭不住啊。

所以他命令貝培嘉在山東威海成山頭、耽羅島、崇明島、浙江舟山、溫州南麂島,福建泉州澎湖島,設立了六處颱風預警站。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颱風來臨前大海會先躁動起來。浪頭與浪頭之間的距離會變長,聲音沉重,節拍緩慢,但靠近海岸時,會釋放出巨大的力量,使海岸的水位陡然升高,浪濤洶涌!

此外,還會伴隨有海螺號角或遠雷迴旋,在靜夜尤其清晰響亮。當聲響逐漸增強時,表明颱風已逐漸逼近。在舟山還有一面臨大海的巖洞,在臺風來臨前幾天,便會發生響亮的海響。漁民憑此預兆採取防颱措施,從未出錯。

當南面的預警站觀測到颱風來臨時,便會放飛信鴿報信。信鴿歸巢的速度,是颱風中心移動速度的三倍以上,最多可提前兩三天將消息送到崇明島。

當崇明島的預警站,收到澎湖的警報時,便會向江南地區和耽羅島、成山頭觀測站發佈藍色預警。接到此預警,所有船隻應立即回港避風,未出發的取消出發。各級官府和集團各公司應積極做好防颱防汛準備工作,百姓加固門窗,儲備糧食淡水。

颱風在江南往往引發鹹潮,即海水污染地下水,會讓江南的井水好些天變苦變渾,沒法喝。所以要提前儲存淡水。

因爲預警站是頂着南京欽天監的名頭,可以直接通知並提醒官府風汛,當然官府聽不聽兩說……誰敢不聽,海鬥士會把他封印到太平洋底的!

~~

當崇明島收到溫州南麂島的警報時,便會發布黃色預警。整個江南地區應停止一切戶外聚集活動。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傾覆或碰撞。集團各公司停工停產,全員轉入防颱,加固或拆除會被吹動的搭建物等。

官府組織民夫防颱防汛,百姓切勿隨意外出,危房居民轉移到安全處。

當崇明島收到舟山的警報時,便會發布橙色警報。全江南停止一切非必要戶外活動,進入防颱狀態,直到警報解除。

當崇明島預警站自身也觀測到颱風即將來臨時,則會發布紅色警報。此時情況特別緊急,所有人都要以防風安全爲第一,不可外出,天塌下來等警報解除再說。

此外,耽羅島應在接到崇明的預警時,同步發佈同等級警報。但崇明發布紅色警報時,耽羅依然應發佈橙色警報,直到耽羅島預警站也監測到颱風時,方轉爲紅色。

至於成山頭預警站,其實渤海一帶很少遭到颱風侵襲,他們存在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各預警站的颱風預警,轉達給天津衛方面。這樣天津港能提前五六天就知道南方來臺風了。

海運船隊路過成山頭時,也可以通過預警站升起的旗語、燈火等信號,知道颱風將至,不再南下,到附近的馬蘭灣中避風,等待警報解除。

船隊從崇明出發三天到耽羅,從耽羅出發三天到威海衛,目前的預警站就足以幫海運船隊躲避颱風了。

自從去年預警站成立以來,已經預警過十次颱風了,雖然有三次颱風拐彎,沒有吹到江南。但所有波及江南的七次颱風,他們全都提前做出了預報,爲江南百姓爭取到了寶貴的準備時間,極大減輕了颱風帶來的災害。上至海公,下至士紳百姓無不交口稱讚,對科學的作用認識也更深了。

幾乎每次颱風之後,基金會都會收到許多新的捐款……要是其餘三季也刮颱風的話,基金會都能自給自足,不用趙公子輸血了。

皇家海運更是創下了兩年無一沉船事故的偉大記錄,讓朝廷諸公高呼不可思議。當然,那些爲反對而反對者是不信的。他們反而激烈指責趙昊居心叵測,爲了證明海運強於漕運,強行粉飾太平,隱瞞了沉船記錄!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漕運每年還要漂沒五分之一,你怎麼可能不沉船呢?所以你肯定是隱瞞了。

你說沒有隱瞞,還拿出證據來證明一條船都沒損失。他們卻捂起耳朵,不聽不信,說你的證據也是捏造的……

對這種人講理是沒有用的,必須採用物理說服,直接堵上他們的臭嘴更簡單……可惜這批狗是高閣老養的,趙公子和江南幫打狗欺主,也只能先由他們噴了。

“這是好事兒……”趙公子如是安慰憤憤不平的陳懷秀等人道:“詆譭會讓我們更團結的。”

ps.抱歉,才寫完。羞愧的掩面繼續寫……

第一百二十四章 講道理的大老爺第三百二十四章 老薑第二百一十七章 熱氣球的奇幻漂流第一百三十二章 澳門第九十一章 母親大人第三十五章 跑得了師父跑不了徒弟第二十五章 中門對狙第一百六十九章 徐州第二百七十八章 註定無法相愛的二人第二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一百零九章 上車焊死門第七十七章 甲方爸爸不滿意第七十章 潮州人南洋魂,潮州都是乾飯人第一百零四章 林鳳第一百六十三章 見機行事陳公公第一百八十九章 林將軍立大功!第三十四章 趙公子療養去第一百八十六章 林鳳突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時珍之問第二十八章 狩獵東方美人之等風來第九十章 有其母必有其女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掃雞籠第九十五章 鳳凰水仙第一百七十章 指望破鞋扎爛了腳第一百七十九章 四鰓鱸魚佔松江(盟主加更)第六十七章 玩茅臺第三百三十九章 嚇破膽第一百三十五章 祖宗又要顯靈了?第一百九十章 親親好岳父第二百二十三章 小閣老訓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想上天嗎?第一百四十四章 可怕第三百零八章 開業第二百二十五章 地震(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三章 趙二爺特長第一章 留雲山居第八十九章 酒色財氣疏第一百一十章 崇明海塘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公子報仇,一年不晚第一百九十七章 千年王八萬年鱉第九十三章 只待春雷第一聲第一百六十九章 坦白第四章 視察第一百零二章 小爵爺的現世報第二十二章 校長趙昊第一百七十六章 選擇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衆望所歸第三十四章 佐渡島攻略第三百零五章 趙博士和李博士狼狽爲奸了(盟主加更)第八十三章 治水必親躬第一百九十五章 可大可小第一百五十六章 迷霧中的真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爸爸,我錯了第三十三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一百六十七章 堤成!(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正的公子第一百二十章 太閣立志第一百七十章 指望破鞋扎爛了腳第三百零一章 瘋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下南下第五十一章 陸戰隊,一戰而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別離第七十章 大奸似忠趙守正第二百八十四章 錢無處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蘇州之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城隍廟會喜相逢第十七章 鼠哥(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文明終焉第一百一十章 娘送的第二十五章 果阿總督號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懂幾何者勿入此門第四十一章 小閣老送禮第三十五章 大明首輔趙守正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壤,日寇墳場!第二百章 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第一百四十章 牛刀小試第一百二十六章 辟邪一劍第一百一十八章 接駕第三十四章 唐老闆的危機公關第一百零五章 趙二爺閱卷——高深莫測第四十三章 雜佐第十二章 惟吾德馨第七十七章 甲方爸爸不滿意第一百九十章第三百零二章 藥到病除第一百二十九章 吃瓜第三百二十一章 阿母第十五章 證明這不是和尚文第一百三十八章 裝完就跑真刺激第一百四十七章 金學曾,你驢丟了第十五章 永樂洪熙宣德炮第四十八章 以工代賑不容易第二百一十二章 婆羅洲是個好地方第三百二十三章 莫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第一百一十七章 最長的路是趙公子的套路第四十九章 一五計劃第四章 萬古罪人朱瞻基第一章 我來享福了第二十七章 我願被侮辱一千次第一百八十七章 遲來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