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昺《正義》引用《禮記·祭義》的一段話來說明:“曾子說孝曰:衆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爲難。敬可能也,安爲難。安可能也,卒爲難。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這一段是引用曾子曾參的一段話,曾參是《孝經》的當機者,也是孔夫子《孝經》的傳承學生,所以他對孝體會很深,他說“衆之本教曰孝”,“衆”就是民衆,也就是每一個人。“本教”,就是講孝道的教育。《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德之本、教之源,所以孝稱爲本教。
“其行曰養”,真正的孝心,表現到行爲上就是養父母。養父母一般人容易做到,“養可能也”,養父母好像並不難,供養父母衣食房子、生活用品,物質生活都是屬於能做到養了,所以養不難。
“敬爲難”,能夠敬父母這就難了。就像宋朝的文學家黃庭堅,做了大官,每天回到家裡給母親洗尿罐,家裡雖然很多傭人,他也一定要自己洗,原因是母親很喜歡乾淨,容不得一點骯髒,黃庭堅擔心這些傭人達不到母親滿意,自己親自洗。身份地位這麼高,對父母還這麼至誠恭敬,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個典型。
“敬可能也,安爲難”。能夠對父母尊敬,至誠恭敬能夠做到,能夠真正安父母的心,這就又提升了一步。“安可能也,卒爲難”,能夠安父母的身心,沒有絲毫的憂慮,能做到一時容易,能做一輩子,一直到父母終息天年都不改變,這就更難了。
“父母既沒”,父母去世以後,自己還能夠“慎行其身”,恭慎保持自己的品行,持身嚴謹,這是安父母的心。如果品行有一點缺失,父母生前就會心不安。所以在父母走了以後,還能夠保持像父母在世那樣子,讓父母在九泉之下心安。這就更不容易!
能夠“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不因爲自己品行的缺失,而讓父母遭到罵名,這叫作“能終矣”,終就是能夠達到圓滿。如果品行上有虧缺,人家罵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父母罵了:誰家教的孩子,這樣的德行!使父母蒙羞,讓父母橫披惡名,這就是大不孝!