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潮州十縣,一地雞毛

bookmark

府衙和縣衙不止門環不同,更明顯的區別在大堂上。

比如崑山縣大堂是三間,潮州府衙大堂則有七間。屋脊用瓦獸,樑、棟、檐角用青綠色繪飾。

WWW◆ тTk Λn◆ ¢O

府衙大堂還坐落在高四尺的青石基上,並設有三級踏步,然後堂前月臺前,再設三級踏步,盡顯一府正堂規的規格和威嚴。

大堂內,公案兩側,還分列有‘肅靜’、‘迴避’等儀仗,以及趙二爺的官銜牌。

雖然趙二爺同知的儀仗要比知府少一些,但那塊‘戊辰狀元’的牌子,就勝過不知多少旗扇傘槊了。

說起來,這牌子還是劉如皋前日給捎來的。之前趙二爺來潮州守城,便見官轎儀仗全都寄存在了他那兒。

劉如皋本想借送還儀仗的機會,先私下裡跟趙二爺好好認個錯的。但也不知道趙守正是真有事兒,還不想見他,總之直到今天,他才見到了自己的貴同年。

看着趙二爺端坐在那面滿繪海水江崖雲雁圖的屏風前,全身都透着閃閃發光的主角光環,劉如皋恨不得扇自己兩耳光,怎麼就這麼沒眼力呢?

~~

秦舜翰、黃一龍、劉如皋這三位,也是十位知縣中,僅有的三個進士了。

其餘的六位知縣,則大都是舉人出身,甚至惠來知縣葉朝鎮還是歲貢監生出身……

比起蘇鬆兩府的知縣,皆清一色兩榜進士出身的陣容來,確實寒酸的不是一點半點。

吏部文選司安排官員時,可不是瞎搞的。基本從官員配置上,就能看出這一地區的重要程度,當官的難易程度了。

前番說過,整個潮州府條件最好的,是府城所在的韓江小平原。這裡土地肥沃,百姓溫順服王化,稅收高麻煩少。所以位於此處的海陽、饒平兩縣,素來都是由進士出身的官員來當知縣。

但後來沿海倭患肆虐,海寇頻頻侵襲,讓這兩縣都不得安寧,前去歷練的進士官員頻頻栽跟頭。一時間被新科進士們視爲畏途。

吏部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與後世國企改革頗爲類似。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和問題做切割嘛。既然是兩縣的沿海部分,帶來了各種麻煩,那就剝離負資產嘛。

於是,在嘉靖四十二年,析兩縣沿海部分,以及揭陽縣一部分,合併成立了澄海縣。寓意‘澄清海氛’,讓澄海縣擔負起海防重任,保護身後的韓江平原。

輕裝上陣的海陽和饒平,又成了受新科進士們青睞的香餑餑。而負責承受海寇攻擊的澄海縣,自然由那些低人一等……劃掉,改爲老成持重的舉人監生來負責了。所以自澄海設縣以來,四任知縣都是舉人,眼下的蔡知縣也不例外。

至於程鄉、大埔、平遠三個縣,都在潮州北部的山區裡,與毗鄰的贛南福建,組成了後世大名鼎鼎的中央蘇區。

我黨當初選這塊,當然是因爲這裡特別適合鬧革命了。這年代那是土客械鬥天天有,一言不合就開片,縣城都被攻陷過好幾次。

在座的平遠知縣滕表章,還有上任程鄉知縣顏若愚,都曾被亂民劫持到山裡過。後者被拘押了整整半年才被府裡贖回。

獲釋後,那位劫後餘生的顏知縣連縣城都沒進,寫了份辭呈便連夜跑回老家了。給多少錢都不幹了……

騰表章運氣好一些,被劫持了不到十天,跟亂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對方把他放了回去。朝廷一看,好傢伙,人緣不錯啊,於是讓他紮根平遠縣的山溝溝,一待就是八年了。

可想而知,進士出身的官員,是沒人願意冒着生命危險到這四個縣鑽山溝的,所以這三位縣太爺,素來都是爲舉人監生專供的。

剩下的四個縣,潮陽、揭陽、惠來和普寧,自然環境要好一些。

尤其是潮陽縣,位於練江小平原,耕地面積也很客觀,只是遠離潮州府的管轄,而且靠海。這年代靠海就是混亂的代名詞。其實原先也還好,不然也不會派個進士來當知縣。

可他孃的天有不測風雲,去年朝廷招安了盤踞在澄海縣溪東寨的林道乾。爲了避免他對韓江出海口的威脅,府城那幫殺千刀的縉紳,居然在省裡活動一番,把林道乾安置在了潮陽縣!

潮陽的士紳自然激烈反彈,但胳膊拗不過大腿,省裡還是把林道乾安置在了下尾,並劃給他膏腴田千餘畝,讓他供養部隊。

這下把黃一龍坑慘了。他好端端的當他的知縣,忽然省裡就硬塞了個帶着完整軍隊的大海主進來,說往後你們就是一家人了,要相親相愛哦。他不崩潰纔怪呢。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潮陽縣的百姓已經流失了近半——其中一部分搬到府城或揭陽去,躲得遠遠的。

黃知縣不願承認的是,大部分百姓是被林道乾勾引過去的。不論是良家子,還是亡命潑皮,都攜家帶口,趨之若鶩,讓他深感羞恥。

更糟糕的是,縣裡的士紳百姓,覺得自己是被府裡出賣了,因此充滿憤怒的情緒,繼而遷怒於他這個無能的知縣。眼下在縣裡,基本上他就是個小透明瞭,是什麼也做不了,只想熬滿一任,趕緊離開這鬼地方。

~~

揭陽的情況是,縣城位於榕江平原,耕地面積也挺可觀。可惜練江也流經縣境,還有個龍江,三條水量充沛的大江,幾乎是年年氾濫,讓老百姓的年年逃難。倒跟崑山當初有些像。

可揭陽比崑山的情況糟糕多了,因爲縣裡還有一半是山地。揭西的大片山區讓知縣大人時刻戰戰兢兢,不知何時就會爆雷。

比如今年,敬愛的李知府就是在揭陽山區裡失蹤的,到現在連個影兒都沒有,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去年藍一清、賴元爵起事,揭西也是加入叛軍聯營的核心區。是以揭陽知縣史聞定已經萬念俱灰了,只等朝廷撤職查辦的旨意了。

至於普寧縣,是跟澄海縣同時成立的。朝廷將潮陽縣分出一部分,成立了該縣。定名普寧,是爲了祈求‘普遍安寧’。

之前就說過,缺啥纔會把啥掛在嘴上,此縣的作用和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普寧縣治安極其複雜,土匪、水匪橫行霸道,在全縣存在感極弱。

因爲太過混亂貧窮,所以到現在連個縣城都沒有。這都立縣八年了,人家同時設立澄海縣早已建成了縣城,

普寧知縣戴九疇還寄居在縣中大戶家裡,過的十分悽慘。

但普寧縣還不能稱爲最慘,因爲還有惠來縣存在。

該縣位於和惠州交界的沿海地區,其西北是延綿無盡的羣山,距離最近的潮陽縣城也有一百一十餘里,十分偏遠,是朝廷發配戍邊首選之地。是以當地民衆兇頑無比,素來是下海的主力,整村整鄉的去當海盜,因此被稱爲海寇之鄉。

且時不時有山賊下來劫掠一番。有時候縣太爺還得靠海寇來保衛家鄉,才能保住小命。

在這種地方當知縣,危險係數可想而知了……

基本上歷任惠來知縣不是壯烈犧牲,就是被海寇拉下水,跟他們成了同黨,最後被朝廷砍頭……總之官場人人視來此地爲鬼途,所以連舉人都不願意來,只能搞個監生來頂缸了。

所以朝廷對老知縣葉朝鎮的要求很簡單,好好活着,不要投敵給朝廷丟臉就成。

什麼錢糧賦稅,朝廷政令,看着辦就好了,絕對不強求。

這就是趙二爺治下十個縣的概況。想想也真是心酸,人家在別處當官,叫戴罪官場,意思是隨時可能因爲某個原因丟官。

在這潮州當官,那都是提着腦袋當官啊,說是‘待死官場’也不爲過。

~~

這種情況下,戶口田賦方面,自然慘不忍睹了。

潮州全府合計九萬一千零三餘戶,六十二萬餘口人。當然這個看看就罷了,江南瘋狂隱瞞戶籍的情況潮州一樣存在,不過因爲大量人口下南洋,出入不會像江南那麼大罷了。

其中海陽縣佔三分之一人口,在冊人口十五萬。但從感官講,三十萬也是有的。

潮陽縣次之,在冊十萬人左右。

其餘幾個縣都是五六萬人上下。只有平遠、普寧最少,只有兩萬人的樣子……

如此少的人口,賦稅自然少得可憐。

全府攏共三萬六千頃在冊耕地,應繳納秋糧米十五萬七千石。全府加起來,也纔是叫花崑山一個縣稅額的一半。

崑山縣以一千六千頃的在冊耕地,每年繳納秋糧二十九萬三千石!也不知是該驕傲還是該哭……

“可見我們潮州這些縣的狀況有多差……”幾位知縣紛紛嘆息道。

“這是好事兒啊。”趙二爺學着他兒子的口頭禪,安慰衆人道:“起點低說明進步空間大,農民負擔輕嘛。”

頓一下他又笑道:“咱們這些人的擔子也輕啊。你們是不知道,在崑山那會兒,本官和同僚們,最發愁的就是怎麼把皇糧收到最低線……”

他這純屬是爲了安慰人在瞎扯淡。每年崑山縣的皇糧,昆開司一家就包了七成,剩下三成隨便收收就齊了。後兩年時,縣庫裡的錢實在太多了,他還搞了個交稅返現活動……百姓只要在期限前,主動將稅糧交到縣裡的,就可以得到等於糧食價值一半的消費券。

都燒包到變相給百姓減稅一半的地步了,是收不起稅的樣子嗎?

第一百一十八章 接駕十天十更,十全十美,十全大補,十分感謝!!第九十六章 莊稼一枝花第九十二章 黃金交通線第二百五十九章 劉員外改命第三十七章 以鄰爲壑第六十六章 好黑心的唐胖子第八十五章 一葉幽蘭一箭花、一日回本頂呱呱第一百四十四章 艋舺第八十七章 趙公子不是隨便的人第十章 今非昔比小倉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謎一樣的安排第四十一章 槍與弓的比試第五十七章 遇事不決發電報第一百八十八章 攤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炮第五十三章 談妥第五十九章 有些喜歡(盟主加更)第一百八十章 出征第二章 巽他海關第一百一十六章 金玉良言第三十六章 迅雷銃第一百零一章 紅火火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第六十一章 一滴都不剩第一百六十七章 出戰第一百一十章 我有一雙跑步鞋(盟主加更)第三十章 缺覺的人們第六十九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一百七十七章 最後一戰!第八十九章 酒色財氣疏第二百一十八章 潘家連鍋端第一百五十三章 新安民社第七十四章 小黃人兒第一百八十九章 李明月的大危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責任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有一個第五十九章 墨西哥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廷杖第九十七章 隆慶元年再見第七章 香山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甕中烤鱉第六十二章 打人啦第六十四章 海盜旗飄揚在加勒比第一百九十六章 錚錚鐵骨樸成性第一百零三章 打狗臺灣第一百零六章 一炮三響第一百二十八章 京師米巨貴第二百八十八章 董事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翩翩趙公子,人看渡關東。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義滅親魏國公第一百八十三章 答得太好也是錯第七十七章 甲方爸爸不滿意第五十五章 徐胖妙計安崑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前十(盟主加更)感謝大家,十分完美。第一百一十章 府尊家的便飯第一百五十七章 徐琨症候羣第九十八章 神一樣的公子第五十七章 王晉陽第一百零五章 走近科學第一百八十八章 白旗第一百七十七章 懷秀姐的六分儀第五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一十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四十九章 神秘的江南公司第五十八章 煉獄第四十八章 織田市火箭第三百二十四章 老薑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第一小胖子第七十三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五十六章 織機不轉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花花奴兒第二百四十章 賭約第四章 王盟主仍未知道,他那天是如何得罪了徐閣老第二十五章 果阿總督號第一百八十九章 李明月的大危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基建狂魔第二百零八章 這魚不能吃!第九十四章 飛天燕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過三關第一百八十四章 過三關第一百零四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二百八十九章 史上首次併購(盟主加更)第二十二章 吳——時來運轉第一百七十八章 劈歪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表演真正的技術第五十四章 林道乾第一百九十三章 私掠許可證第一百一十六章 爸爸,我錯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並不艱難的決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阿母第一百五十七章 鄂湘贛第一百七十三章 獻土第二十二章 稀罕的是你這個人嗎?第七章 我覺得,我可以病的更重點兒……第二十八章 狩獵東方美人之等風來第一百五十章 不爲賺錢的趙公子賺錢了(最後三天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五章 好飯不怕晚第二百零八章 閣老復出第三百二十六章 龍江寶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